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着生藻类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24 08:56: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样本采样装置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着生藻类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着生藻类,又称周丛藻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体基质上的着生生物。着生藻类位于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底端,分布范围广,并且能够敏感响应水环境状况的变化,尤其是在n、p等无机营养盐浓度方面,因此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是水体营养化和水质监测的良好指示生物。一般采用现场采集刮片法:现场采集石块或完整水草,现场用毛刷刮下样品段上的着生藻类,将着生藻类刮到事先已有的30ml或50ml刻度线的样品瓶中,用蒸馏水适当稀释,并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鲁哥氏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1%~1.5%,沉淀24h,吸去上清液,定容至30ml或50ml,着生藻类计数为吸取已充分摇匀的定量样品0.1ml放入0.1ml计数框内,置显微镜下观察计数。通过面积(该面积为样品取样处的表面积)和着生藻类计数确定单位面积内着生藻类的数量,进而评价水体营养化和水质情况。
3.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具有通航功能的大江大河以及人工挖掘的河道一般都具有硬质护岸,人工建造的硬质护岸,一般很难有散落的石块或固定的水草,这样,着生藻类一般生长在沉积在硬质护岸表面的沉积物上,工作人员一般通过盘子抵靠在硬质护岸上,用毛刷将沉积物刮取到盘子里,且此时需要另外一个人手持直尺对刮取的面积进行测量,最终将盘子里的沉积物转移到样品瓶中进行后续的实验测量,而两个人同时配合刮取沉积物比较浪费人力,且沉积物刮取到盘子上存放不稳定,人手倾斜或风吹等情况,容易造成沉积物丢失,进而造成着生藻类损失,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着生藻类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浪费人力和着生藻类损失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着生藻类收集装置,包括主尺和副尺,所述主尺为第一长方体,所述副尺为第二长方体,所述第二长方体连接于所述第一长方体的顶面,所述第二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长方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长方体的刻度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长方体的刻度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长方体的顶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收容槽。
7.优选地,所述第一长方体的顶面于边缘处连接有三棱柱,所述第一长方体的侧面垂直于所述第一长方体的顶面,且所述第一长方体的侧面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长方体的长度,所述三棱柱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三棱柱的两个腰面的一者连接于所述第一长方体的顶面,另一者与所述第一长方体的侧面平齐,所述三棱柱的斜面的一边位于所述收容槽的槽口处;所述三棱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长方体,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长方体的端面平齐,所述第一长方体的端面位于所述第一长方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长方体的
侧面与所述第二长方体的底面平齐。
8.优选地,所述第二长方体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长方体,所述三棱柱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长方体。
9.优选地,所述第一长方体的刻度设置于所述三棱柱的斜面远离所述收容槽的边缘处,所述第一长方体的刻度沿第一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长方体的刻度设置于所述第二长方体连接所述三棱柱的面的边缘处,所述第二长方体的刻度沿第二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布置。
10.优选地,所述第二长方体连接于所述第一长方体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
11.优选地,所述主尺的测量范围为0-20cm,所述副尺的测量范围为0-10cm。
12.优选地,所述第一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1cm、2cm、2cm,所述第二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0cm、1cm、0.5cm。
13.优选地,所述第一长方体和所述第二长方体均由塑料或树脂制成。
14.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5.工作人员在测量时,将着生藻类收集装置按压在硬质护岸上,使主尺保持水平,主尺和副尺均贴紧于硬质护岸,此时,收容槽的槽口朝上,工作人员用毛刷将副尺和主尺围成的区域内的沉积物刮取到收容槽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主尺和副尺上的刻度直观地得出刮取的面积,即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同时完成测量和刮取的工作,节省了人力,且收容槽可以有效避免沉积物不出现洒落或丢失的情况。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技术,下面给出几个示例性的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技术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力对某些单元(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17.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着生藻类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图;
19.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着生藻类收集装置与硬质护岸配合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主尺;11、三棱柱;12、收容槽;2、副尺;3、硬质护岸;31、取样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外”指的是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术语“第一”、“第二”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术语“包括”、“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已明确
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可包含虽然并未明确列出的但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或者基于本技术构思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增加的步骤或单元。
24.参考图1-3,本技术公开一种着生藻类收集装置,包括主尺1和副尺2,主尺1为第一长方体,副尺2为第二长方体,第二长方体连接于第一长方体的顶面,第二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长方体的长度方向,第一长方体的刻度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第二长方体的刻度沿自身长度方向布置,第一长方体的顶面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收容槽12。
25.工作人员在测量时,将着生藻类收集装置按压在硬质护岸3上,使主尺1保持水平,主尺1和副尺2均贴紧于硬质护岸3,此时,收容槽12的槽口朝上,工作人员用毛刷将副尺2和主尺1围成的区域内的沉积物刮取到收容槽12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主尺1和副尺2上的刻度直观地得出取样区域31的面积,即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同时完成测量和刮取的工作,节省了人力,且收容槽12可以有效避免沉积物不出现洒落或丢失的情况。
26.副尺2垂直于主尺1,主尺1和副尺2围成的取样区域31为长方形,即主尺1和副尺2为该长方形的两个边,计算面积可直接读取主尺1和副尺2的测量长度,两者相乘即可。这里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硬质护岸3上的沉积物被刮取前和刮取后,硬质护岸3的表面变化不明显,因此,采用现有技术中盘子和毛刷配合时,先刮取再测量误差较大,如果先测量做标记,再刮取,工作流程增加。而本技术涉及的着生藻类收集装置,工作人员可以以主尺1或副尺2的刻度为直观参考,直接在相应刻度位置刮取。
27.找取样位置时,一般寻找硬质护岸3比较平整的位置,以便于主尺1和副尺2均贴紧于硬质护岸3。其中,主尺1和副尺2无需整个贴紧于硬质护岸3,部分贴紧于硬质护岸3,测量和刮取该贴紧区域的沉积物即可。
28.参考图1-2,第一长方体的顶面于边缘处连接有三棱柱11,第一长方体的侧面垂直于第一长方体的顶面,且第一长方体的侧面的长度为第一长方体的长度,三棱柱11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三棱柱11的两个腰面的一者连接于第一长方体的顶面,另一者与第一长方体的侧面平齐,三棱柱11的斜面的一边位于收容槽12的槽口处;三棱柱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长方体,另一端与第一长方体的端面平齐,第一长方体的端面位于第一长方体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一长方体的侧面与第二长方体的底面平齐。三棱柱11的斜面有利于引导沉积物进入到收容槽12内,三棱柱11的形状类似于楔子。
29.第二长方体一体成型于第一长方体,三棱柱11一体成型于第一长方体。
30.第一长方体的刻度设置于三棱柱11的斜面远离收容槽12的边缘处,第一长方体的刻度沿第一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长方体的刻度设置于第二长方体连接三棱柱11的面的边缘处,第二长方体的刻度沿第二长方体的长度方向布置。
31.参考图1-2,第二长方体连接于第一长方体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这样,第一长方体和第二长方体围成的测量和取样区域31更大。
32.主尺1的测量范围为0-20cm,副尺2的测量范围为0-10cm。
33.第一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1cm、2cm、2cm,第二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10cm、1cm、0.5cm。
34.第一长方体和第二长方体均由塑料或树脂制成。着生藻类收集装置重量轻,便于携带和操作。
35.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6.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但只要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这些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同样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