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床芯及使用其的床垫的制作方法

2022-12-23 11:26: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芯及使用其的床垫。


背景技术:

2.现有床垫包括床芯,所述床芯由呈矩阵状排布的弹簧拼合形成。所述床芯包括若干分区,所述床芯各分区的软硬度可以通过调整弹簧的弹性系数进行调节,且弹簧两端具有相同的软硬度,既导致床芯需要使用多种类型的弹簧,增加了加工成本,还导致床芯的顶面和底面均为相同的软硬布局,使得床芯只能为使用者提供单一的躺卧体感,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床芯及使用其的床垫,通过错位使用具有差异化软硬度端部的第一弹簧以及具相同段硬度端部的第二弹簧来拼合形成床芯,既利用第一弹簧来获得具有差异化躺卧体感的床芯,还能有效限制弹簧种类,降低加工成本,提升使用体验。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床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至少两个且交替使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分区,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形成具有差异化硬度的硬端部和软端部,以使床体可在具有差异化分区硬度的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间翻转切换。通过错位使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来拼合形成各分区,使得相邻分区间具有差异化的软硬度,既能利用第一弹簧的软端部和硬端部来使得床芯具有差异化睡感的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提升使用体验,还能利用第一弹簧来减少床芯内弹簧种类,有效降低加工成本。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簧间通过串簧连接,第一弹簧的一端通过设置开口状的软端匝形成所述软端部,另一端通过设置闭口状的硬端匝形成所述硬端部。第一弹簧通过设置开口的软端匝来获得形变空间,进而使得由第一弹簧软端部拼合形成的第二使用面具有较软的躺卧体感,第一弹簧通过设置闭口的硬端匝来减小形变空间,进而使得床芯的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间具有差异化的睡眠体验。相邻第一弹簧间通过串簧连接,使得对应分区内的第一弹簧能协同动作,确保床芯表面各区域联动并有效分散来自使用者的竖向作用力。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簧为一体结构,所述硬端部内匝圈密度小于所述软端部内匝圈密度。第一弹簧通过调节各区段的匝圈密度来获得具有差异化弹性的软端部和硬端部,进而使得床芯的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间具有差异化的睡眠体验。第一弹簧为一体结构,方便装配。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簧包括两个具有差异化弹性系数的单元簧,所述单元簧竖向叠置并分别形成所述软端部和硬端部。通过设置两个具有差异化弹性系数的单元簧来形成软端部和硬端部,进而使得床芯的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间具有差异化的睡眠体验。各单元簧具有差异化的弹性系数,既方便单元簧独立加工,还方便叠置装配。
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簧的软端部拼合形成软区,所述第一弹簧的硬端部拼合形成硬区,所述第二弹簧拼合形成衔接区,软区、硬区和衔接区的硬度差异化设置。第一弹簧通过姿态翻转调整可形成与衔接区配合的软区或硬区,通过设置具有差异化硬度的软区、硬区和衔接区来使得床芯可获得更多具有差异化睡感的搭配结构,进而满足使用者的差异化使用要求。
9.作为优选,所述衔接区、硬区以及软区间的硬度关系包括:所述衔接区硬度小于软区硬度、所述衔接区硬度等于软区硬度、所述衔接区硬度位于软区硬度和硬区硬度之间、所述衔接区硬度等于硬区硬度或者所述衔接区硬度大于硬区硬度,由此获得较多的搭配方式,提升使用体验。当所述衔接区硬度等于软区硬度或者所述衔接区硬度等于硬区硬度时,床芯具有一个各分区硬度相同的使用面,方便使用者选择使用。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弹簧为开口弹簧、袋装弹簧或邦尼尔弹簧,通过使用常用弹簧来降低原料成本,进而方便原料准备,还方便装配,提升装配效率。
11.作为优选,第二弹簧拼合形成的分区具有硬度相同的顶面和底面。第二弹簧翻转后具有相同的硬度,方便与第一弹簧的软端部或硬端部进行配合使用。
12.作为优选,所述分区由所述芯体自前向后依次划分形成。所述分区能与使用者各躯段进行对应设置,使得使用者各躯段能获得差异化支撑,保证床芯顶面与使用者表面匹配贴合,提升承托舒适性。
13.作为优选,所述分区为三个,沿床芯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各分区间沿床芯长度方向的尺寸之比为1:1:1;或者,所述分区为五个,沿床芯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各分区间长度之比为1:1:2:1:1;或者,所述分区为七个,沿床芯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各分区间长度之比为5:4:4:5:3:4:5。床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被划分为任意数量且具有差异化长度的分区,使得各分区能与使用者的各躯段进行匹配对应并提供适合的支撑,提升使用者躺卧舒适性。
14.作为优选,所述芯体处于第一使用面朝上的姿态时,位于芯体中央的分区硬度大于相邻分区的硬度,并向端缘软硬交替设置,确保使用床芯第一使用面时能对使用者的腰部提供必要支撑,进而提升承托舒适性。
15.作为优选,所述分区为两个且对称分置在芯体两侧,以形成对称设置的第一卧位和第二卧位,既确保床芯顶面的第一卧位和第二卧位具有差异化的硬度,还能通过翻转床芯使得由第一弹簧拼合形成的分区具有差异化的硬度,以满足分别躺卧在第一卧位和第二卧位上不同使用者的差异化使用要求。
16.一种床垫,包括床芯,所述床垫包括铺设在床芯顶面的舒适层以及包裹所述床芯的外罩。舒适层各区域具有均衡的可形变性能,用于提升使用者躺卧时的舒适性,外罩起到保护床芯和舒适层的作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错位使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来拼合形成各分区,使得相邻分区间具有差异化的软硬度,既能利用第一弹簧的软端部和硬端部来使得床芯具有差异化睡感的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提升使用体验,还能利用第一弹簧来减少床芯内弹簧种类,有效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床芯的第一使用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床芯的第二使用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第一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床芯的第一使用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床芯的第二使用面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实施例三所述床芯的第一使用面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实施例三所述床芯的第二使用面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实施例四所述床芯的第一使用面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实施例五所述床垫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芯体,2、第一弹簧,3、第二弹簧,4、硬端部,5、软端部,6、舒适层,7、外罩。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29.实施例一:
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床芯。
31.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床芯,由芯体1组成,所述芯体1包括至少两个且交替使用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3的分区,所述第一弹簧2两端形成具有差异化硬度的硬端部4和软端部5,以使床体可在具有差异化分区硬度的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间翻转切换。通过错位使用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3来拼合形成床芯,既能利用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3来形成具有差异化软硬度的分区,还能利用具有软端部5和硬端部4的第一弹簧2来使得床芯获得具有差异化软硬度布局的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通过增加床芯可供使用者挑选的使用状态来满足使用者的差异化使用要求,进而提升床芯的使用体验。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区由所述芯体1自前向后依次划分形成。所述分区为三个,沿床芯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各分区间沿床芯长度方向的尺寸之比为1:1:1,通过合理设置各分区的长度来使得各分区能与使用者的对应躯段匹配承托,有效提升使用体验。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芯体1处于第一使用面朝上的姿态时,位于芯体1中央的分区硬度优选具有较好的硬度,确保使用者在使用第一使用面时,床芯中部能更好地承托使用者腰部、臀部等中部躯段,由此提升使用体验。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2的软端部5拼合形成软区,所述第一弹簧2的硬端部4拼合形成硬区,所述第二弹簧3拼合形成衔接区,软区、硬区和衔接区的硬度差异化设置。通过设置差异化的软区、硬区和衔接区间软硬度关系来获得多种具有差异化睡感体验的搭配方式,为使用者提供适合的承托体验。设定软区的软硬度为软级,硬区的软硬度为硬级,衔接区的软硬度可以选择硬度大于硬级的特硬级、硬级、硬度介于硬级和软级间的中级、软级以及硬度小于软级的特软级,具体地:
35.方式一,所述衔接区选择硬度为小于软区硬度的特软级,则第一使用面自前向后的软硬度布局为特软级、硬级和特软级,第二使用面自前向后的软硬度布局为特软级、软级和特软级;
36.方式二,所述衔接区选择硬度等于软区硬度的软级,则第一使用面自前向后的软硬度布局为软级、硬级和软级,第二使用面自前向后的软硬度布局为软级、软级和软级;
37.方式三,所述衔接区选择硬度位于软区硬度和硬区硬度之间的中级,则第一使用面自前向后的软硬度布局为中级、硬级和中级,第二使用面自前向后的软硬度布局为中级、软级和中级;
38.方式四,所述衔接区选择硬度等于硬区硬度的硬级,则第一使用面自前向后的软硬度布局为硬级、硬级和硬级,第二使用面自前向后的软硬度布局为硬级、软级和硬级;
39.方式五,所述衔接区选择硬度大于硬区硬度的特硬级,则第一使用面自前向后的软硬度布局为特硬级、硬级和特硬级,第二使用面自前向后的软硬度布局为特硬级、软级和特硬级。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2间通过串簧连接,第一弹簧2的一端通过设置开口状的软端匝形成所述软端部5,另一端通过设置闭口状的硬端匝形成所述硬端部4(如图3所示)。相邻第一弹簧2间通过串簧连接,使得第一弹簧2的软端部5或硬端部4间可匹配联动,进而使得对应分区的顶面和底面具有差异化的软硬度。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簧3为开口弹簧、袋装弹簧或邦尼尔弹簧,第二弹簧3拼合形成的分区具有硬度相同的顶面和底面,既方便原料准备,还能与第一弹簧2的软端部5和硬端部4进行配合使用。
42.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弹簧2为了获得具有差异化软硬度的软端部5和硬端部4,还可以使用以下结构,均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结构包括但不仅限于:
43.结构一,所述第一弹簧2为一体结构,所述硬端部4内匝圈密度小于所述软端部5内匝圈密度,匝圈密封越小则越软,匝圈密度越大则越硬;
44.结构二,所述第一弹簧2包括两个具有差异化弹性系数的单元簧,所述单元簧竖向叠置并分别形成所述软端部5和硬端部4。
45.实施例二:
46.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床芯。
47.如图4和5所示,所述分区为五个,包括沿床芯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头部承托区、肩部承托区、腰部承托区、臀部承托区以及腿部承托区,且各分区间长度之比为1:1:2:1:1。
48.本实施例所述床芯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49.实施例三:
50.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床芯。
51.如图6和7所示,所述分区为七个,包括沿床芯自前向后依次设置的头部承托区、颈部承托区、肩部承托区、腰部承托区、臀部承托区、大腿部承托区以及小腿承托区,且各分区间长度之比为5:4:4:5:3:4:5。
52.本实施例所述床芯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53.实施例四:
54.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床芯。
55.如图8所示,所述分区为两个且对称分置在芯体1两侧,以形成对称设置的第一卧位和第二卧位。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3分别拼合形成第一卧位和第二卧位,并利用第一弹簧2的软端部5和硬端部4形成具有差异化软硬度布局的第一使用面和第二使用面,有效提
升使用体验。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2和第二弹簧分别拼合形成第一卧位和第二卧位,所述第一弹簧2既能分别使用软端部5或硬端部拼合形成软级或硬级的第一卧位,所述第二弹簧3拼合形成第二卧位,通过设置差异化的第一卧位和第二卧位间软硬度关系来获得多种具有差异化睡感体验的搭配方式,为使用者提供适合的承托体验。设定第一卧位由软端部拼合形成的软硬度为软级,由硬端部拼合形成的软硬度为硬级,第二卧位内第二弹簧3的软硬度可以选择硬度大于硬级的特硬级、硬级、硬度介于硬级和软级间的中级、软级以及硬度小于软级的特软级,使得第一卧位和第二卧位包括以下搭配方式:
57.方式一,所述第二卧位选择特软级且第一卧位选择有软端部拼合形成的软级;方式二,所述第二卧位选择特软级且第一卧位选择有硬端部拼合形成的硬级;方式三,所述第二卧位选择软级且第一卧位选择有软端部拼合形成的软级;方式四,所述第二卧位选择软级且第一卧位选择有硬端部拼合形成的硬级;方式五,所述第二卧位选择中级且第一卧位选择有软端部拼合形成的软级;方式六,所述第二卧位选择中且第一卧位选择有硬端部拼合形成的硬级;方式七,所述第二卧位选择硬级且第一卧位选择有软端部拼合形成的软级;方式八,所述第二卧位选择硬级且第一卧位选择有硬端部拼合形成的硬级;方式九,所述第二卧位选择特硬级且第一卧位选择有软端部拼合形成的软级;方式十,所述第二卧位选择特硬级且第一卧位选择有硬端部拼合形成的硬级。通过设置不同的软硬度搭配来获得具有差异化睡感的床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在对应卧位的软硬度要求。
58.本实施例所述床芯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59.实施例五:
60.相较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床垫。
61.如图9所示的一种床垫,由床芯组成,所述床垫包括铺设在床芯顶面的舒适层6以及包裹所述床芯的外罩7。所述舒适层6完整覆盖所述床芯的顶面,所述外罩7完整包裹所述床芯和舒适层6。
62.本实施例所述床芯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一致,不再赘述。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