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物建模方法、地图渲染方法、装置和设备与流程

2022-12-20 21:56: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地图数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建模方法、地图渲染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2.移动终端的地图应用中一般存在3d模式,在3d模式下地图应用中的建筑物一般是通过较为简单的建筑物模型来显示的,比如通过不同大小的“方盒子”来呈现。这种简单的建筑物模型不美观,不便于用户区分地图上的不同建筑物。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物建模方法、地图渲染方法、装置和设备。
4.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建筑物建模方法,包括:
5.获取待进行三维建模的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
6.基于建筑物属性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
7.通过三维建模构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并将所述建筑物模型的屋顶设置为所述屋顶形态对应的屋顶。
8.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建筑物建模装置,包括:
9.建筑物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进行三维建模的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
10.屋顶形态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建筑物属性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
11.建模模块,用于通过三维建模构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并将所述建筑物模型的屋顶设置为所述屋顶形态对应的屋顶。
12.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地图渲染方法,包括:
13.通过前述的建筑物建模方法,获取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
14.在地图应用中渲染展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
15.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地图渲染装置,包括:
16.模型获取模块,用于通过前述的建筑物建模方法,获取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
17.地图渲染模块,用于在地图应用中渲染展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
18.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建筑物建模方法。
19.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
20.处理器;
21.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22.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的建筑物建模方法。
23.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建模方法、地图渲染方法、装置和设备,获取待进行三维建模的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基于建筑物属性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通过三维建模构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并将所述建筑物模型的屋顶设置为所述屋顶形态对应的屋顶。
24.通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为建筑物匹配屋顶,使得不同建筑物的屋顶形态更加多样逼真,进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建筑物模型的外形将地图上的建筑物模型和实际的建筑物对应起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2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27.图1是本说明书中示出的相关技术中的地图应用3d模式的显示示意图。
28.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筑物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29.图3a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尖角屋顶的示意图。
30.图3b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盒屋顶的示意图。
31.图3c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方形盒屋顶的示意图。
32.图3d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筑物模型展示的示意图。
33.图4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地图渲染方法的流程图。
34.图5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筑物建模装置的框图。
35.图6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地图渲染装置的框图。
36.图7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筑物建模装置所在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8.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39.在地图应用的3d显示模式下,可以将现实世界中各建筑物以3d建筑物模型的形式显示出来,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建筑物模型一般是以“方盒子”的形式来显示的,“方盒子”如图1所示。而这种“方盒子”带给用户较差的使用体验。
40.具体而言,用户在使用地图确定自身当前位置的情况下,可能由于定位传感器的误差等,使得地图应用显示的定位位置和用户实际所处位置不符,这种情况下用户需要通过地图上的建筑物模型来辅助确定自身所处位置。而如果所有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都是方盒子的形态,将不利于用户确定路边建筑物的类型,也就无法将路边的建筑物与地图上的建筑物模型对应起来,进而不容易确定当前所处位置。
41.换言之,相关技术中的地图应用的3d模式的建筑物模型不美观,用户通过建筑物模型无法区分不同建筑物,也不容易将建筑物模型与现实世界中的建筑物对应起来,这些带给了用户较差的使用地图的体验。
42.因此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考虑到可以通过改造建筑物模型的外形来使得建筑物更加逼真。而如果所有建筑物建模都由人工来完成,将需要耗费较多人力资源,较为不方便。因此考虑到可以通过机器自动建模的方式来改变建筑物模型的外形。此外,由于地图上的建筑物数量过多,如果对所有建筑物都进行精细化的建模(比如体现外观形状变化)将会带来过多工作量,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考虑到可以进行lod2级别的精细化建模,即只更改部分细节的建模模式。
43.而使得建筑物模型外形变化较为明显的方式,是改变建筑物模型的屋顶形态和外立面。又考虑到如果给建筑物模型增加了过多外立面细节(比如外立面花纹、外立面的纹理等),将使得加载变慢。又考虑到同一建筑物属性的建筑物的屋顶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基于建筑物属性为建筑物模型添加与之匹配的屋顶来使得地图应用的3d模式更加逼真,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建筑物模型的外形来快速区分不同的建筑物,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4.换言之,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建模方法及装置,获取待进行三维建模的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基于建筑物属性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通过三维建模构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并将所述建筑物模型的屋顶设置为所述屋顶形态对应的屋顶。
45.通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为建筑物匹配屋顶,使得不同建筑物的屋顶形态更加多样逼真,进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建筑物模型的外形将地图上的建筑物模型和实际的建筑物对应起来,方便用户确定自身所处位置,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6.接下来将对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建筑物建模方法进行说明。
47.如图2所示,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筑物建模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48.步骤201,获取待进行三维建模的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
49.由于本说明书中需要通过建筑物属性来确定建筑物模型的屋顶,因此首先需要获取目标建筑物属性。
50.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的建筑物建模方法虽然是针对地图场景下的问题所提出的,但是该方法不仅能应用于地图场景下,还能应用于其他场景下,比如游戏或动画等需要获取大量的建筑物模型的场景。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的方法执行主体为计算机设备。
51.本说明书的方法中只示出了针对一个目标建筑物进行建模的方法,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需要对一定范围内多个建筑物进行建模,可以将多个建筑物中每个建筑物都分别
作为目标建筑物,并针对每个目标建筑物执行本说明书的方法得到大量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
52.此外,对于上述方案的执行时机而言,可以是预先生成各建筑物的3d模型存储在数据库中,在某个终端需要渲染展示相应的建筑物模型时,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相应建筑物模型并进行展示。
53.接下来将对步骤201涉及的名词进行说明。
54.目标建筑物即为待进行建模的建筑物,在地图场景下,其可以是地图上的任一建筑物。由于本说明书的方案是通过建筑物属性为目标建筑物匹配对应的屋顶,所以建筑物属性即为可以表明建筑物属性、且与目标建筑物屋顶存在关联的信息,比如建筑物类型、建筑物高度、建成年份(对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建筑物进行建模的场景下)、建筑物区域等等,这些建筑物属性和屋顶的关联关系将在下文进行叙述,在此暂不详述。
55.获取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的方法,可以是:在地图场景或其他需要对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建筑物进行建模的场景下,目标建筑物的属性信息一般预先存储在数据库中,或者可以从网络上可以检索得到,那么步骤201可以是从数据库中获取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或者从网络上检索得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
56.此外,在游戏、动画等对虚拟建筑物(即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建筑物)进行建模的场景下,建筑物属性可以是用于预先输入的,或者是随机生成的。
57.步骤203,基于建筑物属性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
58.具体而言,考虑到现实世界中一般相同建筑物属性的建筑物的屋顶相同,而不同建筑物属性的建筑物的屋顶存在差异;且考虑到改变屋顶是最简单且占用资源较少的改变建筑物模型外形的方法,因此本说明书中基于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为目标建筑物匹配屋顶。
59.接下来将对步骤203中涉及的各个名词进行说明。
60.对于建筑物属性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而言,在地图场景下,更希望得到和现实世界相符的建筑物模型,即希望建筑物模型更逼真,因此建筑物属性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是预先根据现实世界的建筑物的屋顶和建筑物属性的关系归纳总结得到的,这样可以保证得到的建筑物模型中大部分建筑物模型都与现实世界的建筑物的外形相符,从而能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地图应用中3d显示模式下建筑物的外形、以及用户周边建筑物的外形,确定用户当前所处位置。
61.建筑物属性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的举例将在下文进行说明,在此暂不赘述。
62.屋顶形态即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屋顶形态。比如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尖角屋顶、护墙屋顶、u形盒屋顶、t形盒屋顶和方形盒屋顶。
63.尖角屋顶即如图3a所示,这种屋顶一般常见于小于等于六层的住宅楼上。护墙屋顶又称为女儿墙屋顶,即在屋顶的边缘有一圈围栏或围墙的屋顶,用于防止人从楼顶跌落。盒屋顶又称box屋顶或炮楼,指的是屋顶中间有像盒子一样的突出,一般为楼梯间或设备间,盒屋顶的“盒子”有不同形状,比如u形、l形、t形和方形等等,盒屋顶如图3b所示。此外还有回形盒屋顶,即为既有护墙又有“盒子”的屋顶,这种屋顶如图3c所示。
64.此外,除了上述屋顶之外,还有其他的屋顶形状,比如避雷针屋顶(即为安装有避
雷针的屋顶)、西式建筑屋顶(即西式建筑中常见的圆球形屋顶)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种屋顶形态只是对常见屋顶形态的举例,并不表示对本说明书中屋顶形态的限制,任何现实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屋顶形态都可以作为本说明书中的屋顶形态。
6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地图加载过慢,本说明书中考虑到屋顶细节对于用户来说作用不大,因此生成的各个屋顶都是去除了细节(比如瓦片形状、屋顶防水层等)的屋顶,通过减少屋顶细节,减少模型的大小,使得地图加载更快,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66.步骤205,通过三维建模构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并将所述建筑物模型的屋顶设置为所述屋顶形态对应的屋顶。
67.在确定建筑物的屋顶后,便能构建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并为该建筑物模型增加确定的屋顶。这样使得不同建筑物的形状更加丰富,建筑物模型更加逼真,在地图场景下还能使得地图上的建筑物模型和现实世界中的模型更相符,提升用户的逛地图体验。并通过该方法可以批量生成大量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
68.接下来将对步骤205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69.通过三维建模构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构建方法,这里将说明一种构建方法,当然这种楼体方法对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不做限定。
70.具体而言,先获取目标建筑物的底层形状数据(即为polygon,对于地图场景下,底层形状数据即为二维显示模式下每个建筑物的形状),以及获取目标建筑物的高度。根据目标建筑物的高度,对底层形状数据进行向上拉伸,直至拉伸至目标建筑物的高度,这样便得到了目标建筑物的楼体。
71.其中,目标建筑物的高度可以是直接获取的,在有些场景下只存储有目标建筑物的楼层信息的情况下,目标建筑物的高度也可以是根据楼层来确定的。对于后者而言,可以先确定目标建筑物的楼层,在确定目标建筑物每层楼的高度,最后用楼层与每层楼的高度相乘得到目标建筑物的高度。
72.对于目标建筑物每层楼的高度而言,该值的大小可以是预先设定的,也可以是根据建筑物属性来确定的,比如公共建筑物中每层楼的高度一般都较高,建成时间较早的建筑物一般每层楼的高度较低,那么目标建筑物每层楼的高度(即楼层高度)可以是:根据建筑物属性与楼层高度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建筑物的每层楼的高度。
73.此外,对于通过楼层数量来确定建筑物高度的方案,除了可以不额外采集数据(使用原本就保留的楼层数据就可以),由于这样生成的建筑物模型是包括多层楼层的,这样还可以方便对不同楼层进行不同处理,比如如果某层比其它层要外凸或内凹,便能更为简单的生成;再比如对外立面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基于楼层为建筑物模型增加窗户(即每一层增加一排窗户),以使得建筑物模型更加真实。
74.此外,在地图场景下,对于目标建筑物的位置而言,可以是计算底层形状数据的重心,将计算的重心作为目标建筑物的中心,以将目标建筑物的中心与该建筑物的中心坐标对其,并使用地理信息坐标系,实现朝向的对齐。该步骤可以在拉伸底层形状数据之前进行处理,也可以在拉伸底层形状数据之后对整个建筑物模型一起进行处理。
75.对于底层形状数据而言,有时候底层形状数据是不光滑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对底层形状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使得底层形状数据更加光滑,进而建模模型更加逼真。
76.在对建筑物模型的楼体构建方法进行说明后,接下来将对建筑物的屋顶生成方法
进行说明。
77.在确定了屋顶形态后,可以根据该屋顶形态获取相应的初始屋顶,并根据顶层形状,调整初始屋顶的大小,并未该建筑物增加该调整了形状的初始屋顶。
78.比如对于方形盒屋顶来说,当确定了屋顶为盒屋顶后,确定楼顶的面积,再对楼顶面的形状进行最大矩形计算,将初始盒屋顶拉伸为计算得到的最大矩形大小,形成方形盒屋顶。
79.其他类型的屋顶生成思路与方形盒屋顶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80.此外,有些情况下将不给某些楼体增加屋顶,比如对于图3a中的建筑物而言,其底部形状是由一个大的矩形和一个、与大矩形共用同一条边的小矩形组成,且大矩形和小矩形对应的建筑物高度不同(两者视为不同的底层形状数据),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穿模,将不生成小矩形对应的屋顶。
81.换言之,在存在:两个底层形状数据共用同一条边,且两者的面积相差较大,且两者的建筑物高度不同的情况下,不为面积较小的底层形状数据增加屋顶。
82.在对建筑物模型的构建方法进行说明后,接下来将对建筑物外立面的处理进行说明。
83.在用户终端的性能较强的情况下,可以为建筑物增加更为丰富的外立面,比如可以通过街景图、卫星图或网络图片获取到该建筑物的图片,从图片上自动识别出该建筑物的各外立面,并将各外立面的图进行平移拉伸,将平移拉伸后的外立面图增加至建筑物模型的表面,以使得建筑物与现实世界建筑物更加相符。
84.此外,为了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建筑物模型快速确定建筑物类型,可以为不同建筑物类型的建筑物模型设置不同的外表面颜色。这样在地图场景下,可以使用户快速将现实世界建筑物与地图中的建筑物模型匹配起来,从而使得用户快速确定自己当前所处位置对应在地图上的位置。
85.换言之,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建筑物属性,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模型的目标模型颜色;将所述目标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模型的颜色,设置为所述目标模型颜色。
86.在地图场景下,生成建筑物模型后,还可以在地图应用中渲染展示所生成的建筑物模型。即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通过三维建模构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之后,在地图应用中渲染展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
87.此外,在某些需要地图但是对建筑物不关心的场景中,可以只显示相关技术中的方盒子,从而节约资源,比如在打车场景或驾车导航场景下,用户更关心的是当前道路,而不是路边的建筑物,且这种情况下基本不会显示到路两边建筑物,因此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直接显示“方盒子”,从而节约用户终端的资源。
88.在对方案进行整体介绍后,接下来将对建筑物属性以及建筑物属性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89.如上文所述,建筑物属性可以是建筑物类型、建筑物高度、建成年份和建筑物区域等,接下来将以上述几个具体的建筑物属性的例子进行说明。
90.建筑物类型用于表征建筑物的功能属性,比如按照建筑物类型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写字楼、住宅楼、酒店住宿、公共建筑、交通设施和其他类型。其中写字楼又可
以进一步分为商业服务设施、教育科研设施和公共建筑设施;住宅楼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生活服务设施和居民地及设施;公共建筑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医疗卫生设施、工农业设施和运动设施;交通设施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航站楼。
91.而现实世界的同一建筑物类型的建筑物由于其功能的相似性,其屋顶也一般是相似的,因此可以按照建筑物类型,根据建筑物类型和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为不同建筑物匹配屋顶。这样在一定程度保证真实性的同时,可以使得用户根据建筑物的屋顶形态方便区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92.换言之,步骤201包括:获取待进行三维建模的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类型;步骤203包括:基于建筑物类型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
93.对于具体的建筑物类型和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而言,可以是:写字楼类型的建筑物房屋顶部一般都有设备间或楼梯间,因此对于写字楼而言,其对应的屋顶类型可以是l形盒屋顶;对于住宅楼而言,屋顶形态可以是尖角屋顶;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其一般是t形盒屋顶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并不表示对本说明书的限定。
94.在基于建筑物类型来确定屋顶形态的基础上,考虑到对于同一建筑物类型的多个建筑物而言,高度不同的建筑物的屋顶形态一般也是不同的,比如高度大于一定值的建筑物可能为了防止跌落,一般都会有女儿墙,再比如高度如果特别高,其一般也安装有避雷针。
95.因此可以将同一建筑物类型的建筑物按照建筑物高度进行划分,从而进行屋顶匹配。
96.换言之,步骤201包括:获取待进行三维建模的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类型和建筑物高度;步骤203包括:基于预设的建筑物类型和屋顶形态组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类型相匹配的屋顶形态组;所述屋顶形态组中至少包括第一屋顶形态和第二屋顶形态;若所述建筑物高度属于第一高度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屋顶形态是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若所述建筑物高度属于第二高度区间,确定所述第二屋顶形态是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
97.其中屋顶形态组中包括的至少两个屋顶形态一般是不同的,高度区间可以是基于楼层来划分的,比如高度区间可以为10层-30层。不同屋顶形态组中可以包括相同的屋顶形态。
98.以住宅楼为例来对本说明书中示出的基于建筑物高度确定屋顶形态的方法进行说明。对于住宅楼而言,低于10层的建筑物一般为尖角屋顶,高度在10层和30层之间的住宅楼一般为塔楼或板楼,这两种类型的住宅楼屋顶一般是盒屋顶;大于三十层的住宅楼,屋顶一般为u型盒屋顶。
99.对于建成年份而言,即使是同一建筑物类型且为同一高度区间的建筑物,不同建成年份区间的建筑物往往具有不同的屋顶,比如在1980-2000年之间建成的住宅楼而言,其低于10层的情况下一般不是尖角屋顶而是平屋顶(即表现出来和方盒子相同),而在2000-2010年之间建成的低于10层的住宅楼,其屋顶一般是尖角屋顶。因此可以在基于建筑物类型和高度进行屋顶匹配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建成年份进行精细匹配,在地图场景下为建筑物匹配和现实世界更为相符的屋顶。
100.对于建筑区域而言,即使是同一建筑物类型、同一高度区间的建筑物,不同建筑区
域的建筑物往往具有不同特点,比如有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其建筑往往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屋顶同样也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比如内蒙古的酒店设施屋顶可能模仿蒙古包。再比如有些地区的十层以下的住宅楼,一般会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等。
101.因此,基于上述考虑,在基于建筑物类型和高度进行屋顶匹配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按照建筑物所属区域(即建筑区域)进行精细匹配,在地图场景下为建筑物匹配和现实世界更为相符的屋顶。
102.通过上述多种建筑物属性,可以对建筑物屋顶形态进行精细化匹配,使得建筑物模型的屋顶和现实世界的屋顶更相符。在地图场景下,使得地图应用3d显示模式下显示的建筑物能更容易和现实世界的建筑物对应起来,从而方便用户确定自身在地图上的对应位置,从而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103.通过上述方法,针对一片区域即可以生成如图3d所示的建筑物模型。
104.接下来将对本说明书中示出的一种地图渲染方法进行说明。
105.如前文所述,前文得到的建筑物模型可以应用在地图应用中。在上述情况下,一般是地图应用对应的服务端先通过上述建筑物建模方法生成相应的建筑物模型;在终端的地图应用需要对地图进行渲染的情况下,从服务端获取建筑物模型,并对建筑物模型进行渲染展示。
106.如图4所示,图4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地图渲染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107.步骤401,通过上述的建筑物模型建模方法,获取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
108.步骤403,在地图应用中渲染展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
109.步骤401和步骤403的各个词语的含义详见上文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110.上述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其中,获取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指的是终端的地图应用获取服务端通过上述的方法所生成的建筑物模型。
111.对于步骤403的具体实现方式而言,相关技术中的建筑物模型是“方盒子”的形态的情况下,也需要对建筑物模型进行渲染展示,步骤403的渲染展示方法可以和相关技术中对“方盒子”的渲染展示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112.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装置及其所应用的终端的实施例。
113.如图5所示,图5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建筑物建模装置的框图,所述装置包括:
114.建筑物属性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待进行三维建模的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属性。
115.屋顶形态确定模块520,用于基于建筑物属性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
116.建模模块530,用于通过三维建模构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并将所述建筑物模型的屋顶设置为所述屋顶形态对应的屋顶。
117.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建筑物属性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待进行三维建模的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类型;屋顶形态确定模块520,用于基于建筑物类型与屋顶形态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
118.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建筑物属性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待进行三维建模的目标建
筑物的建筑物类型和建筑物高度;屋顶形态确定模块520,用于基于预设的建筑物类型和屋顶形态组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类型相匹配的屋顶形态组;所述屋顶形态组中至少包括第一屋顶形态和第二屋顶形态;若所述建筑物高度属于第一高度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屋顶形态是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若所述建筑物高度属于第二高度区间,确定所述第二屋顶形态是与所述目标建筑物相匹配的屋顶形态。
119.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颜色设置模块540(图中未示出),用于根据所述建筑物属性,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模型的目标模型颜色;将所述目标建筑物对应的建筑物模型的颜色,设置为所述目标模型颜色。
120.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屋顶形态,包括如下任一项:尖角屋顶、护墙屋顶、u形盒屋顶、t形盒屋顶和方形盒屋顶。
121.上述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122.如图6所示,图6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地图渲染装置的框图,所述装置包括:
123.模型获取模块610,用于通过上述的建筑物模型建模方法,获取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
124.地图渲染模块620,用于在地图应用中渲染展示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建筑物模型。
125.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说明书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126.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实施例建筑物建模装置所在计算机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127.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的建筑物建模方法。
128.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129.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130.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131.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132.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133.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建筑物建模方法。
134.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135.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建筑物建模方法。
136.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37.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