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监测主站对光链路智能识别、管理的方法与流程

2022-12-20 20:27: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光链线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监测主站对光链路智能识别、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光链路是利用光纤通信技术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链路,光链路原理是用各种不同的光学方法来实现网络的互联级,就可得到各种不同拓扑结构的自由空间光学互联网络,一般由光发送机、光纤、光接收机及其它必需的光器件组成。
3.由于光纤链路结构错综复杂,出现故障概率相当高,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光纤链路故障占到了电力通信系统故障的60%以上,严重影响了电力通信系统的工作性能,其故障处理技术虽有效,但由于识别找寻光纤链路故障源耗时较长,致使现今仍然无法做到高效高精准的光纤链路故障处理,另外现今对于光纤链路而言,其背后的运行管理完全依靠简单的后勤保障团体,能够为光纤链路带来维护效益较小的同时,还无法预先又或是及时的响应处理光纤链路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或故障。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监测主站对光链路智能识别、管理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发明的一种监测主站对光链路智能识别、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tep1:分析监测光纤链路服务区域,构建服务区域光纤链路分布模型;
8.step2:根据光纤链路分布模型选定监测站点布置坐标,根据各监测站点坐标分析光纤链路服务区域中心坐标;
9.step3:在光纤链路分布模型服务区域中心坐标对应的现实坐标建立监测主站并配置监测子站点;
10.step4:控制监测子站点实时监测光纤链路运行状态,捕捉光纤链路异常及故障,监测主站获取报错监测子站点信息,监测子站点分析自身初始接收的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编码异常源同步向监测主站反馈,监测主站组合监测子站点信息及监测子站点分析的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编码异常源得到异常、故障光纤链路编号;
11.step5:在后续监测主站及监测子站点捕捉到光纤链路异常、故障情况时,分析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将实时分析的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发送至运维数据库中进行比对;
12.step6:判定运维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相同运维内容比对目标;
13.step7:以运维数据库中相同异常、故障特征的光纤链路维护内容向当前异常、故障的光纤链路被管理监测子站点或监测主站进行发送。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tep2中对于监测站点布置坐标选定
逻辑设置:光纤链路汇点分支数量、光纤链路于服务区域内指定范围分布密度、光纤链路未来规划重要牵引链路。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tep3中部署有以下子步骤:
16.step31:根据光纤链路中单个的光纤光栅归属属性进行编码,对单个光纤光栅的分支光纤光栅依照其归属属性再次编码,以光纤光栅归属属性编码组合作为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
17.step32:将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打包发送至监测主站,监测主站对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打包文件进行分包分发至对应的监测子站点
18.其中,监测子站点在接收监测主站发送的到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分包文件向监测主站确认,而后再将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配置于监测子站点的对应光纤链路上。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tep31中对于光纤光栅的唯一识别特征编码生成条件还包括:光纤链路汇总分支数量、光纤链路于服务区域内指定范围分布密度、光纤链路未来规划重要牵引链路用于参考。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tep4中部署有子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21.step41:建立监测主站运维数据库,在每一次监测主站获取异常、故障光纤链路编号时对该编号光纤进行标记,对异常、故障光纤链路维护内容储存至运维数据库中;
22.step42:提取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比对监测主站运维数据库中储存的光纤链路维护内容,对相同异常、故障特征的光纤链路维护内容进行舍弃。
2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tep42运行结束后于运维数据库中储存的每一种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对应维护内容有且仅有一组。
2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tep6在判定结果为否时,触发步骤step61:提取当前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将提取到的异常、故障特征打包发送至运维数据库中进行储存;
25.其中,步骤step61在执行时,对于步骤step61中提取的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进行步骤step41执行时相同的处理。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任一一组光纤链路在每次被监测到异常、故障时均会被标记,在对应光纤链路被标记次数≥3时,获取该光纤链路编码,通过该光纤链路编码进行光纤链路关联光纤链路及监测子站点的溯源,对所有溯源到的光纤链路及监测子站点进行异常、故障问题排查。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tep7中在光纤链路维护内容发送时,优先选择异常、故障光纤链路被管理监测子站点进行发送。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tep4中对于光纤链路的异常、故障采用后向散射法进行测定,其公式为:
[0029][0030]
式中,α为光纤链路正反向传输的平均损耗系数;
[0031]
l1及l2均为光纤链路上坐标(l1<l2);
[0032]
p
dl1
及p
dl2
为光纤链路正反向传输往返的后向散射光功率。
[003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4]
1、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主站对光链路智能识别、管理的方法供光纤链路的识别与管理所使用,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适配性能适应一定范围内不同规模的光纤链路,并且提供以最为合理的监测站点选址方式,能够以此有效的提升光纤链路在管理过程出现异常、故障时各级光纤链路对于的监测基站相互联动、响应速度。
[0035]
2、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对管理区域中各光纤链路进行编码的方式能够快速定位出现异常、故障的光纤链路,以此最大程度的提升了问题光纤链路找寻的时效性,不仅为光纤链路维护人员的维护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使得出现问题的光纤链路搜索工作更加精准。
[0036]
3、本发明在通过监测站点布置的方式对光纤链路带来性能较佳的是被与管理,并且在本发明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各光纤链路进行异常、故障问题进行记录及对异常、工作问题特征提取的方式,使得本发明中方法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够,通过本发明的长时间实施,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该方法对相应管理光纤链路区域的异常、故障问题解决效率,使得光纤链路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均能够得到实时分析与更加快速的解决。
附图说明
[0037]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8]
图1是一种监测主站对光链路智能识别、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0]
实施例
[0041]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监测主站对光链路智能识别、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
step1:分析监测光纤链路服务区域,构建服务区域光纤链路分布模型;
[0043]
step2:根据光纤链路分布模型选定监测站点布置坐标,根据各监测站点坐标分析光纤链路服务区域中心坐标;
[0044]
step3:在光纤链路分布模型服务区域中心坐标对应的现实坐标建立监测主站并配置监测子站点;
[0045]
step4:控制监测子站点实时监测光纤链路运行状态,捕捉光纤链路异常及故障,监测主站获取报错监测子站点信息,监测子站点分析自身初始接收的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编码异常源同步向监测主站反馈,监测主站组合监测子站点信息及监测子站点分析的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编码异常源得到异常、故障光纤链路编号;
[0046]
step5:在后续监测主站及监测子站点捕捉到光纤链路异常、故障情况时,分析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将实时分析的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发送至运维数据库中进行比对;
[0047]
step6:判定运维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相同运维内容比对目标;
[0048]
step7:以运维数据库中相同异常、故障特征的光纤链路维护内容向当前异常、故
障的光纤链路被管理监测子站点或监测主站进行发送。
[0049]
步骤step2中对于监测站点布置坐标选定逻辑设置:光纤链路汇点分支数量、光纤链路于服务区域内指定范围分布密度、光纤链路未来规划重要牵引链路。
[0050]
通过该设置可以使得光纤链路所用的监测站点的分布更加合理,且对光纤链路的后续的安装与修改具有更高的兼容性。
[0051]
步骤step3中部署有以下子步骤:
[0052]
step31:根据光纤链路中单个的光纤光栅归属属性进行编码,对单个光纤光栅的分支光纤光栅依照其归属属性再次编码,以光纤光栅归属属性编码组合作为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
[0053]
step32:将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打包发送至监测主站,监测主站对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打包文件进行分包分发至对应的监测子站点
[0054]
其中,监测子站点在接收监测主站发送的到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分包文件向监测主站确认,而后再将光纤光栅唯一识别特征配置于监测子站点的对应光纤链路上。
[0055]
步骤step31中对于光纤光栅的唯一识别特征编码生成条件还包括:光纤链路汇总分支数量、光纤链路于服务区域内指定范围分布密度、光纤链路未来规划重要牵引链路用于参考。
[0056]
步骤step4中部署有子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0057]
step41:建立监测主站运维数据库,在每一次监测主站获取异常、故障光纤链路编号时对该编号光纤进行标记,对异常、故障光纤链路维护内容储存至运维数据库中;
[0058]
step42:提取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比对监测主站运维数据库中储存的光纤链路维护内容,对相同异常、故障特征的光纤链路维护内容进行舍弃。
[0059]
步骤step42运行结束后于运维数据库中储存的每一种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对应维护内容有且仅有一组。
[0060]
步骤step6在判定结果为否时,触发步骤step61:提取当前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将提取到的异常、故障特征打包发送至运维数据库中进行储存;
[0061]
其中,步骤step61在执行时,对于步骤step61中提取的光纤链路异常、故障特征进行步骤step41执行时相同的处理。
[0062]
任意一组光纤链路在每次被监测到异常、故障时均会被标记,在对应光纤链路被标记次数≥3时,获取该光纤链路编码,通过该光纤链路编码进行光纤链路关联光纤链路及监测子站点的溯源,对所有溯源到的光纤链路及监测子站点进行异常、故障问题排查。
[0063]
通过该设置可以有效的降低在该方法应用于光纤链路的识别与管理过程中故障率,从而使得光纤链路的使用更趋于稳定。
[0064]
步骤step7中在光纤链路维护内容发送时,优先选择异常、故障光纤链路被管理监测子站点进行发送。
[0065]
通过该设置可以使得,监测主站对光纤链路问题处理量被监测子站点所分担,确保监测主站的处于稳定且相对闲置状态,以此来保证重大量化的光纤链路出现问题时,监测主站能够及时的作出响应与处理。
[0066]
步骤step4中对于光纤链路的异常、故障采用后向散射法进行测定,其公式为:
[0067][0068]
式中,α为光纤链路正反向传输的平均损耗系数;
[0069]
l1及l2均为光纤链路上坐标(l1<l2);
[0070]
p
dl1
及p
dl2
为光纤链路正反向传输往返的后向散射光功率。
[0071]
性能试验
[0072]
在xxx市的a分区与b分区进行如下数据的观察试验:
[0073]
已知:a分区与b分区的光纤链路数量比值为3/2,对a分区的光纤链路采用本发明中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管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光纤链路故障识别与管理,所得试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0074][0075]
由于xxx市下的任何两个分区都没有光纤链路相等且性质相同的分区,因此选用a分区及b分区这两个具有特征性的分区,根据上表机子,不难看出在a分区光纤链路数量较b分区多的情况下,其光纤链路在故障点定位、故障维护用时及周期维保故障排查出现率层面,a分区通过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管理,性能要明显优于b分区,因a分区的光纤链路数量较b分区多,因而光纤链路的故障出现率较b分区多为正常现象,且a分区在本发明中方法管理的状态下于第三个月与b分区持平且逐步故障出现率呈下降趋势,不难得出,本发明通过部署监测主站的方式有效的对光纤链路进行管理,且有效的提升了光纤链路运行的稳定性。
[0076]
综上而言,本发明中方法具有较高的适配性能适应一定范围内不同规模的光纤链路,并且提供以最为合理的监测站点选址方式,能够以此有效的提升光纤链路在管理过程出现异常、故障时各级光纤链路对于的监测基站相互联动、响应速度;同时,通过对管理区域中各光纤链路进行编码的方式能够快速定位出现异常、故障的光纤链路,以此最大程度的提升了问题光纤链路找寻的时效性,不仅为光纤链路维护人员的维护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使得出现问题的光纤链路搜索工作更加精准;并且进一步的通过监测站点布置的方式对光纤链路带来性能较佳的是被与管理,并且在本发明使用过程中,通过对各光纤链路进行异常、故障问题进行记录及对异常、工作问题特征提取的方式,使得本发明中方法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学习能够,通过本发明的长时间实施,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该方法对相应管理光纤链路区域的异常、故障问题解决效率,使得光纤链路使用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均能够得到实时分析与更加快速的解决。
[007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7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7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