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柔性显示模组、制造方法、显示设备及车辆与流程

2022-12-20 00: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制造方法、显示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柔性显示器,如折叠显示器和滑卷显示器等相对刚性显示器具有可变形的优势,目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滑卷显示器为例,其常用于车载显示和移动电子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方案。其中,大尺寸的车载显示应用相对于移动电子设备应用,对滑卷显示器具有更高的柔性需求、安全需求和可靠性需求等,因此车载滑卷显示产品难以迅速推广,而随着智能汽车的越发普及,多形态显示端口是车载互交显示的必然发展方向,多家智能车机构已对其发起关注与尝试。
3.应用于车载显示的大尺寸滑卷显示器目前的一个问题是当汽车处于寒冷环境下,在冷启动时由于车内温度低,显示器温度低,其柔性显示材料的形变能力下降,在滑卷展开或收缩时产生形变不畅,甚至出现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制造方法及显示设备,能够改善柔性显示模组在低温环境下的形变能力,提高柔性显示模组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5.第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包括:
6.柔性显示面板和层叠设置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的支撑层;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具有弯折显示区,所述支撑层具有蚀刻区,所述蚀刻区为多孔结构;所述蚀刻区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显示区至少部分重叠;
7.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蚀刻区内,被配置为在满足设定条件时加热所述弯折显示区。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蚀刻区内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加热元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内,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凹槽。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蚀刻区的底面与所述支撑层的底面齐平,所述蚀刻区的底面和所述支撑层的底面均为靠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所述支撑层厚度的75%~85%。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所述蚀刻区的深度小于所述支撑层的厚度,所述蚀刻区的底面与所述支撑层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支撑层厚度的15%~25%;所述第一凹槽贯穿所述蚀刻区设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蚀刻区的底面与所述支撑层的底面齐平,所述蚀刻区的顶面与所述支撑层的顶面齐平,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蚀刻区的背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蚀刻区包括多个微柱,所述多个微柱和所述多个微柱之间的孔隙形成所述多孔结构。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柱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曲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为一组相对面。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微柱呈阵列排布,相邻两行所述微柱交叉排列。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撑层,用于检测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温度。
18.第二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包括:
19.提供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具有弯折显示区;
20.提供具有蚀刻区的支撑层,所述蚀刻区为多孔结构;
21.在所述蚀刻区内设置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被配置为在满足设定条件时加热所述弯折显示区;
22.将所述支撑层设置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非出光侧,所述蚀刻区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折显示区至少部分重叠。
23.第三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模组。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在满足设定条件时,启动所述加热元件加热所述柔性显示区。
25.第四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三方面提供的柔性显示设备。
26.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2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通过对支撑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变形或弯折的支撑层上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蚀刻区,在蚀刻区内设置加热元件,从而在满足设定条件,如环境温度较低或柔性显示模组温度较低时,通过加热元件的产热使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显示区区域升温,使其在变形能力较佳的适宜温度范围内工作,避免柔性显示模组在低温状态下出现变形不良甚至损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支撑层上的多孔结构的蚀刻区,一方面可以促进加热元件产热的热传导,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升温速度,缩短柔性显示模组在低温环境启动时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具有多孔结构蚀刻区的支撑层相对于致密的支撑层,改变了柔性显示模组的质量分布,使柔性显示模组的质量中心线更靠近或处于柔性显示面板中的柔性显示层,如此能够缓解弯折时柔性显示区的应力集中,提高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耐用性和可靠性。
28.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30.在附图中:
31.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柔性(滑卷)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32.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33.图3示出了图2虚线框处的柔性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34.图4示出了图2虚线框处的柔性显示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35.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元件加热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36.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蚀刻区上挖槽的结构设计示意图;
37.图7示出了图6中的虚线框处的示意图;
38.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一对应的图7的aa’剖面示意图;
39.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二对应的图7的aa’剖面示意图;
40.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加热元件直接设置在蚀刻区内的示意图;
41.图11示出了附图10中的bb’剖面示意图;
42.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蚀刻区的i型图案设计;
43.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蚀刻区的ⅱ型图案设计;
44.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蚀刻区的ⅲ型图案设计;
45.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6.附图标记说明:
47.100、柔性显示模组;1、柔性显示面板;10、弯折显示区;11、第一双面胶层;12、背膜层;13、柔性显示层;14、偏光层;15、第一光学胶层;16、触控层;17、第二光学胶层;18、盖板层;2、支撑层;21、蚀刻区;211、第一凹槽;212、第二凹槽;213、微柱;3、加热元件;4、温度传感器;51、印刷电路板;52、第一柔性电路板;53、第二柔性电路板;54、第二双面胶层;55、连接器;56、覆晶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在整个说明书中,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文使用的术语应理解为如本领域中通常所使用的含义。因此,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含义。若存在矛盾,本说明书优先。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各种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49.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和“示例”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
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50.柔性显示模组是一种可弯折或可变形的显示模组,包括但不限于折叠显示模组,滑卷显示模组,可拉伸显示模组等。因此,柔性显示模组中的柔性显示面板至少包括平面显示区和弯折显示区,其中,平面显示区是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或变形前为用户提供画面显示的区域,不发生变形;而弯折显示区是指柔性显示面板中的可通过弯折或变形进行折叠或展开的显示区域。以滑卷显示模组为例,在滑卷显示模组展开前,正常展示给用户的部分为平直显示区,而当前处于卷曲状态,需要滑卷才能展示给用户的部分为弯折显示区。对于折叠显示模组,在展开前处于折叠状态的部分为弯折显示区,正常展示的部分为平面显示区。
51.第一方面,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以滑卷显示模组为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100,该柔性显示模组100可以应用于如电视、手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ad)、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车载电脑等显示装置中,图1示出了用在车载显示场景下的滑卷显示模组的效果示意图。
52.目前主流的柔性显示模组100为柔性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另外柔性lcd显示模组(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模组)也在同步发展中。若无特别说明,本实施例以oled柔性显示模组为例进行说明。
53.请参阅图2~图4,柔性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和层叠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1的非出光侧的支撑层2;柔性显示面板1具有弯折显示区10,支撑层2具有蚀刻区21,蚀刻区21为多孔结构;蚀刻区21在柔性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弯折显示区10至少部分重叠;
54.加热元件3,设置在蚀刻区21内,被配置为在满足设定条件时加热弯折显示区10。
55.对于oled类型的柔性显示模组100,柔性显示面板1包括层叠设置并依次远离所述支撑层2的背膜层12、柔性显示层13、偏光层14、触控层16和盖板层18,其中,偏光层14与触控层16之间可通过第一光学胶层15粘接,触控层16与盖板层18之间可通过第二光学胶层17粘接。盖板层18同样选择柔性材料制造,可采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cpi)、涤纶树脂(pet)或超薄柔性玻璃(utg)等材料,通过单层或多层复合而成。
56.对于柔性显示模组100中的弯折显示区10,请参阅图2,有支撑层2覆盖柔性显示面板1的区域为柔性显示面板1的弯折显示区10,包括处于滑卷装置的圆弧部分以及位于滑卷装置下方的平面部分,而处于滑卷装置上方的是柔性显示面板1的平面显示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4是对附图2中虚线框区域的柔性显示模组100进行示例,因此图4中的支撑层2位于最上层,柔性显示面板1的盖板层18位于最底层。
57.支撑层2设置在柔性显示面板1的弯折显示区10,用于在柔性显示面板1的滑卷过程中起到承载、支撑和矫正作用,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在滑卷过程中产生变形。支撑层2可通过第一双面胶层11粘接至柔性显示面板1。支撑层2可以覆盖整个弯折显示区10,也可以部分覆盖弯折显示区10,还可以同时覆盖弯折显示区10和平面显示区,但要保证蚀刻区21在柔性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弯折显示区10至少部分重叠。支撑层2的材质可以是轻质金属材料如钛合金,镁铝合金,也可以是强塑性良好的复合材料。
58.蚀刻区21是在支撑层2上的设定区域,通过干法蚀刻或湿法蚀刻方法,将原先致密的支撑层2材料蚀刻成多孔结构或微孔结构。蚀刻深度可以贯穿整个支撑层2,也可以是支
撑层2的一部分。
59.加热元件3位于蚀刻区21内,用于在满足设定条件时开始工作,加热柔性显示模组100,使其工作在适宜的弯折温度范围内,避免在低温环境下因为弯折能力下降导致柔性显示模组100出现形变不良的问题。加热元件3可采用片状加热器或薄膜加热器,如ptc加热片或聚酰亚胺加热膜。以聚酰亚胺加热膜为例,其以聚酰亚胺薄膜为外绝缘体,以金属箔或金属丝为内导电发热体,经高温高压热合而成。
60.使加热元件3开启加热的设定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61.1)柔性显示面板1或支撑层2的温度低于某预设的温度范围或温度阈值;
62.2)环境温度低于某预设的温度范围或温度阈值;
63.3)接收到来自控制器的开启加热的控制命令。
64.其中,作为是否启动加热元件3进行加热的判断依据,预设的温度范围或温度阈值可根据柔性显示面板1的种类、所处的应用场景和柔性显示模组100所使用的柔性材料对应的适宜工作温度确定,此处不对此进行限制。
65.若是以柔性显示面板1或支撑层2的温度作为判断依据,可以利用柔性显示模组100已配备的温度传感器4,或在支撑层2上设置温度传感器4获得对应的温度。若是以环境温度为判断依据,则可以从搭载有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100和温度传感器4的电子设备处获得环境温度信息;若是以控制命令为开启加热的依据,则可以从柔性显示模组100中的控制电路获得该控制命令,或者从搭载该柔性显示模组100的电子设备上的控制器处获得该控制命令,还可以从电子设备所属的设备系统中获得该控制命令。
6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可在支撑层2上设置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4。其中,控制器可以选择带有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简称mcu)的印刷电路板5(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pcb可通过第二双面胶层54固定在支撑层2上。可以在检测到环境温度或柔性显示模组100的温度低于某一温度阈值时,启动加热元件3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4可选择热电阻式温度传感器4或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4,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52(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连接控制器即印刷电路板5。另外,印刷电路板5还可以通过覆晶薄膜56(chip on film,简称cof)连接柔性显示层13。
67.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4可采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简称ntc热敏电阻)。ntc热敏电阻可与pcb板上的定值电阻串联,当支撑层2温度改变后,ntc热敏电阻的阻值也发生改变,使ntc热敏电阻的两端电压发生变化,通过mcu采集ntc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可以计算出当前的温度值,然后mcu再根据当前温度判断是否启动加热片进行加热,加热的控制方式可以是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之所以选择ntc热敏电阻,是因为其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对温度检测的灵敏度更高,有利用提高控制精度。
68.相应的,位于蚀刻区21的加热元件3可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53与控制器相连。以加热元件3为聚酰亚胺加热膜为例,请参阅图3或图4,聚酰亚胺加热膜可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53连接控制器,第二柔性电路板53的一端通过连接器55(connector)与聚酰亚胺加热膜相连,另一端与pcb板上的mcu相连。
69.请参阅图5,在需要展开柔性显示模组100时,一种通过mcu控制加热元件3进行加热的可选控制方案为:
70.s501:mcu接收ntc热敏电阻发送的支撑层2温度;
71.s502:判断支撑层2温度是否处于预设的温度范围内(如≥5℃),或者是否高于预设的温度阈值;
72.s503:若是,则无需启动加热元件3进行加热,继续监控温度;
73.s504:若否(即温度《5℃),则启动加热元件3进行加热。
74.当支撑层2温度回升到预设温度范围内或设定温度值后,关闭加热元件3,此时可启动柔性显示模组100滑卷展开。通过上述方案记录并反馈屏幕支撑层温度,根据支撑层温度控制加热元件3进行加热,实现屏幕温度的控制功能。
75.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100,在支撑层2上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蚀刻区21并在蚀刻区21内设置加热元件3,从而在满足设定条件时启动加热元件3进行加热,使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弯折显示区10区域升温,使柔性显示模组100工作在变形能力较佳的适宜温度范围内,避免柔性显示模组100在低温状态下出现变形不良甚至损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多孔结构的蚀刻区21一方面可以促进加热元件3产热的热传导,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的升温速度,缩短柔性显示模组100在低温环境启动时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相对于致密的支撑层2,多孔结构蚀刻区21的支撑层2改变了柔性显示模组100的质量分布,使柔性显示模组100的质量中心线更靠近或处于柔性显示面板1中的柔性显示层13,如此能够缓解弯折时柔性显示区的应力集中,提高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弯折耐用性和可靠性。
76.为了使柔性显示模组100的质量中心线更靠近或处于柔性显示面板1中的柔性显示层13内,可以通过模拟仿真确定蚀刻区21的面积、厚度和孔隙率。可以理解,对于不同尺寸和不同类型的柔性显示面板1,蚀刻区21的面积、厚度和孔隙率存在差别,此处不对其进行限制。
77.在蚀刻区21内设置加热元件3的方案可有多种,按照类型可分为类型一:挖槽后设置加热元件3;类型二:不挖槽直接设置加热元件3。接下来分别进行说明。
78.对于类型一,请参阅图6,在蚀刻区21内挖槽形成第一凹槽211,将加热元件3设置在挖出的第一凹槽211内。将加热元件3设置在第一凹槽211内,能够增加加热元件3与蚀刻区21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传热效率,进一步缩短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升温时间。
79.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和图7,第一凹槽2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加热元件3的数量与第一凹槽211的数量相等,每个加热元件3设置在一个第一凹槽211内,相邻的第一凹槽211之间设有连通第一凹槽211的第二凹槽212。
80.具体的,在蚀刻区21上挖出两个以上的第一凹槽211,可以更灵活的在蚀刻区21上的不同位置设置不同大小、形状的加热元件3,更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受热均匀性。而在相邻的第一凹槽211之间设置第二凹槽212,通过第二凹槽212连通相邻的第一凹槽211,使相邻的第一凹槽211中的加热元件3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凹槽212进行对流,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热量传递,进一步提高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受热均匀性。第二凹槽212的深度可以是0.3mm~0.5mm。
81.如前所述,具有多孔结构或微孔结构的蚀刻区21可以贯穿整个支撑层2,也可以是支撑层2的一部分,因此蚀刻区21和第一凹槽211的结构设计可采用如下的方案:
82.方案一、挖槽 全蚀刻。
83.图8示出蚀刻区21贯穿整个支撑层2的设计示意,即蚀刻区21的底面与支撑层2的底面齐平,蚀刻区21的底面和支撑层2的底面均为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的表面。需要说明的
是,蚀刻区21、支撑层2的底面和顶面是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附图进行的示例说明,底面和顶面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定义或转换。对于本实施例请参阅图8,支撑层2的底面和顶面是未被蚀刻的支撑层2上的一组相对面,支撑层2的底面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的非出光侧,即相对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的背膜层12;而支撑层2的顶面相对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的背膜层12,支撑层2的底面和顶面之间的距离为支撑层2的厚度。同理,蚀刻区21的底面和顶面也是一组相对面,蚀刻区21的底面相对靠近柔性显示面板1的背膜层12,蚀刻区21的顶面相对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的背膜层12,蚀刻区21的底面和顶面之间的距离为蚀刻区21的厚度。由于第一凹槽211的存在,蚀刻区21的顶面可以与支撑层2的顶面齐平,也可以低于支撑层2的顶面。图8示出的是蚀刻区21的顶面低于支撑层2的顶面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形成第一凹槽211时,蚀刻区21的顶部被削除了一部分。可选的,支撑层2的长度为l0,蚀刻区21的长度为l1,弯折显示区10的长度为l2,具体的数值根据柔性显示模组100的产品需求确定。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1的方向,第一凹槽211的深度为支撑层2厚度的75%~85%,支撑层2厚度t0的可选范围为0.8~2mm。
84.以t0=1mm为例,则第一凹槽211的深度t1可以是0.75mm~0.85mm,蚀刻区21顶面与支撑层2顶面之间的距离t2为0.15mm~0.25mm。加热元件3设置在第一凹槽211内,加热片厚度≤0.35mm。加热元件3的底面可采用厚度不超过0.1mm的导热胶进行贴合固定,加热元件3的顶面可通过连接器55(connector)与第二柔性电路板53相连。
85.方案一将支撑层2蚀刻通透,并在蚀刻区21内挖出第一凹槽211设置加热元件3,优势在于:第一,加热元件3有多个表面(底面和侧面)与蚀刻区21接触,能够提高加热元件3产生的热量向柔性显示面板1传递的导热效率;第二,挖槽设置加热片 全蚀刻的结构设计,使柔性显示模组100的质量中心线处于柔性显示层13内,从而显著缓解弯折时柔性显示区的应力集中,极大地提高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弯折性能和弯折可靠性。
86.方案二、挖槽 半蚀刻。
87.请参阅图9,支撑层2的长度为l0,蚀刻区21的长度为l1,弯折显示区10的长度为l2,具体数值根据柔性显示模组100的产品需求确定。
88.沿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的方向,蚀刻区21的深度小于支撑层2的厚度,蚀刻区21的底面与支撑层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支撑层2厚度的15%~25%,并且第一凹槽211贯穿蚀刻区21设置,即第一凹槽211的深度和蚀刻区21在未挖槽前的厚度均为支撑层2厚度的75%~85%。以支撑层2厚度t0=1mm为例,则第一凹槽211的深度t1与未挖槽时的蚀刻区21厚度相同,均为0.75mm~0.85mm;蚀刻区21底面与支撑层2底面之间的距离t2为0.15mm~0.25mm。与方案一同理,加热元件3设置在第一凹槽211内,加热片厚度≤0.35mm。加热元件3的底面可采用厚度不超过0.1mm的导热胶进行贴合固定,加热元件3的顶面可通过连接器55(connector)与第二柔性电路板53相连。
89.方案二并没有将蚀刻区21贯穿整个支撑层2,其优势在于:第一,能够使柔性显示模组100的质量中心线尽可能靠近柔性显示层13,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弯折性能;第二,有利于支撑层2与柔性显示面板1的固定或贴合,实现了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可靠性和制造可靠性的兼顾。
90.对于类型二,不在蚀刻区21内挖槽,直接将加热元件3设置在蚀刻区21的表面,可采用:
91.方案三、不挖槽 全蚀刻。
92.请参阅图10、11,全蚀刻表示蚀刻区21的厚度与支撑层2的厚度相同,即蚀刻区21的底面与支撑层2的底面齐平,蚀刻区21的顶面与支撑层2的顶面齐平,加热元件设置在蚀刻区21的背离柔性显示面板1的表面,即蚀刻区21的顶面。
93.作为示例,图10中的支撑层2的长度为l0,蚀刻区21的长度为l1,弯折显示区10的长度为l2,具体数值根据柔性显示模组100的产品需求确定。支撑层2的厚度t0和蚀刻区21的厚度均为1mm,加热元件3设置蚀刻区21的顶面,加热片厚度≤0.35mm,可采用厚度不超过0.1mm的导热胶进行贴合固定,加热元件3的顶面可通过连接器55(connector)与第二柔性电路板53相连。
94.方案三的不挖槽 全蚀刻的设计,其优势在于:第一,模拟仿真表明在将支撑层2蚀刻通透后,能够使柔性显示模组100的质量中心线处于柔性显示层13内,显著缓解弯折时柔性显示区的应力集中,极大地提高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弯折性能和弯折可靠性;第二,省略了在蚀刻区21上挖槽形成第一凹槽211的工艺,能够简化支撑层的制造工艺,具有更好的成本优势。
95.在上述三种方案中,具有多孔结构的蚀刻区21所起的作用均为:促进加热元件3产热的热传导并减少柔性显示模组100在弯折时的应力集中。因此,蚀刻区21的结构设计也是提高柔性显示模组100在低温环境下的弯折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96.图12~图14提供了三种不同的蚀刻区21的图案(pattern)设计方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蚀刻区21包括蚀刻后保留的多个微柱213,多个微柱213和多个微柱213之间的孔隙共同形成了多孔结构的蚀刻区21。在图12~图14中,一个封闭图形代表一条微柱213,封闭图形之间的空白区域为孔隙,孔隙之间相互连通形成连通孔结构,如此可以有效地增加热传导效率,尤其是在支撑层2采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描述,将图12的蚀刻图案简称为i型,图13的蚀刻图案简称为ⅱ型,图14的蚀刻图案简称为ⅲ型。
97.i型的特点是微柱213不是规则的柱形形状,每个微柱213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为曲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一组相对面。i型的特点是在弯折过程中,双曲形状的微柱213相对于ⅱ型和ⅲ型不容易发生断裂,从而提高了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弯折耐用性和可靠性,同时i型的图案设计也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
[0098]ⅱ型和ⅲ型的微柱213为相对规则的柱形形状,其共同点是多个微柱213呈阵列排布,该阵列中微柱213排列成多行。其中,ⅱ型的微柱213密度较高且相邻行的微柱213整齐排列,每一行的相邻微柱213之间的孔隙较小,行与行之间的孔隙较大。ⅱ型的特点是图案形状规则,工艺成本相对i型较低。ⅲ型的微柱213密度相对ⅱ型较低,但相邻两行的微柱213并不是整齐的排列,而是交叉排列,这种相邻两行微柱213呈交叉排列的方式,使ⅲ型的热传导效果要优于ⅱ型。
[0099]
总的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100,通过设置加热元件3进行加热,使柔性显示模组能够在寒冷或低于柔性材料适宜工作温度条件下正常工作;而加热元件3和蚀刻区21的配合,能够显著减小大尺寸柔性显示模组100,尤其是oled柔性显示模组100在低温条件下弯折时的弯曲应力,改善了弯曲应力集中,提高了弯折变形能力,从而提升了大尺寸柔性显示模组100的使用寿命、耐用性和可靠性。
[0100]
第二方面,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提供了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
[0101]
s151:提供柔性显示面板1,柔性显示面板1具有弯折显示区10;
[0102]
s152:提供具有蚀刻区21的支撑层2,蚀刻区21为多孔结构;
[0103]
s153:在蚀刻区21内设置加热元件3,加热元件3被配置为在满足设定条件时加热弯折显示区10;
[0104]
s154:将支撑层2设置到柔性显示面板1的非出光侧,蚀刻区21在柔性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与弯折显示区10至少部分重叠。
[0105]
其中,形成蚀刻区21的方法可以是干法蚀刻或湿法蚀刻,蚀刻区21深度可通过蚀刻速度和蚀刻时间进行调整。
[0106]
可选的,步骤s153具体包括:
[0107]
在蚀刻区21内挖槽,形成第一凹槽211,将加热元件3设置在第一凹槽211内。
[0108]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第一方面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100,本实施例具体实现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的技术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
[0109]
第三方面,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模组100。柔性显示设备可以是搭载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柔性显示模组100的电视、手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ad)、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和车载电脑等电子设备。请参阅图1,其提供了一种应用在某车辆上的搭载oled柔性显示模组100的显示设备。
[0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元件3,用于在满足设定条件时,启动加热元件3加热所述柔性显示区。控制器可以是柔性显示设备的控制处理器,如cpu。
[0111]
第四方面,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三方面提供的柔性显示设备。
[0112]
其中,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设备,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其具体实现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柔性显示模组100的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的技术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
[0113]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0114]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
品的形式。
[0115]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116]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117]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118]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011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制造方法、柔性显示设备和车辆,其中的柔性显示模组通过对支撑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变形或弯折的支撑层上形成具有多孔结构的蚀刻区,在蚀刻区内设置加热元件,从而在满足设定条件,如环境温度较低或柔性显示模组温度较低时,通过加热元件的产热使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显示区区域升温,使其在变形能力较佳的适宜温度范围内工作,避免柔性显示模组在低温状态下出现变形不良甚至损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支撑层上的多孔结构的蚀刻区,一方面可以促进加热元件产热的热传导,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升温速度,缩短柔性显示模组在低温环境启动时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具有多孔结构蚀刻区的支撑层相对于致密的支撑层,改变了柔性显示模组的质量分布,使柔性显示模组的质量中心线更靠近或处于柔性显示面板中的柔性显示层,如此能够缓解弯折时柔性显示区的应力集中,提高柔性显示模组的弯折耐用性和可靠性。
[0120]
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121]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