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喷墨印花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19 22:11: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喷墨打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墨印花机。


背景技术:

2.在软质的织物生产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先成型,后喷墨上色方式实现最终加工,在这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到喷墨机实现图案的喷墨。
3.相关技术中对织物上色采用了一种喷墨机,包括带有导带的支撑框架以及设置于支撑框架上侧的喷墨装置,织物上色时,将织物置于导带的上侧,然后通过导带输送织物,织物输送过程中,喷墨装置对输送中的织物进行喷墨,从而实现织物的上色。
4.但发明人发现此种喷墨机使用时,当需要对尺寸较小的织物块进行喷墨打印时,织物块在导带上侧的位置难以准确放置,从而导致在喷墨时,会影响喷墨的精度,最终导致喷墨成型的织物块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待打印件在导带上侧的准确定位,保证后续的待打印件喷墨打印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喷墨印花机。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喷墨印花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喷墨印花机,包括:输送部件,用于输送待打印件;喷墨打印部件,设置于输送部件上侧,用于对待打印件喷墨;定位部件,用于对输送部件上侧的待打印件定位,包括:横轨,可竖直运动的设置于所述输送部件上方,沿垂直于所述输送部件的输送方向设置;多个定位板,沿所述横轨的长度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横轨,所述定位板设置于所述输送部件的进料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待打印件进行上色之前,首先将横轨落至输送部件的输送表面,然后,分别调节各定位板的位置,使各定位板的位置符合要求,然后将待打印件置于导带的上侧,使待打印件置于多个定位板之间,使待打印件的一端抵接于横轨,并使待打印件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于定位板,如此完成待打印件在输送部件上侧的定位,然后沿竖直方向移动横轨,使横轨脱离输送部件上侧,通过输送部件对待打印件进行输送,并通过喷墨打印部件对待打印件进行打印即可,上述的定位部件有效的实现了待打印件在输送部件上侧的定位,保证了后续喷墨待打印件的精度,提高了喷墨质量。
8.可选的,所述输送部件包括导带;所述导带的进料端转动设置有分丝辊,所述分丝辊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导带的输送方向,所述分丝辊以其轴线中部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螺纹段。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输送较长的大型待打印件时,将待打印件的一端
置于导带上侧完成定位的同时,可以将待打印件的末端置于分丝辊上,从而随导带的转动,带动待打印件输送的同时,待打印件通过摩擦力也将带动分丝辊转动,而分丝辊上两段对称的螺纹段将实现待打印件末端在传送过程中自动展开。
10.所述导带的下侧设置有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清洁辊,水平设置,沿垂直于导带的输送方向设置,能够抵接于导带外周面下侧;喷液管,能够趋向所述导带的外周面下侧喷液,所述喷液管设置于清洁辊远离导带的上料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待打印件置于导带的上侧,通过导带实现待打印件的输送,输送过程中,喷墨装置对待打印件进行喷墨,实现待打印件的上色,然后导带继续转动,当导带的外周面旋转至清洁部件位置时,喷液管首先向导带外周面喷墨清洁液,然后继续随导带的转动,清洁辊可以对导带的下表面进行清洁,如此实现导带外周面的清洁,使得旋转一周的导带再次进行承接待打印件传送时,避免了之前的导带周面残留的颜料印至新的待打印件,保证后续待打印件的上色质量。
12.可选的,所述导带的下侧还设置有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位于所述清洗组件靠近导带的上料侧;所述烘干组件包括沿导带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风机以及加热管,所述风机吹风口朝向所述导带。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加热管与风机的配合,能够在实现导带的清洁后,对导带的周面的进行快速的烘干,避免水渍的残留,避免影响后续的待打印件上色。
14.可选的,所述导带的下侧设置有水槽,用于承接所述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设置于所述水槽上侧多个,多个清洗组件沿所述导带的输送方向排布。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水槽能够实现烘干组件的承接,并使清洁时产生的水流流至水槽的,避免污水流至地面,而采用的多个清洗组件,能够提高导带的外周面清洁效果,避免导带表面印记的残留。
16.可选的,所述水槽的下侧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多个升降缸,竖直设置于导带的输送方向两侧;承接滑轨,水平固定于导带输送方向两侧的升降缸的上端,所述水槽沿导带的输送方向滑移于所述承接滑轨,随所述水槽滑移,能够带动所述清洗组件至少部分移动出所述导带的下方区域。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清洗组件的清洁辊进行更换维修时,可以通过升降缸带动承接滑轨竖直运动至清洁辊脱离抵接导带,然后沿水平方向滑移水槽,使水槽以及部分的清洁部件脱离导带的下侧,从而方便的更换维修清洁辊。
18.可选的,所述输送部件还包括:支撑框架;输送套筒,转动的设置于支撑框架,用于承接导带;检测单元,设置于支撑框,用于检测导带的转动偏移量;纠偏辊,沿垂直于导带的输送方向转动设置于支撑框架,且所述纠偏辊的一端可水平摆动,所述纠偏辊能够抵接于导带的下侧;
纠偏缸,水平设置于支撑框架一侧,接收检测单元的偏移量,用于带动纠偏辊的可摆动端摆动,从而带动导带纠偏。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输送套筒转动,从而实现可以实现导带的转动,导带的输送过程中产生偏移使,通过纠偏缸带动纠偏辊摆动,从而可以带动导带在输送过程中引导导带输送方向,从而达到导带的纠偏。
20.可选的,喷墨打印部件包括:喷墨打印架,沿垂直于所述导带的输送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导带上方,所述喷墨打印架设置有朝向导带方向的喷墨头;保湿槽,设置于所述导带一侧,随所述喷墨打印架移动,所述喷墨头位能够于所述保湿槽上侧,所述保湿槽内活动设置有刮片,用于刮除所述喷墨头的墨滴。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喷墨打印架带动喷墨头移动至导带的指定位置后,可以对导带上侧输送的待打印件进行喷墨打印,当喷墨打印结束后,喷墨打印架带动喷墨头移动至保湿槽的上侧,可以通过刮片挂除喷墨头的墨滴,从而避免墨滴凝固于喷墨头上,影响喷墨头的使用。
22.可选的,所述支撑框架转动设置有支撑辊筒,所述支撑辊筒与所述输送套筒的轴线方向相同,所述导带套设于所述支撑辊筒外侧;所述支撑辊筒的周面设置有凸针,所述导带设置有多个通孔,随所述支撑辊筒与所述导带同步转动,所述凸针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导带外周面。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待打印件置于导带上侧后,随导带的转动,支撑辊筒能够对导带进行支撑,提高导带的承载力,且支撑辊筒周面的凸针能够穿过导带的通孔扎至所述待打印件,从而进一步的固定待打印件在导带上侧的位置,避免待打印件产生位移,保证喷墨的精准性。
24.可选的,所述支撑辊筒的周面均匀布设有出针孔,用于凸针的穿设;所述支撑辊筒内同轴转动设置有往复轴,所述往复轴的周面均匀布设有多个凸针,各凸针一端铰接于往复轴且其另一端延伸至出针孔;随所述往复轴相对于支撑辊筒转动,能够使凸针凸出或缩至所述出针孔。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需要使用凸针时,直接相对于支撑辊筒转动往复轴,使凸针缩回至支撑辊筒内即可,而同样的,当需要使用凸针时,转动往复轴,使凸针延伸出出针孔即可,满足使用的不同需求。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在需要对待打印件进行上色之前,首先将横轨落至输送部件的输送表面,然后,分别调节各定位板的位置,使各定位板的位置符合要求,然后将待打印件置于导带的上侧,使待打印件置于多个定位板之间,使待打印件的一端抵接于横轨,并使待打印件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于定位板,如此完成待打印件在输送部件上侧的定位,然后沿竖直方向移动横轨,使横轨脱离输送部件上侧,通过输送部件对待打印件进行输送,并通过喷墨打印部件对待打印件进行打印即可,上述的定位部件有效的实现了待打印件在输送部件上侧的定位,保证了后续喷墨待打印件的精度,提高了喷墨质量。
27.当需要输送较长的大型待打印件时,将待打印件的一端置于导带上侧完成定位的同时,可以将待打印件的末端置于分丝辊上,从而随导带的转动,带动待打印件输送的同
时,待打印件通过摩擦力也将带动分丝辊转动,而分丝辊上两段对称的螺纹段将实现待打印件末端在传送过程中自动展开。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喷墨印花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喷墨印花机的拆解外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喷墨印花机的滑台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喷墨打印架体现锁止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体现清理部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2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体现支撑辊筒结构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体;2、输送部件;21、支撑框架;211、壁板;212、支撑杆;22、承接辊套;221、输送套筒;23、导带;231、通孔;24、驱动件;25、锁止件;251、锁止缸;252、摩擦盘;26、支撑辊筒;261、往复轴;262、凸针;263、出针孔;27、承接板;271、插槽;272、分丝辊;273、摆动轴;28、防护板;3、喷墨打印部件;31、横梁;32、喷墨打印架;33、滑台;34、保湿槽;341、滑管;342、刮片;343、排水管;35、驱动轴;351、链轮;352、链条;36、喷管;4、定位部件;41、横轨;42、调节缸;43、定位板;5、清理部件;51、清洗组件;511、清洁辊;512、喷液管;52、烘干组件;521、置料架;522、加热管;523、风机;524、防护网;53、水槽;531、补清辊;54、升降组件;541、升降缸;542、承接滑轨;6、检测单元;7、纠偏单元;71、纠偏辊;72、纠偏缸;73、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喷墨印花机,主要用于各种织物如布料、地毯等产品的喷墨印花机。
31.参照图1和图2,喷墨印花机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内设置有输送部件2、喷墨打印部件3、定位部件4以及清理部件5。输送部件2用于实现待打印件的输送,喷墨打印部件3用于在待打印件输送的过程中对待打印件进行喷墨颜料,定位部件4用于实现输送部件2上侧的待打印件在喷墨之间的精准定位,保证喷墨打印部件3喷墨处理的精准性,清理部件5用于清洁输送部件2,以避免喷墨时落至输送部件2的颜料影响后续地毯的喷墨处理。
32.参照图2,输送部件2包括支撑框架21,支撑框架21包括两竖直设置的壁板211以及水平固定于两壁板211之间下侧的多根支撑杆212,支撑杆212的长度大于壁板211的长度,以使支撑框架21整体呈类矩形状结构。
33.参照图2和图3,两壁板211端部均转动设置有承接辊套22,承接辊筒的轴线方向均与支撑框架2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两壁板211的端部的对应承接辊套22同轴线设置。两壁板211的对应的承接辊套22上均套接有与承接辊套22同轴设置的输送套筒221,输送套筒221能够随承接辊套22同步转动,两输送套筒221上还套设有一水平设置的导带23。
34.参照图2,一壁板211的外侧对应一承接辊套22的位置处设置有如电机等驱动件
24,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4采用电机通过连接减速器驱动承接辊套22转动,而承接辊套22转动,即可带动输送套筒221转动,从而带动导带23的转动。
35.参照图3,一壁板211的外侧对应另一承接辊套22的位置处还设置有锁止件25,锁止件25用于限制承接辊套22转动,如此限制输送套筒221的转动,进而使得导带23能够处于静止状态。
36.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锁止件25采用锁止缸251与两摩擦盘252的复合结构,更详细的为:锁止缸251固定于壁板211的外侧,锁止缸251的轴线方向与承接辊套22的轴线方向相同,且锁止缸251的伸缩杆朝向壁板211,一摩擦盘252固定于锁止缸251的伸缩杆,且另一摩擦盘252固定于承接辊套22靠近锁止缸251的一端,承接辊套22转动能够带动一摩擦盘252同步转动,当需要限制承接辊套22转动时,锁止缸251的伸缩杆延伸推动伸缩杆端部的摩擦盘252趋向承接辊套22的摩擦盘252方向运动,直至两摩擦盘252相互抵接,如此即可实现限制承接辊套22自由转动。
37.参照图2和图3,在使用时,将待打印件置于导带23上,然后通过驱动件24带动一承接辊套22转动,实现通过输送套筒221带动导带23转动,如此实现待打印件的输送,当停止驱动件24对承接辊套22的驱动后,通过锁止缸251推动其伸缩杆的摩擦盘252至于承接辊套22的摩擦盘252抵接后,限制了承接辊套22的转动,如此也通过输送套筒221限制了导带23的转动,便于使用者将带喷墨件置于导带23上侧,避免导带23自由转动。
38.参照图3,为进一步的提高导带23的承载能力,两壁板211之间对应两输送套筒221之间的位置转动设置有支撑辊筒26,支撑辊筒26的轴线方向与输送套筒221的轴线方向相同。导带23套设于支撑辊筒26的外侧,如此,可以使支撑辊筒26实现对导带23中部的支撑,以提高导带23的承载能力。
39.参照图2和图3,喷墨打印部件3包括水平位于支撑框架21上方的横梁31,横梁31的两端均固定有支撑座311,用于将横梁31固定于支撑框架21上。横梁3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导带23的输送方向,且横梁31的长度大于支撑框架21的长度。横梁31上设置有喷墨打印架32,喷墨打印架32与横梁之间设置有滑台33,滑台33沿横梁31的长度方向滑移于横梁31,横梁31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滑台运动的推动部件一,喷墨打印架32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滑台33,滑台33上设置有用于推动喷墨打印架竖直运动的推动部件二,推动部件一与推动部件二均可以采用驱动缸或电机丝杠驱动。
40.喷墨打印架32下侧的设置有多个喷墨头,用于实现颜料的喷墨。在待打印件通过导带23的进行输送时,通过滑台33带动喷墨打印架32进行水平位移至合适位置后,还可以通过喷墨打印架32自行竖直运动,从而调节喷墨头距离导带23上侧的待打印件的位置,从而实现对导带23上待打印件的高精度,高品质印花。
41.参照图3和图4,为实现喷墨头喷墨后的清洁,支撑框架21的一侧固定有水平设置的保湿槽34,保湿槽34的长度方向与横梁3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随喷墨打印架32沿横梁31移动,能够使喷墨打印架32位于保持槽34的上侧,即各喷墨头均位于保持槽34区域内。保湿槽34内沿其宽度方向滑移连接有滑管341,滑管341的长度方向与保湿槽34的长度方向相同,滑管341上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刮片342,保湿槽341还设有用于驱动滑管341沿保湿槽34宽度方向往复运动的往复驱动单元。当喷墨打印架32滑移至保湿槽34的上侧后,通过往复驱动单元带动滑管341沿保持槽34的宽度方向往复运动,即可通过刮片342将残留于喷
墨头下方的墨滴刮除,避免墨液凝结于喷墨头下侧,从而保证喷墨头的洁净,延长喷墨头的使用寿命。
42.参照图3和图4,往复驱动单元包括沿保持槽34长度方向转动设置于保湿槽两侧的驱动轴35,两驱动轴35的一端均固定有链轮351,两链轮351上套设有链条352,滑管341的一端固定于链条352,保湿槽34对应一驱动轴35的端部还固定有往复电机,工作时,往复电机带动一驱动轴35转动,通过链轮351带动链条352转动,即可带动滑管341沿保持槽34往复运动。
43.参照图3和图4,为便于清除保湿槽内的墨滴,保持的长度方向一侧还固定有喷管36,喷管36的一端延伸出保湿槽的一端,用于连接水源,喷管的周面固定有若干喷头;喷头36均倾斜向下的朝向保持槽34内,同于将水喷送至保湿槽34内,实现对保持槽34内的清洁。而保湿槽34下侧设置有排水管343,可以用于将保湿槽内的污水排出。
44.参照图2,定位部件4包括水平设置于支撑框架21上侧的横轨41,横轨4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导带23的输送方向,横轨41设置喷墨打印架32的靠近导带23的进料一侧。
45.参照图2,支撑框架21对应横轨41的两端均竖直固定有调节缸42,调节缸42的伸缩杆均朝上固定于横轨41,调节缸42横轨41下降,能够使横轨41的下侧抵接于导带23的上表面。
46.参照图2,横轨41近导带23进料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多个定位板43,定位板4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横轨41的长度方向。为便于精确调节定位板43的距离,横轨41对应定位板43的上侧还可以沿横轨41的长度方向固定尺条,以便于调节定位板43的位置。
47.参照图2,在需要对待打印件进行上色之前,首先通过调节缸42带动横轨41落至抵接于导带23上侧,然后,分别沿横轨41调节各定位板43的位置,使各定位板43的位置符合要求,然后将待打印件置于导带23的上侧,使待打印件置于多个定位板43之间,使待打印件的一端抵接于横轨41,并使待打印件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于定位板43,如此完成待打印件在输送部件2上侧的定位,然后通过调节缸42推动横轨41沿竖直方向运动,使横轨41脱离输送部件2上侧,再通过导带23对待打印件进行输送,并通过喷墨打印部件3对待打印件进行打印即可,实现了待打印件在导带23上侧的定位,保证了后续喷墨待打印件的精度,提高了喷墨质量。
48.此外,为便于较大尺寸的待打印件的喷墨,支撑框架21对应导带23的进料端可以设置有分丝辊272,用于实现待打印件的展开输送,以下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照图2,支撑框架21的两壁板211对应导带23的进料端均固定有承接板27,两承接板27上侧对称开设有插槽271,分丝辊272的两端置于插槽271内,且分丝辊272能够于插槽271内自转,分丝辊272以其轴线中部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螺纹段,即两螺纹段的旋向相反。当需要输送较长的大型待打印件时,将待打印件的一端置于导带23上侧完成定位的同时,可以将待打印件的末端置于分丝辊272上,从而随导带23的转动,带动待打印件输送的同时,待打印件通过摩擦力也将带动分丝辊272转动,而分丝辊272上两段对称的螺纹段将实现待打印件末端在传送过程中自动展开。
49.参照图2,两承接板27的下侧还转动设置有摆动轴273,摆动轴273的轴线方向与分丝辊272的轴线方向相同,工作时,摆动轴51给卷状物施加恒张力,分丝辊272来铺平卷状物,然后开始打印。
50.参照图5和图6,清理部件5设置于导带23的下侧,包括清洗组件51以及烘干组件52,清洗组件51设置于烘干组件52背离导带23进料的一侧,清洗组件51用于对导带23外周面进行清洁,烘干组件52用于对导带23外周面进行烘干。为实现清洗组件51清洁时杂质的接收,清理部件5还包括设置于导带23的下侧的水槽53,以承接清理部件5。以下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照图6,水槽53水平设置于导带23的下侧,水槽5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导带23的输送方向,支撑框架21的下侧还设置有升降组件54,升降组件54包括竖直固定于两壁板211相近侧的升降缸541,两升降缸541的伸缩杆均朝上设置并均固定有承接滑轨542,承接滑轨542竖直滑移连接于壁板211,承接滑轨542的长度方向与水槽53的宽度方向相同,水槽53置于承接滑轨542的上侧,且水槽53沿承接滑轨542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承接滑轨542。升降缸541能够带动水槽53竖直运动,且随水槽53滑移沿承接滑轨542滑移,能够使水槽53的部分滑移出导带23的下方。
51.参照图6,清洗组件51设置有多组,多个清洗组件51沿水槽53的宽度方向排列。清洗组件51包括清洁辊511以及喷液管512,清洁辊511设置于喷液管512的近导带23进料的一侧。清洁辊511可以采用外周面设置为毛刷的辊筒,也可以设置为外周面为软布结构的辊筒,又或者设置为外周面为海绵结构的辊筒。清洁辊511转动连接于水槽53内,且清洁辊511的轴线方向与水槽53的长度方向相同,随水槽53的上升,清洁辊511能够抵接于导带23的外周面下侧。水槽53对应清洁辊511的一端还均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可以采用齿轮电机传动结构。工作时,驱动组件驱动清洁辊511转动,即可实现导带23外周面的清洁。
52.参照图6,喷液管512的轴线方向与清洁辊511的轴线方向相同,且喷液管512的喷头朝向导带23,喷液管512的一端延伸出水槽53用于连接外界的高压输水装置,以使得喷液管512能够向导带23的下表面喷水。
53.参照图6,此外,为进一步的提高导带23的清洁效果,水槽53内对应清洗组件51靠近导带23进料的一侧还转动设置有补清辊531,补清辊531与清洁辊511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平行,随清洁辊511抵接导带23周面的同时,补清辊531也将同步抵接于导带23的周面。而补清辊531也可以进一步的清洁导带23的周面,并减少导带23周面的水渍残留。
54.参照图6,待打印件置于导带23的上侧,通过导带23实现待打印件的输送,输送过程中,喷墨装置对待打印件进行喷墨,实现待打印件的上色,然后导带23继续转动,当导带23的外周面旋转至清洁部件位置时,喷液管512首先向导带23外周面喷墨清洁液,然后继续随导带23的转动,清洁辊511可以对导带23的下表面进行清洁,如此实现导带23外周面的清洁,使得旋转一周的导带23再次进行承接地毯传送时,避免了之前的导带23周面残留的颜料印至新的地毯,保证后续待打印件的上色质量。
55.参照图6,烘干组件52包括水平固定于两壁板211之间的置料架521,置料架521上侧依次设置有风机523以及加热管522,加热管522设置于风机523近导带23上料的一侧,风机523的出风口朝上设置,且加热管522可以采用电热管,置料架521的上侧还设置有防护网524,以保护风机523及加热管522。
56.参照图6,设置的加热管522与风机523的配合,风机523将加热管522散发出的余热吹到导带23上,实现了热风内循环,加快导带23烘干,热效率利用高,节能减排,避免水渍的残留,避免影响后续的地毯上色。
57.参照图6,而为进一步的保护烘干装置以及操作人员,支撑框架21对应导带23的进料侧下方竖直固定有防护板28,以遮挡烘干组件52。
58.本实施例的实施远离为:在需要对待打印件进行上色之前,首先将横轨41落至输送部件2的输送表面,然后,分别调节各定位板43的位置,使各定位板43的位置符合要求,然后将待打印件置于导带23的上侧,使待打印件置于多个定位板43之间,使待打印件的一端抵接于横轨41,并使待打印件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于定位板43,如此完成待打印件在输送部件2上侧的定位,然后沿竖直方向移动横轨41,使横轨41脱离输送部件2上侧,通过输送部件2对待打印件进行输送,并通过喷墨打印部件3对待打印件进行打印即可,上述的定位部件4有效的实现了待打印件在输送部件2上侧的定位,保证了后续喷墨待打印件的精度,提高了喷墨质量。
59.待打印件置于导带23的上侧,通过导带23实现待打印件的输送,输送过程中,喷墨装置对待打印件进行喷墨,实现待打印件的上色,然后导带23继续转动,当导带23的外周面旋转至清洁部件位置时,喷液管512首先向导带23外周面喷墨清洁液,然后继续随导带23的转动,清洁辊511可以对导带23的下表面进行清洁,如此实现导带23外周面的清洁,再通过设置的加热管522与风机523的配合,能够在实现导带23的清洁后,对导带23的周面的进行快速的烘干,避免水渍的残留,使得旋转一周的导带23再次进行承接待打印件传送时,避免了之前的导带23周面残留的颜料印至新的待打印件,保证后续待打印件的上色质量。
60.为提高导带23传送过程中的精准度,减少导带23输送过程中的偏移,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纠偏组件,以下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61.参照图6和图7,纠偏组件包括检测单元6以及纠偏单元7。
62.参照图6和图7,检测单元6采用传感器,如距离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等。检测单元6固定于支撑框架21的至少一侧壁板211,对应导带23下侧侧边位置处,用于检测导带23输送过程中导带23的下侧侧边位置,以确定导带23输送过程中偏移度。
63.参照图6和图7,纠偏单元7包括纠偏辊71以及纠偏缸72,纠偏辊71沿垂直于导带23的输送方向设置于支撑框架21,位于导带23的上侧与下侧之间,即导带23套设于纠偏辊71的外侧,且纠偏辊71能够抵接于导带23下侧的上表面,纠偏辊7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一壁板211上,纠偏辊7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一轴承座73上,轴承座73通过导轨滑移连接于另一壁板211上,轴承座73的滑移方向与导带23的输送方向,纠偏缸72水平的设置于壁板211对应轴承座73的一侧,纠偏缸72的缸体铰接于壁板211,且纠偏缸72的伸缩杆通过销钉连接于轴承座73。通过轴承座73与轴承的作用,使得纠偏辊71与轴承座73连接的一端能够沿水平方向在一定范围内摆动。
64.参照图6和图7,纠偏缸72内设置有控制器,用于接收检测器发送的检测信息,并控制纠偏缸72的伸缩缸伸缩,同时通过轴承座73与轴承的配合作用,以带动纠偏辊71连接于轴承座73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进行摆动,以达到对导带23的输送过程中的纠偏,保证导带23的输送精度。
65.进一步的,为提高喷墨打印架上喷墨头的保湿效果,避免在喷墨头停止工作后,仍然残留部分未被刮除或堵塞于喷墨头喷孔内的墨滴凝固,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保湿槽34内设置雾化喷头,用于在喷墨头停止喷墨后的一定时间内,朝向喷墨头喷雾,使残留于喷墨头上的墨滴与水雾结合后滴落,实现喷墨头的喷孔清洁,从而避免墨滴凝固于
喷墨头上,进一步的提高喷墨头的使用寿命。为提高墨滴的清洁效果,还可以设置雾化喷头为加热雾化喷头,即使雾化喷头喷出的一定温度的水雾,以提高清洁效果。
66.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带喷墨件在导带23上侧的定位,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做如下设置:参照图8,位于喷墨打印部件3靠近导带23进料一侧的一支撑辊筒26内转动设置有往复轴261,往复轴261与支撑辊筒26同轴设置,往复轴261的周面布设有多个凸针262,各凸针262一端铰接于往复轴261,支撑辊筒26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出针孔263,各凸针262的另一端均延伸至出针孔263,随往复轴261相对于支撑辊筒26转动,能够使凸针262凸出或缩至出针孔263。支撑辊筒26内固定有能够驱动往复轴261往复转动的往复电机。
67.参照图7,导带23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231,随支撑辊筒26与导带23同步转动,凸针262能够穿过通孔231延伸至导带23外周面。
68.参照图7,在将待打印件置于导带23上侧后,随导带23的转动,支撑辊筒26能够对导带23进行支撑,提高导带23的承载力,且支撑辊筒26周面的凸针262能够穿过导带23的通孔231扎至所述待打印件,从而进一步的固定待打印件在导带23上侧的位置,避免待打印件产生位移,保证喷墨的精准性。且由于往复轴261设置于喷墨打印部件3靠近导带23的进料侧的支撑辊筒26,避免了颜料喷墨于凸针262与导带23的通孔231内。
69.参照图7,另外的,不需要使用凸针262时,直接相对于支撑辊筒26转动往复轴261,使凸针262缩回至支撑辊筒26内即可,而同样的,当需要使用凸针262时,转动往复轴261,使凸针262延伸出出针孔263即可,满足使用的不同需求。
70.参照图7,此外,各通孔231还均可以采用弹性形变孔,弹性形变孔能够使凸针262通过;且随凸针262脱离弹性形变孔,弹性形变孔封闭。设置的通孔231为弹性形变孔,能够实现导带23与支撑辊筒26转动时,实现凸针262穿过弹性形变孔,而当随导带23与支撑滚筒转动,凸针262脱离弹性形变孔后,弹性形变孔又将封闭,以减少通孔231内夹杂颜料的可能性。
7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