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设备温度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14 08:33: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配电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设备温度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配电设备是在电力系统中必备的电路集中控制设备,传统的配电设备是在电力系统中对高压配电柜、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统称。配电设备长时间运行时,内部的电器元件会产生热量,使配电设备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过高时容易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
3.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配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工作人员需要对配电设备进行巡检,以避免配电器件损坏而造成电网故障,工作人员在巡检配电设备时,通常使用红外成像仪测量配电设备的温度,以使工作人员对温度较高的配电设备进行维修。
4.由于对配电设备的温度监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对配电设备进行检查,无法对配电设备的温度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且无法对温度异常的配电设备及时进行维修,影响了配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配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设备温度监测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设备温度监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设备温度监测系统,包括配电设备本体,所述配电设备本体上设置有温度监测机构以及温度调节机构,所述温度监测机构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配电设备本体的外侧,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探测端设置在所述配电设备本体的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调节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所述配电设备本体内的温度传输至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对所述配电设备本体内的温度进行调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能探测配电设备本体的温度,当温度达到预定的范围时,温度传感器传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控制温度调节机构对配电设备本体内进行温度调节,使配电设备本体正常运行,减少配电设备本体因内部温度异常而出现故障的现象发生,提高了配电设备本体的使用寿命。
9.可选的,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包括调温箱以及设置在所述配电设备本体内部的调温管,所述调温箱内设置有调温液,所述调温箱设置在所述配电设备本体的外侧壁上,所述调温管的进液口与出液口均与所述调温箱连接,所述调温箱里设置有泵机,所述调温管的出液口与所述泵机连接,所述调温液通过所述调温管对所述配电设备本体内的温度进行调节。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温度时,控制器控制温度调节
机构运转,泵机将调温箱内的调温液经过调温管的进液口吸入,调温液经过调温管从出液口通过泵机流入至调温箱中,配电设备本体的温度与调温液进行交换,使配电设备本体正常运转,提高了配电设备本体的使用寿命。
11.可选的,所述调温管盘旋设置在所述配电设备本体的内壁,所述调温管与所述配电设备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组件,所述调温管通过所述第一锁紧组件与所述配电设备本体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温管盘旋设置在配电设备本体的内壁,增大了温度调节机构对配电设备本体的温度调节效率,调温管通过第一锁紧组件与配电设备本体锁紧,减少了调温管脱离所述配电设备本体的情况,减少了调温管影响配电设备本体内部正常运行的现象发生。
13.可选的,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包括制冷组件以及加热组件,所述制冷组件用于对所述调温液进行降温,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调温液进行升温。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配电设备本体内的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制冷组件对调温液进行降温,调温液通过调温管对配电设备本体进行降温,当配电设备本体内的温度过低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对调温液进行升温,调温液通过调温管对配电设备本体进行升温并可以去除配电设备本体的湿气,便于在不同的条件下对配电设备本体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提高了配电设备本体的使用寿命。
15.可选的,所述温度调节机构还包括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管以及导流件,所述配电设备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气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流件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件将配电设备本体内的空气从导流管抽出,导流组件能促进了配电设备本体内的空气循环流动,使配电设备本体内各处的温度趋于平衡。
17.可选的,所述配电设备本体上设置有对所述温度监测机构与所述温度调节机构供电的蓄电池以及对所述蓄电池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下方。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内,蓄电池对温度监测机构预以及温度调节机构供电,节约了能源。
19.可选的,所述调温箱与所述配电设备本体之间设置有安装组件,所述调温箱通过所述安装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配电设备本体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温箱通过安装组件可拆卸连接在配电设备本体上,便于工作人员对调温箱进行检修以及更换,提高了温度调节机构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配电设备本体的使用寿命。
21.可选的,所述温度监测机构与所述温度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配电设备本体的同一外侧壁上,所述配电设备本体上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置在所述温度监测机构与所述温度调节机构的上方,所述防护板远离所述配电设备本体的一端朝向远离所温度监测机构的方向延伸,所述防护板远离所述配电设备本体的一端朝向地面倾斜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能减少温度监测机构以及温度调节机构受到日晒以及雨水而损坏的现象发生,防护板倾斜向地面设置有利于排下雨水,提高了温度监测机构以及温度调节机构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了配电设备本体的使用寿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温度传感器能探测配电设备本体的温度,当温度达到预定的范围时,温度传感器传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控制温度调节机构对配电设备本体内进行温度调节,使配电设备本体正常运行,减少配电设备本体因内部温度异常而出现故障的现象发生,提高了配电设备本体的使用寿命;
25.2.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预设温度时,控制器控制温度调节机构运转,调温液经过调温管从出液口通过泵机流入至调温箱中,配电设备本体的温度与调温液进行交换,使配电设备本体正常运转,提高了配电设备本体的使用寿命;
26.3.当配电设备本体内的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制冷组件对调温液进行降温,调温液通过调温管对配电设备本体进行降温,当配电设备本体内的温度过低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对调温液进行升温,调温液通过调温管对配电设备本体进行升温并可以去除配电设备本体的湿气,便于在不同的条件下对配电设备本体内的温度进行调节,提高了配电设备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侧视图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展示温度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展示调温箱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配电设备本体;11、箱门;12、铰接座;13、把手;2、温度监测机构;21、温度传感器;211、连接板;212、第二锁紧螺栓;22、控制器;3、温度调节机构;31、调温箱;311、注液孔;32、调温管;321、管卡;322、第一锁紧螺栓;33、泵机;341、制冷器;342、制冷丝;351、加热器;352、加热丝;36、导流组件;361、导流管;362、导流件;363、安装板;4、蓄电池;5、太阳能电池板;51、支撑杆;6、凸块;7、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设备温度监测系统。
35.参照图1,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设备温度监测系统包括配电设备本体1、用于探测配电设备本体1内的温度的温度监测机构2、用于调节配电设备本体1内的温度的温度调节机构3、用于对温度监测机构2和温度调节机构3供电的蓄电池4以及对蓄电池4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5。
36.其中,配电设备本体1上设置有箱门11,箱门11与配电设备本体1之间设置有铰接座12,铰接座12的铰接轴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设置,铰接座12设置有两个,两铰接座12安装箱门11的一侧边与配电设备本体1之间箱门11与配电设备本体1之间通过铰接座12铰接,箱门11远离铰接座12的一竖直侧设置有把手13,便于工作人员打开箱门11对配电设备本体1进行检修。
37.参照图2和图3,温度监测机构2设置在配电设备本体1上,温度监测机构2包括温度
传感器21以及控制器22,温度传感器21的固定端设置在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竖直外侧壁上,温度传感器21的探测端设置在配电设备本体1的内部,温度传感器21的固定端与配电设备本体1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组件,温度传感器21通过第二锁紧组件与配电设备本体1连接,第二锁紧组件包括连接板211以及第二锁紧螺栓212,连接板211的一侧与温度传感器21靠近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锁紧螺栓212沿水平方向贯穿连接板211并与配电设备本体1螺纹连接,为了提高温度传感器21与配电设备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二锁紧螺栓212设有多个,多个第二锁紧螺栓212设置在连接板211的边角处,控制器22固定连接在温度传感器21的下方,控制器22与温度传感器21电性连接。
38.参照图3和图4,温度调节机构3包括调温箱31、调温管32、泵机33、制冷组件、加热组件以及导流组件36,调温箱31设置在与温度传感器21同侧的配电设备本体1外侧壁上,调温箱31内填充有调温液,调温箱31与配电设备本体1之间设置有安装组件,调温箱31通过安装组件与配电设备本体1可拆卸连接,安装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调温箱31靠近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侧的凸块6以及固定连接在配电设备本体1靠近调温箱31一侧的与凸块6相适配的滑槽,为了提高调温箱31与配电设备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凸块6设置为梯形块。
39.参照图1和图3,调温管32盘旋设置在配电设备本体1远离箱门11一侧的内壁,调温管32的进液口与调温箱31靠近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调温管32的出液口插入调温箱31靠近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侧连接,泵机33设置在调温箱31内,控制器22与泵机33电性连接,泵机33与调温管32的出液口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泵机33选用吸水泵,吸水泵与调温管32的出液口固定连接,调温液通过调温管32对配电设备本体1内的温度进行调节;调温管32与配电设备本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组件,第一锁紧组件包括管卡321以及第一锁紧螺栓322,管卡321的内圆弧面与调温管32表面抵接,管卡321的两端与配电设备本体1抵接,第一锁紧螺栓322设置在管卡321的两端,第一锁紧螺栓322沿水平方向贯穿管卡321并与配电设备本体1侧壁螺纹连接,为了提高调温管32与配电设备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第一锁紧组件设置有多组;调温箱3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向调温箱31内添加调温液的注液孔311。
40.参照图4,制冷组件设置在调温箱31远离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侧,制冷组件包括制冷器341以及制冷丝342,制冷器341固定连接在调温箱31远离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侧,制冷丝342的一端与制冷器34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调温箱31内对调温液进行冷却,本实施例中,制冷器341选用制冷电机。
41.同时,加热组件设置在调温箱31远离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侧,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器351以及加热丝352,加热器351固定连接在调温箱31远离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侧,加热丝352的一端与加热器35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调温箱31内对调温液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加热器351选用加热电机。
42.参照图3,导流组件36包括导流管361以及导流件362,导流组件36设置在与温度传感器21同侧的配电设备本体1外侧壁上,与温度传感器21同侧的配电设备本体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孔,导流管361的一端与出气孔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流件362的进风口固定连接,与温度传感器21同侧的配电设备本体1的外侧壁上水平设置有安装板363,安装板363的一端与配电设备本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侧延伸设置,导流件362的底部与安装板363远离地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导流件362选用鼓风
机。
43.参照图1,配电设备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对温度监测机构2以及温度调节机构3供电的蓄电池4以及对蓄电池4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5,太阳能电池板5朝向地面倾斜设置在配电设备本体1顶部,太阳能电池板5与配电设备本体1之间设置有支撑杆51,支撑杆51垂直于配电设备本体1的顶面设置,支撑杆51的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配电设备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板5与配电设备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支撑杆51设置有四根,四根支撑杆51分别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5的四个边角处,太阳能电池板5设有两块,两太阳能电池板5朝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倾斜设置。
44.参照图2和图3,蓄电池4与配电设备本体1顶部固定连接,为了减少雨水和日照对蓄电池4造成损坏的现象发生,蓄电池4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5的下方,太阳能电池板5与蓄电池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蓄电池4的输出端与温度传感器21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21控制器22电性连接,控制器22分别与泵机33、制冷器341、加热器351以及导流件362电性连接,蓄电池4带动温度传感器21运行,温度传感器21将配电设备本体1内的温度传输至控制器22,控制器22在控制泵机33、制冷器341、加热器351或导流件362运行,对配电设备本体1内的温度进行调节。
45.参照,1,配电设备本体1上还设置有防护板7,防护板7设置在温度监测机构2与温度调节机构3的上方,防护板7靠近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端与配电设备本体1固定连接,防护板7远离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端朝向远离温度监测机构2的方向延伸,防护板7远离配电设备本体1的一端朝向地面倾斜设置。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设备温度监测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温度传感器21检测到配电设备本体1内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21将温度信号传送给控制器22,控制器22控制制冷组件、泵机33以及导流件362运行,泵机33将冷却后的调温液吸入调温管32来降低配电设备本体1内的温度,当温度降低至预设值时,温度传感器21将温度信号传送至控制器22,控制器22控制制冷组件、泵机33以及导流件362停止运行;当温度传感器21检测到了配电设备本体1内温度过低时,温度传感器21将温度信号传送给控制器22,控制器22控制加热组件、泵机33以及导流件362运行,泵机33将加热后的调温液吸入调温管32来升高配电设备本体1内的温度,该配电设备温度监测系统减少配电设备本体1因内部温度异常而出现故障的现象发生,提高了配电设备本体1的使用寿命。
47.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