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壶铃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9:03: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壶铃。


背景技术:

2.壶铃是用于增强肌肉力量训练的简单器材,用壶铃进行健身锻炼时,可以做各种推、举、提、抛和蹲跳等练习,壶铃训练与哑铃、杠铃训练的不同之处在于,壶铃对于全面提高整体的爆发力更加有效,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运用壶铃进行锻炼。
3.常见的壶铃把手较大,以便于使用者施力于把手而锻炼,常见的壶铃可以替代哑铃。还有一些新式壶铃的壶体较大,壶体内装有水,以供使用者用手或脚击打壶体,可以有效锻炼上下肢力量,该种新式壶铃可替代沙袋。
4.壶铃通常使用模具制作,传统的制作壶铃的模具为左右模,如图1所示,左右模制成的壶铃壶体轴向方向上留有合模线10。传统的壶铃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壶铃进行锻炼时幅度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壶铃的合模线处易开裂而损坏,使壶铃内的水从合模线损坏处流出,导致整个壶铃报废,传统的壶铃使用寿命较短。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壶铃,其合模线错开于把手与壶体的连接位置,使其整体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型壶铃,包括把手及壶体,壶体包括合模线,合模线一侧为下壶部,合模线另一侧为上壶部,上壶部包括固定于把手上的固定部及不与把手接触的非固定部。
7.进一步,把手为注塑模具制成的硬质把手。
8.进一步,把手包括柄部及连接部,柄部设置通孔;连接部与固定部连接。
9.进一步,连接部往柄部方向内凹形成弧面。
10.进一步,连接部由靠近柄部至远离柄部的方向厚度逐渐降低。
11.进一步,连接部上设置进口。
12.进一步,壶体为滚塑模具制成的软质壶体,壶体通过滚塑模具成型于把手的连接部。
13.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壶铃,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一,在使用时,由于合模线一侧为下壶部,合模线另一侧为上壶部,上壶部包括固定于把手上的固定部及不与把手接触的非固定部。把手与固定部连接,而不与非固定部,使得合模线错开于把手与壶体的连接位置,合模线为周向方向,壶铃整体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15.二,通过设置硬质把手,把手与壶体分开制作,硬质把手便于将整个壶铃提起,硬
质把手的强度大,壶铃整体脱离支撑面的过程中,硬质把手不易产生形变。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把手及壶体,壶体包括合模线,上壶部包括固定于把手上的固定部及不与把手接触的非固定部,使合模线错开于把手与壶体的连接位置,合模线为周向方向,壶铃整体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7.图1为传统壶铃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壶铃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壶铃的剖面图;
20.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壶铃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壶铃与通过滚塑模具制作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壶铃与通过滚塑模具制作的连接示意图;
23.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新型壶铃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新型壶铃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新型壶铃与通过滚塑模具制作的连接示意图。
26.标号说明
27.合模线10;
28.把手1、柄部11、通孔111、连接部12、弧面121、进口122;
29.壶体2、合模线21、下壶部22、上壶部23、固定部231、非固定部232;
30.滚塑模具3、下模31、第一接口311、上模32、第二接口321、容纳槽322、内侧壁3221。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如图2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壶铃,包括把手1及壶体2,壶体2包括合模线21,合模线21一侧为下壶部22,合模线21另一侧为上壶部23,上壶部23包括固定于把手1上的固定部231及不与把手1接触的非固定部232。
33.这样,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壶铃,在使用时,由于合模线21一侧为下壶部22,合模线21另一侧为上壶部23,上壶部23包括固定于把手1上的固定部231及不与把手1接触的非固定部232。把手1与固定部231连接,而不与非固定部232,使得合模线21错开于把手1与壶体2的连接位置,合模线21为周向方向,壶铃整体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34.本示例中的壶体2的合模线21不同于传统壶铃的合模线10,如图1所示,传统壶铃的合模线10为左右模形成的,合模线10穿过壶体及把手,传统的壶铃合模线10为轴向合模线10以将壶体分成左壶部与右壶部,合模线10的周长较大,传统的壶铃在使用时,如击打壶体或者将壶体置于地面弧度较大时,产生的力对轴向合模线10造成冲击,壶体内的水易冲击壶体左右侧,使得合模线10易开裂。
35.而本示例中的合模线21通过滚塑模具3形成的,合模线21整体周长较小,合模线21为周向合模线21以将壶体2分成上壶部23与下壶部22,上壶部23的固定部231与通过滚塑模具3成型于把手1上,壶体2内的水冲击壶体左右侧时,即主要冲击下壶部22,对合模线21造成的影响较小。因此,由于合模线21的方向及周长不一,本示例中的合模线21相对于传统壶铃的合模线10较为不易开裂。
36.可选地,把手1为注塑模具制成的硬质把手1。通过设置硬质把手1,把手1与壶体2分开制作,硬质把手1便于将整个壶铃提起,硬质把手1不易变形,硬质把手1的强度大,壶铃整体脱离支撑面的过程中,硬质把手1不易产生形变。
37.在一些示例中,把手1包括柄部11及连接部12,柄部11设置通孔111;连接部12与固定部231连接。在使用时,可以施力于把手1的通孔111,以将壶铃整体脱离支撑面,从而进行锻炼。其中,连接部12往柄部11方向内凹形成弧面121。弧面121使得壶体2与把手1的连接部12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壶体2与把手1连接更为牢固,连接强度大,使得制成的壶铃的壶体2与把手1难以分离。同时,通过设置弧面121便于融化后的滚塑料流入弧面121形成的凹槽内,从而便于壶体2快速成型。
38.本示例中,连接部12由靠近柄部11至远离柄部11的方向厚度逐渐降低。弧面121与把手1的外表面相交,相交线位于一圆的圆周上,从而在滚塑时,融化后的滚塑料可以沿着相交线处直接流至弧面121内,使得形成后的壶体2整体厚度较为均匀,提高壶体2的整体强度。如果弧面121不直接与把手1的外表面相交,即弧面121与把手1的侧端面连接,使得滚塑时,材料较多形成在弧面121与把手1的侧端面连接处,从而使得壶体2整体厚度不均匀,壶体2整体强度不够强。
39.作为一个示例,连接部12上设置进口122。该进口122一端为把手1的外表面,进口122另一端为弧面121,在制作壶体2时,可以使用堵头将进口122堵住,使得制作壶体2时,堵头防止滚塑料进入进口122内。其中,堵头的端部突出于弧面121,以使壶体2上形成与进口122连通的入口,使得脱模后,可以将堵头挤出,制成的壶铃可以将水通过进口122及入口进入壶体2内,便于使用。
40.本示例中,壶体2为滚塑模具3制成的软质壶体2,壶体2通过滚塑模具3成型于把手1的连接部12。该壶铃制成后,由于把手1为硬质实心把手1,壶体2为软质壶体2,壶体2成型于把手1的弧面121,壶体2注水后,硬质的弧面121使得把手1与壶体2的连接强度更大。把手1的弧面相对于平面能更大面积与壶体2连接,壶铃的整体强度大,不易裂开,使用寿命长。
41.其中,滚塑模具3包括下模31、上模32及底架;下模31内形成用于放置滚塑原料的模腔,下模31端部设置第一接口311;上模32与下模31可拆卸设置,上模32端部形成与第一接口311连接的第二接口321,上模32内形成容纳把手1的容纳槽322,容纳槽322包括紧贴把手1外表皮的内侧壁3221,内侧壁3221的深度大于把手1的深度;底架上可转动设置上模32或者下模31。
42.如图5所示,在使用时,先将硬质的把手1置于容纳槽322,使得把手1紧贴在上模32的内侧壁3221上,并且上模32的内侧壁3221深度l1大于把手1深度l2。然后将滚塑原料通过第一接口311置于下模31的模腔内,第一接口311与第二接口321连接,以将上模32与下模31连接。最后上模32与下模31沿着底架转动,可以对上模32与下模31进行加热,以使模腔内的原料融化并转动形成壶体2。由于上模32的内侧壁3221深度l1大于把手1深度l2,使得制成
的壶铃把手1与壶体2的连接位置错开于上模32与下模31的合模位置,使得壶铃的整体强度更大,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43.如图2至图6所示,该新型壶铃的通孔111较小,其适用于将壶铃悬挂,使用者上下肢进行击打该壶铃以锻炼肢体力量。如图7至图9所示,该新型壶铃的通孔111较大,使用者可以施力于通孔111,以将壶铃提起而进行锻炼。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把手1及壶体2,壶体2包括合模线21,上壶部23包括固定于把手1上的固定部231及不与把手1接触的非固定部232,使合模线21错开于把手1与壶体2的连接位置,合模线21为周向方向,壶铃整体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45.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