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相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7:22: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机。


背景技术:

2.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记录的设备。随着相机的发展,逐渐发展出了许多不同种类以及搭载不同装置的相机。例如云台相机、无反相机以及单反相机。其中云台相机是指将拍摄装置设于云台装置上,通过云台装置驱动拍摄装置运动,以使拍摄装置能够动态地拍摄物体,使云台相机更好的拍摄动态物体。相对与云台相机,无反相机的拍摄装置则能够与机身保持相对固定,故其对静态物体的拍摄具有较好的效果。
3.然而,虽然云台相机与无反相机应用于各自适用的场景时具有较好的表现,但单一的云台相机或单一的无反相机在对不同场景或多种场景进行拍摄时无法同时具有较好的拍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使相机对动态及静态的物体拍摄时均具有较好的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相机。
5.一种相机,所述相机包括:
6.机身,所述机身内开设有容纳腔;
7.云台装置及拍摄装置,所述云台装置与所述拍摄装置均位于所述机身的容纳腔内,所述云台装置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连接,所述拍摄装置与所述云台装置连接;
8.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上,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拍摄装置可接触连接,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拍摄装置连接时,能使所述拍摄装置相对于所述机身呈固定状态,所述切换装置与所述拍摄装置未连接时,能使所述云台装置控制所述拍摄装置运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机身,所述切换装置包括锁合件,所述拍摄装置设置有与所述锁合件卡接配合的锁合部,当所述切换装置相对所述机身运动时,所述切换装置能使所述锁合件与所述锁合部卡接配合或使所述锁合件与所述锁合部相互分离。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机身转动连接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有与所述拍摄装置电连接的屏幕,所述锁合件设于所述活动板上,且所述锁合件与所述屏幕位于所述活动板的不同侧面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包括转轴以及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的板体,所述屏幕及所述锁合件均设于所述板体上,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机身转动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身上与所述活动板连接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有配合槽,当所述锁合件与所述锁合部卡接配合时,所述配合槽的槽壁与所述活动板抵接,以使所述活动板相对于所述机身呈固定状态。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云台装置包括俯仰轴组件、航向轴组件以及横滚轴组
件;
14.所述俯仰轴组件包括俯仰电机和俯仰轴臂,所述俯仰轴臂与所述俯仰电机连接,所述俯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俯仰轴臂转动;
15.所述航向轴组件包括航向电机和航向轴臂,所述航向电机设于所述俯仰轴臂上,所述航向轴臂与所述航向电机连接,所述航向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航向轴臂转动;
16.所述横滚轴组件包括横滚电机和横滚轴臂,所述横滚电机设于所述航向轴臂上,所述横滚轴臂与所述横滚电机连接,所述横滚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横滚轴臂转动,所述拍摄装置安装于所述横滚轴臂。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俯仰电机设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所述俯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俯仰轴臂相对所述容纳腔的腔壁转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合件包括卡爪结构,所述锁合部包括开设于所述拍摄装置上的卡槽,所述卡爪结构与卡槽配合以使所述拍摄装置与所述机身保持相对固定。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爪结构包括第一卡爪及第二卡爪,所述卡槽包括与所述第一卡爪插接配合的第一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卡爪插接配合的第二槽,所述卡爪结构与所述卡槽配合时,所述第一卡爪与所述第二卡爪分布于所述航向轴臂的不同侧以夹持所述航向轴臂。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吸附件,所述拍摄装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吸附件吸附配合的第二吸附件,所述切换装置相对机身运动时,所述切换装置能够使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吸附配合或者使所述第一吸附件与所述第二吸附件分离。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机还包括:
22.陀螺仪,设于所述机身内部,所述陀螺仪与所述云台装置电性连接;及/或
23.控制按钮,设于所述机身表面,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云台装置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拍摄装置的位置及拍摄角度;及/或
24.变焦按钮,设于所述机身表面,所述变焦按钮与所述拍摄装置电性连接以调整所述拍摄装置的焦距;及/或
25.拍摄按钮,设于所述机身表面,所述拍摄按钮与所述拍摄装置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拍摄装置拍摄。
26.上述相机,当切换装置与拍摄装置未连接时,拍摄装置通过云台装置与容纳腔的腔壁连接,此时云台装置能够控制拍摄装置运动以起到稳定拍摄装置拍摄的作用,提高拍摄装置拍摄时的稳定性,便于动态拍摄。
27.当切换装置与拍摄装置连接时,通过切换装置能够使拍摄装置相对于机身呈固定状态,即此时拍摄装置通过切换装置与机身构成一个刚体,故此时的相机可近似于一个无反相机,对静态物体的拍摄效果更好。也就是说,通过切换装置与拍摄装置可接触连接,能够使相机对动态物体以及对静态物体均具有较好的拍摄效果。
附图说明
28.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相机的轴侧示意图;
29.图2为图1所示相机当活动板相对机身转动后的轴侧示意图;
30.图3为图2所示相机中云台装置与拍摄装置的轴侧示意图;
31.图4为图3所示云台装置及拍摄装置一方向的侧视图;
32.图5为图3所示云台装置及拍摄装置另一方向的侧视图。
33.附图标记:10、相机;100、机身;101、第一侧;102、第二侧;110、容纳腔;111、开口;120、配合槽;200、云台装置;210、俯仰轴组件;211、俯仰电机;211a、转子;211b、定子;212、俯仰轴臂;220、航向轴组件;221、航向电机;222、航向轴臂;230、横滚轴组件;231、横滚电机;300、拍摄装置;310、锁合部;310a、卡槽;311、第一槽;312、第二槽;320、第二吸附件;400、切换装置;410、锁合件;410a、卡爪结构;411、第一卡爪;412、第二卡爪;420、第一吸附件;500、活动板;510、板体;520、转轴;530、屏幕;600、控制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0.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相机10,包括机身100、云台装置200、拍摄装置300以及切换装置400。机身100内开设有容纳腔110。云台装置200与拍摄装置300均位于机身100的容纳腔110内。云台装置200与容纳腔110的腔壁连接,拍摄装置300与云台装置200连接。即,拍摄装置300通过云台装置200与容纳腔110的腔壁连接。
41.切换装置400设置于机身100上,切换装置400与拍摄装置300可接触连接。切换装置400与拍摄装置300连接时,能使拍摄装置300相对于机身100呈固定状态;切换装置400与拍摄装置300未连接时,能使云台装置200控制拍摄装置300运动。
42.上述相机10,当切换装置400与拍摄装置300未连接时,拍摄装置300通过云台装置200与容纳腔110的腔壁连接,此时云台装置200能够控制摄像机运动以起到稳定拍摄装置300拍摄的作用,提高拍摄装置300拍摄时的稳定性,便于动态拍摄。
43.当切换装置400与拍摄装置300连接时,通过切换装置400能够使拍摄装置300相对于机身100呈固定状态,即此时拍摄装置300通过切换装置400与机身100构成一个刚体,故此时的相机10可近似于一个无反相机,对静态物体的拍摄效果更好。
44.也就是说,通过切换装置400与拍摄装置300可接触连接能够使相机10切换不同的拍摄模式,对动态物体以及对静态物体均具有较好的拍摄效果。
45.并且,将云台装置200和拍摄装置300均设于机身100内部,使相机10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便于携带及收纳。
46.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切换装置400活动设置于机身100,即切换装置400能够相对机身100活动。切换装置400包括锁合件410,拍摄装置300设置有与锁合件410卡接配合的锁合部310。当切换装置400相对机身100运动时,切换装置400能使锁合件410与锁合部310卡接配合或使锁合件410与锁合部310相互分离。当锁合件410与锁合部310卡接配合时,拍摄装置300通过锁合件410与机身100呈固定状态。即此时的相机10整体可以近似为一个无反相机,则通过此时的相机10对静态物体的拍摄具有较好的效果。
47.当锁合件410与锁合部310相互分离时,云台装置200能够控制拍摄装置300运动。如此,当相机10需要对动态物体进行追踪拍摄,或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对物体进行拍摄时,通过云台装置200能够控制拍摄装置300的运动,使其运动更加稳定以保证对动态物体拍摄时有较好的拍摄效果。
48.换言之,各实施例所述的相机10兼容有云台相机的拍摄效果与无反相机的拍摄效果。在实际切换时,仅需控制锁合件410与锁合部310连接与分离即可使相机10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操作方便。并且,各实施例所述的相机10并非对云台相机和无反相机的简单叠加,通过切换装置400使相机10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相对于市场上的云台相机及无反相机在结构、构成及重量上均未有显著的增加。也就是说,各实施例在保证相机10对动态物体及静态物体均具有较好的拍摄效果的前提下,还兼顾了一定的便携性。
49.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切换装置400还包括与机身100转动连接的活动板500,活动板500上设有与拍摄装置300电连接的屏幕530,锁合件410设于活动板500上,且锁合件410与屏幕530位于活动板500的不同侧面上。可以理解的是,活动板500相对机身100转动时能够使锁合件410与锁合部310卡接配合,或使锁合件410与锁合部310相
互分离。并且,活动板500不仅用于控制锁合件410相对于锁合部310的位置,活动板500上还搭载有屏幕530。屏幕530设于活动板500上可随活动板500相对机身100转动,从而在自拍时或某些特殊视角的拍摄时,便于直接观察成像效果。通过设置屏幕530与锁合件410位于活动板500的不同侧避免两者在实现他们自身作用时彼此干涉。
50.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机身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101及第二侧102。第一侧101为机身100朝向被拍摄物体的一侧,拍摄装置300自第一侧101朝向被拍摄物体以完成拍摄。活动板500设于第二侧102上,即活动板500与机身100的第二侧102活动连接。也就是说,活动板500设于机身100上不朝向被拍摄物体的一侧,一方面避免活动板500相对机身100转动过程中遮挡、妨碍拍摄;另一方面,在拍摄时,通常与第一侧101相对的一侧即为用户朝向自身的一侧,故将活动板500设于与第一侧101相对的第二侧102能够便于用户操作。并且,如此设置,将屏幕530设于活动板500上时还便于观看拍摄效果。
51.当然,活动板500还可以不设于与第一侧10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102,例如可以设于机身100的顶侧、底侧、左侧或右侧等。
52.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容纳腔110设有开口111,活动板500与机身100转动连接以打开及关闭开口111。活动板500关闭开口111时锁合件410自开口111伸入容纳腔110内与锁合件410卡接配合连接,以使拍摄装置300相对于机身100呈固定状态。活动板500打开开口111时锁合件410与拍摄装置300分离,锁合件410随活动板500运动以与锁合部310分离。
53.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板500包括转轴520以及与转轴520转动连接的板体510。屏幕530及锁合件410均设于板体510上,转轴520的两端与机身100转动连接。转轴520相对机身100转动时能够控制锁合件410与锁合部310的连接或分离。通过设置转轴520,并设置板体510可相对转轴520转动,如此能进一步提高屏幕530的转动范围,便于观察成像效果。
54.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机身100上与活动板500连接的一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有配合槽120。当锁合件410与锁合部310卡接配合时,配合槽120的槽壁与活动板500抵接,以使活动板500相对于机身100呈固定状态。通过活动板500与配合槽120的抵接,能够使活动板500相对机身100固定,以避免由于活动板500相对机身100晃动而导致拍摄装置300相对机身100晃动。
55.可以理解的是,配合槽120与容纳腔110的开口111位于相机10的同一侧面上,如此能够便于同时实现活动板500配合以及锁合件410伸入容纳腔110内。开口111可以直接开设于配合槽120的底部。
56.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云台装置200包括俯仰轴组件210、航向轴组件220以及横滚轴组件230。
57.俯仰轴组件210包括俯仰电机211和俯仰轴臂212。俯仰轴臂212与俯仰电机211连接,俯仰电机211用于驱动俯仰轴臂212转动。
58.航向轴组件220包括航向电机221和航向轴臂222。航向电机221设于俯仰轴臂212上,航向轴臂222与航向电机221连接,航向电机221用于驱动航向轴臂222转动。
59.横滚轴组件230包括横滚电机231和横滚轴臂(图未示,下同)。横滚电机231设于航向轴臂222上,横滚轴臂与横滚电机231连接,横滚电机231用于驱动横滚轴臂转动。拍摄装
置300安装于横滚轴臂。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不设置横滚轴臂,横滚电机231直接与拍摄装置300连接以驱动拍摄装置300转动。
60.如此设置,通过俯仰轴组件210、航向轴组件220以及横滚轴组件230,能够分别控制拍摄装置300绕俯仰轴、航向轴以及横滚轴转动。通过俯仰轴组件210、航向轴组件220以及横滚轴组件230三者相互配合,能够保证云台装置200控制拍摄装置300拍摄的稳定性。结合图3,俯仰轴参加图3中x轴、航向轴参见图3中z轴方向、横滚轴参见图3中y轴方向。
61.请参阅图2及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地,俯仰电机211可以设于容纳腔110的腔壁上,俯仰电机211能够驱动俯仰轴臂212相对容纳腔110的腔壁转动。俯仰电机211具体可以包括转子211a和与转子211a连接用于驱动转子211a转动的定子211b。定子211b设于容纳腔110的腔壁上,转子211a与俯仰轴臂212连接以带动俯仰轴臂212转动。应当理解的是,航向电机221及横滚电机231也包括类似的转子211a和定子211b。
62.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锁合件410包括卡爪结构410a。锁合部310包括开设于拍摄装置300上的卡槽310a,卡爪结构410a与卡槽310a配合以使拍摄装置300与机身100保持相对固定。活动板500相对机身100转动时能够使卡爪结构410a与卡槽310a卡接配合,或者使卡爪结构410a与卡槽310a相互分离。
63.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卡爪结构410a包括第一卡爪411及第二卡爪412。卡槽310a包括与第一卡爪411插接配合的第一槽311以及与第二卡爪412插接配合的第二槽312。卡爪结构410a与卡槽310a配合时,第一卡爪411与第二卡爪412分布于航向轴臂222的不同侧以夹持航向轴臂222。通过第一卡爪411与第二卡爪412夹持航向轴臂222,能够使航向电机221无法驱动航向轴臂222转动。如此,通过第一卡爪411及第二卡爪412,采用结构限位的方式对拍摄装置300相对机身100的位置进行限定,进一步地稳定了拍摄装置300的位置,避免拍摄装置300相对机身100运动。
64.当然,还可以通过调整卡爪结构410a相对云台装置200的位置,使第一卡爪411与第二卡爪412夹持俯仰轴臂212。此时,第一槽311与第二槽312可相应调整开设位置以便于与第一卡爪411及第二卡爪412分别插接配合。
65.请继续参阅图2并结合图3及图4,切换装置400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卡爪411与第二卡爪412之间的弹性紧固件(图未示,下同)。第一卡爪411及第二卡爪412均与活动板500滑动配合,以向靠近或远离彼此的方向滑动。切换装置400与拍摄装置300分离后第一卡爪411与第二卡爪412的间距小于航向轴臂222在第一卡爪411与第二卡爪412分布方向上的尺寸。也即,当弹性紧固件处于自然连接状态时,第一卡爪411与第二卡爪412之间的间距小于航向轴臂222在夹持方向上的尺寸。如此设置,当第一卡爪411与第二卡爪412在夹持航向轴臂222时,第一卡爪411与第二卡爪412之间的间距将扩大,此时弹性紧固件拉伸变形并且使第一卡爪411与第二卡爪412具有靠近彼此的运动趋势,故能够夹紧航向轴臂222。航向轴臂222基于第一卡爪411以第二卡爪412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与第一卡爪411及第二卡爪412保持相对固定。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卡爪411与第二卡爪412夹紧航向轴臂222能够使航向轴臂222无法相对机身100运动。从而结合第一卡爪411和第二卡爪412与第一槽311及第二槽312的插接配合,能够使拍摄装置300与机身100保持完全固定,即使拍摄装置300和云台装置200与机身100形成一个单一的刚体。进而能够保证相机10在拍摄静态场景时的效果。弹性紧固件具体例如可以为弹簧。
66.当然也可以设置第一卡爪411及/或第二卡爪412本身为弹性件,或者设置第一卡爪411及/或第二卡爪412与第一槽311及第二槽312配合的部位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以避免第一卡爪411与第一槽311分离,避免第二卡爪412与第二槽312分离。
67.请参阅图2及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切换装置400包括第一吸附件420,拍摄装置300设置有与第一吸附件420吸附配合的第二吸附件320。切换装置400相对机身100运动时,切换装置400能够使第一吸附件420能够与第二吸附件320吸附配合或者使第一吸附件420与第二吸附件320分离。如此,通过第一吸附件420与第二吸附件320能够使拍摄装置300相对机身100呈固定状态。
6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吸附件420与第二吸附件320相互吸附配合使拍摄装置300与机身100保持相对固定的方式,相对于其他的固定方式结构更加简单。并且,通过吸附固定的方式能够使第一吸附件420与第二吸附件320在各个方向上均保持相对固定,以避免拍摄装置300在某些方向上能够相对机身100发生晃动,影响拍摄效果。
69.第一吸附件420或第二吸附件320其中一个为磁性件,另一个为与磁性件吸附的金属件。当然,也可以设置第一吸附件420与第二吸附件320均为磁性件,或者设置两者为其他能够相互吸附的结构。第一吸附件420及/或第二吸附件320可以为永磁体,以保证切换装置400的寿命。第一吸附件420及第二吸附件320具体可以为钕铁硼磁铁等永磁铁。
70.第一吸附件420具体可以设于活动板500的板体510上,第一吸附件420能够随活动板500相对机身100转动以与第二吸附件320吸附配合,或者与第二吸附件320分离。
71.请参阅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机10还包括有陀螺仪(图未示,下同)、控制按钮600、变焦按钮(图未示,下同)以及拍摄按钮(图未示,下同)。
72.陀螺仪设于机身100内部,陀螺仪与云台装置200电性连接。陀螺仪能够向云台装置200提供重力反馈,以使云台装置200适应性调整拍摄装置300的位置及拍摄角度,便于动态拍摄。
73.控制按钮600设于机身100表面,控制按钮600与云台装置200电性连接以控制拍摄装置300的位置及拍摄角度。即还可以通过主动控制云台装置200,以控制拍摄装置300的位置及拍摄角度。
74.变焦按钮设于机身100表面,变焦按钮与拍摄装置300电性连接以调整拍摄装置300的焦距。
75.拍摄按钮设于机身100表面,拍摄按钮与拍摄装置300电性连接以控制拍摄装置300拍摄。
7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