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划船器的复合施力构造的制作方法

2022-12-10 10:48: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同时具有划桨式及拉把式的复合训练模式的划船器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一般常见的划船器运动装置,其施力模式主要可区分为划桨式及拉把式等两种。其中划桨式的划船器构造,例如2021年2月2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第cn212439861号「一种双桨划船器」专利案,其揭露:包括支架,还包括阻力系统、两个脚踏板、两根划桨以及坐垫,所述阻力系统设置于支架前端,所述阻力系统设置两根阻力绳,两个所述脚踏板设置于支架两侧且与支架转动连接,两根所述划桨底部设置于支架两侧且与支架转动连接,两根所述划桨上端分别与两根阻力绳连接,所述坐垫在支架上滑动。利用阻力绳绑在划桨的上端部位,从而达到利用双桨划船的功能,再者,该划船器可将两根阻力绳的末端绑在一起,实现现有的划船方式,或者可在两根阻力绳末端分别连接圆环,可实现扩胸等运动,因此,该划船器不仅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体验效果,而且功能多样化。
3.该专利前案的两根划桨底部设置于支架两侧且与支架转动连接,而两根划桨上端分别与两根阻力绳连接。当拉动划桨时,阻力绳被拉长,带动绳子回收盘转动,从而通过单向轴承带动阻力装置运动,松开划桨,阻力绳通过绳子回收盘回收,因此往复拉动两根划桨实现双桨划船运动。由于该两根阻力绳位于划桨上方,拉动时会造成阻碍及不便,而且影响到操作者的动作。该专利前案仅能做为划桨式使用,无法兼具拉把式的施力模式,故使用范围受限。
4.拉把式的划船器构造,例如有2021年12月2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发明第i750675号「可设定划船感觉的划船运动机」专利案,其揭露:包含一可移动惯性组件;一涡流制动器,其耦合至该可移动惯性组件;一划船握把,其耦合至该可移动惯性组件;及控制电路,其耦合至该涡流制动器以在一划船行程的部分期间引起对该划船握把的运动的一阻力。在该划船行程的划动阶段期间,对该划船握把的运动的该阻力与一划船者之一目标感觉相符。该目标感觉对应于一目标另一划船运动机的一划船者的一感觉或所关注的另一目标感觉。
5.该专利前案仅具有拉把式的单一施力模式,无法兼具有划桨式的施力模式的功能,因此使用范围受限。
6.因此有2018年12月2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发明第i644705号「划船健身装置」专利案,其揭露:包含一基座单元、二划桨单元及一阻力单元。该基座单元包括二横向地分别朝外沿伸的承载座。每一划桨单元包括一导引杆及一桨杆。该导引杆可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地设置在各别的承载座,且向外并向下延伸。该桨杆具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该第一接点可转动地设置在该承载座。该第二接点与该导引杆枢接。该桨杆绕该第一接点转动即带动该导引杆沿其自身轴线方向移动。该阻力单元提供阻力至该等桨杆。因受限于该导引杆的可移动方位,使用者在拉动该等桨杆时会以倾斜向内并向上的方向移动,借此模拟出实际的划桨动作。
7.该专利前案的划桨单元是靠着多支连杆进行连动,因此构造较为复杂,造成体积变大。同样的仅具有划桨式的单一施力模式,无法兼具有拉把式的施力模式的功能,因此于使用上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划船器的复合施力构造,从而解决习知的划船器运动装置所具有的上述缺点。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划船器的复合施力构造,包含有:一基架,可滑动地设置有一座垫;一划桨单元,枢设于该基架;一第一转轴,在一第一轴向上枢接于该基架;一划桨连动单元,设置于该基架,该划桨连动单元包含一划桨连动件、一划桨单向驱动轮及一划桨卷收器,该划桨连动件连接该划桨单元与该划桨单向驱动轮,该划桨单向驱动轮枢接于该第一转轴,该划桨单向驱动轮朝一第一旋转方向驱动该第一转轴,朝一第二旋转方向空转于该第一转轴,该划桨卷收器连接该划桨单向驱动轮;一阻力单元,设置于该基架上,该阻力单元与该第一转轴相连接,使该第一转轴具备一旋转阻力;一拉把单元,设置于该基架上;一第二转轴,在该第一轴向上枢接于该基架;一拉把连动单元,设置于该基架,该拉把连动单元包含一拉把连动件、一拉把传动轮、一拉把单向轮、一拉把卷收器及一拉把驱动轮,其中该拉把传动轮固定于该第二转轴,该拉把单向轮枢接于该第二转轴,该拉把单向轮朝该第一轴向驱动该第二转轴,朝该第二轴向空转于该第二转轴,该拉把卷收器连接该第二转轴,该拉把驱动轮固定于该第一转轴,该拉把单元通过该拉把连动件连接该拉把传动轮;施予一第一操作力于该划桨单元,带动该划桨单向驱动轮与该第一转轴朝该第一旋转方向旋动,同时使该划桨卷收器蓄积一第一回复力,该第一操作力减小或消失时,该第一回复力带动该划桨单向驱动轮朝该第二旋转方向空转于该第一转轴;施予一第二操作力于该拉把单元,带动该拉把传动轮、该拉把单向轮、该第二转轴、该拉把驱动轮与该第一转轴一同朝该第一旋转方向旋动,同时该拉把卷收器蓄积一第二回复力,该第二操作力减小或消失时,该第二回复力带动该拉把单向轮朝该第二旋转方向空转于该第二转轴。
10.上述划桨单元包含有二划桨及二枢接座,该二划桨均包含有相对的一枢接端与一握持端,该二枢接座均延伸有一摇臂,该摇臂有一摇臂端,该二枢接座均在该第一轴向上枢接于该基座,该二划桨均在一第二轴向上枢接于该枢接座,该第二轴向垂直于该第一轴向。
11.上述划桨动单元还包含有二第一从动轮,该划桨单向驱动轮也对应设为二个,该二第一从动轮在该第一轴向上枢接于该基架,该二第一从动轮均包含一第一小轮与一第一大轮,该划桨连动件包含有二第一连动件与二第二连动件,该二第一连动件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二摇臂端,该二第一连动件的另一端分别卷绕于该二第一小轮,该二第二连动件的一端分别卷绕于该二第一大轮,该二第二连动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二划桨单向驱动轮。
12.上述划桨卷收器包含有一第一壳体、一划桨卷收器转轴、一第一涡形弹簧及至少一螺栓,该第一壳体固定于该基座,该划桨卷收器转轴在该第一轴向上可旋转地固定于该基座,该第一涡形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该第一壳体,该第一涡形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该划桨卷收器转轴,该划桨卷收器转轴设有一连结盘,该连结盘设有至少一圆孔,该划桨单向驱动轮对应设有至少一螺纹孔,该螺栓穿经该圆孔而螺合固定于该螺纹孔,再以一第一封盖闭合该第一壳体。
13.上述拉把单元为一拉把,该拉把连动件设有二个,其中一该拉把连动件的一端固定于该拉把,该拉把连动件的另一端卷绕于该拉把传动轮,另一该拉把连动件连接该拉把单向轮及该拉把驱动轮。
14.上述拉把卷收器包含有一第二壳体及一第二涡形弹簧,该第二涡形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该第二壳体,该第二涡形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该第二转轴。
15.上述划桨单向驱动轮与该第一转轴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单向轴承。
16.上述拉把单向轮与该第二转轴之间设置有一第二单向轴承。
17.上述阻力单元包含一阻力驱动轮、一阻力连接件与一阻力件,该阻力驱动轮固定于该第一转轴,该阻力件固定于该基座,该阻力连接件连接该阻力驱动轮与该阻力件。
18.上述阻力件为一磁性阻力件、一摩擦力阻力件、一空气阻力件、一液体阻力件、一马达或一电磁刹车阻力件。
19.上述技术特征具有下列的优点:
20.1.借由划桨单元及划桨连动单元的互相连动,可以从阻力单元获得旋转阻力,如此,可以往复的推动二划桨,借以可达到单独选择划桨施力的训练模式。
21.2.借由拉把单元及拉把连动单元的互相连动,也可以从阻力单元获得旋转阻力,如此,可以往复的拉动拉把单元,借以可达到单独选择拉动施力的训练模式。
22.3.借由划桨连动单元及拉把连动单元可以共同连接到同一个阻力单元,以获得旋转阻力,借以可达到将划桨式及拉把式的施力模式共同实施于同一基架的目的,而可达到缩小体积、不占空间及操作模式多样化的功效。
23.4.划桨单元中的任一划桨,均单独配置有划桨连动件、划桨单向驱动轮及划桨卷收器,因此任一划桨均可独立操作,并通过阻力单元获得旋转阻力,借由双桨各自独立传动的构造,操作者可以自由选择使用双桨训练模式或单桨训练模式。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分构件的立体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部分构件的平面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划桨单元、划桨连动单元及阻力单元链接的立体图。
29.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动划桨单元使划桨单向驱动轮朝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示意图。
30.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省略了划桨卷收器,拉动划桨单元使划桨单向驱动轮朝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划桨连动单元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的viii-viii剖视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松划桨单元使划桨单向驱动轮朝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示意图。
34.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动划桨单元的示意图。
35.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松划桨单元的示意图。
36.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力单元、拉把单元及拉把连动单元的链接示意图。
37.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的xiii-xiii剖视图。
38.图1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动拉把单元使拉把传动轮朝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示意图,图14a是将图12所示的组件以平面图的方式呈现,图14a显示了拉把卷收器,省略了拉把单元。
39.图1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省略了拉把卷收器,使拉把传动轮朝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示意图,图14a是将图12所示的组件以平面图的方式呈现,图14a省略了拉把单元。
40.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松拉把单元使拉把传动轮朝第二旋转方向旋转的示意图,图15是将图12所示的组件以平面图的方式呈现,图15显示了拉把卷收器,省略了拉把单元。
41.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拉动拉把单元的示意图。
42.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放松拉把单元的示意图。
43.附图标号说明:1-基架;11-滑轨;12-座垫;13-显示屏幕;14-卡座;2-划桨单元;21-划桨;22-枢接座;23-枢接端;24-握持端;25-摇臂;251-摇臂端;3-第一转轴;4-划桨连动单元;41-划桨连动件;411-第一连动件;412-第二连动件;42-第一从动轮;421-第一小轮;422-第一大轮;43-划桨单向驱动轮;431-第一单向轴承;432-螺纹孔;44-划桨卷收器;441-第一壳体;442-划桨卷收器转轴;443-第一涡形弹簧;444-螺栓;445-连结盘;446-圆孔;447-第一封盖;5-阻力单元;51-阻力驱动轮;52-阻力连接件;53-阻力件;6-拉把单元;7-第二转轴;8-拉把连动单元;81a、81b-拉把连动件;82-拉把传动轮;83-拉把单向轮;831-第二单向轴承;84-拉把卷收器;841-第二壳体;842-第二涡形弹簧;85-拉把驱动轮;f-操作者;f1-第一操作力;f2-第二操作力;r1-第一旋转方向;r2-第二旋转方向;x-第一轴向;y-第二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实施例中如有述及左、右、前、后、上、下等方向用语,是以操作者f(见图10与图11)乘坐于本实用新型且上身躯干挺直并垂直于地平面,该操作者f当时所认知的相对方位而言,该方向用语仅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空间样态。此外,操作时,操作者f双脚踏于前方的踏板,以坐姿往复屈膝来回操作的动作属于已知的操作模式,后续的说明将不予赘述。
45.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含有:基架1、划桨单元2、第一转轴3(见图7)、划桨连动单元4、阻力单元5、拉把单元6、第二转轴7(见图13)及拉把连动单元8,其中:
46.基架1,设有一滑轨11,该滑轨11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另有一座垫12滑设于该滑轨11上。该基架1的前方另设有一显示屏幕13及一卡座14。
47.划桨单元2,是枢设于该基架1的下方。该划桨单元2在该基架1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有划桨21及枢接座22,该二划桨21均包含有相对的一枢接端23与一握持端24,该二枢接座22均朝向握持端24的方向延伸有一摇臂25,该摇臂25有一摇臂端251,该二枢接座22均在一第一轴向x上枢接于该基架1,该二划桨21的该枢接端23在一第二轴向y上枢接于该枢接座22,该第二轴向y垂直于该第一轴向x,借此使该二划桨21可于该第一轴向x及该第二轴向
y上分别枢转,模拟划桨的动作。
48.第一转轴3(如图7及图8所示),在前述第一轴向x上枢接于该基架1。
49.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划桨连动单元4设置于该基架1,该划桨连动单元4包含二划桨连动件41、二第一从动轮42、二划桨单向驱动轮43及二划桨卷收器44。该二划桨连动件41连接该划桨单元2与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该划桨连动件41包含有一第一连动件411与一第二连动件412,该第一从动轮42均包含一第一小轮421与一第一大轮422,该第一连动件411的一端连接于该摇臂端251,该第一连动件411的另一端卷绕于该第一小轮421,该第二连动件412的一端卷绕于该第一大轮422,该第二连动件412的另一端连接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如图5、图7及图8所示,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枢接于该第一转轴3,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与该第一转轴3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单向轴承431,使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朝一第一旋转方向r1驱动该第一转轴3,朝一第二旋转方向r2空转于该第一转轴3。该划桨卷收器44连接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该二第一从动轮42在该第一轴向x上枢接于该基架1。该划桨卷收器44包含有一第一壳体441、一划桨卷收器转轴442、一第一涡形弹簧443及至少一螺栓444,其中该第一壳体441固定于该基座1,该划桨卷收器转轴442在该第一轴向x上可旋转地固定于该基座1,该第一涡形弹簧443的一端固定于该第一壳体441,该第一涡形弹簧443的另一端固定于该划桨卷收器转轴442,该划桨卷收器转轴442设有一连结盘445,该连结盘445设有至少一圆孔446,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对应设有至少一螺纹孔432,该螺栓444穿经该圆孔446而螺合固定于该螺纹孔432,使该划桨卷收器转轴442与划桨单向驱动轮43彼此相固定,之后再以一第一封盖447闭合该第一壳体441。如图6a及图6b所示,握持二划桨21的握持端24向后施力,将施予一第一操作力f1以拉动该二划桨连动件41,通过该划桨连动件41及该二第一从动轮42连动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驱动该第一转轴3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如图1、图7及图8所示,该第一转轴3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时,由于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连接着该划桨卷收器转轴442,此时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与该划桨卷收器转轴442将同步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借由该划桨卷收器转轴442的旋转,将会旋紧第一涡形弹簧443,使该第一涡形弹簧443蓄积一第一回复力。当施予该二划桨连动件41的该第一操作力f1减小或消失时(如图9所示),该第一涡形弹簧443借该第一回复力带动该划桨卷收器转轴442与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同步朝该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由于划桨单向驱动轮43与第一转轴3之间设有第一单向轴承431,因此此时划桨单向驱动轮43将朝第二旋转方向r2空转于该第一转轴3,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朝该第二旋转方向r2空转时,将连动该第一从动轮42朝该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以卷收该二划桨连动件41。
50.请参阅图1、图3与图4,阻力单元5设置于该基架1上,该阻力单元5间接的与该第一转轴3相连接,使该第一转轴3具备一旋转阻力。该阻力单元5包含一阻力驱动轮51、一阻力连接件52与一阻力件53,其中该阻力驱动轮51固定于该第一转轴3,该阻力件53固定于该基座1,该阻力连接件52连接该阻力驱动轮51与该阻力件53,该阻力件53用以产生旋转阻力,本实用新型的阻力件53可以是下列之一:磁性阻力件、摩擦力阻力件、空气阻力件、液体阻力件、马达、电磁刹车阻力件。
51.请参阅图1,拉把单元6设置于该基架1上。该拉把单元6为一拉把,可以收纳于该卡座14。
52.请参阅图1、图13与图14b,第二转轴7在该第一轴向x上枢接于该基架1。
53.请参阅图1、图12及图13,为方便说明拉把连动单元8,图12中省略了第一转轴3上的二个划桨单向驱动轮43。拉把连动单元8设置于该基架1,该拉把连动单元8包含二拉把连动件81a、81b、一拉把传动轮82、一拉把单向轮83、一拉把卷收器84及一拉把驱动轮85。其中该拉把传动轮82固定于该第二转轴7,该拉把单向轮83枢接于该第二转轴7,该拉把单向轮83与该第二转轴7之间设置有一第二单向轴承831,使该拉把单向轮83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驱动该第二转轴7,朝该第二旋转方向r2空转于该第二转轴7。该拉把卷收器84连接该第二转轴7,该拉把驱动轮85固定于前述第一转轴3,该拉把单元6通过拉把连动件81a连接该拉把传动轮82,该拉把连动件81a的一端固定于该拉把单元6,该拉把连动件81a的另一端卷绕于该拉把传动轮82。另一该拉把连动件81b连接该拉把单向轮83及该拉把驱动轮85。该拉把卷收器84包含有一第二壳体841、一第二涡形弹簧842,该第二涡形弹簧842的一端固定于该第二壳体841,该第二涡形弹簧842的另一端固定于该第二转轴7。当握持拉把单元6而向后施力,将施予一第二操作力f2以拉动该拉把连动件81a(如图14a及图14b所示),进而连动该拉把传动轮82驱动该第二转轴7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当该第二转轴7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时,是可通过该第二单向轴承831连动该拉把单向轮83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同时卷动该第二涡形弹簧842,使该第二涡形弹簧842蓄积一第二回复力。请参阅图12、图13与图15,当上述第二操作力f2减小或消失时,该第二涡形弹簧842借由该第二回复力反向的带动该第二转轴7朝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此时第二转轴7与拉把传动轮82将同步朝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拉把传动轮82可以借此卷收拉把连动件81a、81b,但由于第二转轴7与拉把单向轮83之间设有第二单向轴承831,因此第二转轴7朝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时,拉把单向轮83将不会随同第二转轴7朝第二旋转方向r2旋动。
54.当使用划桨式的施力模式时,如图3、图4及图10所示,操作者f可乘坐于该座垫12上,双手分别握持于该二划桨21的该握持端24。然后双手向后且向外扩张的朝向该基架1后端拉动该二划桨21,使该二划桨21分别依据该第一轴向x及该第二轴向y枢转,以模拟划船的动作。当该划桨21向后拉动时(如图6a及图6b所示),可通过该摇臂端251拉动该划桨连动件41的该第一连动件411,该第一连动件411则连动该第一从动轮42的该第一小轮421及该第一大轮422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该第一大轮422则通过该第二连动件412连动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驱动该第一转轴3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如图7及图8所示),此时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也将同步带动该划桨卷收器转轴442朝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使该第一涡形弹簧443蓄积一第一回复力。此时,该第一转轴3也同步驱动该阻力驱动轮51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该阻力驱动轮51通过该阻力连接件52连动该阻力件53旋转,使得该第一转轴3具备一旋转阻力,该旋转阻力可以通过该划桨连动单元4传递到该划桨21,借以模拟划船时水的阻力。
55.如图3、图4及图11所示,又当不再对于该二划桨21拉动或减小施力时,该第一操作力f1将消失或减小,此时划桨卷收器44的该第一涡形弹簧443借由前述第一回复力(如图7及图8所示)驱动该划桨卷收器转轴442朝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划桨卷收器转轴442将同步带动该划桨单向驱动轮43朝该第二旋转方向r2空转于该第一转轴3,借由划桨单向驱动轮43朝第二旋转方向r2的空转,可以驱动连动第一大轮422与第一小轮421也朝该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借以卷收该二划桨连动件41的该第一连动件411与该第二连动件412,并使该二划桨21回复到原位。在划桨单向驱动轮43朝第二旋转方向r2空转于第一转轴3时,第一转轴
3保持静止,因此此时阻力单元5不会对划桨单向驱动轮43朝第二旋转方向r2的旋转产生任何阻力。如果单独使用左侧的划桨21向后拉动,则左侧的划桨单向驱动轮43会朝第一旋转方向r1驱动第一转轴3,借此获得阻力单元5的阻力,此时如果右侧的划桨21不动,第一转轴3朝第一旋转方向r1的旋转并不会使右侧的划桨单向驱动轮43一起旋转,而是右侧的划桨单向驱动轮43空转于该第一转轴3;同理,如果只有单独使用右侧的划桨21向后拉动,左侧的划桨单向驱动轮43也会空转于该第一转轴3。上述二划桨卷收器44分别位于左侧与右侧,二划桨卷收器44可以驱动各自的划桨卷收器转轴442,进而分别带动左侧的划桨单向驱动轮43与右侧的划桨单向驱动轮43各自于该第一转轴3单独地朝该第二旋转方向r2空转。因此,上述二划桨21可以各自独立操作,亦即实施上可以自由选择单桨操作或双桨操作。
56.又当使用拉把式的施力模式时,如图4、图8、图12及图16所示,操作者f可乘坐于该座垫12上,双手分别握持于该拉把单元6。然后双手向后朝向该基架1后端施予第二操作力f2拉动该拉把单元6,拉把单元6通过该拉把连动件81a连动拉把传动轮82及该第二转轴7同步地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如图14a及图14b所示),而第二转轴7将借由该第二单向轴承831连动该拉把单向轮83也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第二转轴7旋转时,将同时旋动第二涡形弹簧842,使第二涡形弹簧842蓄积第二回复力(如图13所示);此时的拉把单向轮83通过拉把连动件81b连动位于第一转轴3的拉把驱动轮85,该拉把驱动轮85通过第一转轴3驱动该阻力驱动轮51朝该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该阻力驱动轮51经由该阻力连接件52连动该阻力件53,使得该第一转轴3具备一旋转阻力,该旋转阻力可以通过该拉把连动单元8传递到该拉把单元6,借以仿真划船时水的阻力。
57.如图13、图15及图17所示,又当不再对于该拉把单元6拉动时,而该第二操作力f2减小或消失,第二涡形弹簧842借由第二回复力(如图12所示)将驱动该第二转轴7与拉把传动轮82同步朝该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拉把传动轮82借此卷收二拉把连动件81a、81b,并使该拉把单元6回复到原位。第二转轴7朝该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时,拉把单向轮83并不会随同第二转轴7朝该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所以阻力单元5不会对第二转轴7产生阻力。借由往复的拉动该拉把单元6,可以达到拉动施力的训练模式。
5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该划桨单元2及该划桨连动单元4的互相连动以获得该旋转阻力,操作者f可以往复的拉动该二划桨21,进行划桨施力的训练模式,尤其,左侧的划桨21与右侧的划桨21可以单独操作或同时操作,操作具有多样性。操作者f也可以利用该拉把单元6及该拉把连动单元8的互相连动以获得该旋转阻力,借由往复的拉动该拉把单元6,获得拉动施力的训练模式。又借由划桨连动单元4及该拉把连动单元8可以共同连接到同一个阻力单元5,以传递该旋转阻力,借以可达到将划桨式及拉把式的施力模式共同实施于同一个基架1上的目的,故可达到缩小整个划船器的体积,不占空间及二合一复合训练模式的功效。
59.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