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全折叠的座凳的制作方法

2022-12-09 23:20: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普通中小学教室用品,即一种可全折叠的座凳。


背景技术:

2.在中国普通中小学校教室,学生课桌、座凳的规格通常是统一的。座凳的四条腿直接着地。教室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中小学班级一般有四、五十学生,他们每天在教室学习和活动约5-8小时(走读生)、甚至不少于10小时(如高中阶段的住宿生)。教室地面通常需要每天清扫,这也是多年来形成的教室管理惯例。但凳支腿在地面形成的障碍多,不便于地面清扫、用拖把更难,学生劳动的耗时长。教室清洁、易清扫是学生群体长期以来的基本诉求。
3.为方便教室地面清扫,有的班级要求学生下午放学离开教室前将座凳倒扣在桌面上,以免除座凳支腿对地面的占用,但桌面上座凳倒置显得教室凌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任务是提供一种可全折叠的座凳,其可供学生正常坐立,不适用是适合全折叠,利于教室地面清扫、规范。
5.本发明设计方案:一种可全折叠的座凳,包括凳面板、钢质围框及钢质管件的凳支腿,凳面板与凳支腿借由围框连接,其还包括有小连折件、凳支腿、平杆,小连折件a段固定连接围框,凳支腿与凳面板在垂直或水平贴合状态之间的自由转换以小连折件c段为旋转轴;
6.在座凳前侧或/和后侧,左、右凳支腿的同侧相近、相错面各开具长口,平杆两端分别活动连接之一长口;
7.左、右两端凳支腿的间距不相等,并适合在同一平面内套合。
8.凳支腿上端具有阻止凳支腿向外翻转的限位头。
9.在座凳的左端和右端,其前、后凳支腿下端一体化连接。
10.如称学生坐立座凳之时为座凳的工作状态,那么本设计座凳稳定工作的原理如下:
11.钢质围框可靠承载凳面板;
12.各凳支腿借助小连折件在钢质围框下底面可靠连接(小连折件与钢质围框焊接);
13.当座凳各凳支腿直立地面,则凳面水平,凳支腿上端限位头保证了凳支腿无向外翻转可能;
14.存在于座凳前侧和/或后侧的平杆限定其左、右端(活动)连接的凳支腿不可相互靠近,从而凳支腿无向内翻转可能;
15.则座凳立于地面的状态稳定可靠,确保坐立其上的人员安全。
16.凳面板之上坐立者身体重力的传载路线是:
17.→
水平凳面板

围框

凳支腿上端的限位头

18.→
凳支腿的直立段(

连接每端前、后凳支腿的底段)

地面。
19.为便于教室地面放学时的清扫,上述座凳的叠合过程是:
20.(预备前提:作为坐立者的学生离开座凳)
21.该生双手将座凳端起并上、下翻转,使凳面板在下、凳支腿在上;
2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两端沿凳支腿长口坠落的平杆贴近凳面板;
23.(较窄凳支腿一端的空间位置较高)失去平杆支撑的窄端凳支腿和宽端凳支腿先后依次向对方倾倒,直至均与围框底面贴合,宽窄不同的两端凳支腿在同一平面内套合。
24.至此座凳已全叠合。该座凳叠合体适合置入课桌桌肚下方的托架。即该座凳叠合体被可靠托载,地面无凳支腿占用,托架下方留存的空间高度足以方便扫把、拖把清理地面。
25.座凳的再次复用:次日学生到达教室后,自行抽出桌肚下方托架上的座凳并上、下翻转使凳面板在上,则凳面下方凳支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展开、垂直凳面(地面),平杆两端沿凳支腿侧面长口自行滑坠至长口下端(该下端通常位于凳支腿高度一半处),此后水平态平杆将确保左、右端凳支腿不内收,即立于地面的座凳已处于可靠工作状态。
26.本设计的积极效果:本设计座凳可全叠合并置放于课桌桌肚下方,便于教室地面清扫地面,教室内视觉简洁。座凳实现全折叠或由全叠合态重新展开,均只需翻转座凳的一个连贯动作,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27.图1a是工作状态的座凳直观图,图1b是图1a的爆炸图,图1c是图1b中相对称的4只小连折件,图1d是图1c中小连折件a的放大图,图1e是俯视视角下4只小连折件在围框上的位置分布图,图1f是图1e 中局部b的放大图,图1g是仰视的托框下底4只小连折件固定状态示意图,图1h是一种承托凳面板的平面式围框。
28.图2a是各小连折件与凳支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局部c的放大图,图2c是座凳工作状态下的凳支腿与小连折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图2d是座凳全折叠状态下的凳支腿与小连折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平面示意图。
29.图3a-d分别是以不同侧面为主视面的经激光切割获得的凳支腿管材直观图,图3e是两支凳支腿在成型加工中的一种中间状态示意图,图3f 是同构的2支平杆在座凳中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g是展示平杆与凳支腿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30.图4a是凳面板在下的座凳倒置状态示意图,图4b-c分别是自图4a 状态连贯延续的座凳折叠中的不同状态示意图,图4d是全折叠状态座凳的直观图。
31.图5a是一种学生课桌的直观图,图5b是课桌爆炸图,图5c是全折叠态座凳置放于学生桌肚下方托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实施例。参见图1a-b:本设计的学生座凳包括凳面板(21)、围框 (22)、左右端凳支腿(24)、平杆(25)等。参见图1c-d:小连折件(23) 为4段式(a段(231)、b段(232)、c段(233)、d段(234))的圆钢压型件。参见图1e-g:小连折件a段(231)在围框(22)下侧焊接,从而具备与围框(22)连接的可靠强度。在图1b、图1c、图1g中可见,4 只小连折件(23)相互之间呈现
特定对称性。
33.参见图1b:凳支腿(24)的直立段与限位头(241)交汇处设有过孔(242),值得注意的是,在较宽的凳支腿(图中左端)中,过孔(242) 分别位于两直立段的外侧;在较窄的凳支腿(图中右端)中,过孔(242) 分别位于两直立段的内侧。相应于凳支腿过孔(242)方位的安排,4只小连折件(23)的结构方式、安装方位呈现出对称性变化,参见图1e、图1g。继续参见图2a-b及图1c-d:产品中小连折件的d段(234)位于凳支腿(24)空腔内部,小连折件a段(231)、b段(232)位于凳支腿 (24)外部,凳支腿(24)以小连折件c段(233)为轴可作90
°
旋转。
34.显然的是,手持小连折件a段(231)使其d段(234)由凳支腿(24) 外完整穿过过孔(242),后将小连折件a段(231)焊接固定于围框(22),所以凳支腿(24)不能脱离小连折件(23)(故本设计座凳在青少年集体活动场所的教室难以被活跃者拆分破坏),即凳支腿(24)仅可作以小连折件c段(233)为轴的90
°
旋转,具体参见图1g、图2a。在图2c中,凳支腿(24)依箭头方向旋转90
°
后实现与凳面板(21)的平行(即座凳折叠状态);在图2d中,凳支腿(24)依箭头方向旋转90
°
后实现与凳面板(21)的垂直(即座凳工作状态)。
35.凳支腿(24)为钢质管材,其侧面长口(243)经激光切割获得,切割后、成型前的以不同侧面为主视面的凳支腿(24)直观图参见图3a-d (座凳两端的前、后侧凳支腿下端一体化连接情形)。切割后的管材经 90
°
压型得图3e所示的成型中间状态。在图3e中(并对照图1b的下位局部),令图3f所示的平杆(25)两端头片(251)分别自长口(243) 上端的异形口(2431)卡入,继而平杆(25)在座凳同侧的左、右长口 (243)中下坠,此后通过压型使得限位头(241)与长口(243)所在凳支腿(24)段落垂直,并焊接封闭对接缝(此时状态即如图1b下部的凳支腿),则平杆(25)不可自长口(243)上端脱出,因头片(251)直径明显大于长口(243)宽度(参见图3g)。(经上述焊接后)过孔(242) 也得以完整成型(显然,在此之后方可有小连折件(23)对凳支腿(24) 过孔(242)的插接、小连折件(23)与围框(22)的焊接)。
36.图4a-d所展现的是座凳实现全折叠的过程。参见图4a:当人为倒置座凳、双手托住凳面板(21),则左、右端凳支腿(24)之间的平杆(25) 在重力作用下自行坠落,直至贴近围框(22)(参见图4b);失去平杆(25) 支撑的左、右端凳支腿(24)处于不稳定状态,还由于较窄的凳支腿(24) 位置较高,所以其先行倒下,较宽的凳支腿(24)亦可随后倒下,平贴于围框(22)的左、右凳支腿(24)相互套合,实现了座凳的(半自动) 全叠合,参见图4d。
37.参见图1a-b:凳支腿上端的限位头(241)和位于凳支腿侧面长口 (243)下端的平杆(25),共同保证了座凳的可靠使用:凳支腿(24) 无向外、向内翻转的可能,可确保座凳上人员的坐立安全。
38.参见并比对图5a-c:普通中小学教室的学生课桌,包括桌面板(11)、左右端的桌支腿(13)、压型获得的桌肚(12)等合成。本设计构造之一的托架(14)固定于课桌架体中,如其上横杆(141)、近横杆(142)的端部均焊接固定于桌支腿,还可以借助螺钉将上横杆(141)旋接于桌面板(11)的下底侧。类似地,参见图1b:可借助螺钉将左、右端桌支腿 (13)构造体的顶条(131)自下至上旋接于桌面板(11)下底侧。参见图5b-c:托架(14)构造的水平体部分位于桌肚(12)下方,并与桌肚 (12)存在适当间隔,且与地面间距适当大。
39.参见图4d和图5a-c:将全叠合态座凳递入桌肚(12)下方的托架(14),则座凳已无关地面卫生清扫,且教室内桌凳整体视觉简洁。
40.在图1a-b所示座凳、图5a-b所示课桌中,除桌面板(11)、凳面板 (21)外,其它部分均为钢质件,强度足可以保证中小学校极为活泼的青少年学生正常使用。
41.下面继续说明本设计:
42.与座凳前、后侧均存在平杆(25)的图2a所示相比,如平杆(25) 仅动连接于前、后之一侧,则座凳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变劣,但座凳折叠中的灵活性增加。
[0043]“围框(22)”不必一定是图1b中所展示的“立体框”,它可以只是从下底托住凳面板的平面框(参见图1h)(甚至还可以只是一块平板),如自攻螺钉自下而上连接平面框和凳面板,其它同于上述实施例,同样可达成本设计的应用目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