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天线安装装置及天线的制作方法

2022-12-09 22:28: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安装装置及天线。


背景技术:

2.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5g)设备铺设过程中,为了节约站点资源,塔上的设备不断增加,天面空间会越来越紧张。因此,目前将第四代移动通信(4th-generation,4g)天线和5g天线通过天线安装装置集成在一个塔上,以节省安装空间,提高覆盖率,同时降低通信网络建设成本,减少工人上塔安装次数。
3.目前天线安装装置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中间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分别固定连接一个通信设备,中间支座与抱杆连接的同时,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由于天线安装装置结构复杂,在第一支座、第二支座和中间支座的组合过程的定位困难,操作步骤复杂,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天线安装装置及天线,旨在简化天线安装装置的结构和安装难度。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安装装置,包括与第一天线设备连接的第一支座、与第二天线设备连接的第二支座和与抱杆固定连接的抱杆组件,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抱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天线安装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对中的对中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对中转轴、对中调节杆和锥形垫片;其中,所述对中转轴与所述第一支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对中调节杆的固定端与所述对中转轴连接,并以所述对中转轴为旋转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所述锥形垫片套接在所述对中调节杆上,并可在所述对中调节杆上移动;
6.在所述第二支座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对中槽,所述对中槽的内表面至少有一段为锥形面,当所述对中槽的锥形面与所述锥形垫片的锥形表面贴合时,实现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的左右方向对中和固定连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中组件还包括防脱件,所述防脱件设置在所述对中调节杆的自由端,用以避免所述锥形垫片脱离所述对中调节杆。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天线安装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对中组件,而且,第一对中组件的对中转轴与第二对中组件的对中转轴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相交;
9.所述第二支座上设置有与两个对中槽,其中,第一对中槽用于设置所述第一对中组件,所述第二对中槽用于设置所述第二对中组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座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天线设备的转接座,所述对中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接座上,所述转接座的第一固定面与所述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所述转接座的第二固定面与所述抱杆组件固定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座包括第一转接座和第二转接座,所述第一转接座和
所述第二转接座并列设置,所述对中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接座和所述第二转接座上;所述第一转接座和所述第二转接座的第一固定面与所述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接座和所述第二转接座的第二固定面与所述抱杆组件固定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座上且与所述第二支座的贴合面一侧设置有固定孔;
13.在所述第二支座上设置贯穿其厚度的第一连接孔,支座锁紧件从所述第一连接孔穿设并与所述第一支座的固定孔连接,以将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固定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的贴合面一侧设置有定位柱;
15.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一支座的贴合面一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柱的位置相对,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槽用于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的定位。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支座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连接孔,连接件从所述第二连接孔穿设并与所述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以将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支座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对中槽在其径向方向上贯通,所述对中调节杆以所述对中转轴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可在所述对中槽和所述导向孔之间移动。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座上与所述抱杆组件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支座连接孔,在所述抱杆组件上且与所述第一支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抱杆连接孔,抱杆锁紧件穿设所述抱杆组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一支座连接孔锁紧,以将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抱杆组件固定连接;
19.所述第二支座上且与所述抱杆组件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支座连接孔,在所述抱杆组件上且与所述第二支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抱杆连接孔,抱杆锁紧件穿设所述抱杆组连接孔并与所述第二支座连接孔锁紧,以将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抱杆组件固定连接。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抱杆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抱杆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抱杆组件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
21.在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抱杆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抱杆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抱杆组件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抱杆限位件和所述第二抱杆限位件为一体结构。
2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包括第一天线设备和第二天线设备,所述天线还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安装装置;
24.所述第一天线设备与所述天线安装装置的第一支座固定连接;
25.所述第二天线设备与所述天线安装装置的第二支座固定连接。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过程中,利用对中组件进行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对中,对中组件包括对中转轴、对中调节杆和锥形垫片,其中,对中转轴与第一支座可转动地连接;对中调节杆的一端对中转轴连接,并以对中转轴为旋转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锥形垫片与对中调节杆螺接,锥形垫片可在对中调节杆的轴向上移动,第二支座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对中槽,所述对中槽的内表面为锥形面,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连接过程中,转动对中调节杆使其放置于第二支座的对中槽,方便第一支座捕捉第二支座,利用锥形垫片与对中槽的锥形面可实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在天线左
右方向(从天线的正面观察)对中和固定连接,而且可以防止与第二支座固定连接的第二天线设备脱出,简化了天线安装的步骤和难度。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天线安装装置的场景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对中组件和第一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天线、第一支座和对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组合状态的示意图;
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与天线组合过程的示意图;
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天线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安装天线设备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服务器进行详细描述。
37.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技术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技术的范围。
38.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39.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技术。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
……
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40.本文所述实施例可借助本技术的理想示意图而参考平面图和/或截面图进行描述。因此,可根据制造技术和/或容限来修改示例图示。因此,实施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基于制造工艺而形成的配置的修改。因此,附图中例示的区具有示意性属性,并且图中所示区的形状例示了元件的区的具体形状,但并不旨在是限制性的。
41.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技术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4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天线安装装置的场景图。如图1所示,该场景中设置有两个天线设备,即第一天线设备11和第二天线设备12,第一天线设备11可以是用于4g网络的天线设备,第二天线设备12可以是用于5g网络的天线设备。或者,第一天线设备11可以是用于5g网络的天线设备,第二天线设备12可以是用于4g网络的天线设备。
43.第一天线设备11和第二天线设备12通过天线安装装置固定于抱杆16上。天线安装
装置包括第一支座13、第二支座14和抱杆组件15,第一天线设备11固定于第一支座13,第二天线设备12固定于第二支座14,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与抱杆组件15固定连接,抱杆组件15固定于抱杆16。换言之,第一天线设备11通过第一支座13和抱杆组件15固定于抱杆16,第二天线设备12通过第二支座14固定于抱杆16。
4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在抱杆16的轴向上下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的上下位置可以互换,即第一支座13可以设置于第二支座14的上方,也可以将第二支座14设置于第一支座13的上方。
45.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实施例将第一支座13位于第二支座14上方,且第一支座13用于固定第一天线设备11,第二支座14用于固定第二天线设备12为例进行介绍。
4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安装装置还包括对中组件,对中组件不仅有利于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的对中,还有利于简化安装步骤,降低第一天线设备和第二天线设备的安装难度,同时提高安装效率。
4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对中组件和第一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中组件20包括对中转轴21、对中调节杆22和锥形垫片23;其中,对中转轴21与第一支座13可转动地连接。例如,对中转轴21与第一支座13通过轴承可转动连接,即,将轴承固定在第一支座12,对中转轴21套接在轴承内。
48.对中调节杆22的连接端与对中转轴21连接,并以对中转轴21为旋转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对中调节杆22的自由端下垂,在对中调节杆22的自由端施加作用力,可使对中调节杆22以对中转轴21为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对中调节杆22的连接端和自由端是对中调节杆22的两相对的端部。
49.在一些实施例中,锥形垫片23套接在对中调节杆22上,锥形垫片23可在中调节杆22上下移动,以调节锥形垫片23相对于中调节杆22的位置。锥形垫片23尺寸较小的一端朝上,尺寸较大的一端朝下,即锥形垫片23的大端朝下,小端朝上,呈金字塔状。锥形垫片23还用于连接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将锥形垫片23朝向第一支座13方向移动时,第二支座14靠近第一支座13。当锥形垫片23无法朝向第一支座13方向移动时,即锥形垫片23被拧紧,表明锥形垫片23已到达顶端,实现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的固定连接,即通过对中组件将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固定连接。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支座13位于下方,第二支座14位于上方时,对中组件20中的对中调节杆22的自由端朝上,对中调节杆22的连接端朝下,锥形垫片23尺寸较小的一端朝下,尺寸较大的一端朝上,即锥形垫片23的小端朝下,大端朝上,呈倒置的金字塔状。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中组件还包括防脱件24,防脱件24设置在对中调节杆22的自由端(远离对中转轴的一端),用以避免锥形垫片23脱离对中调节杆22。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中组件还包括锁紧螺母25,锁紧螺母25螺接于对中调节杆22,旋转锁紧螺母25可使锥形垫片23在对中调节杆22上移动。
5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第二支座14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对中槽31,对中槽31的内表面至少有一段为锥形面,在对中槽的31锥形面和锥形垫片23的锥形表面贴合时,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实现左右方向的对中。在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的左右方向对中后,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只能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进行调节。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左右方向是指站在天线设备的正面朝向天线设
备方向看,左右为天线设备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为天线设备的上下方向,前后为天线设备距离观察者的远近。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支座14上还设置有导向孔32,导向孔32与对中槽31在其径向方向上贯通,而且,导向孔32的内径尺寸大于对中槽31的内径尺寸。对中调节杆22以对中转轴21为转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可在对中槽31和导向孔32之间移动,即对中调节杆22可以自对中槽31移动至导向孔32,也可以自导向孔32移动至对中槽31,以方便对中组件捕捉第二支座14。
55.为了增加导向孔32的尺寸以及方便对中调节杆22捕捉第二支座14,第二支座14设置有凸台39,导向孔32设置在凸台39的位置。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中槽31的内表面至少有一段为锥形面,锥形面中尺寸较大的一端朝下,尺寸较小的一端朝上,即锥形面为倒置的漏斗状。当第二支座14朝向第一支座13靠近时,转动对中调节杆22,使对中调节杆22自上而下穿过导向孔32,再次转动对中调节杆22,使其穿设于对中槽31,旋转锥形垫片23使其沿对中调节杆22向上移动,或者向下移动第二支座14,使锥形垫片23的外表面与对中槽31的锥形面贴合,锥形垫片23和对中槽31的锥形面可以防止第二支座14与第一支座13远离,同时,可以使固定在第一支座13上的第一天线设备11和固定在第二支座14上的第二天线设备12在左右方向对中。
57.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支座13与第二支座14连接前,抱杆组件15已经固定于抱杆16,且第一支座13已经与抱杆组件15固定连接。
5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天线、第一支座和对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支座13包括用于固定第一天线设备的转接座41,对中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在转接座41上,转接座41的第一固定面与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转接座41的第二固定面与抱杆组件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转接座41的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是一对相对的固定面,第一天线设备和抱杆组件分别设置在转接座41相对的两个面。
59.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座41包括第一转接座41a和第二转接座41b,第一转接座41a和第二转接座41b并列设置,对中转轴2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转接座41a和第二转接座41b上;第一转接座41a和第二转接座41b的第一固定面412与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第一转接座41a和第二转接座41b的第二固定面413与抱杆组件固定连接。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接座41a和第二转接座41b通过轴承与对中转轴21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在第一转接座41a上与第二转接座41b相对的面设置有轴孔411,在轴孔411内设置轴承(图中未示出),将对中转轴21的一端固定于轴承,从而将对中转轴21与第一转接座41a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转接座41b上与第一转接座41a相对的面设置有轴孔411,在轴孔411内设置轴承,将对中转轴21的另一端固定于轴承,从而将对中转轴21与第二转接座41b可转动地连接。
6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接座41a和第二转接座41b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对中转轴21可转动地连接,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62.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座41通过螺栓42与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具体地,在第一转接座41a上靠近第一固定面412设置有操作孔414,在操作孔414与第一固定面412之间的第一转接座41a上设置有通孔,螺栓42穿过该通孔固定于第一天线设备的外壳内,从而将第一转接座41a与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接座41b上靠近第一固定面412设置有操
作孔414,在操作孔414与第一固定面412之间的第二转接座41b上设置有通孔,螺栓42穿过该通孔固定于第一天线设备的外壳内,从而将第二转接座41b与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
6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面412上设置的操作孔414的数量可以根据连接第一转接座41a与第一天线设备的螺栓的数量确定,通常操作孔414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螺栓的数量。
64.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座41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与抱杆组件固定连接。具体地,在第一转接座41a的第二固定面413上设置有螺孔,在抱杆组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抱杆组件的通孔后与第一转接座41a的第二固定面413上的螺孔螺接,从而将抱杆组件与第一转接座41a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接座41b的第二固定面413上设置有螺孔,在抱杆组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抱杆组件的通孔后与第二转接座41b的第二固定面413上的螺孔螺接,从而将抱杆组件与第二转接座41b固定连接。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通过支座锁紧件固定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支座13上且与第二支座14的贴合面上设置有固定孔415,其中,第一支座13的贴合面是指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连接后与第二支座14接触的面。在第二支座14上设置贯穿其厚度的第一连接孔33,支座锁紧件(图中未示出)从第一连接孔33穿设并与第一支座13的固定孔415连接。在对中组件出现故障时,支座锁紧件可以保持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的连接状态,从而提高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连接的可靠性。
66.为了使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能够精确定位,在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的贴合面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柱416和定位槽34。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支座13的贴合面上设置有定位柱416,在第二支座14的贴合面上设置有定位槽34,在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连接过程中,借助定位柱416和定位槽34可以使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精确定位。
67.在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支座13的贴合面上设置有定位槽34,在第二支座14的贴合面上设置有定位柱416,即将定位柱416和定位槽34的设置位置互换,同样能达到对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精确定位的目的。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与抱杆组件15固定连接,当抱杆组件15损坏导致第二支座14与抱杆组件15的固定连接失效时,第二支座14及与第二支座14连接的第二天线设备将从抱杆掉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提高第二支座14及与第二支座14连接的第二天线设备的安全性,本实施例将第二支座14与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
6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5所示,在第二支座14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第二连接孔35,连接件17从第二连接孔35穿设并与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以将第二支座14与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当第二支座14与抱杆组件的连接失效时,可以借助连接件17与第一天线设备的连接避免第二支座14及与第二支座14连接的第二天线设备从抱杆掉落。
70.如图2所示,为了降低第一支座13的重量以及减少材料的用量,在第一支座1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417,本技术实施例对通孔417的数量、大小和形状均不限制,只要第一支座13的强度不下降,或强度降低,但能够满足第一支座13的设计要求即可。
71.如图3和图5所示,为了降低第二支座14的重量以及减少材料的用量,在第二支座14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6,本技术实施例对通孔36的数量、大小和形状均不限制,只要第二支座14的强度不下降,或强度降低,但能够满足第二支座14的设计要求即可。
72.如图3所示,第二支座14的两侧且位于与第二天线设备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
37,在固定部37上设置有固定孔38,利用螺栓穿过固定孔38后与第二天线设备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天线设备与第二支座14固定连接。
7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座13与抱杆组件通过抱杆锁紧件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在第一支座13上且与抱杆组件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支座连接孔418,即第一转接座41a和第二转接座41b的第二固定面413均设置有第一支座连接孔418。
7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组合状态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连接时,对中调节杆22插入对中槽31,并通过支座锁紧件20连接。
7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与天线组合过程的示意图。如图2、图3、图7所示,在抱杆组件15上且与第一支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抱杆连接孔(图中未示出),抱杆锁紧件61穿设抱杆组连接孔与第一支座连接孔418锁紧,以将第一支座13与抱杆组件15固定连接。第二支座14上且与所述抱杆组件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支座连接孔63,在抱杆组件15上且与第二支座14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抱杆连接孔(图中未示出),抱杆锁紧件61穿设抱杆组连接孔并与第二支座连接孔63锁紧,以将第二支座14与抱杆组件固定连接。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二支座连接孔63设置在第二支座14上的肩部40,即在凸部39两侧的肩部40分别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支座连接孔63,并利用抱杆锁紧件61将第二支座14与抱杆组件固定连接。将第二支座连接孔63设置在第二支座14上的肩部40,可以使第二支座14的结构更紧凑。
7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与抱杆组件15的连接,在第一支座13与抱杆组件15之间设置有第一抱杆限位件64,用于对第一支座13与抱杆组件15的相对位置(前后位置)进行限位。在第二支座14与抱杆组件15之间设置有第二抱杆限位件,用于对第二支座14与抱杆组件15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前后位置)。
7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抱杆限位件64和第二抱杆限位件可以是分体结构,也可以是一体结构,即第一抱杆限位件64和第二抱杆限位件是一个抱杆限位件。在利用天线安装装置安装第一天线设备和第二天线设备的过程中,先将第一天线设备11和第一支座13固定连接,再将第一支座13和抱杆组件15固定连接,将第二天线设备12和第二支座14固定连接,最后将第二支座14与第一支座13、抱杆组件15以及第一天线设备固定连接,具体安装步骤将在下文介绍。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安装装置包括两个对中组件,即利用两个对中组件对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的位置进行对中。相对于利用一个对中组件,采用两个对中组件可以在两个维度对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进行对中。
8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天线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支座13上设置有第一对中组件71和第二对中组件72。第一对中组件71和第二对中组件72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对中组件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81.其中,第一对中组件71和第二对中组件72在第一天线设备11的宽度方向(横向)设置,且第一对中组件71的对中转轴和第二对中组件72的对中转轴在同一平面上的投影相交,即第一对中组件71的对中转轴和第二对中组件72的对中转轴既不在一条直线上,也不相互平行。
8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对中组件71的对中转轴和第二对中组件72的对中转轴相互垂直,第一对中组件71的对中转轴21垂直于第一天线设备11,第二对中组件72的对中转轴
21平行于第一天线设备11的宽度方向。
83.第二支座14设置有两个对中槽,其中,第一对中槽73用于设置第一对中组件71,第二对中槽74用于设置第二对中组件72。第一对中槽73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75,第一开口75沿第一对中槽73的轴向贯通,第一对中组件71的对中调节杆22通过第一开口75进入第一对中槽73,调节第一支座13与第二支座14的距离可以使第一对中组件71的锥形垫片23与第一对中槽73贴合,以避免第二支座14与第一支座13分离。当第一对中组件71的锥形垫片23无法进一步朝向第二支座14移动时,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固定连接,即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通过第一对中组件71固定。
84.第二对中槽74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76,第二开口76沿第二对中槽74的轴向贯通,第二对中组件72的对中调节杆22通过第二开口76进入第二对中槽74,调节第二支座13与第二支座14的距离可以使第二对中组件72的锥形垫片23与第二对中槽74贴合,以避免第二支座14与第一支座13分离。当第二对中组件72的锥形垫片23无法进一步朝向第二支座14移动时,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固定连接,即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通过第二对中组件72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是通过第一对中组件71和第二对中组件72进行固定。
8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对中组件71和第二对中组件72从两个维度对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进行对中,即第一对中组件71的锥形垫片23使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在前后方向进行对中,第二对中组件72的锥形垫片23使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在左右方向进行对中,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只有上下方向一个自由度,使安装过程更便捷,速度更快。
8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安装天线设备的流程图。如图2、图3、图7和图9所示,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安装天线设备的步骤包括:
87.步骤s901,将抱杆组件15固定于抱杆16。
88.步骤s902,将第一天线设备11和第一支座13固定连接。
89.步骤s903,将第一天线设备11和第一支座13与抱杆组件15固定连接。
90.步骤s904,将第二天线设备与第二支座14固定连接。
91.步骤s905,将吊绳穿过第二支座14的导向孔32与固定在第二天线设备底部的起吊环连接,利用吊绳起吊第二支座14和第二天线设备12。
92.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901至步骤s905可以采用现在通用的方式完成。
93.步骤s906,在第二支座14到达合适的高度,转动对中组件的对中调节杆22并使其插入导向孔32,继续起吊第二支座14并转动对中组件中的对中调节杆22使其卡入对中槽31,从而使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在左右位置对中,同时借助锥形垫片23可以避免第二天线设备12和第二支座14脱落。
94.步骤s907,旋转对中组件的锁紧螺母25,使锥形垫片23朝向对中转轴21移动,并使第二支座14靠近第一支座13,借助第一支座13上的定位柱416和第二支座14上的定位槽34对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进行定位,当锥形垫片23无法朝向第一支座13方向移动时,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固定连接。将支座锁紧件62从第二支座14的第一连接孔33的底部插入,并与第一支座13的固定孔415螺接,利用支座锁紧件62使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的连接更可靠;以及,利用螺栓将抱杆组件15与第二支座14固定连接。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第
一支座13上的定位柱416和第二支座14上的定位槽34对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进行定位,以方便支座锁紧件62与固定孔415螺接,以及抱杆组件15与第二支座14的连接。
95.步骤s908,将连接件17从第二支座14的第二连接孔35的底部插入,并与第一支座13固定连接,通过连接件17提高第一支座13和第二支座14连接的稳定性。
96.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连接过程中,利用对中组件进行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对中,对中组件包括对中转轴、对中调节杆和锥形垫片,其中,对中转轴与第一支座可转动地连接;对中调节杆的一端对中转轴连接,并以对中转轴为旋转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锥形垫片与对中调节杆螺接,锥形垫片可在对中调节杆的轴向上移动,第二支座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的对中槽,所述对中槽的内表面为锥形面,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连接过程中,转动对中调节杆使其放置于第二支座的对中槽,方便第一支座捕捉第二支座,利用锥形垫片与对中槽的锥形面可实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在天线左右方向(从天线的正面观察)对中,而且可以防止与第二支座固定连接的第二天线设备脱出,简化了天线安装的步骤和难度。
9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其包括第一天线设备和第二天线设备,第一天线设备和第二天线设备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固定在抱杆上,天线安装装置的结构详见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9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设备与天线安装装置的第一支座固定连接,第二天线设备与天线安装装置的第二支座固定连接。其中,第一天线设备是4g天线设备,第二天线设备是5g天线设备,如有源无线处理单元。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安装装置将4g天线设备和5g天线设备集成在一起,降低了基站建设成本,而且,简化天线设备安装的步骤和成本。
99.本文已经申请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