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9:28: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挠性显示件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枢纽机构、两板体与挠性显示件。枢纽机构连接于两板体之间,使两板体可相对展开与收合。挠性显示件设于枢纽机构与两板体上,因而会随着两板体的相对展开与收合而对应地展开与收合。由于挠性显示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随着两板体相对收合至相对夹角较小时,挠性显示件的中间部可能会被枢纽机构压迫而变得扭曲或甚至于损坏,同时承载挠性显示件的板体设置位置较高的缘故,于外观上需要额外使用皮革或其他软性物件来遮盖住枢纽机构的背脊护壳的侧壁开槽所形成的缝隙,导致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以期当电子装置的两板体收合至相对夹角较小时,挠性显示件的中间部不会被枢纽机构压迫而变得扭曲或甚至于损坏。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枢纽器,包括基座、两承架、支架、两转轴、同动件、两扭力产生件、两连杆、升降支撑板与升降组件。基座具有相对的两第一侧面、相对的两第二侧面以及相对的顶面与底面,两第一侧面邻接于两第二侧面,两第一侧面与两第二侧面连接于顶面与底面之间。各第一侧面设有沟槽,沟槽设有第一弧形滑接部。底面设有容槽,容槽的底壁设有穿孔以使容槽连通顶面。各承架设有第二弧形滑接部、顶起部、线性滑接部与固定部,第二弧形滑接部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接部。支架设于第二侧面。两转轴互相平行且枢设于支架。同动件设于两转轴之间,使两转轴可以相反的转动方向同时转动。两扭力产生件分别设于两转轴。各连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对应的转轴,各连杆的第二端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线性滑接部。升降支撑板设于基座上方。升降组件设于容槽内,升降组件包括导柱、升降台与弹簧,导柱的一端穿过穿孔且连接于升降支撑板,导柱的另一端连接于升降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容槽的底壁与升降台。其中,当两承架相对展开时,各顶起部抵顶升降支撑板上升,升降支撑板通过导柱带动升降台上升而压缩弹簧;当两承架相对收合至相对夹角较小时,各顶起部不再抵顶升降支撑板,受压缩的弹簧伸张而使升降台下降,升降台通过导柱带动升降支撑板下降。
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滑接部与第二弧形滑接部均呈弧形且曲率中心位于虚拟轴心,虚拟轴心位于基座上方且平行于基座。各承架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上且绕对应的虚拟轴心转动。
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滑接部为弧形凸轨,第二弧形滑接部为与弧形凸轨相对应的弧形凹轨。
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位于基座与第二固定架之间。两转轴枢设于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同动件设置于第一固定架。两扭力产生件设置于第二固定架。
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同动件包括两第一齿轮与多个第二齿轮,各第一齿轮套接于对应的转轴,第二齿轮依序啮合且啮合于两第一齿轮之间。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各扭力产生件包括螺帽、多个弹片、消音片、凸轮、凹轮与垫片,均套接于对应的转轴。
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侧面还设有两枢接孔,各转轴的一端枢设于支架且另一端枢设于对应的枢接孔。
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侧面还设有第一限位部,连杆还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互相配合以限制连杆转动的行程。
1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枢纽机构、两板体与挠性显示件。枢纽机构包括前述枢纽器。各板体固定连接于枢纽器对应的承架的固定部。挠性显示件设于枢纽机构与两板体上。
13.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枢纽器的两承架的一端分别绕虚拟轴心以弧形轨迹滑动连接于基座相对的两第一侧面,两承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电子装置的两板体,藉此,两板体可相对展开与收合。枢纽器的扭力同动机构通过两连杆的一端分别以线性轨迹滑动连接于两承架,藉此,当两承架随着两板体转动时,扭力同动机构产生扭力传导提供于两板体。当两承架(两板体)相对展开至180度时,枢纽器的升降支撑板可上升至第一位置以支撑挠性显示件的中间部。当两承架(两板体)相对收合至相对夹角较小或0度时,枢纽器的升降支撑板可下降至第二位置来提供让位功能,使得挠性显示件的中间部可正常弯曲而不会受到压迫,同时两板体可遮盖住背脊护壳的侧壁开槽所形成的缝隙,不需额外使用皮革或其他软性物件即可达到收合时整体外观上看去没有缝隙较为美观的目的。
14.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16.图2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枢纽机构与两板体的部分分解图。
17.图3为图2所示电子装置的枢纽机构的部分分解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立体图。
19.图5为图4所示枢纽器的部分分解图。
20.图6为图4所示枢纽器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分解图。
21.图7为图5所示枢纽器移去升降支撑板与升降组件后的部分分解图。
22.图8为图7所示枢纽器的扭力同动机构的分解图。
23.图9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两板体相对夹角为180度的剖示图。
24.图10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两板体相对夹角为0度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的,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26.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部分分解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枢纽机构100与两板体200的部分分解图。电子装置包括枢纽机构100、两板体200与挠性显示件300。枢纽机构100连接于两板体200之间,使两板体200可相对展开与收合。挠性显示件300设于枢纽机构100与两板体200上,因而会随着两板体200的相对展开与收合而对应地展开与收合。当两板体200相对展开至相对夹角为180度时,挠性显示件300的两侧部是分别平贴且固定于两板体200上,而挠性显示件300的中间部则是平贴但未固定于枢纽机构100上。随着两板体200相对收合至相对夹角较小时,枢纽机构100提供让位功能而可随着两板体200相对夹角渐小而让出渐大空间,使得挠性显示件300的中间部可正常弯曲而不会被枢纽机构100压迫,更具体的说明容后再叙。
27.请参照图3,图3为图2所示电子装置的枢纽机构100的部分分解图。枢纽机构100包括枢纽器1、背脊护壳2与固定支撑板3。枢纽器1与固定支撑板3均连接固定于背脊护壳2的内侧面,枢纽器1的两侧还分别连接于两板体200,枢纽器1使两板体200可相对展开与收合。背脊护壳2可防止异物进入以保护枢纽器1,且在两板体200相对收合时,背脊护壳2的外侧面还可提供外表的美观。当两板体200相对展开至180度时,枢纽器1的升降支撑板80可上升至第一位置并与固定支撑板3共同构成整片的支撑板(如图2所示)来支撑挠性显示件300的中间部。当两板体200相对收合至相对夹角较小时,例如两板体200相对收合至0度时,枢纽器1的升降支撑板80可下降至第二位置来提供让位功能,使得挠性显示件300的中间部可正常弯曲而不会被枢纽机构100压迫,更具体的说明容后再叙。
28.请同时参照图4至图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的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枢纽器1的部分分解图,图6为图4所示枢纽器1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分解图,图7为图5所示枢纽器1移去升降支撑板80与升降组件90后的部分分解图。枢纽器1包括基座10与两承架20。基座10具有相对的两第一侧面10a、相对的两第二侧面10b以及相对的顶面10c与底面10d,两第一侧面10a邻接于两第二侧面10b,两第一侧面10a与两第二侧面10b连接于顶面10c与底面10d之间。基座10的两第一侧面10a分别设有两沟槽11,各沟槽11设有第一弧形滑接部12。基座10的底面10d设有容槽13,容槽13的底壁设有穿孔14以使容槽13连通基座10的顶面10c。各承架20设有第二弧形滑接部21、顶起部22、线性滑接部23与固定部24,第二弧形滑接部21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接部12,固定部24连接对应的板体200。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滑接部12为弧形凸轨,第二弧形滑接部21为与前述弧形凸轨相对应的弧形凹轨;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弧形滑接部可改为弧形凹轨,第二弧形滑接部可改为与前述弧形凹轨相对应的弧形凸轨。此外,第一弧形滑接部12与第二弧形滑接部21均呈弧形且曲率中心位于虚拟轴心,虚拟轴心位于基座10上方且平行于基座10;藉此,各承架20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10对应的第一侧面10a上且绕对应的虚拟轴心转动。
30.枢纽器1还包括两扭力同动机构、升降支撑板80与升降组件90。两扭力同动机构分别设于基座10相对的两第二侧面10b。各扭力同动机构包括支架30、两转轴40、同动件50、两扭力产生件60与两连杆70。支架30设于基座10的第二侧面10b。两转轴40互相平行且枢设于
支架30。同动件50设于两转轴40之间,使两转轴40可以相反的转动方向同时转动。两扭力产生件60分别设于两转轴40。各连杆70的第一端71固定连接于对应的转轴40,各连杆70的第二端72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承架20的线性滑接部23。升降支撑板80设于基座10上方。升降组件90设于容槽13内。升降组件90包括导柱91、升降台92与弹簧93。导柱91的一端穿过穿孔14且连接于升降支撑板80,导柱91的另一端连接于升降台92,弹簧93的两端分别抵靠于容槽13的底壁与升降台92。
31.在本实施例中,承架20的线性滑接部23为线性凹轨,连杆70的第二端72设有凸块而可在前述线性凹轨中滑动;但不限于此,例如承架的线性滑接部可改为线性凸轨,连杆的第二端可改设有凹槽而可夹持前述线性凸轨并在其上滑动;藉此,各连杆70可与对应的承架20进行相对的线性滑动。
32.请参照图8,图8为图7所示枢纽器1的扭力同动机构的分解图。支架30包括第一固定架31与第二固定架32,第一固定架31位于基座10与第二固定架32之间。第二固定架32通过螺丝连接于如图3所示背脊护壳2的内侧面,藉此支架30固定设于基座10的第二侧面10b旁。两转轴40枢设于第一固定架31与第二固定架32。同动件50设置于第一固定架31,两扭力产生件60设置于第二固定架32。同动件50包括两第一齿轮51与多个第二齿轮52,各第一齿轮51套接于对应的转轴40,第二齿轮52依序啮合且啮合于两第一齿轮51之间。扭力产生件60包括螺帽61、多个弹片62、消音片63、凸轮64、凹轮65与垫片66,均套接于对应的转轴40。在本实施例中,各凹轮65连接于第二固定架32对应的侧面;藉此,螺帽61配合固定不动的凹轮65压迫弹片62来使对应的转轴40在转动时产生扭力,并可通过调整螺帽61的位置来调整扭力大小。
33.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的第二侧面10b还设有两枢接孔15,各转轴40的一端枢设于支架30中的第一固定架31且另一端枢设于对应的枢接孔15。基座10的第二侧面10b还设有第一限位部16,连杆70还设有第二限位部73,第二限位部73与第一限位部16互相配合以限制连杆70转动的行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6为两端具有止档点的限位槽,第二限位部73为两端具有止档点的限位块;当限位块在限位槽内向限位槽的一端滑动时,限位块的一端止档点可碰到限位槽的一端止档点而被止档,当限位块在限位槽内向限位槽的另一端滑动时,限位块的另一端止档点可碰到限位槽的另一端止档点而被止档,藉此限位槽与限位块可互相配合以限制连杆70转动的行程。由于各连杆70可与对应的承架20进行相对的线性滑动,因此各第二限位部73与对应的第一限位部16互相配合以限制对应的连杆70转动的行程,进而会限制对应的承架20转动的行程。
34.请同时参照图9与图10,图9与图10分别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两板体200相对夹角为180与0度的剖示图。为了清楚起见。图中省略了挠性显示件300。如图9所示,当两板体200相对展开至180度时,枢纽器1的承架20相对于基座10绕虚拟轴心转动且承架20的顶起部22会抵顶升降支撑板80上升至第一位置,升降支撑板80会通过导柱91带动升降台92上升而压缩弹簧93,此时升降支撑板80与固定支撑板3共同构成整片的支撑板来支撑挠性显示件300的中间部。如图10所示,当两板体200相对收合至相对夹角较小时,例如两板体200相对收合至0度时,枢纽器1的承架20相对于基座10绕虚拟轴心转动且承架20的顶起部22不再抵顶升降支撑板80,原先受压缩的弹簧93会伸张而使升降台92下降,升降台92的下降带动升降支撑板80可下降至第二位置来提供让位功能,此时挠性显示件300的中间部可正常弯曲而不
会被枢纽机构100压迫,同时两板体200可遮盖住背脊护壳2的侧壁开槽25所形成的缝隙。
35.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枢纽器的两承架的一端分别绕虚拟轴心以弧形轨迹滑动连接于基座相对的两第一侧面,两承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电子装置的两板体,藉此,两板体可相对展开与收合。枢纽器的扭力同动机构通过两连杆的一端分别以线性轨迹滑动连接于两承架,藉此,当两承架随着两板体转动时,扭力同动机构产生扭力传导提供于两板体。当两承架(两板体)相对展开至180度时,枢纽器的升降支撑板可上升至第一位置以支撑挠性显示件的中间部。当两承架(两板体)相对收合至相对夹角较小或0度时,枢纽器的升降支撑板可下降至第二位置来提供让位功能,使得挠性显示件的中间部可正常弯曲而不会受到压迫,同时两板体可遮盖住背脊护壳的侧壁开槽所形成的缝隙,不需额外使用皮革或其他软性物件即可达到收合时整体外观上看去没有缝隙较为美观的目的。
36.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