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7:00: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中,通常需要对水流流动的渠道或者是堤岸进行防护,对水体两侧的环境进行塑造,防止在水流的冲击下导致水体两岸的水土流失,通常对河道两岸进行护坡操作。
3.传统的护坡通常采用水泥、石子以及砖块的铺设对河道两岸进行防护。
4.降雨时,大量的水会流经护坡表面,并对护坡进行持续的冲刷,在这个过程中,垃圾、石块和泥沙等会随着水流一起冲刷入河道内,造成河道内的生态链受到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泥沙、石块和垃圾进入河道,导致河道内的生态链受到不良影响i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
6.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包括设置有凹槽的河岸,还包括
8.第一缓冲板,第一缓冲板嵌设于凹槽内并与凹槽的底壁固定连接;
9.第二缓冲板,第二缓冲板竖向设置于第一缓冲板的外端,第一缓冲板与第二缓冲板通过连接组件转动连接;
10.其中,第二缓冲板的上端面高于路面,凹槽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组件的放置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凹槽的设置,使得第一缓冲板固定连接在凹槽内,同时,由于连接组件的存在,使得第二连接板转动连接在第一缓冲板,从而使得在降雨时,减少路面上的垃圾、石块和泥沙进入河道。
12.可选的,连接组件包括:
13.限转块,限转块固设于第一缓冲板的外端,用于限制第二缓冲板的转动角度;
14.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于第一缓冲板一侧;
15.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设置于第二缓冲板一侧;
16.弹簧组,弹簧组一端于第一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于第二连接件连接,用于驱使第一缓冲板抵触于第二缓冲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降雨时,第二缓冲板在雨水的推动下发生转动,由于限转块的设置,使得第二缓冲板在转动到一定位置时被固定,同时由于弹簧组的存在,使得当第二缓冲板在推动后可以复原到初始位置,从而在阻挡石块、垃圾和泥沙进入河道的同时减缓水流速度。
18.可选的,弹簧组包括:
19.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用于驱使
第二缓冲板抵触于第一缓冲板;
20.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用于驱使第二缓冲板抵触于第一缓冲板;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设置增强第二缓冲板的回弹能力,同时减少单个弹簧的负荷,从而增加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的使用寿命。
22.可选的,第一连接件包括:
23.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于第一缓冲板;
24.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柱固设于第一缓冲板;
25.第二连接件包括:
26.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于第二缓冲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
27.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固设于第二缓冲板;
28.其中,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柱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柱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连接。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推动第二缓冲板在发生转动时,第二固定柱移动,由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柱驱使第二弹簧拉伸,同时第二连接杆驱使第一连接杆发生位移,从而第一连接杆拉伸第一弹簧,当雨水的量不足以驱使第二缓冲板发生位移时,由于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驱使第二连接杆复位,同时第一连接杆转动,由于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发生位移,使得第二缓冲板复位,从而使得水流速减缓,同时减少雨水中夹带的石块、垃圾和泥沙罗落入河道的情况。
30.可选的,第一连接杆包括:
31.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与第一缓冲板;
32.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内嵌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33.第二连接杆包括:
34.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转动连接与第二缓冲板;
35.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内嵌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36.其中,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通过第三连接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环嵌设有第三转轴。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推动第二缓冲板转动时,第二固定柱、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发生位移,同时第二固定柱和第三连接部驱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拉伸,从而使第一连接部转动、第二连接部发生位移,同时实现第二缓冲板的相对转动。
38.可选的,第一连接环内嵌设有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嵌设于第一连接环的下端;
39.第二连接环内嵌设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嵌设于第二连接环的上端;
40.其中,第一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柱,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杆;第二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柱,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
动杆。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设置,使得第一弹簧位于第二弹簧的上端,从而使得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在拉伸时不会缠绕。
42.可选的,连接组件还包括:
43.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倾斜向上设置于第一缓冲板上;
44.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倾斜向下设置于第二缓冲板上;
45.其中,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处转动连接。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推动第二缓冲板时,第二缓冲板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转动,从而增加第一缓冲板与第二缓冲板的转动稳定性。
47.可选的,第二缓冲板上一侧设置有与所有滤水孔连通的过滤口,其中,第二缓冲板顶部设置有与过滤口联通的嵌入槽,用于供过滤网滑入过滤口内。
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过滤网的设置减少垃圾、石块进入河道的情况,同时由于多个滤水孔的设置,使得雨水在流向河道时被分流同时减缓水流速度。
4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50.1. 在降雨时,雨水会夹带着各种垃圾、石块以及泥沙经过护坡流入河道,由于第一缓冲板和第二缓冲板通过连接组件转动连接,且第二缓冲板高于地面,所以第二缓冲板可以减缓雨水的冲击,同时减少了垃圾、石块以及泥沙进入河道的情况。
附图说明
5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剖视图;
53.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图;
5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中第一缓冲板与第二缓冲板的剖视图;
55.图中标识说明:
56.1、第一缓冲板;11、第二缓冲板;12、凹槽;14、放置槽;21、限转块;22、弹簧组;221、第一弹簧;222、第二弹簧;23、第一连接板;24、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件;31、第一连接杆;311、第一连接部;312、第二连接部;32、第一固定柱;33、第一连接环;34、第一转轴;35、第一转动杆;4、第二连接件;41、第二连接杆;411、第三连接部;412、第四连接部;42、第二固定柱;43、第二连接环;44、第二转轴;45、第二转动杆;5、过滤口;51、滤水孔;52、嵌入槽;53、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57.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8.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包括:
59.设置有凹槽12的河岸,嵌设于凹槽12内并与凹槽12的底壁固定连接的第一缓冲板1;竖向设置于第一缓冲板1的外端第二缓冲板11,第一缓冲板1与第二缓冲板11通过连接组
件转动连接;其中,第二缓冲板11的上端面高于路面,凹槽12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组件的放置槽14。
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板1与第二缓冲板11均呈方块状设置,凹槽12呈方形设置,且位于湖泊与路边的连接处,即位于护坡的上端,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凹槽12沿河岸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也就是说,本技术的水利工程护坡防护结构间隔设置有多个,应当理解的是,相邻凹槽12之间的间隙较小,以达到阻碍垃圾进入河流内的目的,如果期望和/或需要,可以在相邻凹槽12之间固设有阻挡网,以填充相邻第二缓冲板11之间的间隙,故不在阐述。
61.在本实施例中,下雨时,路面的雨水向流入河道,其中雨水中会夹杂着石块、垃圾以及泥沙,从而使得部分石块、垃圾以及泥沙留在护坡上或者随着水流落入河道内,当石块、垃圾以及泥沙留在护坡上时,使得石块、垃圾以及泥沙压盖在护坡上种植的植物上,从而使得植被生长停滞,当石块、垃圾以及泥沙随着水流落入河道内时,使得石块、垃圾以及泥沙压盖在河道内的植物,同时河道内的动物吞噬石块、垃圾以及泥沙,从而造成河道内的生态链受到不良影响,由于第二缓冲板11与第一缓冲板1通过转动连接,且第二缓冲板11高于地面,以至于当雨水在流经第二缓冲板11时,第二缓冲板11会将一部分石块、垃圾以及泥沙阻挡,同时雨水会推动第二缓冲板11转动,从而减缓水流的速度,同时,由于连接组件的存在,第二缓冲板11会在水流降速后复位道初始位置,解决了在降雨时,大量的水流会流经护坡表面,对护坡持续的冲刷,甚至会将垃圾、石块和泥沙等一起冲刷入河道,造成河道内的生态链受到不良影响。
62.结合图2和图3,具体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固设于第一缓冲板1外端的限转块21;
63.设置于第一缓冲板1一侧的第一连接件3;设置于第二缓冲板11一侧的第二连接件4;
64.弹簧组22,弹簧组22一端于第一连接件3连接、另一端于第二连接件4连接。
65.在本实施例中,限转块21沿第二缓冲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限转块21朝远离第二缓冲板11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在下雨的场景下,水流冲击在第二缓冲板11上,通过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和弹簧组22三者的配合使用,第一缓冲板1和第二缓冲板11会产生相对转动,具体的,第二缓冲板11朝靠近河道的方向转动,以起到缓冲水流的目的,当水流较大时,第二缓冲板11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抵触于限转块21上,也就是说,限转块21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在水流从湍急状态到平稳的状态时,弹簧组22趋势第二缓冲板11复位。需要说明的是,限转板与第二缓冲板11具有预设距离,只要限转板的设置不会影响第二缓冲板11在第二缓冲板11至限转块21范围内转动即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66.更具体的,弹簧组22包括:与第一连接件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4连接的第一弹簧221;与第二连接件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3连接的第二弹簧222;当第二缓冲板11转动时,第二缓冲板11带动第一连接件3同时发生转动,带动第二连接件4与第一缓冲发生相对转动,此时,第一弹簧221和第二弹簧222同时被拉伸,在水流从湍急状态到平稳的状态时,第一弹簧221通过第一连接件3趋势第二缓冲板11复位,第二弹簧222同时在自身的弹力恢复作用下驱使第二缓冲板11复位,从而使得第一缓冲板1和第二缓冲板11复位到初始位置,也就是说,本技术通过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第一弹簧221和第二弹簧222的配合
使用,实现第二缓冲板11对水流的缓冲。
6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通过第一弹簧221和第二弹簧222的配合使用,可以减少是单个弹簧的负荷,从而延长第一弹簧221和第二弹簧222的使用寿命。
68.结合图2和图3,具体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包括:转动连接于第一缓冲板1的第一连接杆31;固设于第一缓冲板1的第一固定柱32;第二连接件4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二缓冲板1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杆31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接杆41;固设于第二缓冲板11的第二固定柱42;
69.其中,第一弹簧22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柱3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41连接,第二弹簧22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柱4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1连接。
7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均呈直线型设置,当第二缓冲板11转动时,第二固定柱42和第二连接件4跟随第二缓冲板11发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从而第二固定柱42驱使第二弹簧222拉伸,第二连接件4驱使第一弹簧221拉伸,同时,第二连接件4驱使第一连接件3在第一缓冲板1上转动,当第二缓冲板11接触到限转板时,第一弹簧221由于弹性恢复作用收缩,从而带动第二连接件4向第一缓冲板1的位置移动,同时,第二连接件4驱使第一连接件3向第一缓冲板1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弹簧222发生收缩,同时第二弹簧222带动第二固定柱42向第一缓冲板1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二缓冲板11复位,并抵触在第一缓冲板1上,由于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的设置,增强第一缓冲板1与第二缓冲板11的贴合紧密型,同时增强第二缓冲板11的减缓水流,阻挡石块、垃圾等的作用。
71.更具体的,第一连接杆31包括:转动连接与第一缓冲板1的第一连接部311;第一连接部311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12,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连接部311和第二连接部3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连接环33,第一连接环33内嵌设有第一转轴34,第一转轴34与第二弹簧2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72.第二连接杆41包括:转动连接与第二缓冲板11的第三连接部411;与第三连接部411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部412,第三连接部411和第四连接部412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三连接部411和第四连接部4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环43,第二连接环43内嵌设有第二转轴44,第二转轴44与第一弹簧2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73.其中,第二连接部312与第三连接部411通过第三连接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环嵌设有第三转轴。
74.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缓冲板11转动时第二固定柱42和第三连接部411跟随第一缓冲板1向限转块21方向发生相同角度的转动,从而第二固定柱42驱使第二弹簧222向第二缓冲板11的方向拉伸,第三连接部411带动第四连接部412也向第二缓冲板11的方向发生位移,第三连接部411驱使第一弹簧221向第二缓冲板11的方向拉伸,第四连接部412带动第二连接部312向第二缓冲板11的方向发生位移,同时由于第二弹簧222的拉伸,使得第一连接部311向第二缓冲板11的方向转动,当第二缓冲板11触碰到限转块21时,第二缓冲板11则不会继续向下转动,由于第一弹簧221和第二弹簧222的弹性作用,使得第一固定柱32驱使第一弹簧221向第一缓冲板1的方向收缩,第四连接部412向第一缓冲板1的方向发生位移,第四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接板24向第一缓冲板1的方向发生位移,同时第一连接板23向第一缓冲板1的方向转动,由于第二连接部312和第一连接部311向第一缓冲板1的方向转动,从而驱使第二弹簧222向第一缓冲板1的方向拉伸,由于第二弹簧222的弹性作用,驱使第二固定
柱42向第一缓冲板1的方向发生位移,同时带动第二缓冲板11向第一缓冲板1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缓冲板11抵触在第二缓冲板11上,也就是说,当第二缓冲板11发生转动时,第一固定柱32、第三连接部411、第四连接部412、第二弹簧222、第一弹簧221、第二连接部312、第一连接部311,依次向第二缓冲板11的方向发生位移,当第二缓冲板11复位时,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第一弹簧221、第二弹簧222、第四连接部412、第三连接部411、第一固定柱32,依次向第一缓冲板1的方向发生位移,从而使得第一缓冲板1与第二缓冲板11抵触。
75.结合图2和图3,具体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环33内嵌设有第一转动杆35,第一转动杆35嵌设于第一连接环33的下端;第二连接环43内嵌设有第二转动杆45,第二转动杆45嵌设于第二连接环43的上端;其中,第一弹簧2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柱32,第一弹簧2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转动杆45;第二弹簧22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柱42,第二弹簧2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杆35。
7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杆35与第二转动杆45的自由端均设置有转动帽,时弹簧在转动时不会掉落,由于第一转动杆35与第二转动杆45的设置,使得第一弹簧221交错设置于第二弹簧222的上端,在第二缓冲板11发生转动时,第一弹簧221和第二弹簧222被拉伸,由于第一弹簧221与第二弹簧222交错设置使得第一弹簧221与第二弹簧222在拉伸时不会缠绕在一起从而影响第一缓冲板1的转动与复位。
77.结合图3,具体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倾斜向上设置于第一缓冲板1上的第一连接板23;倾斜向下设置于第二缓冲板11上的第二连接板24;其中,第一连接板23与第二连接板24的连接处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
78.在本实施例中,应当理解的是,第一连接板23与第一缓冲板1一体成型设置,同样的,第二连接板24与第二缓冲板11一体成型设置,当第二缓冲板11发生转动时,第一连接板23与第二连接板24也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增加第一连接板23与第二连接板24的转动稳定性。
79.结合图3和图4,具体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板11上一侧设置有与所有滤水孔51连通的过滤口5,其中,第二缓冲板11顶部设置有与过滤口5联通的嵌入槽52,用于供过滤网53滑入过滤口5内。
80.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口5为方形设置,过滤网53通过嵌入槽52嵌入过滤口5,且过滤网53与滤水孔51之间有预设间隙,需要说明的是,过滤网53的密度根据具体过滤物的大小设置,同时滤水孔51的大小根据实际使用地点的降雨量以及地理位置具体设置,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8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降雨时,雨水从岸边经过护坡流入河道,在流经护坡时,由于雨水的推力,推动第二缓冲板11转动,当第二缓冲板11抵触限转块21时,第二缓冲板11将不会继续向下发生转动,同时,过滤网53将雨水中夹带的石块、垃圾等过滤,从而使得雨水从滤水孔51中流出,当雨水流入河道后,在第一连接部311、第二连接部312、第一弹簧221、第二弹簧222、第四连接部412、第三连接部411、第一固定柱32的共同作用下驱使第二缓冲板11复位,从而减缓水流速度,同时减少水流中夹着的石块、垃圾等进入河道,造成河道内的生态链受到不良影响的情况。
8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
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