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置螺母的方钢管全螺栓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16:2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内置螺母的方钢管全螺栓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2.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及工业化程度高等特点。钢结构构件通过连接节点组成结构体系,节点形式的选择对于结构整体性、可靠度、建设周期以及附属构件设计施工有着直接的影响。
3.现有的两节方钢管安装时,直接采用螺栓将方钢管连接起来,螺栓可以从方钢管的一侧安装并拧紧,实现方钢管的连接,但是现有的方钢管四个侧壁上水平设置供螺栓通过的通孔,四个侧壁的通孔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即螺栓拧紧时对方钢管的作用力在方钢管四个侧壁的同一等高位置上,方钢管提供作用力的位置较为集中,使得方钢管与螺栓的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较低。
4.同时,现有的螺栓与方钢管连接时,将螺栓插入通孔后在,方钢管内部将于螺栓相配合的螺母拧紧,使得上部方钢管和下部方钢管连接,为了增加螺栓的稳定性,需要较长的螺栓来连接上部方钢管和下部方钢管,由于方钢管四个侧壁的供螺栓通过的通孔水平设置,螺栓的长度较长,方钢管相邻的两个侧上的螺栓安装时会相互阻挡,螺母在方钢管内部拧紧时较为困难,操作不方便,导致安装过程受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的方钢管与螺栓的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较低,螺栓安装困难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置螺母的方钢管全螺栓连接节点。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7.一种内置螺母的方钢管全螺栓连接节点,包括:
8.第一方钢管,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一方钢管的每个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相邻两个侧壁上的第一通孔的位置上下交错排列;
9.第二方钢管,为空心结构,所述第二方钢管的每个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通孔,相邻两个侧壁上的第二通孔的位置上下交错排列;
10.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方钢管的内部和所述第二方钢管的内部,且每个所述连接板的上部分紧贴所述第一方钢管的内壁,其下部分紧贴所述第二方钢管的内壁,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位置上下交错排列,使得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上的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上下交错分布;
11.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用于将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方钢管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用于将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方钢管固定。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设置至少一排,任意一排所述第一通孔的连线与对应一
侧的所述第一方钢管的侧壁端部平行。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设置至少一排,任意一排所述第二通孔的连线与对应一侧的所述第二方钢管的侧壁端部平行。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通孔设置至少一排,任意一排所述第三通孔的连线与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平行。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均设置至少一排,且每排至少两个。
1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固定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三通孔位置相对应。
1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包括一对第一连接板和一对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中的两个连接板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连接板中的两个连接板的高度相同。
1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一方钢管及所述第二方钢管的内径。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钢管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方钢管的底部均设有定位凸边,所述第一方钢管的定位凸边与所述第二方钢管的定位凸边紧贴。
20.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为高强螺栓。
21.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22.与通过水平设置的螺栓将方钢管连接起来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方钢管和第二方钢管的两个相邻的侧壁上通过上下位置相互交错的螺栓将两者连接起来,即螺栓拧紧时对方钢管的作用力在方钢管四个侧壁的不同位置上,使得方钢管提供作用力的位置更加分散,方钢管与螺栓的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加强。同时,由于的螺栓在第一方钢管和第二方钢管的上下位置是相互交错的,并且螺栓的螺母是固定在连接板上,拧紧螺栓时,螺栓之间不会相互阻挡,避免出现安装困难或者无法安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实例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实例的俯视图。
25.在图中,1、第一方钢管;11、第一通孔;12、第一定位凸边;2、第二方钢管;21、第二通孔;22、第二定位凸边;3、连接板;31、第三通孔;4、螺栓;41、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27.如图1至如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螺母的方钢管全螺栓连接节点,包括:第一方钢管1、第二方钢管2和连接板3,第一方钢管1和第二方钢管2为空心结构,第一方钢管1每个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设置至少一排通孔,任意一排第一通孔11的连线与对应一侧的第一方钢管1的侧壁端部平行,即第一方钢管1相邻两个侧面上的第一通孔11的位置上下交错分布。
28.第二方钢管2每个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通孔21,第二通孔21设置至少一排通孔,任意一排第二通孔21的连线与对应一侧的第二方钢管2的侧壁端部平行,即第二方钢管2相邻两个侧面上的第二通孔21的位置上下交错分布。
29.多个连接板3,连接板3位于第一方钢管1的内部和第二方钢管2的内部,且每个连
接板3的上部分紧贴第一方钢管1的内壁,其下部分紧贴第二方钢管2的内壁,连接板3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通孔11及第二通孔21相对应的第三通孔31,相邻两个连接板3的位置上下交错排列,使得相邻两个连接板3上的第三通孔31的位置上下交错分布。
30.本实用新型中,螺栓4穿过第一通孔11和第三通孔31用于将连接板3与第一方钢管1固定,螺栓4穿过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用于将连接板3与第二方钢管2固定。当螺栓4拧紧时,螺栓4对方钢管相邻两个侧壁的作用力不在同一位置上,即螺栓4拧紧时对方钢管的作用力不在方钢管四个侧壁的同一等高位置上,方钢管提供作用力的位置不集中,使得方钢管与螺栓4的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加强,进而第一方钢管1与第二方钢管2连接更加稳固。同时,为了增加螺栓4的稳定性,需要的螺栓4的长度就较长,由于的螺栓4在第一方钢管1和第二方钢管2的上下位置是相互交错的,并且螺栓4的螺母41是固定在连接板3上,当螺栓4拧紧时,螺栓4在方钢管内部不会相互阻挡,避免出现安装困难或者无法安装的问题。此外,为了更好的保证连接板3与第一方钢管1及第二方钢管2装配的稳定性,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均设置有若干排,每排至少两个,优选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均设置为两排,每排有两个,即节点区的方钢管每个侧壁上均有八个螺栓4,使得第一方钢管1与第二方钢管2连接更加牢固。当然,在实际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来设计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21和第三通孔31的数量。
31.在本实用新型中,螺栓4的螺母固定在连接板3上,并与连接板3上的第三通孔31位置相对应,连接板3包括一对第一连接板和一对第二连接板,螺栓4穿过第一方钢板上的第一通孔11及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三通孔31与螺母连接,螺栓4穿过第二方钢板上的第二通孔21及第二连接板上第三通孔31与螺母连接。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螺栓4的螺母41固定在连接板3上,只需要将螺栓4旋转,就可以将连接板3与第一方钢管1及第二方钢管2固定,安装方便,无需在方钢管内部将螺母41旋转将第一方钢管1及第二方钢管2固定。
32.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板中的两个连接板3的高度相同,第二连接板中的两个连接板3的高度相同,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高度不同。方便在方钢管的两个侧面设置上下位置相互交错的通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宽度均小于第一方钢管1及第二方钢管2的内径,方便第二方钢管2套设在连接板3外部,在套设的过程中连接板3不会卡住第二方刚管,有利于第一方钢管1与第二方钢管2的连接固定。此外,第一方钢管1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凸边12,第二方钢管2的底部设有第二定位凸边22,第一定位凸边12与第二定位凸边22紧贴。在安装的过程中,第二方钢管2套设在连接板3外部时,第二方钢管2底部的第二定位凸边22抵住第一方钢管1的第一定位凸边21,定位凸边起到定位的作用,方便第一方钢管1与第二方钢管2组装。
33.在本实用新型中,螺栓4为高强螺栓,高强螺栓连接具有施工简单、受力性能好、可拆换、耐疲惫、以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不致松动等优点,使得方钢管全螺栓4连接节点在使用时安装更加方便,延长使用寿命。
34.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3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