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循环水冷却塔蒸发水汽回收除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3:27: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冷却塔除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水冷却塔蒸发水汽回收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2.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携带余热的循环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或热质交换,把水的热量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以此对循环水进行降温。冷却塔按照循环水与空气接触方式的不同,分为湿式冷却塔(热质交换)和干式冷却塔(热交换)两种形式。
3.在湿式冷却塔中,循环水被喷洒在填料表面、并在填料表面与空气直接接触,以此实现热质交换。湿式冷却塔的热交换效率较高,但是部分循环水会在热质交换过程中被蒸发形成雾状水汽,然后随空气排出,由此则造成了部分循环水的耗损。
4.针对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板式除雾装置安装于湿式冷却塔的排气处,以此实现除雾以及蒸发水汽的回收。对于现有的板式除雾装置而言,主要由多个折流板组合构成,以此利用气流的多次撞击实现雾/气分离,其中折流板为固定安装,由此也限定了每个除雾通道的导通面积,并使得现有的板式除雾装置难以在不同的工况下保持良好的除雾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此,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冷却塔蒸发水汽回收除雾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水冷却塔蒸发水汽回收除雾装置,包括除雾器,且所述除雾器包括:至少两个平行并错位设置的折流板,每个所述折流板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直板和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直板与第一弯折部交错连接,且第一弯折部使折流板的两侧分别形成内凹部和外凸部;相邻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围合形成除雾通道,在相邻两个错位配合的折流板中,一个所述折流板的第一直板与第一弯折部的连接处与另一个折流板的第一直板或者第一弯折部相对应;首尾配合的设置于所述除雾通道内的多个限流组件,每个所述限流组件均包括可独立转动的限流板,且每个所述限流板均包括相互连接的一个第二直板和一个第二弯折部;所述限流板将除雾通道分隔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为封闭部分、另一个部分为导通部分,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外凸侧朝向导通部分,且第二弯折部还与位于导通部分的一侧的折流板的内凹部相对应,通过所述限流板的转动,改变所述导通部分的导通面积。
7.优选的,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与所述第一直板平行的第一导板,且所述第一导板位于第一直板的一侧;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导板两端的第一连板,且所述第一连板用于连接第一导板与第一直板。
8.优选的,所述限流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限流板一端的转辊,所述转辊和第二弯折部分别连接于第二直板的两端,所述转辊的表面与第二直板相切,且转辊位于封闭部分内。
9.优选的,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导板平行的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导板长度小于第一导板长度,且在导通部分中,第二导板与第一导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转辊半径;固定于第二导板一端的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用于连接第二导板与第二直板,且第二导板与第二连板的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一导板与第一连板之间的夹角;固定于第二导板另一端的弧板,所述弧板的圆心与限流板的转动轴心位于同一位置处,且弧板与转辊外切配合。
10.优选的,在每个所述第一直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的一侧设置为可与转辊相配合的弧形。
11.优选的,所述除雾器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固定板,且所述折流板和限流组件均设置于两块固定板之间。
12.优选的,所述除雾器设置于循环水冷却塔内,所述循环水冷却塔包括塔体,且在所述塔体内位于除雾器下方的位置处由下至上的依次设置有储水箱、冷却回收结构部分和集水器:所述集水器包括: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集水槽;连接于相邻两个集水槽之间的导水组件,且所述导水组件包括倾斜方向相反的两个斜板,所述斜板底部与集水槽侧壁连接,且其中一个斜板顶部延伸至另一个斜板上方,并在两个斜板之前预留通气间隙。
13.优选的,所述集水器还包括:导水管道;至少两个集水槽的底部均与导水管道连通,且所述导水管道穿过冷却回收结构部分所在的位置、并将所述集水槽内的水导送至储水箱中。
14.优选的,在所述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在所述塔体顶部安装有风机,且所述进风口用于向塔体内导入空气,所述风机用于将塔体内的空气抽出。
15.优选的,所述冷却回收结构部分包括:贯穿所述塔体一侧的淋喷管,所述淋喷管位于集水器下方,且所述淋喷管上等距安装有多个旋转喷头;固定于所述塔体内的填料层,且所述填料层位于淋喷管下方;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的过滤器,且所述进风口和过滤器均位于填料层与储水箱之间。
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本发明中,将相邻两个折流板错位设置,以此方便在错位的内凹部与外凸部之间设置可转动的限流组件,该限流组件包括与折流板相适配的限流板,且限流板将相邻两个折流板之间的除雾通道分隔为一个封闭部分和一个导通部分;上述,基于折流板与限流板的配合,保证导通部分具有良好的折流,从而有效实现水雾的回收;另外,基于限流板的转动能有效改变导通部分的导通面积,由此一方面方便根据实际工况限定蒸发水汽的流速,另一方面方便提升除雾效果。
17.(2)针对上述限流板,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直板、第二连板和第二导板,且在限流板朝向导通部分转动后,其中第二直板与第一直板、第二导板与第一导板之间均构成进端大、出端小的导通结构,蒸发水汽在该导通结构内流速逐渐增加,由此使得蒸发水汽以更高的速度撞向第二连板或者第一连板,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了整体除雾装置的除雾效果。
18.(3)针对上述限流组件,在其两端分别设置转辊和弧板,其中转辊方便实现整体限流组件的转动,弧板保证相邻两个限流组件始终处于首尾相切的状态,由此有效避免蒸发水汽流入封闭部分内,进而提升蒸发水汽的回收率。
19.(4)针对上述折流板,在其与转辊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导流条,基于此进一步提升封闭部分内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除雾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除雾装置的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除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除雾装置中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除雾装置中限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除雾装置中两个折流板的装配示意图;图9-图10为本发明除雾装置中限流组件对除雾通道限流的原理图;图11为用于安装本发明除雾装置的循环水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的b处放大图;图中:塔体-1;储水箱-2;集水器-3;集水槽-31;导水组件-32;导水管道-33;除雾器-4;折流板-41;第一直板-411;第一弯折部-412;第一导板-413;第一连板-414;导流条-415;除雾通道-42;限流组件-43;限流板-431;第二直板-432;第二弯折部-433;转辊-434;第二导板-435;第二连板-436;弧板-437;固定板-44;风机-5;淋喷管-6;填料层-7;过滤器-8。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图10所示,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循环水冷却塔蒸发水汽回收除雾装置,该除雾装置主要包括除雾器4,且所述的除雾器4包括如下结构:至少两个平行并错位设置的折流板41,每个折流板41均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直板411和至少一个第一弯折部412,第一直板411与第一弯折部412交错连接,且第一弯折部412使折流板41的两侧分别形成内凹部和外凸部;相邻两个折流板41之间围合形成除雾通道
42,在相邻两个错位配合的折流板41中,一个折流板41的第一直板411与第一弯折部412的连接处与另一个折流板41的第一直板411或者第一弯折部412相对应;首尾配合的设置于除雾通道42内的多个限流组件43,每个限流组件43均包括可独立转动的限流板431,且每个限流板431均包括相互连接的一个第二直板432和一个第二弯折部433;限流板431将除雾通道42分隔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为封闭部分、另一个部分为导通部分,第二弯折部433的外凸侧朝向导通部分,且第二弯折部433还与位于导通部分的一侧的折流板41的内凹部相对应,通过限流板431的转动,改变导通部分的导通面积。
23.上述并结合图示可知:关于相邻两个折流板41的配合,在图8中,右侧折流板41的i处与左侧折流板41的第一弯折部412对应,右侧折流板41的ii处与左侧折流板41的第一直板411对应,且i处与ii处均为右侧折流板41中第一直板411与第一弯折部412的连接处。优选的,限定ii处对应于第一直板411的中间位置处。
24.关于折流板41与限流组件43的配合,在图9中,优选设置第二直板432在初始位置处时贴紧左侧折流板41的第一弯折部412,第二弯折部433远离第二直板432的一端贴紧左侧折流板41的第一直板411,以此保证第二弯折部433合理的配合于右侧折流板41的内凹部处。
25.具体的,结合图6可知,关于上述折流板41,其中第一弯折部412包括:与第一直板411平行的第一导板413,且第一导板413位于第一直板411的一侧;对称固定于第一导板413两端的第一连板414,且第一连板414用于连接第一导板413与第一直板411。
26.具体的,结合图7可知,关于上述限流组件43,限流组件43还包括:固定于限流板431一端的转辊434,转辊434和第二弯折部433分别连接于第二直板432的两端,转辊434的表面与第二直板432相切,且转辊434位于封闭部分内。
27.第二弯折部433包括:与第一导板413平行的第二导板435,第二导板435长度小于第一导板413长度,且在导通部分中,第二导板435与第一导板413之间的距离不超过转辊434半径;固定于第二导板435一端的第二连板436,第二连板436用于连接第二导板435与第二直板432,且第二导板435与第二连板436的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一导板413与第一连板414之间的夹角;固定于第二导板435另一端的弧板437,弧板437的圆心与限流板431的转动轴心位于同一位置处,且弧板437与转辊434外切配合。
28.由上并结合图9可知,关于与导通部分的一侧的折流板41的内凹部相对应的第二弯折部433,其中第二连板436与p处的第一连板414平行,且优选的,限定第一直板411与第二直板432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连板436与p处的第一连板414之间的距离。
29.上述,基于转辊434的转动即可实现整体限流组件43的旋转,而转辊434可通过电机部件进行自动驱动,对于多个转辊434,可在多个转辊434之间设置齿轮、链条、皮带等传动结构,保证多个转辊434同步同向转动。
30.结合图9及图10可知,在整体限流组件43朝向导通部分所在的一侧转动时,整体限
流板431构成倾斜状态,同时限流板431与右侧折流板41之间形成图10所示的导通结构。具体的,在图10中,蒸发水汽从a处向d处动,并且基于限流板431的倾斜,使得a/b/c/d四处的导通面积依次减小,由此保证蒸发水汽在该导通结构下形成流速多级提升的状态,从而使得蒸发水汽以更高的速度撞向第二连板436或者第一连板414,进而有效提升了整体除雾装置的除雾效果。蒸发水汽在撞击第二连板436或者第一连板414后,其雾汽产生附着,并随着附着雾汽的增多,在图9所示的折流位置处形成聚集,雾汽聚集成水滴,并沿着除雾通道42回落。优选的,为保证水滴的顺利回落,将第一连板414设置为倾斜状态,且优选第一连板414与第一导板413之间的夹角为135
°

31.综上:对于蒸发水汽流速不稳定的工况,可基于上述限流组件43的转动调节保证蒸发水汽流速的稳定。对于水汽回收率要求不同的工况,同样可以基于上述限流组件43的转动调节调整除雾效率。
32.优选的,在每个第一直板411的一侧均固定有导流条415,导流条415顶部设置为可与转辊434相配合的弧形。以此保证转辊434转动至任意角度时,其限流组件43两侧的封闭部分和导通部分均不会相互干扰,进而有效避免蒸发水汽流入封闭部分内,进而提升蒸发水汽的回收率。进一步的,关于导流条415的另一侧,设置为朝向导通部分的斜面或者与弧板437相配的弧面,由此在整体除雾器4的进端,能有效保证蒸发水汽顺利进入导通部分,而在除雾通道42的中间部分,对应的导流条415能有效与弧板437形成相对滑动,并始终配合实现对封闭部分的密封。
33.另外,除雾器4还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固定板44,且折流板41和限流组件43均设置于两块固定板44之间。以此实现整体除雾器4结构的稳定装配,并方便实现除雾器4的拆装。
34.针对上述公开结构,在本发明中提供图1及图5所示的两种安装实施例实施例一在图1中,将第一直板411设置为竖直状态,由此在至少两个折流板41的错位设置下,使得多个折流板41的底部位于一条斜线上,对应的为减小除雾器4在循环水冷却塔内的安装空间,可参考图2,将多个除雾器4对称设置,以此构成依次连接的多个v型结构。
35.实施例二在图5中,将第一直板411设置为倾斜状态,并基于此保证至少两个折流板41的底部均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6.除上述描述及图示中所公开的结构配合方式外,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折流板41和限流组件43所装配出的其他结构形式,也均属于本发明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37.另外,上述除雾器4设置于循环水冷却塔内,结合图10可知,循环水冷却塔包括塔体1,且在塔体1内位于除雾器4下方的位置处由下至上的依次设置有储水箱2、冷却回收结构部分和集水器3。
38.具体的,在塔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在塔体1顶部安装有风机5,且进风口用于向塔体1内导入空气,风机5用于将塔体1内的空气抽出,且冷却回收结构部分包括:贯穿塔体1一侧的淋喷管6,淋喷管6位于集水器3下方,且淋喷管6上等距安装有多个旋转喷头;固定于塔体1内的填料层7,且填料层7位于淋喷管6下方;
与进风口连通的过滤器8,且进风口和过滤器8均位于填料层7与储水箱2之间。
39.由上可知,本发明除雾器4在循环水冷却塔内的除雾原理为:循环水通过淋喷管6淋入塔体1内的填料层7上;风机5驱动,使得空气由下至上的穿过填料层7,并在填料层7上与循环水接触,以此实现循环水的降温,而部分循环水则被蒸发为雾汽,并随空气穿过集水器3后进入除雾器4内,进而依照上述所公开原理实现蒸发雾汽的冷凝除雾及回收。
40.进一步的,结合图11可知,上述集水器3包括:至少两个并列设置的集水槽31;连接于相邻两个集水槽31之间的导水组件32,且导水组件32包括倾斜方向相反的两个斜板,斜板底部与集水槽31侧壁连接,且其中一个斜板顶部延伸至另一个斜板上方,并在两个斜板之前预留通气间隙;导水管道33;至少两个集水槽31的底部均与导水管道33连通,且导水管道33穿过冷却回收结构部分所在的位置、并将集水槽31内的水导送至储水箱2中。
41.由上可知,雾汽与空气的混合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基于通气间隙穿过集水器3,而除雾器4内除雾所形成的液滴下落至斜板上,并基于斜板的导流自动落入集水槽31内,进而基于导水管道33回流至储水箱2中。另外,对集水器3中倾斜设置的斜板,基于其对混合气流的阻挡,也具有一定的除雾效果。
42.在本发明的图示中,实线箭头表示为雾汽与空气的混合气流的流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为除雾聚集成的液滴的回落方向。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