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2-05 18:22: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电子设备中的接近光装置在电子设备如手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目前,如图1中所示,接近光装置40通过发射端41发射红外线信号,当有人或物靠近接近光装置40时,发射的红外线信号会被人或物遮挡产生反射,反射的红外线信号被接近光装置40的接收端42接收,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与设定的接近和远离的门限值进行对比,从而对正在接近或远离的人或物做出反应(比如控制电子设备如手机屏幕的亮灭),达到省电和防误触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如手机中的接近光装置接收端的传感器距离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较远,一般需要通过加装导光柱来对接近光装置的光线传输进行引导,从而提高接近光装置中光线的利用率。电子设备中通常直接将注塑好的导光柱通过二次注塑在显示屏的装饰件上,与装饰件形成一体化器件。
4.然而,在制作上述一体化器件的二次注塑的过程中,会导致导光柱的融化,从而使得导光柱的光线传输面出现雾面和缺口等不良问题,进而影响接近光装置的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能够有助于降低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出现雾面和缺口等不良问题的可能性。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中框、显示屏、装饰件和导光件,导光件设在装饰件上的导光件并与装饰件为分体式结构,装饰件设在中框和显示屏之间,显示屏覆盖在导光件上;导光件包括导光件本体和限位部;
7.导光件设在电子设备内的接近光装置的光线传输路径上,导光件本体用于引导接近光装置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光线的传输;
8.装饰件上设有用于装配限位部的装配空间,装配空间内还设有弹性支撑件,该弹性支撑件用于支撑限位部。
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导光件与装饰件的分体式结构的设置,且将导光件设在装饰件上并位于接近光装置的光线传输路径上。这样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导光件的装配,通过导光件对接近光装置的光线发射区域和光线发射区域内的光线进行引导,以提高接近光装置的光线利用率,增强接近光装置对人或物接近的感知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二次注塑而导致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出现雾面和缺口等不良问题,有助于降低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出现雾面和缺口等不良问题的可能性,避免导光件对接近光装置的良率的影响。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弹性支撑件的设置,在实现对限位部支撑的同时,一方面能够抬高限位部和导光件在装配空间及装饰件上的位置,以避免在装饰件上点胶时污染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另一方面在弹性支撑件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导光件与显示屏的贴合更为紧密。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饰件上支撑部,该支撑部用于支撑显示屏;
11.在导光件与显示屏粘接之前,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高于支撑部上靠近显示屏的一面;
12.在导光件与显示屏粘接之后,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与支撑部上靠近显示屏的一面平齐,此时,弹性支撑件处于压缩状态。
13.这样首先通过支撑部的设置,在实现对显示屏的支撑的同时,能够保证装饰件上具有一定的点胶量,从而增强装饰件和显示屏的粘接效果。与此同时,在装饰件上点胶时,由于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高于支撑部上靠近显示屏的一面,可以避免溢胶污损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另一方面,导光件粘接在显示屏上时,由于弹性支撑件处于压缩状态,可以使得导光件与显示屏的贴合更为紧密。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饰件上设有第一粘接端面,第一粘接端面靠近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设置,装饰件通过该第一粘接端面与显示屏的周侧粘接,第一粘接端面靠近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边缘上设有多个支撑部,多个支撑部均布于第一粘接端面的周侧。
15.这样支撑部在实现对显示屏的支撑的同时,可以使得显示屏与第一粘接端面之间存在间隙,用于点胶,保证了第一粘接端面上具有一定的点胶量,装饰件与显示屏之间可以填充更多的胶黏物,从而增强装饰件和显示屏的粘接效果。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粘接端面上设有槽体或者凹陷结构,槽体或者凹陷结构形成用于装配限位部的装配空间。这样在实现将导光件组装在装饰件对导光件进行定位的同时,能够减小导光件和装饰件装配后的总高度,有助于电子设备比如手机整机的轻薄化。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支撑件为泡棉背胶。这样通过泡棉背胶设置,一方面可以对限位部起到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限位部可以通过泡棉背胶粘接在装配空间内,对导光件起到更好的定位效果。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与装饰件可拆卸连接,或者,
19.导光件与装饰件可拆卸连接的同时并与显示屏靠近接近光装置的一面粘接。
20.这样通过导光件与装饰件的可拆卸连接,在实现对导光件的限位以及固定的同时,可以使得导光件与装饰件的安装和拆卸更为容易。在此基础上,通过导光件与显示屏靠近接近光装置的一面粘接,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对导光件进行限位以及固定,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导光件与显示屏密封连接,能够防尘防水。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通过卡接与装饰件可拆卸连接,或者,
22.该导光件通过卡接和粘接的方式与装饰件可拆卸连接。这样能够对导光件具有更好的定位效果,从而使得导光件对于接近光装置的光线的引导的效果更加稳定。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部可以位于导光件本体的一侧,或者限位部可以位于导光件本体的两侧,至少部分限位部位于装配空间内。这样在实现对导光件进行的定位同时,能够有助于导光件结构的多样化。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部为导光件本体上靠近显示屏的一端的弯折结构,且该弯折结构朝着装饰件的两侧向外延伸。这样可以实现对导光件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定位,以增强对导光件的定位效果,进而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导光柱偏位导致的接近光装置的光线不良问题。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部为朝向电子设备的外部弯折的弯折结构。这样在实现对导光件定位的同时,能够合理的利用装饰件的空间结构,使的装饰件具有更窄的边框件。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部低于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其中,该光线传输面为导光件靠近显示屏的一面。这样限位部靠近显示屏的一面可以作为导光件的非光线传输面与显示屏靠近接近光装置的一面粘接,有助于增强导光件的粘接效果。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通过限位部与显示屏靠近接近光装置的一面粘接,或者,
28.导光件通过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与显示屏靠近接近光装置的一面粘接,或者,
29.导光件通过限位部和光线传输面共同与显示屏靠近接近光装置的一面粘接。
30.这样在实现将导光件粘接在显示屏上,确保导光件的光线传输作用的同时,使得导光件相对于显示屏的粘接方式更加多样化。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本体上还设有缺口,装饰件在与缺口相对位置处设有限位凸起,且该限位凸起与缺口相适配。这样通过缺口一方面可以将导光件本体的部分分隔成与接近光装置发射端和接收端相对设置的两个区域,以避免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光线在导光件上产生相互干扰;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导光件在装饰件上的定位效果。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本体通过缺口将导光件本体的结构分隔成发射端引导部和接收端引导部,限位凸起设在发射端引导部和接收端引导部之间;其中,发射端引导部用于将发射端发射的探测光引导至电子设备的外部,被障碍物反射;接收端引导部用于将透过显示屏的检测光引导至接收端,用于对接近的人或物进行感知,其中,检测光为发射端发射的且被障碍物阻挡反射至接收端的探测光。
33.这样通过限位凸起可以将发射端引导部和接收端引导部隔离,从而进一步的避免检测光和探测光在导光件上产生相互干扰,以提高接近光装置的感知效果,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对正在接近的人或物做出更加准确的反应,从而达到省电和防误触的目的。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上与发射端引导部相对的区域为发光区域,该发光区域为发射端发射的探测光从导光件上出射的区域,光线传输面上与接收端引导部相对的区域为入光区域,该入光区域为接收端接收的探测光从导光件上入射的区域。
35.这样在通过导光件对探测光和检测光进行引导的同时,能够避免探测光和检测光在导光件上相互干扰。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饰件上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形成于限位凸起的至少两侧,至少部分导光件本体位于该容纳空间内。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容纳空间与装配空间相连通,且容纳空间为装饰件上开设的槽体或者凹陷结构。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发射端发射的探测光为非可见光。这样在实现接近光装置对人或物接近的感知效果的基础上,能够避免检测光对电子设备的美观度产生影响。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探测光为红外光。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探测光和检测光在显示屏上的穿透率,从而提高接近光装置对人或物接近的感知效果。
附图说明
40.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接近光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41.图2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导光柱的装配示意图;
42.图3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导光柱与装饰件形成的一体化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4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导光柱与装饰件形成的一体化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为手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为手机时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4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48.图9a为图5中的电子设备a-a向中c区域提供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49.图9b为图5中的电子设备a-a向中c区域提供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50.图10为图5中的电子设备b-b向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51.附图标记说明:
52.100-手机;10-显示屏;20-装饰件;21-第一粘接端面;211-装配空间;22-支撑部; 23-第二粘接端面;24-限位凸起;25-容纳空间;30-中框;31-金属中板;32-边框;40
‑ꢀ
接近光装置;41-发射端;42-接收端;50a-导光柱;50b-导光件;51-导光件本体;52
‑ꢀ
限位部;53-光线传输面;54-发射端引导部;55-接收端引导部;56-缺口;57-非光线传输面;60-弹性支撑件;70-胶黏物;80-接近光装置电路板;90-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53.目前,电子设备如手机中的接近光装置接收端的传感器距离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较远。参考图2中所示,为了提高接近光装置40中光线的利用率,一般需要通过加装导光柱50a来对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传输进行引导,使得检测光可以在导光柱50a的引导下传输至接近光装置40的接收端,以提高检测光的光线利用率和接近光装置40对人或物接近的感知效果。其中,检测光可以理解为经接近光装置40的发射端发射的且被电子设备外部的障碍物阻挡反射至接近光装置40的接收端的探测光(比如红外光等)。参考图2所示,电子设备比如手机中通常直接将注塑好的导光柱50a通过二次注塑在显示屏的装饰件20上,与装饰件20形成一体化器件。其中,装饰件20可以设在中框30和显示屏10之间。接近光装置40可以与电子设备内的接近光装置电路板80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接近光装置电路板80与电子设备如手机100的电路板电连接,实现对接近光装置40的供电。
54.然而,如图3和图4中所示,通过二次注塑在制作上述一体化器件时,会导致导光柱50a 的融化。在二次注塑的过程中,导光柱50a与装饰件20需经过模具合模,此时,模具与导光柱50a的光线传输面53接触,从而使得融化的导光柱50a的光线传输面53出现雾面和缺口等不良问题,从而影响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在光线传输面53上的透过率,进而影响接近光装置40的良率。
55.需要说明是,接近光装置40的良率为接近光装置40达到电子设备如手机的性能要求的合格率,也就是说,接近光装置的良率越高,接近光装置中符合电子设备的性能要求的合格率就越高。
56.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有助于降低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出
现雾面和缺口等不良问题的可能性。
57.其中,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简称: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显示屏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58.下面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对本技术中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作进一步说明。
5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为手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为手机时的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
60.参考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上述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手机100的整体和局部拆分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和图6所示,手机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0和后盖90,显示屏10与后盖90之间可以设置显示屏10的装饰件20、中框30、电路板(在图中未标示)和电池(在图中未标示)。其中,电路板和电池可以设置在中框30上,例如,电路板或电池设置在中框30朝向后盖90的一面上,或者电路板或电池可以设置在中框30朝向显示屏10的一面上。
61.电池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与充电管理模块和电路板相连,电源管理模块接收电池和/或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并为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0、摄像头以及通信模块等手机中的各种元器件供电。电源管理模块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电路板的处理器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62.显示屏1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电子设备的各种菜单,还可以接收用户输入。显示屏10可以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显示屏。显示屏 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屏,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屏10可以选用红外线显示屏、电阻式显示屏、表面声波式显示屏或者电容式显示屏中的任意一种。
63.后盖90可以为金属后盖,也可以为玻璃后盖,还可以为塑料后盖,或者,还可以为陶瓷后盖,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后盖90的材质不作限定。
64.装饰件20可以为设在显示屏10和中框30之间的边框件。装饰件20用于装饰显示屏10,使得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的外观更加美观的同时,能够使得显示屏10与中框30之间的粘接效果更好。一般常说,边框件可以包括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围成方环结构的边框件。其中,装饰件20的边框件可以为金属边框,也可以为陶瓷边框或者塑料边框。
65.中框30可以包括金属中板31和边框32。边框32围绕金属中板31的外周设置一周。相应的,中框30的边框32也可以包括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顶边框、底边框、左侧边框和右侧边框围成方环结构的边框32。其中,金属中板31可以为铝板,也可以为铝合金,还可以为镁合金。中框30的边框32可以为金属边框,也可以为陶瓷边框。其中,金属中板31和边框32之间可以卡接、焊接、粘合或一体成型,或者金属中板31与边框32 之间通
过注塑固定相连。
66.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手机100的后盖90可以与边框32相连形成一体成型 (unibody)后盖90,例如手机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0、金属中板31和电池盖,电池盖可以为边框32和后盖90一体成型(unibody)形成的后盖90。这样电路板和电池位于金属中板31 和电池盖围成的空间中。
67.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00的具体限定。在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68.下面对本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作进一步阐述。
69.参考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中框30、显示屏10、装饰件20和设在装饰件20上的导光件50b,装饰件20设在中框30和显示屏10之间。显示屏10覆盖在导光件50b上,使得导光件50b位于显示屏10之下。
70.导光件50b与装饰件20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导光件50b位于电子设备内的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传输路径上,导光件50b用于引导接近光装置40的发射端41和接收端42的光线的传输。
71.为了避免由于二次注塑导光柱50a融化导致的导光柱50a的光线传输面出现的雾面和缺口等不良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将导光件50b与装饰件20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如图6中所示),且将导光件50b设在装饰件20上,使得导光件50b与装饰件20为两个独立的结构。这样无需通过二次注塑使得导光件50b与装饰件20形成一体化结构,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二次注塑使导光件 50b的融化,导致导光柱50a的光线传输面出现的雾面和缺口等不良问题。本技术有助于降低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出现雾面和缺口等不良问题的可能性,进而避免导光件50b对接近光装置40的良率的影响。
72.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导光件50b设在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传输路径上,也就是说,导光件50b 可以对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发射区域和光线接收区域内的光线进行引导,使得透过导光件50b 的光线强度更强,以提高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利用率,增强接近光装置40对人或物接近的感知效果,使得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能够对正在接近的人或物做出更加准确的反应,通过控制显示屏10的亮灭,达到省电或防误触的目的。
73.其中,本实施例中,导光件50b位于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传输路径上,且导光件50b用于引导接近光装置40的发射端41和接收端42的光线的传输。可以理解为导光件50b位于发射端41 和接收端42的光线传输路径上,即导光件50b位于发射端41的光线发射区域和接收端42的光线接收区域。这样通过导光件50b能够引导发射端41和接收端42的光线的传输,使得透过导光件 50b且被接收端42的接收的光线强度更强,从而提高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利用率,以增强接近光装置40对人或物接近的感知效果,使得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可以对正在接近的人或物做出准确的反应,达到省电和防误触的目的。
74.示例性的,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对正在接近的人或物做出的反应可以为手机100在打电话过程中,当人脸靠近显示屏10时会自动灭屏,人脸离开时会自动亮起,这样既可以省电又可以防止人脸触碰而产生的误操作。或者,当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处于口袋模式(比如将手机100放入口袋)时,电子设备会自动灭屏,从而可达到省电的同时,又可以防止
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在口袋模式下的误操作。
7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内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两个导光件50b。其中,两个导光件 50b分别设置在发射端41和接收端42的光线传输路径上,通过两个导光件50b分别引导发射端 41和接收端42的光线的传输。本实施例中,对于导光件50b的个数并不做进一步限定。
76.下面本实施例中,主要针对电子设备内设置一个导光件50b作进一步阐述。
7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发射端41和接收端42可以集成在一个器件内,形成一体化的接近光装置40。或者,发射端41和接收端42也可以独立设在电子设备内。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接近光装置40的组成形式并不做进一步限定,只要接近光装置40能够实现光线的发射和接收,并对接近的人或物进行感知即可。
78.在实际应用中,参考图5和图6所示,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越来越大,考虑到电子设备的内部架构,接近光装置40可以设在电子设备如手机100的顶部。相应的,导光件50b通过弹性支撑件60也设置在电子设备如手机100顶部的装配空间211内,且与接近光装置40相对设置,以便实现对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的引导。
79.应理解的是,为了避免发射端41和接收端42在光线传输的产生的互相干扰,本实施例中,发射端41和接收端42之间需要设置间距。或者,发射端41和接收端42之间通过阻挡物间隔设置,以尽可能的避免发射端41发射的光线未经障碍物(比如人或者物)反射直接被接收端42 接收。亦或者,被障碍物反射的光线进入发射端41。这样本技术能够使得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可以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传输,以进一步提高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利用率。
8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a为图5中的电子设备a-a向中c区域提供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该图中体现的是导光件50b与显示屏10粘接前,导光件50b与支撑部22的相对位置。其中,a-a方向可以理解为与图5中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的显示屏10平行的方向。c区域为电子设备上设有导光件的区域。图9b为图5中的电子设备a-a向中c区域提供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该图中体现的是导光件与显示屏粘接后导光件与支撑部的相对位置。图10 为图5中的电子设备b-b向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其中,需要说明的是,b-b方向可以理解为垂直于图5中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的显示屏10竖直切的方向,该方向可以参考图9a 和图9b中d-d所示方向的,且该方向靠近导光件50b的一侧(如图9a和图9b中的手机100 的右侧)。
81.参考图7至图9b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导光件50b可以与装饰件20可拆卸连接,这样通过导光件50b与装饰件2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将导光件50b更容易的组装在装饰件20上,从而实现对导光件50b的限位以及固定。
82.或者,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导光件50b也可以与装饰件20可拆卸连接并与显示屏 10靠近接近光装置40的一面(即底面)粘接,也就是说,导光件50b通过可拆卸连接组装在装饰件20上的同时,导光件50b还可以通过光学胶与显示屏10靠近接近光装置40的一面粘接,进一步的实现对导光件50b的限位以及固定的同时,可以减少导光件50b与显示屏10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导光件50b与显示屏10之间的密封连接,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
8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导光件50b可拆卸连接在装饰件20时并与显示屏10粘接时,可以将导光件50b的非光线传输面57(比如限位部52靠近显示屏10的一面)与显示屏10粘接,也可以将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与显示屏10粘接。当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
面53与显示屏 10粘接时,为了可以使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可以透过,且不影响导光件50b的光线引导作用,光学胶可以采用可以使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透过的光学胶。比如,当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为红外线时,光学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对红外线具有较高透过率的光学胶。
84.具体的,参考图7至图9b所示,导光件50b可以通过卡接与装饰件20可拆卸连接,或者,导光件50b也通过卡接和粘接与装饰件20可拆卸连接。这样能够对导光件50b具有更好的定位效果,从而使得导光件50b对于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的引导的效果更加稳定。
85.在理想状况下,为了使得导光件50b对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的引导效果更好,导光件50b 应与接近光装置40的中心相对设置。但是现有技术将导光柱50a通过二次注塑到装饰件20上时,导光柱50a会相对于接近光装置40产生一定的偏移,接近光装置40的部分光线不通过导光柱 50a,使得被接近光装置40的接收端42接收的光线强度较弱,从而导致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不良。
86.为此,参考图7至图9b所示,本实施例中,导光件50b可以包括导光件本体51和限位部52,装饰件20上设有用于装配限位部52的装配空间211。这样导光件50b可以通过限位部52组装在装饰件20上的装配空间211内,一方面可以实现导光件50b与装饰件20的组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限位部52对导光件50b进行定位安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柱50a通过二次注塑在装饰件20上,本技术能够有助于减小导光件50b相对于接近光装置40的偏移量,增大接近光装置 40的光线利用率,增强被接近光装置40的接收端42接收的光线强度,进而改善现有技术中导光柱50a偏位导致的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不良问题。
8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限位部52可以位于导光件本体51的一侧或者两侧。也就是说,可以在导光件本体51上设置一个限位部52,也可以设置两个限位部52。这样在实现对导光件50b 进行的定位同时,能够有助于导光件50b结构的多样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得导光件50b 的定位效果更好,可以在导光件本体51的两侧设置两个限位部52(如图7、图9a和图9b中所示)。至少部分限位部52位于装配空间211内。也就是说,限位部52可以完全装配在装配空间211内 (如图9a和图9b中所示),也可以部分装配在装配空间211内。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限位部52 相对于装配空间211的位置关系不作进一步限定。其中,本实施例中,装配空间211可以为装饰件20上的槽体或者凹陷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不再对装配空间211的形成方式作进一步限定,只要装配空间211可以用于限位部52的装配即可。
88.具体的,限位部52可以为导光件本体51上靠近显示屏10的一端朝着装饰件20的两侧向外延伸的弯折结构。这样通过弯折结构可以实现对导光件50b在装配空间211内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式的定位安装,使得导光件50b具有更好的定位效果,能够进一步改善现有技术中导光柱 50a偏位导致的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不良问题。
8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限位部52为朝向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的外部弯折的弯折结构 (如图7至图10中所示),这样在实现对导光件50b定位的同时,能够合理的利用装饰件20上的空间结构,使的装饰件20具有更窄的边框件。
90.或者,作为上述限位部52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限位部52也可以为朝向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的内部弯折的弯折结构,这样在实现对导光件50b定位的同时,使得限位部52和导光件50b的结构更加多样化。
9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限位部52低于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如图7、图9a、图9b
和图10中所示)。也就是说,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相对于限位部52为凸面,这样限位部52 靠近显示屏10的一面可以作为导光件50b的非光线传输面57与显示屏10靠近接近光装置40的一面粘接,在增强对导光件50b的定位效果的同时,且保证了一定的粘胶量,起到更好的粘接效果。这样本技术能够使得导光件50b与显示屏10密封连接,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其中,光线传输面53可以为导光件50b靠近显示屏10的一面,这样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可以通过该光线传输面53传输。
9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导光件50b可以通过限位部52与显示屏10靠近接近光装置40的一面粘接。或者,导光件50b可以通过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与显示屏10靠近接近光装置 40的一面粘接。或者,导光件50b也可以通过限位部52和光线传输面53与显示屏10靠近接近光装置40的一面粘接。这样在实现将导光件50b粘接在显示屏10上,确保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作用的同时,使得导光件50b相对于显示屏10的粘接方式更加多样化。
93.具体的,装饰件20上靠近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粘接端面21,装饰件20通过第一粘接端面21与显示屏10的周侧粘接。应理解的是,装饰件20靠近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可以理解为装饰件20的内圈,该内圈靠近电子设备的中心设置(如图6和图8中所示)。相应的,装饰件20远离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可以理解为装饰件20的外圈,该外圈显露于电子设备的表面起到装饰作用。这样外圈和内圈形成了装饰件20。第一粘接端面21靠近电子设备内部的一侧边缘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显示屏10的支撑部22。多个支撑部22均布于第一粘接端面21的周侧,并位于导光件50b朝向手机100内部的一侧设置(如图8和图9b中所示),以实现对显示屏10 的更好的支撑。这样支撑部22在实现对显示屏10的支撑的同时,可以使得显示屏10与装饰件 20上的第一粘接端面21(即点胶台)之间存在间隙,用于点胶,保证了第一粘接端面21上具有一定的点胶量,装饰件20与显示屏10之间可以填充更多的胶黏物70,从而增强装饰件20和显示屏10的粘接效果。
94.当导光件50b与装饰件20为分体式结构时,在装饰件20上通过点胶将导光件50b粘接在显示屏10上时,装饰件20上的胶黏物70可能会溢至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上,以污染光线传输面53,从而影响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在光线传输面53上的透过率。
95.为此,参考图8和图9b所示,装配空间211内还设有用于支撑限位部52的弹性支撑件60,通过弹性支撑件60以抬高限位部52和导光件50b在装配空间211及装饰件20上的位置,使得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高于装饰件20上的支撑部22。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在装饰件20上通过点胶将装饰件20和显示屏10粘接时,可能导致的溢胶对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 造成污染。与此同时,在电子设备装配完成后,由于弹性支撑件60处于压缩状态,在弹性支撑件60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导光件50b与显示屏10的贴合更为紧密。
96.其中,当导光件50b粘接在显示屏10之前(即导光件50b贴合在显示屏10上之前),在弹性支撑件60的支撑下,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可以高于支撑部22上靠近显示屏10的一面 (如图9a中所示)。而在实际应用中,用于粘接显示屏10的胶黏物70的填充量不高于支撑部 22的高度,因此,可以避免点胶时污染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
97.相应的,当导光件50b粘接在显示屏10之后(即导光件50b贴合在显示屏10上之后),由于弹性支撑件60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在第一粘接端面21上点胶安装显示屏10时,在保压固化的作用下,弹性支撑件60被压缩,导光件50b下沉,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与支撑部 22上靠近显示屏10的一面平齐(如图9b中所示)。这样一方面第一粘接端面21上的
胶黏物70 不会溢至光线传输面53,从而可以避免通过点胶将装饰件20和显示屏10粘接时,带来的溢胶污损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将导光件50b固定在显示屏10上的同时,此时弹性支撑件60被压缩,在弹性支撑件60反弹力的作用下,能够有助于提高导光件50b与显示屏10的贴合程度。
98.应理解的是,保压固化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得用于粘接显示屏10的胶黏物70固化。
9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弹性支撑件60被压缩时不会对显示屏10造成过大的反弹效果,同时为了保证在弹性支撑件60的作用下,在导光件50b与显示屏10贴合之前,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高于支撑部22,在弹性支撑件60的材料一定的情况(比如开孔泡棉、半开孔泡棉或者闭孔泡棉等)下,可以控制弹性支撑件60的高度在某个尺寸范围内,例如处于 0.23mm-0.40mm之间。这样可以确保弹性支撑件60被压缩时不会对显示屏10造成太大的反弹效果的同时,能够确保显示屏10的固定效果和提高导光件50b在装饰件20上装配的良率(即合格率)。
100.示例性的,弹性支撑件60可以为开孔泡棉背胶、半开孔泡棉背胶、闭孔泡棉背胶或者其他可以粘接的弹性件。即本实施例中,弹性支撑件60包括但不仅限于泡棉背胶。这样通过泡棉背胶设置,一方面可以对限位部52起到支撑的作用,另一方面限位部52可以通过泡棉背胶粘接在装配空间211内,使得导光件50b可以通过卡接和粘接的方式组装在装配空间211内,对导光件50b起到更好的定位效果。
10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接端面21上设有槽体或者凹陷结构,槽体或者凹陷结构形成装配空间211。这样在实现将导光件50b组装在装饰件20对导光件50b进行定位的同时,能够减小导光件50b和装饰件20装配后的总高度,有助于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整机的轻薄化。
102.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导光件本体51上还设有缺口56,装饰件20在与缺口56相对位置处设有与缺口56相适配的限位凸起24(如图8、图9a和图9b中所示)。这样通过缺口56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导光件本体51的部分分隔成与接近光装置40发射端41和接收端42相对设置的两个区域,尽可能的避免发射端41和接收端42的光线在导光件50b上产生相互干扰;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导光件50b在装饰件20上的定位效果。
10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导光件本体51通过缺口56将导光件本体51分隔成发射端引导部54 和接收端引导部55,且限位凸起24位于发射端引导部54和接收端引导部55之间。其中,发射端引导部54用于将发射端41发射的探测光引导至电子设备的外部。接收端引导部55用于将透过显示屏10的检测光引导至接收端42。其中,检测光为发射端41发射的且被障碍物阻挡反射至接收端42的探测光。这样可以通过限位凸起24将发射端引导部54和接收端引导部55隔离,从而进一步的避免检测光和探测光在导光件50b上产生相互干扰,进而提高接近光装置40对接近的人或物的感知效果,使得电子设备比如手机100能够对正在接近的人或物做出更加准确的反应,通过控制显示屏10的亮灭,达到省电和防误触的目的。
104.示例性的,导光件本体51上的缺口56可以为开设在导光件本体51底部并朝向光线传输面 53延伸的开口,开口的形状可以为梯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
105.具体的,导光件50b的光线传输面53上与发射端引导部54相对的区域可以为发光区域(在图中未标示)。光线传输面53上与接收端引导部55相对的区域可以为入光区域(在
图中未标示)。这样在通过导光件50b对探测光和检测光进行引导的同时,能够避免探测光和检测光在导光件50b上相互干扰。
106.为了避免接近光装置40的光线对电子设备如手机100外观的美观度影响,本实施例中,检测光可以为非可见光。相应的,接近光装置40的发射端41发射的探测光也为非可见光。这样在实现接近光装置40对人或物接近的感知效果的基础上,用户通过显示屏10无法看到或者察觉到上述用于距离感知的检测光线,能够避免检测光对电子设备的美观度产生影响。
10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检测光可以为红外光或者其他可以用于距离检测的非可见光。即本实施例中,检测光包括但不仅限于红外光。
108.其中,本实施例中,探测光或者检测光可以为波长为740nm、850nm或者940nm的红外光,即本实施例中,发射端41发出的光线或者检测光包括但不仅限于850nm波长的红外光。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波长为850nm的红外光作为接近光装置40的探测光和检测光。由于红外光的穿透能力比可见光强,这样利用发射端41发出的红外光作为探测光和检测光,可以更有效地增强探测光和检测光在显示屏10上的穿透率,从而提高接近光装置40对人或物接近的感知效果。
109.示例性的,接近光装置40的发射端41可以为红外灯、红外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简称:vcsel)、红外的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等红外光源。
110.其中,本实施例中,接近光装置40的接收端42可以为接近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或者其他可以检测探测光信号的传感器,即本实施例中,接近光装置40的接收端42包括但不仅限于接近传感器或者距离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接近传感器或者距离传感器可以选用红外线光感二极管或者其他的光感二极管作为接收端42的传感器,用来接收透过显示屏10的检测光。
111.参考图10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接近光装置40和接近光装置电路板80可以设在中框30的金属中板31上。接近光装置40与接近光装置电路板80电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前文中对于接近光装置40和接近光装置电路板80中的相关描述,在此次不再做进一步赘述。这样通过接近光装置电路板80与电子设备如手机100的电路板电连接,从而实现对接近光装置 40的供电。
11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装饰件20上设有形成于限位凸起24至少两侧的容纳空间25。也就是说,容纳空间25可以位于限位凸起24的两侧(如图9a和图9b中所示)。或者,容纳空间25 也可以位于限位凸起24的两侧和顶部,至少部分光件本体位于容纳空间25内。这样在实现对导光件50b装配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利用装饰件20上的空间结构,可以提高电子设备如手机100 的屏占比,有助于全面屏的实现。
113.其中,容纳空间25可以与装配空间211相连通,且容纳空间25为装饰件20上开设的槽体或者凹陷结构,这样可以使导光件本体51的更多结构设在装饰件20上,以增强对导光件50b装配和定位效果。
114.参考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装饰件20与显示屏10粘接的同时,装饰件20上还设有与中框30的边框32相适配的第二粘接端面23,装饰件20通过第二粘接端面23与中框30的边框32粘接,对显示屏10和电子设备起到装置的作用的同时,能够使得中框30与显示屏10的
粘接性能更好。
115.本技术中通过导光件与装饰件的分体式结构的设置,将导光件设在装饰件上的同时,通弹性支撑件对导光件的限位部进行支撑,这样在实现对导光件的装配的同时,有助于降低导光件的光线传输面出现雾面和缺口等不良问题的可能性,避免导光件对接近光装置的良率的影响,增强接近光装置对人或物接近的感知效果,达到省电和防误触的目的。
116.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117.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