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煤焦化生产的初冷器高效热回收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11:23: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焦化初冷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煤焦化生产的初冷器高效热回收组件。


背景技术:

2.焦化厂需要使用初冷器对生产工作中产生的高温气体进行降温,而现有的初冷器回收热量,一般是在初冷器上加装外热回收装置,外热回收装置就是初冷器侧壁内设置外热回收腔体,外热回收腔体上分别连接有外进液管和外出液管,然后通过外进液管和外出液管输送冷却液,实现对高温气体热量的回收,但是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就是冷却液流动到靠近外出液管的时候,吸收的热量可能已经达到饱和,无法进行热量吸收,但是此时的高温气体温度还是比较高,还可以进行热量的回收,产生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煤焦化生产的初冷器高效热回收组件,用以克服现有技术冷却液流动到靠近外出液管的时候,吸收的热量可能已经达到饱和,无法进行热量吸收,但是此时的高温气体温度还是比较高,还可以进行热量的回收,产生了能源的浪费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基于煤焦化生产的初冷器高效热回收组件,包括初冷器本体,所述初冷器本体顶部和底部侧端分别固定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初冷器本体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设有高温段换热机构和中温段换热机构,高温段换热机构和中温段换热机构分别可对初冷器本体内热量进行内外相结合的高温段换热和中温段换热,所述高温段换热机构和中温段换热机构上分别固定设有加速换热装置,所述加速换热装置可直接与初冷器本体内的高温气体并加快换热;
5.所述高温段换热机构和中温段换热机构采用同样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外换热机构和内换热机构,所述外换热机构固定在初冷器本体侧壁内,所述内换热机构固定在初冷器本体内,且每个内换热机构与每个外换热机构对应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外换热机构包括外进液管、外出液管和外热回收腔体,所述外热回收腔体固定在初冷器本体侧壁内,所述外热回收腔体顶部侧端和底部侧端分别固定有外进液管和外出液管。
7.进一步地,所述内换热机构包括内进液管、内出液管和换热管网,所述内进液管和内出液管之间固定连接换热管网且换热管网设置在初冷器本体内与高温气体直接接触,所述内进液管和内出液管分别穿出初冷器本体。
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网采用第一换热管或者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或者第二换热管可实现不同方式的换热。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管网包括多个竖直导管,多个竖直导管等间距依次固定在内进液管和内出液管之间且设置在初冷器本体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管网包括螺旋导管,所述螺旋导管固定在内进液管和内出液管之间且设置在初冷器本体内。
11.进一步地,加速换热装置包括多个导热装置,多个导热装置固定在换热管网上,所述导热装置包括导热机构和散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固定在换热管网上且导热机构贯穿换热管网侧壁设置,一端与初冷器本体内高温气体直接接触,另一端设置在换热管网内并与散热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机构可以加快热量传递到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可加快将热量散发到换热管网内。
12.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机构包括第一导热杆、第二导热杆和多个第三导热杆,所述第一导热杆一端呈散射状固定有多个第三导热杆且多个第三导热杆初冷器本体内高温气体直接接触,另一端旋转连接有第二导热杆。
13.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机构多个散热翅片,多个散热翅片倾斜固定在第二导热杆上且均有环形设置在第二导热杆上,所述散热翅片上有多个通孔。
14.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翅片侧端上固定刮板,所述刮板侧面与换热管网内壁贴合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初冷器本体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设有高温段换热机构和中温段换热机构,可对初冷器本体内热量进行内外相结合的高温段换热和中温段换热,提高持续换热能力,减少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换热管网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图3的局部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图3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初冷器本体1、进气管2、出气管3、外热回收腔体4、竖直导管5、螺旋导管6、导热装置7、第一导热杆8、第二导热杆9、第三导热杆10、散热翅片11、刮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
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布基于煤焦化生产的初冷器高效热回收组件,包括初冷器本体1,初冷器本体1顶部和底部侧端分别固定有进气管2和出气管3,初冷器本体1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设有高温段换热机构和中温段换热机构,高温段换热机构和中温段换热机构分别可对初冷器本体1内热量进行内外相结合的高温段换热和中温段换热,高温段换热机构和中温段换热机构上分别固定设有加速换热装置,加速换热装置可直接与初冷器本体1内的高温气体并加快换热;高温段换热机构和中温段换热机构采用同样的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外换热机构和内换热机构,外换热机构固定在初冷器本体1侧壁内,内换热机构固定在初冷器本体1内,且每个内换热机构与每个外换热机构对应设置。
27.具体而言,高温段换热机构和中温段换热机构在初冷器本体1上下设置,这样可以使得高温段换热机构对高温气体进行初步换热,然后中温段换热机构再对经过高温段换热机构处理的气体进行换热,这样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防止能源浪费,同时利用加速换热装置设置,还可以提高导热效率,加快热量回收效率。
28.请参阅图1和2所示,外换热机构包括外进液管、外出液管和外热回收腔体4,外热回收腔体4固定在初冷器本体1侧壁内,外热回收腔体4顶部侧端和底部侧端分别固定有外进液管和外出液管。
29.具体而言,外进液管输送进入冷却液,流入到外热回收腔体4内,可以对初冷器本体1内高温气体进行换热冷却处理,换热完成的冷却液最后通过外出液管输送走,输送到后续外接供暖系统中进行再利用。
30.请参阅图1和2所示,内换热机构包括内进液管、内出液管和换热管网,内进液管和内出液管之间固定连接换热管网且换热管网设置在初冷器本体1内与高温气体直接接触,内进液管和内出液管分别穿出初冷器本体1。
31.具体而言,内进液管输送进入冷却液,流入到换热管网内,可以对初冷器本体1内高温气体进行再次的换热冷却处理,换热完成的冷却液最后通过内出液管输送走,输送到后续外接供暖系统中进行再利用。
32.换热管网采用第一换热管或者第二换热管,第一换热管或者第二换热管可实现不同方式的换热。
33.请参阅图1所示,第一换热管网包括多个竖直导管5,多个竖直导管5等间距依次固定在内进液管和内出液管之间且设置在初冷器本体1内。
34.具体而言,内进液管输送冷却液通过分流管输送到多个竖直导管5内,利用多个竖直导管5形成板块,实现对初冷器本体1内部进行板式区域换热。
35.请参阅图2所示,第二换热管网包括螺旋导管6,螺旋导管6固定在内进液管和内出液管之间且设置在初冷器本体1内。
36.具体而言,内进液管输送冷却液,输送到螺旋导管6,利用螺旋导管6减缓冷却液流动速度,实现对初冷器本体1内部螺旋式区域换热。
37.加速换热装置包括多个导热装置7,多个导热装置7固定在换热管网上,导热装置7
包括导热机构和散热机构,导热机构固定在换热管网上且导热机构贯穿换热管网侧壁设置,一端与初冷器本体内高温气体直接接触,另一端设置在换热管网内并与散热机构固定连接,导热机构可以加快热量传递到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可加快将热量散发到换热管网内。
38.请参阅图3、4所示,导热机构包括第一导热杆8、第二导热杆9和多个第三导热杆10,第一导热杆8一端呈散射状固定有多个第三导热杆10且多个第三导热杆10初冷器本体1内高温气体直接接触,另一端旋转连接有第二导热杆9。
39.散热机构多个散热翅片11,多个散热翅片11倾斜固定在第二导热杆9上且均有环形设置在第二导热杆9上,散热翅片11上有多个通孔。
40.具体而言,利用散射状设置的多个第三导热杆10,可以把更大区域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导热杆8,然后在传递到第二导热杆9,最后经过散热翅片11散发到换热管网内,被冷却液吸收,实现加速换热效果。
41.请参阅图5所示,散热翅片11侧端上固定刮板12,刮板12侧面与换热管网内壁贴合设置。
42.具体而言,冷却液在换热管网流动,可以对散热翅片11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二导热杆9转动,带动刮板12可以刮掉换热管网内壁上水垢,确保换热管网的换热效率。
43.使用时,高温气体通过进气管2的输送到初冷器本体1内,高温段换热机构和中温段换热机构分别进行相应的启动。
44.实施例一,第一换热管启动,多个竖直导管5形成板式换热效果,实现对高温气体进行换热处理,而且采用多个竖直导管5输送冷却液,可以加快冷却液流动,加快热量输送,同时因为初冷器本体1内上下分别都设有第一换热管,这样可以实现高温段换热和中温段换热,防止第一换热管内冷却液达到换热饱和,无法换热。
45.实施例二,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采用第二换热管,利用螺旋导管6减缓冷却液流动速度,实现冷却液与高温气体换热时间加长,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初冷器本体1内也上下分别设置第二换热管,这样可以实现高温段换热和中温段换热,防止第二换热管内冷却液达到换热饱和,无法换热。
46.综合上述,还可以根据初冷器本体1工作环境、工作参数的不同,就可以进行初冷器本体1内上下进行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结合应用或者第二换热管和第一换热管结合应用,实现不同的效果。
47.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加速换热装置可直接与初冷器本体1内的高温气体并加快换热,用散射状设置的多个第三导热杆10,可以把更大区域的热量传递给第一导热杆8,然后在传递到第二导热杆9,最后经过散热翅片11散发到换热管网内,被冷却液吸收,实现加速换热效果,冷却液在换热管网流动,可以对散热翅片11产生一定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二导热杆9转动,带动刮板12可以刮掉换热管网内壁上水垢,确保换热管网的换热效率。
48.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