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燃烧器的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12-03 01:13: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烧器的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家庭燃气热水器使用的燃烧技术为全预混燃烧技术,即将燃料与空气在进入燃烧室喷嘴前进行完全混合,经过预混腔将气体分子充分搅散混合。这样燃气在燃烧时,不再受限于气体扩散速度等物理条件,燃烧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3.现有技术中,由于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室设计不合理,导致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室燃烧的火焰高度较高。火焰高度越高,火焰的燃烧供能效率较低。由此,如何依据让火焰的高度更加合理来设计燃烧室,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燃烧器的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的优化方法,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室,所述方法包括:
6.获取所述燃烧室中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
7.将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输入至预先建立的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所述燃烧室中的火焰高度;
8.如果所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大于预设火焰高度阈值,则调整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或设计孔隙率,并执行所述将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输入至预先建立的燃烧室仿真模型步骤,直到所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火焰高度阈值。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所述燃烧室的多孔支撑板的长度和孔隙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0.获取所述燃烧室的结构数据、多孔支撑板的初始长度和初始孔隙率,并基于建模工具建立所述燃烧室的实体结构,以及对所述实体结构进行流体域抽取,获得流体域的几何模型;
11.对所述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获得所述几何模型的网格数据;
12.基于算法工具,采用预设的微分方程算法,对所述网格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
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整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或设计孔隙率,包括:
14.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增加预设长度调整步长;
15.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孔隙率增加预设孔隙率调整步长。
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17.在建立所述几何模型过程中,对混合气体进出所述燃烧室的的边界条件进行设置;
18.所述混合气体为进入所述燃烧室燃烧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所述边界条件包括进口条件和出口条件;所述进口条件包括过剩氧浓度、流速、温度和热负荷;所述出口条件包括压力和壁面条件。
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网格为四面体单元网格;网格质量大于等于预设网格质量。
20.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的优化装置,所述燃烧器包括燃烧室,所述装置包括:
21.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燃烧室中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
22.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输入至预先建立的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所述燃烧室中的火焰高度;
23.调整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大于预设火焰高度阈值,则调整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或设计孔隙率,并执行所述将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输入至预先建立的燃烧室仿真模型步骤,直到所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火焰高度阈值。
2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
25.获取所述燃烧室的结构数据、多孔支撑板的初始长度和初始孔隙率,并基于建模工具建立所述燃烧室的实体结构,以及对所述实体结构进行流体域抽取,获得流体域的几何模型;
26.对所述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获得所述几何模型的网格数据;
27.基于算法工具,采用预设的微分方程算法,对所述网格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
2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29.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增加预设长度调整步长;
30.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孔隙率增加预设孔隙率调整步长。
3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32.设置模块,用于在建立所述几何模型过程中,对混合气体进出所述燃烧室的的边界条件进行设置;
33.所述混合气体为进入所述燃烧室燃烧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所述边界条件包括进口条件和出口条件;所述进口条件包括过剩氧浓度、流速、温度和热负荷;所述出口条件包括压力和壁面条件。
3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网格为四面体单元网格;网格质量大于等于预设网格质量。
35.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36.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
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3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的优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预先建立的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调整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使得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的高度更加合理。火焰的高度更加合理,使得在对热交换器供能时,提高燃烧供能效率。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火焰的高度较高,导致的火焰的燃烧供能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针对合理的火焰高度对应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来设计燃烧器的燃烧室。这样,可以提高火焰燃烧供能效率。
3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优化方法的流程图;
4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4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孔支撑板的示意图;
4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火焰的示意图;
4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火焰燃烧示意图;
46.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优化方法,可以应用燃烧器。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燃烧器包括控制器101、燃烧室102、热交换器103和预混腔104。控制器101分别与燃烧室102和预混腔104连接。预混腔104连接燃烧室102,燃烧室102连接热交换器103。控制器101,用于控制存储在预混腔104的混合气体从预混腔104到燃烧室102,并控制混合气体进入燃烧室102后进行燃烧。燃烧室102,用于接收从预混腔104出来的混合气体,在燃烧室102中燃烧,燃烧形成的火焰对热交换器103进行供能。其中,火焰结构主要由焰核区、焰面区以及燃尽区三部分组成,并且主要靠燃尽区的火焰对热交换器103进行供能。热交换器103,用于吸收燃烧室102提供的热能,对热交换器103内部的水进行加热。预混腔104,用于将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并储存该混合气体。
50.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优化方法进行详
细的说明,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的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51.步骤201,获取燃烧室中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
52.在实施中,由于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室设计不合理,导致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室燃烧的紊流火焰高度较高。预混紊流火焰的结构主要由焰核区、焰面区以及燃尽区三部分组成。紊流火焰的总火焰长度可由下式表示:lf=l1 δ2 l3。lf表示紊流火焰的总火焰长度,l1表示焰核区的长度,δ2表示焰面区的厚度,l3表示燃尽区的厚度。而焰核区在紊流火焰的最下面部分,焰面区在紊流火焰的中间部分以及燃尽区在紊流火焰的最外面部分。而且紊流火焰对热交换器进行供能时,主要是依靠燃尽区对热交换器进行供能。所以,当紊流火焰高度越高,紊流火焰的燃烧供能效率反而会降低。因此,需要依据让紊流火焰的高度更加合理来设计燃烧室。
53.进一步的,紊流火焰的焰核区主要与气流速度、火孔半径以及火焰传播速度有关,可近似的认为确定焰核区的长度的公式可以为:
[0054][0055]
其中,l1表示焰核区的长度,v表示气流速度,r表示火孔出流半径,s
t
是火焰传播速度。其中,火孔出流半径主要由较大的火孔决定,且火孔尺寸相同,因此,火孔出流半径可以认为是一定的。火焰传播速度主要由混合气体比例、燃气性质、混合物初始温度、火焰温度以及压力等的影响。混合气体比例一定(即过剩氧为5%)、燃气性质(即天然气性质)一定、混合物初始温度一定、火焰温度和压力相差不大,因此,可以近似的认为火焰传播速度一定。因此,紊流火焰的焰核区的长度主要取决于混合气体的气流速度。
[0056]
进一步的,沿气流轴线方向紊流火焰的焰面区的厚度取决于火焰的紊流特性和燃气—空气混合物的性质。其中,火焰的紊流特性相差不大,并且燃烧室进口处燃气—空气混合物比例一定。因此,可以认为紊流火焰的焰面区的厚度不变。
[0057]
进一步的,紊流火焰的燃尽区的厚度主要取决于混合气体的动力特性及气流速度(即停留时间)。且现在的燃气通常为天然气,故燃气(天然气)-空气的混合气体的动力特性相同,所以,一定组分的混合气体的燃尽区的厚度的确定公式可以为:
[0058]
l3=kv
[0059]
其中,l3表示燃尽区的厚度,v表示气流速度,k表示常数。
[0060]
综上所述,对于全预混金属纤维燃烧器,紊流火焰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混合气体的气流速度。
[0061]
混合气体从燃烧室的进口进入燃烧室,然后在燃烧室进行燃烧。紊流火焰通过支撑板(多孔支撑板)的孔后,在金属纤维表面燃烧。所以,火板的长度l(多孔支撑板的长度l)即为有效燃烧尺寸。紊流火焰的燃烧热能通过燃烧室的出口,对热交换器进行供能。因此,降低火焰高度与燃烧室中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有关。其中,孔隙率为块状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即,孔隙率越大,孔的数量越多。所以,控制器需要获取燃烧室中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
[0062]
步骤202,将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输入至预先建立的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燃烧室中的火焰高度。
[0063]
在实施中,将获取到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输入至预先建立的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中,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燃烧室中紊流火焰的火焰高度。其中,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为截取燃烧室中间纵向界面建立的数值仿真计算的模型。燃烧室的混合气体进口、多孔支撑板,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室整体以及燃烧出口等细节都建立完整。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混合气体从燃烧室的进口进入燃烧室的腔体,然后在燃烧室进行燃烧。紊流火焰通过支撑板(多孔支撑板)的孔后,在金属纤维表面燃烧。火板的长度(多孔支撑板的长度)即为有效燃烧尺寸。紊流火焰的燃烧热能通过燃烧室的出口,对热交换器进行供能。
[0064]
在步骤202之前,技术人员需要预先建立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建立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0065]
步骤一,获取燃烧室的结构数据、多孔支撑板的初始长度和初始孔隙率,并基于建模工具建立燃烧室的实体结构,以及对实体结构进行流体域抽取,获得流体域的几何模型。
[0066]
在实施中,技术人员在建立燃烧室的实体结构时,先获取燃烧室的结构数据、燃烧室中的多孔支撑板的初始长度、初始孔隙率和孔的形态数据。其中结构数据包括燃烧室的长、宽、高、进口尺寸、出口尺寸、壁面的尺寸。技术人员通过3d建模工具,针对上述获取到的燃烧室的数据,建立燃烧室的实体结构。其中,3d建模工具包括建模软件pre和建模软件ug(unigraphics nx,基于c语言开发的交互式cad/cam系统软件)。建立完燃烧室的实体结构后,对实体结构进行流体域抽取,获得流体域的几何模型。
[0067]
进一步的,在建立几何模型过程中,对混合气体进出燃烧室的的边界条件进行设置。
[0068]
其中,混合气体为进入燃烧室燃烧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边界条件包括进口条件和出口条件。进口条件包括过剩氧浓度、流速、温度和热负荷。出口条件包括压力和壁面条件。
[0069]
例如,进口条件为混合气体的过剩氧浓度为5%,混合气体的流速为9.5m/s,混合气体的温度为300k,热负荷为30kw后,混合气体从燃烧室的进口进入到燃烧室的腔体。燃烧室壁面初始温度为300k。出口条件为燃烧室内压力达到预设压力值,壁面无速度滑移(即混合气体在壁面的速度为0),湍流脉动为零,燃烧室内燃烧后的气体从燃烧室的出口出去。
[0070]
步骤二,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获得几何模型的网格数据。
[0071]
在实施中,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使得流体域充满虚拟的网格单元,获取网格单元对应的网格数据,即可获得几何模型的网格数据。
[0072]
进一步的,网格为四面体单元网格。为了更好的捕捉孔板等复杂结构,网格采用3角形单元网格。为了避免网格数据耗散以及数值失真,网格质量大于等于预设网格质量。其中,预设网格质量可以为0.3。
[0073]
步骤三,基于算法工具,采用预设的微分方程算法,对网格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
[0074]
在实施中,基于算法工具,采用预设的微分方程算法,对网格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其中,预设的微分方程算法包括连续方程、动量方程、组分方程、能量方程和燃烧速率控制方程。而且,预设的微分方程算法需要选择预设的微分方程算法的离散格式。其中,离散格式包括一阶离散、二阶离散、中心离散、两端离散和松弛因子等。
[0075]
步骤203,如果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大于预设火焰高度阈值,则调整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或设计孔隙率,并执行将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输入至预先建立的燃烧室仿真模型步骤,直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火焰高度阈值。
[0076]
在实施中,混合气体从燃烧室的进口进入燃烧室,然后在燃烧室进行燃烧。紊流火焰通过多孔支撑板的孔后,在金属纤维表面燃烧。燃气热水器在燃烧燃气烧水时,单位时间内,混合气体的供应量是一定的。同时,调整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或设计孔隙率,即可增加多孔支撑板的孔的数量。由此,混合气体的供应量一定,多孔支撑板的孔的数量变多,则每一个多孔支撑板的孔流通的混合气体的流量会对应的减少,混合气体的流量通过孔的气体流速也会减少。从而,火焰的高度就会降低。所以,将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与预设火焰高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大于预设火焰高度阈值,则需要调整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或设计孔隙率。将调整后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或设计孔隙率输入至预先建立的燃烧室仿真模型步骤,将燃烧室仿真模型重新输出的火焰高度与预设火焰高度阈值进行比较,直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小于或等于预设火焰高度阈值。否则,需要一直重新调整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或设计孔隙率。
[007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调整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或设计孔隙率的具体步骤如下。
[0078]
步骤一,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增加预设长度调整步长。
[0079]
在实施中,将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增加预设长度调整步长。因为单位长度面积的多孔支撑板的孔的数量是固定的。当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增加预设长度调整步长时,多孔支撑板的孔的数量也对应增加。这样,就可以通过增加多孔支撑板的预设长度调整步长,增加多孔支撑板的孔的数量,进而可以降低紊流火焰的高度。
[0080]
步骤二,多孔支撑板的设计孔隙率增加预设孔隙率调整步长。
[0081]
在实施中,将多孔支撑板的设计孔隙率增加预设孔隙率调整步长。增加多孔支撑板的设计孔隙率,即可增加单位面积的多孔支撑板的孔的数量。这样,就可以通过增加预设孔隙率调整步长,增加多孔支撑板的孔的数量,降低紊流火焰的高度。
[0082]
例如,可以通过三个方案来根据火焰高度,调整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或设计孔隙率。参阅表1所示,表头为方案、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即有效燃烧尺寸)、孔形态和孔隙率。方案包括方案1和方案2和方案3。方案1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即有效燃烧尺寸)为157*67毫米。孔形态为条形孔(长7毫米、宽0.65毫米、横向23排和纵向9排),设计孔隙率为7.34%。方案2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即有效燃烧尺寸)为157*67毫米。孔形态为条形孔(长7毫米、宽0.65毫米、横向45排和纵向9排),设计孔隙率为14.5%。方案3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即有效燃烧尺寸)为187*97毫米,孔形态为条形孔(长7毫米、宽0.65毫米、横向27排和纵向13排),设计孔隙率为7.34%。
[0083]
表1
[0084][0085][0086]
图4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孔支撑板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包括方案1、方案2和方案3的多孔支撑板的示意图。方案1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为初始长度157*67毫米,设计孔隙率为初始孔隙率7.34%。以方案1为参照,方案2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与方案1的一样,设计孔隙率为方案1的2倍。方案3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为方案1的1.72倍,设计孔隙率与方案1的一样。
[0087]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火焰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包括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方案1、方案2和方案3的火焰。技术人员将方案1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157*67毫米和设计孔隙率7.34%,输入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中,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火焰高度为5厘米。
[0088]
技术人员将方案2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157*67毫米和设计孔隙率14.5%,输入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中,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火焰高度为2厘米。
[0089]
技术人员将方案3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187*97毫米和设计孔隙率7.34%,输入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中,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火焰高度为1厘米。所以,增加燃烧室的多孔支撑板的长度和/或孔隙率,会降低火焰的高度。
[0090]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烧器火焰燃烧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6包括分别针对方案1、方案2和方案3的多孔支撑板的燃烧器燃烧的火焰。技术人员分别测量方案1、方案2和方案3的紊流火焰高度,得出方案1紊流火焰高度为5厘米,方案2的紊流火焰高度为2厘米,方案3的紊流火焰高度为1厘米。因为,紊流火焰高度为1-2厘米时,紊流火焰的燃尽区对热交换器供能效率较高。所以,增加燃烧室的多孔支撑板的长度和/或孔隙率,会降低火焰的高度。因此,可以以紊流火焰高度为1-2厘米为基准,对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中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进行调整,直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为1-2厘米。进而可以根据火焰高度为1-2厘米时,对应的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中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对燃烧器的燃烧室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得燃烧室的火焰的燃烧供能效率更高。
[0091]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的优化方法,通过预先建立的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调整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使得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的高度更加合理。火焰的高度更加合理,使得在对热交换器供能时,提高燃烧供能效率。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火焰的高度较高,导致的火焰的燃烧供能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针对合
理的火焰高度对应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来设计燃烧器的燃烧室。这样,可以提高火焰燃烧供能效率。
[0092]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093]
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上述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可互相参见,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关之处参见其他方法实施例的说明即可。
[0094]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的优化装置,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0095]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所述燃烧室中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
[0096]
输入模块702,用于将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输入至预先建立的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所述燃烧室中的火焰高度;
[0097]
调整模块703,用于如果所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大于预设火焰高度阈值,则调整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或设计孔隙率,并执行所述将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输入至预先建立的燃烧室仿真模型步骤,直到所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火焰高度阈值。
[0098]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模块701,还用于:
[0099]
获取所述燃烧室的结构数据、多孔支撑板的初始长度和初始孔隙率,并基于建模工具建立所述燃烧室的实体结构,以及对所述实体结构进行流体域抽取,获得流体域的几何模型;
[0100]
对所述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获得所述几何模型的网格数据;
[0101]
基于算法工具,采用预设的微分方程算法,对所述网格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所述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
[0102]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整模块703,具体用于:
[0103]
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增加预设长度调整步长;
[0104]
所述多孔支撑板的设计孔隙率增加预设孔隙率调整步长。
[0105]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0106]
设置模块,用于在建立所述几何模型过程中,对混合气体进出所述燃烧室的的边界条件进行设置;
[0107]
所述混合气体为进入所述燃烧室燃烧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所述边界条件包括进口条件和出口条件;所述进口条件包括过剩氧浓度、流速、温度和热负荷;所述出口条件包括压力和壁面条件。
[0108]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网格为四面体单元网格;网格质量大于等于预设网格质量。
[0109]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的优化装置,通过预先建立的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调整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使得燃烧室燃烧仿真模型输出的火焰的高
度更加合理。火焰的高度更加合理,使得在对热交换器供能时,提高燃烧供能效率。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火焰的高度较高,导致的火焰的燃烧供能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针对合理的火焰高度对应的多孔支撑板的设计长度和设计孔隙率,来设计燃烧器的燃烧室。这样,可以提高火焰燃烧供能效率。
[0110]
关于燃烧器的优化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燃烧器的优化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燃烧器的优化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01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燃烧器的优化的方法步骤。
[0112]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燃烧器的优化的方法的步骤。
[0113]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011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15]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展示的数据、分析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0116]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117]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
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1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