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便于降低信号干扰的中继器和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2-02 23:12: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降低信号干扰的中继器和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本实用新型的多频多模是指该信号分布系统同时支持4g和5g两种网络模式;滴灌式是指小功率多点位信号覆盖。


背景技术:

2.随着无线网络及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手机用户对网络覆盖、通话质量、数据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针对无线网信号深度覆盖、精准覆盖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目前,建筑物室内的无线网信号覆盖主要以室外基站覆盖为主、传统室内分布系统覆盖为辅的建设模式。但在地下车库、电梯、沿街商铺、营业网点、企业办公点等中小型室内场景中,受建筑物结构、无线电信号传播特性、运营商投资策略等因素影响,存在无线网信号弱覆盖或盲区现象,网络黑点问题突出。
3.1、中小型室内场景无线网信号深度覆盖、精准覆盖的建设痛点:
4.(1)环境密闭、结构复杂,以及建筑物自身的屏蔽和吸收作用,造成了无线电波较大的传输衰耗;
5.(2)无线电信号传播特性:电磁波从发射天线辐射出去后,不仅电波的能量会扩散,接收机只能收到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而且在传播过程中,电波的能量会被地面、建筑物或高空的电离层吸收或反射,从而造成信号强度大幅衰减;
6.(3)中小型室内场景大多属于低业务量、低价值场景,通信运营商现有解决方案,投资成本高、收益价值低,极易成为网络建设盲点,容易产生用户投诉。
7.2、目前解决中小型室内场景无线网信号覆盖的主要方式:
8.(1)传统室内分布系统覆盖方案
9.利用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传统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来自各种制式网络的施主信源和信号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施主信源包括基站、基站拉远设备或有线中继设备。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由有源器件、无源器件、天线、缆线等组成。
10.(2)手机伴侣(满格宝)覆盖方案
11.通过定向天线以无线方式接入基站信号,通过有线的方式将信号引入到信号放大器设备进行信号放大覆盖。
12.3、针对中小型室内场景,上述两种无线网信号覆盖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3.(1)传统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14.建设成本问题:工程建设需要信源设备(bbu rru)、分布系统(有源器件、无源器件、天线、射频电缆)、传输配套(光端机、光纤)等,投资成本较大,不适用于中小型室内场景建设。
15.建设周期问题:在应对中小型室内场景用户投诉工作中,由于传统室内分布系统组网结构复杂、配套工程较多、实施环节繁琐等,造成建设周期较长,不利于运营商投诉压
降工作。
16.维护成本问题:信源设备(bbu rru)主要应用于大型建筑物室内信号覆盖,多为大功率设备,设备运行电费成本较高。应用于中小型室内场景,存在“大马拉小车”的情况,不符合“降本增效”的原则。
17.投资策略影响:近年通信运营商大力发展建设5g网络,4g网络建设投资紧缩减少。中小型室内场景大多属于低业务量、低价值场景,传统室内分布系统解决方案,投资成本高、收益价值低。故在此类场景网络建设中急需网络制式兼容性高、性价比高的多元化产品作为深度覆盖、精准覆盖的补充手段。
18.(2)手机伴侣(满格宝)应用中的问题
19.覆盖场景问题:手机伴侣多为微功率无线信号覆盖设备,组网结构单一,适合家庭级微小场景(100平方米左右)应用,无法支撑更多样化的中小型室内场景网络覆盖。
20.干扰问题:大功率手机伴侣产品应用,容易对基站产生噪声干扰和导频污染的干扰隐患问题。
21.除了上述问题之外,现有技术中,一般只有大型的中继站才会增设较多的防止信号受到干扰的装置来对中继器自身电路受到的干扰源进行隔离或者屏蔽,而小型的中继器缺乏必要的干扰源屏蔽结构,因此小型的中继器自身电子电路受到的干扰较大,容易影响中继器的信号传输,并且一般的中继器在与其他装置/安装面进行安装连接时,只有一种固定的连接方式,因此在将其用于中小室内场景多点布设时,不便于其灵活安装布设。


技术实现要素:

22.(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以解决地下车库、电梯、沿街商铺、营业网点、企业办公点等中小型室内场景中,受建筑物结构、无线电信号传播特性、运营商投资策略等因素影响,存在无线网信号弱覆盖或盲区的技术问题。
2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降低信号干扰的中继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一般只有大型的中继站才会增设较多的防止信号受到干扰的装置来对中继器受到的干扰源进行隔离或者屏蔽,而小型的中继器缺乏必要的干扰源屏蔽结构,因此小型的中继器自身电路受到的干扰较大,容易影响中继器的信号传输的技术问题。
2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降低信号干扰的中继器,以解决现有中继器安装方式单一,在布设时不够灵活,不便于在各种中小型室内场景中多点布设的技术问题。
26.(二)技术方案
2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8.一种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信号接收天线、信号接收设备、扩展供电模块和多个内置/外置有覆盖天线的信号覆盖设备;信号接收天线与运营商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实现双向通信;信号接收天线与信号接收设备之间通过第一射频馈线实现双向通信;当应用于室内平层覆盖时,扩展供电模块与各信号覆盖设备之间,以及与信号接收设备之间分别通过多根第二射频馈线连接实现双向通信;当应用于电梯覆盖时,信号接收设备与信号覆盖设备之间直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
29.信号接收天线同时支持4g、5g工作频率且与运营商基站工作频率相同,用于对来自运营商基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滤波及信号放大,以及对来自扩展供电模块的上行信号进行滤波及放大;
30.扩展供电模块用于实现下行信号的分路以及上行信号的合路功能;
31.信号覆盖设备为小功率中继器,用于对来自扩展供电模块的下行信号进行滤波及信号放大,以及用于对来自手机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滤波及信号放大;所述信号覆盖设备的布设数量及间隔根据室内景的面积大小、各区域信号强弱确定;
32.所述信号覆盖设备的覆盖天线同时支持4g、5g工作频率,且与运营商基站工作频率相同,用于实现运营商基站下行信号的发射及手机终端上行信号的接收;
33.所述小功率中继器包括中继器本体、中继器外壳和防干扰机构;所述中继器本体和防干扰机构均设置在所述中继器外壳内;防干扰机构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中继器本体1的上下两侧;单个防干扰机构包括信号隔离器、柔性连接杆、多个束线硅胶圈、硬性连接杆和磁环;信号隔离器固定安装在中继器本体上/下端的中部,柔性连接杆位于中继器本体的上/下方,且柔性连接杆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中继器外壳内壁上;束线硅胶圈有多个,固定安装在柔性连接杆上,束线硅胶圈分为两组,相对于中继器本体的中心对称分布在柔性连接杆上,且每组内的各束线硅胶圈等间隔均布设置;硬性连接杆位于柔性连接杆与信号隔离器之间,且硬性连接杆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中继器外壳内壁上;磁环固定套装在硬性连接杆上,磁环的数目和位置与束线硅胶圈相对应;中继器本体的各种信号线均分别依次穿过其对应的磁环和束线硅胶圈后再与中继器外壳上的相应的插接口连接,所述各种信号线与磁环和束线硅胶圈之间均为活动连接。
34.进一步地,所述扩展供电模块采用单点馈电模式,将ac-220v转化为dc,为信号接收设备和各信号覆盖设备供电;dc供电与射频信号采用共线缆。
35.进一步地,第一射频馈线和第二射频馈线使用hcaayz-50-12(1/2

)、hfbyz-50-5(5d-fb)、hfbyz-50-5(3d-fb)中的一种或多种。
36.进一步地,所述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的组网模式:
37.室内平层组网模式:
38.一台所述信号接收设备 1~8个所述信号覆盖设备;信号接收天线设置在室外或者室内信号最强或较强区域,信号接收设备、扩展供电模块以及信号覆盖设备均设置在室内;
39.电梯间组网模式:
40.信号接收天线设置在电梯井道外,信号接收设备设置在电梯井道内,信号覆盖设备设置在电梯轿厢内,信号接收设备与信号覆盖设备之间采用无线通信连接。
41.进一步地,所述中继器还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
42.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滑槽、连接板和限位块,所述滑槽有两个,均沿周向设置在中继器外壳外侧壁上,且两个滑槽上下对称分布;单个滑槽所在圆弧的圆心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连接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布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紧固的连接孔;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滑槽匹配的滑块,连接板上下两端的滑块分别活动安装在上下两个滑槽内,使得连接板可以沿着滑槽滑动;每个滑块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块,用于将滑块限制在滑槽内;每个限位块的一端与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的另一端延伸至中继
器外壳的内部并与中继器外壳活动连接;
43.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支撑杆和吸盘;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中继器外壳的下端,支撑杆固定安装在电动推杆输出端的下端,吸盘固定安装在支撑杆的下端;电动推杆推动支撑杆以及吸盘上下运动,以调节中继器的高度;吸盘用于将整个中继器吸附安装在安装面上。
44.一种便于降低信号干扰的中继器,包括中继器本体;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中继器外壳和防干扰机构;所述中继器本体和防干扰机构均设置在所述中继器外壳内;防干扰机构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中继器本体1的上下两侧;单个防干扰机构包括信号隔离器、柔性连接杆、多个束线硅胶圈、硬性连接杆和磁环;信号隔离器固定安装在中继器本体上/下端的中部,柔性连接杆位于中继器本体的上/下方,且柔性连接杆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中继器外壳内壁上;束线硅胶圈有多个,固定安装在柔性连接杆上,束线硅胶圈分为两组,相对于中继器本体的中心对称分布在柔性连接杆上,且每组内的各束线硅胶圈等间隔均布设置;硬性连接杆位于柔性连接杆与信号隔离器之间,且硬性连接杆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中继器外壳内壁上;磁环固定套装在硬性连接杆上,磁环的数目和位置与束线硅胶圈相对应;中继器本体的各种信号线均分别依次穿过其对应的磁环和束线硅胶圈后再与中继器外壳上的相应的插接口连接,所述各种信号线与磁环和束线硅胶圈之间均为活动连接。
45.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
46.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滑槽、连接板和限位块,所述滑槽有两个,均沿周向设置在中继器外壳外侧壁上,且两个滑槽上下对称分布;单个滑槽所在圆弧的圆心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连接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布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紧固的连接孔;连接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滑槽匹配的滑块,连接板上下两端的滑块分别活动安装在上下两个滑槽内,使得连接板可以沿着滑槽滑动;每个滑块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块,用于将滑块限制在滑槽内;每个限位块的一端与滑块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的另一端延伸至中继器外壳的内部并与中继器外壳活动连接;
47.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支撑杆和吸盘;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中继器外壳的下端,支撑杆固定安装在电动推杆输出端的下端,吸盘固定安装在支撑杆的下端;电动推杆推动支撑杆以及吸盘上下运动,以调节中继器的高度;吸盘用于将整个中继器吸附安装在安装面上。
48.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前开槽、后开槽、操作面板、网线插接口和密封门;
49.所述前开槽设置在中继器外壳的前端,所述后开槽设置在中继器外壳的后端;所述操作面板设置在所述前开槽内,所述网线插接口设置在所述后开槽内;
50.所述密封门有两个,分别活动安装在前开槽和后开槽的外端,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前开槽和/或后开槽。
51.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机构还包括具有复位功能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用于对所述密封门进行滑动导向,且在外力消失后,能够使得所述密封门自动闭合。
5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杆和套设在导向杆外的导向块和弹簧;导向块还与其对应的密封门固定连接,当向上提起密封门时,密封门可带动导向块沿着导向杆向上运动,并且通过导向块压缩弹簧;当松开密封门时,弹簧带动密封门自动复位。
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54.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
55.采用信号接收天线实现无线接入运营商基站信号的方式,减少了光纤传输等传输配套,节省投资的同时,提高了建设效率;
56.采用多个小功率信号覆盖设备布设组网模式对中小型室内进行多点位、分布式覆盖,不仅有效保证了输出功率稳定及放大信号线性输出,避免对运营商基站的上行干扰,同时,灵活的组网模式,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室内场景,且每个覆盖设备都是独立的,由于每个覆盖设备各自具有独立的信号处理单元,因此每个覆盖设备的覆盖效果不受覆盖设备数量增加而产生影响;
57.采用均可同时支持4g、5g网络频率及网络制式的信号接收天线和覆盖天线实现基站下行信号的接收及终端上行信号的发射,确保了系统能够同时支持4g和5g信号的传输,符合通信运营商相关网络技术要求。
58.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中的扩展供电模块采用单点馈电模式,将ac-220v转化为dc,为信号接收设备和信号覆盖设备供电,dc供电与射频信号采用共线缆,保证整套系统施工便捷化、减少故障节点、便于维护管理。
59.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在设备组网时,第一射频馈线和第二射频馈线可灵活使用hcaayz-50-12(1/2

)、hfbyz-50-5(5d-fb)、hfbyz-50-5(3d-fb)等不同规格型号,不仅可增强信号的拉远能力,而且可以减少施工协调阻力,便于安装。
60.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中的信号覆盖设备采用小功率中继器实现,且该小功率中继器通过结构设计上的改进使其具有便于降低信号干扰的性能,有利于稳定传输信号。另外,该中继器通过结构设计上的改进使其支持多种安装模式,更便于灵活安装,特别适用于中小场景室内布设。
6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继器通用性强,改进成本低,易实现,在不改变现有中继器本体内部线路构造及结构的情况下,设计一个可以容纳现有中继器本体的中继器外壳,将中继器本体置于中继器外壳内,并在中继器外壳内设置两组防干扰机构,且这两组防干扰机构对称设置在中继器本体的上下两侧;每组防干扰机构均包括信号隔离器、束线硅胶圈和磁环,其中,信号隔离器可以从信号源的外侧对干扰信号进行隔离屏蔽,束线硅胶圈可以对多个信号线进行约束,防止信号线发生缠绕,磁环设置在多股信号线的外部,进而可以排除信号输出线路的干扰源,因此可以提高本中继器的防干扰能力。
62.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继器具有多种安装方式,并与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灵活便捷安装布设:
63.通过在中继器外壳的侧壁上设置第一连接机构,可以将其便捷地与其他设备或者墙面等牢固安装在一起,该第一连接机构包括滑槽、具有连接孔的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板两端的滑块和用于将滑块限制在滑槽内的限位块,利用螺栓穿过连接板上的连接孔即可将本中继器与其他设备或者墙面等牢固安装在一起,并且在固定之后,中继器可以在滑槽、滑块以及限位块的相互配合作用下,绕着连接板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以适应不同的安装空间,从而可以提高本装置安装灵活性。
64.通过在中继器外壳的下方设置第二连接机构,可以将其水平安装在平面上且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其高度,该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支撑杆和吸盘,通过电动推杆、支
撑杆以及吸盘的上下运动,可以调节本中继器的高度,并且吸盘可以使得本中继器水平放置时,能够与放置的平面牢固吸附在一起。
附图说明
65.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的在室内平层覆盖时的组网示意图。
66.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在电梯覆盖时的组网示意图。
67.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中中继器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68.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中中继器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69.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中中继器的网线插接口立体结构示意图;
70.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中中继器的防干扰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71.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中中继器的开合机构、第一连接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72.图中:1、中继器本体;101-网络信号传输线;102-第一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103-第二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2、中继器外壳;3、防干扰机构;302、信号隔离器;303、柔性连接杆;304、束线硅胶圈;305、硬性连接杆;306、磁环;4、开合机构;401、前开槽;402、后开槽;403、操作面板;404、网线插接口;405、密封门;406、凹槽;407、导向杆;408、导向块;409、弹簧;410-射频馈线插接口;411-外部通信插接口;5、第一连接机构;501、滑槽;502、连接板;503、连接孔;504、滑块;505、限位块;6、第二连接机构;601、电动推杆;602、支撑杆;603、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73.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包括信号接收天线、信号接收设备、扩展供电模块、多个内置/外置有覆盖天线的信号覆盖设备(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信号覆盖设备为内置覆盖天线的信号覆盖设备);信号接收天线与运营商基站之间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实现双向通信;信号接收天线与信号接收设备之间通过第一射频馈线实现双向通信;当应用于室内平层覆盖时,扩展供电模块与各信号覆盖设备之间,以及与信号接收设备之间分别通过多根第二射频馈线连接实现双向通信;当应用于电梯覆盖时,信号接收设备与信号覆盖设备之间直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
74.信号接收天线为现有单元,同时支持4g、5g工作频率且与运营商基站工作频率相同,用于实现运营商基站下行信号的接收及手机终端上行信号的发射。
75.信号接收设备为现有单元,用于对来自运营商基站的下行信号进行滤波及信号放大,还用于对来自扩展供电模块的上行信号进行滤波及放大。
76.扩展供电模块为现有单元,用于实现下行信号的分路以及上行信号的合路功能;扩展供电模块采用单点馈电模式,将ac-220v转化为dc,为信号接收设备和各信号覆盖设备
供电;优选的,dc供电与射频信号采用共线缆,使得整套系统施工更加便捷化。
77.信号覆盖设备为现有单元,用于对来自扩展供电模块的下行信号进行滤波及信号放大,以及用于对来自手机终端的上行信号进行滤波及信号放大;信号覆盖设备具体可采用内置/外置覆盖天线的小功率中继器,且覆盖天线同时支持4g、5g工作频率,且其工作频率与运营商基站频率相同,实现运营商基站下行信号的发射及手机终端上行信号的接收。
78.第一射频馈线和第二射频馈线均为现有单元,第二射频馈线采用同轴线缆,在传输射频信号的同时还可为系统内各设备进行供电。
79.本实用新型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的组网模式:
80.1.室内平层覆盖:
81.信号接收天线设置在室外或者室内信号最强或较强区域,信号接收设备、扩展供电模块以及信号覆盖设备均设置在室内,且根据室内场景的面积大小、各区域信号强弱,调整室内各区域内信号覆盖设备的接入数量及布设间隔,以满足各种中小型室内场景的网络覆盖。
82.每套系统的最小组网模式为1个信号接收设备 1个信号覆盖设备;最大组网模式为1个信号接收设备 8个信号覆盖设备,且每个信号覆盖设备的覆盖效果不受信号覆盖设备总数量增加影响。
83.2.电梯覆盖:
84.对于每一部电梯:信号接收天线设置在电梯井道外,信号接收设备设置在电梯井道内,信号覆盖设备设置在电梯轿厢内,信号接收设备与信号覆盖设备之间采用无线通信连接,实现电梯井道与电梯轿厢的信号覆盖。
85.本实用新型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86.上行链路:
87.各个信号覆盖设备通过其自带的覆盖天线采用无线方式接收距离其最近的手机终端信号,并通过有线方式将其接收到的手机终端信号传递给信号覆盖设备内部的信号处理单元;各信号覆盖设备内部的信号处理单元对其接收到的手机终端信号进行信号滤波和信号放大;然后,各信号覆盖设备将放大后的手机终端信号通过第二射频馈线传输至扩展供电模块,经扩展供电模块合路后传输至信号接收设备(电梯覆盖时,信号覆盖设备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将信号直接传递给信号接收设备);信号接收设备对其接收到的手机终端信号进行二次信号滤波和信号放大;经信号接收设备放大后的手机终端信号通过第一射频馈线传送至信号接收天线,最终通过信号接收天线将放大后的手机终端发送至运营商基站,实现上行信号通信。
88.下行链路:
89.信号接收天线采用无线方式接入运营商基站信号,并通过第一射频馈线传递至信号接收设备;信号接收设备对其接收到的运营商基站信号进行处信号滤波和信号放大;然后,信号接收设备通过将经其放大后的运营商基站信号传输至扩展供电模块,经扩展供电模块分路后通过第二射频馈线传输至各个信号覆盖设备(电梯覆盖时,信号接收设备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将信号直接传递给信号覆盖设备);各个信号覆盖设备对其接收到的运营商基站信号进行二次信号滤波和信号放大;经信号覆盖设备放大后的运营商基站信号通过覆盖天线发送,实现中小型室内场景的信号覆盖。
90.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多频多模滴灌式信号分布系统传输信号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对系统中的信号覆盖设备即小功率中继器进行了结构上的设计优化,使其便于降低信号干扰以及支持多种安装方式便于灵活安装布设。以下就该中继器参照附图进行详述。
91.如图3-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于降低信号干扰的中继器,包括中继器本体1、中继器外壳2、防干扰机构3、开合机构4、第一连接机构5和第二连接机构6。
92.中继器本体1为现有单元,其内置有用于信号滤波和放大的信号处理单元;中继器本体1和防干扰机构3均设置在中继器外壳2内部,中继器本体1为现有装置;防干扰机构3用于降低中继器本体1的信号干扰;开合机构4和第一连接机构5均设置在中继器外壳2的外侧壁上,第二连接机构6设置在中继器外壳2的外侧下端;开合机构4有两个,分别用于打开或者关闭中继器本体1的操作面板和网线插接口;第一连接机构5和第二连接机构6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与其他设备或者安装面的连接。
93.请参阅图6,防干扰机构3有两个,对称设置在中继器本体1的上下两侧;以设置在中继器本体1上方的单个防干扰机构3为例,其包括信号隔离器302、柔性连接杆303、多个束线硅胶圈304、硬性连接杆305和磁环306;信号隔离器302固定安装在中继器本体1上端的中部,柔性连接杆303位于中继器本体1的上方,且柔性连接杆303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中继器外壳2内壁上;束线硅胶圈304有多个,固定安装在柔性连接杆303上,束线硅胶圈304分为两组,相对于中继器本体1的中心对称分布在柔性连接杆303上,且每组内的各束线硅胶圈等间隔均布设置;硬性连接杆305位于柔性连接杆303与信号隔离器302之间,且硬性连接杆305的两端固定安装在中继器外壳2内壁上;磁环306固定套装在硬性连接杆305上,磁环306的数目和位置与束线硅胶圈304相对应;中继器本体1的网络信号传输线101、第一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102/第二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103分别依次穿过其对应的磁环306和束线硅胶圈304后从中继器外壳2上相应的插接口相连,中继器本体1的网络信号传输线101、第一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102、第二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103与磁环306和束线硅胶圈304之间均为活动连接;通过信号隔离器302可以从信号源的外侧对干扰信号进行隔离屏蔽,束线硅胶圈304可以对多个网络信号传输线101进行约束,防止网络信号传输线101发生缠绕,磁环306设置在多股网络信号传输线101的外部,进而可以排除信号输出线路的干扰源,因此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中继器的防干扰能力。
94.请参阅图3、4、7,第一连接机构5包括滑槽501、连接板502和限位块505;滑槽501有两个,均沿周向设置在中继器外壳2外侧壁上,且两个滑槽501上下对称分布(平行设置),单个滑槽501所在圆弧的圆心角大于45度且小于90度;连接板502上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布设有多个用于安装紧固的连接孔503;连接板50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滑槽501匹配的滑块504,连接板502上下两端的滑块504分别活动安装在上下两个滑槽501内,使得连接板502可以沿着滑槽501滑动;每个滑块504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个限位块505,用于将滑块504限制在滑槽501内;每个限位块505的一端与滑块504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块505的另一端延伸至中继器外壳2的内部并与中继器外壳2活动连接。安装时,利用螺栓穿过连接孔503,即可将本中继器与其他设备或者墙面等固定安装在一起,并且在固定之后,中继器可以在滑槽501、滑块504以及限位块505的配合作用下,绕着连接板502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可以提高本装置安装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95.请参阅图7,第二连接机构6设置在中继器外壳2的下方,其包括电动推杆601、支撑
杆602和吸盘603;电动推杆601固定安装在中继器外壳2的下端,支撑杆602固定安装在电动推杆601输出端的下端,吸盘603固定安装在支撑杆602的下端;电动推杆601推动支撑杆602以及吸盘603上下运动,从而可以调节本中继器的高度,并且吸盘603可以使得本装置水平放置时,能够与放置的平面牢固吸附在一起。
96.请参阅图3-5、7,开合机构4包括前开槽401、后开槽402、操作面板403、网线插接口404、外部通信插接口411、射频馈线插接口410、密封门405、凹槽406、导向杆407、导向块408和弹簧409;前开槽401设置在中继器外壳2的前端,后开槽402设置在中继器外壳2的后端;操作面板403固定安装在位于中继器本体1前端的前开槽401内;网线插接口404、外部通信插接口411和射频馈线插接口410均固定安装在位于中继器本体1后端的后开槽402内,其中,网线接插口404用于将网络信号传输线101与外部网线相连接,外部通信插接口411用于将第一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102与覆盖天线的输出端相连接,射频馈线插接口410用于将第二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103与第二射频馈线连接;通过设置操作面板403,该操作面板403与中继器本体1电性连接,因而可以操控中继器本体1;网线插接口404与中继器本体1电性连接,可以便于将网线与中继器本体1进行连接;密封门405有两个,分别活动安装在前开槽401和后开槽402的外端,密封门405通过开设在中继器外壳2上位于前开槽401和后开槽402侧壁处的左右凹槽406安装在中继器外壳2上,通过设置密封门405,可以便于在不使用本装置时,对操作面板403与网线插接口404进行密封保护;在每个凹槽406中均设置有一根导向杆407,该导向杆407的两端固定在中继器外壳2的内壁上;每根导向杆407上均套设有导向块408和弹簧409,导向块408还与其对应的密封门405固定连接,当向上提起密封门405时,密封门405可带动导向块408沿着导向杆407向上运动,并且通过导向块408压缩弹簧409;当松开密封门405(外力消失)时,弹簧409会带动密封门405自动复位,从而可以使得密封门405对前开槽401以及后开槽402进行密封。
97.本实用新型中继器实现降低干扰信号及灵活安装的工作原理:
98.首先,信号隔离器302可以从信号源的外侧对干扰信号进行隔离屏蔽,束线硅胶圈304可以对多个网络信号传输线101、第一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102和第二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103进行约束,防止网络信号传输线101、第一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102和第二通信信号接收发送线103发生缠绕,磁环306设置在多股网络信号传输线101的外部,进而可以排除信号输出线路的干扰源,因此可以提高本中继器的防干扰能力;
99.在安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继器时,
100.如果只是放置在平面上,那么吸盘603可以直接吸附在平面上,并且电动推杆601电动支撑杆602以及吸盘603上下运动,从而可以调节本中继器的高度;
101.在需要与其他装置或者墙面安装在一起时,利用螺栓穿过连接孔503,即可将本中继器与其他设备或者墙面等固定安装在一起,并且在固定之后,中继器可以在滑槽501、滑块504以及限位块505的作用下,绕着连接板502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从而可以提高本装置安装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102.此外,在使用操作面板403或者网线插接口404时,向上提起密封门405即可带动导向块408沿着导向杆407向上运动,并且压缩弹簧409,在不使用操作面板403或者网线插接口404时,松开密封门405,弹簧409会带动密封门405复位,从而可以使得密封门405对前开槽401以及后开槽402进行密封。
10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