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12-02 18:55: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快速发展,传统的运营调整方案主要是按计划调整列车运行间隔。但是当计划偏离过大时,按计划调整会比较不平滑,停站时间过长或者列车密度不均,一定程度影响了乘客体验。因此在一些情况下等间隔调整成了一个更加优选的方案,其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调整方式,使得各次列车在各站保持固定的运行间隔,以解决按运行图调整的不足,减轻运营人员人工调整的负担。当前的列车运行间隔基本都是固定预设的,但是在轨道环路的一些站台存在人工设置时,无法对整个线路进行固定运行间隔设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轨道环路的一些站台存在人工设置时无法对整个线路进行固定运行间隔设定的问题。
4.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所述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包括:
5.获取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以及折返时间,其中,至少一个站台的停站时间为人工设置停站时间和/或至少一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为人工设置运行等级对应的运行时间;
6.获取列车轨道类型,根据所述列车轨道类型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并根据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所述折返时间以及所述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计算列车运行间隔;
7.判断所述列车运行间隔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是,则向用户进行提示,否,则返回错误报告。
8.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装置,所述列车运行间隔计算包括:
9.时间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以及折返时间,其中,至少一个站台的停站时间为人工设置停站时间和/或至少一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为人工设置运行等级对应的运行时间;
10.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块,用于获取列车轨道类型,根据所述列车轨道类型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并根据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所述折返时间以及所述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计算列车运行间隔;
11.列车运行间隔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列车运行间隔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是,则向用户进行提示,否,则返回错误报告。
12.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
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13.本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14.本技术提供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以及折返时间;获取列车轨道类型,根据列车轨道类型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并根据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折返时间以及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计算列车运行间隔;判断列车运行间隔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是,则向用户进行提示,否,则返回错误报告。本技术技术方案中停站时间和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可以为人工设置时间,同时运行间隔也可以在被使用前进行筛查,避免调整运行间隔而当前线路无法完全成功实现的情况。使得列车可以更均匀的分布在线路上,避免了等间隔调整在计划异常或者偏离严重时导致乘客体验差的问题,更好地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17.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中的列车运行图;
18.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中的另一列车运行图;
19.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20.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中的另一列车运行图;
21.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中的另一列车运行图;
22.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本技术中的按计划调整模式是一种列车调整模式。根据运行计划,列车每次进站/离站时,计算实际到站/离站时间和计划到站/离站时间的差值,如果需要进行调整,就对列车的运行等级和停站时间进行调整。列车在各站依次调整直至调整到合理范围为止。
26.本技术中的等间隔调整模式是一种列车调整模式。通过计算早晚点列车的运行偏差,调整列车在各个车站的停站时间和运行区间的运行等级,使得列车在各个车站的到达时间保持为固定的间隔。
27.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包括:
28.步骤s101.获取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以及折返时间,其中,至少一个站台的停站时间为人工设置停站时间和/或至少一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为人工设置运行等级对应的运行时间。
29.其中,运行区间是指两个站台之间的距离,折返时间可以为站前折返时间或者战后折返时间,当某个站台存在人工设置停站时间时,该站台的停站时间为人工设置停站时间,当某个运行区间存在人工设置运行等级时,该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为人工设置运行等级对应的运行时间。
30.其中,步骤s101中的获取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包括:
31.当站台设有人工设置停站时间时,将人工设置停站时间设置为停站时间;即如果站台存在人工设置停站时间,则使用人工停站时间;如果站台存在按站跳停,人工设置停站时间为零,则站台停站时间为零;否则,使用站台的默认停站时间。
32.当站台未设有人工设置停站时间时,将默认停站时间设置为停站时间,即如果运行区间存在人工运行等级,则使用人工运行等级对应的运行时间,否则使用默认运行等级对应的运行时间。
33.步骤s102.获取列车轨道类型,根据列车轨道类型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并根据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折返时间以及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计算列车运行间隔。
34.其中,列车轨道类型包括单一环路类型和大小复合环路类型,单一环路类型和大小复合环路类型分别对应各自的计算模型,将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折返时间代入到计算模型既可以得到列车运行间隔。
35.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步骤s102中的获取列车轨道类型,根据列车轨道类型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包括:
36.当列车轨道类型为单一环路时,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为:
[0037][0038]
t=t
total
/x;
[0039]
其中,n为站台数量,m为站台区间数量,t
st
i为站台的停站时间,t
rt
j为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t
tb
k为折返时间,t
total
为单一环路的总时长。
[0040]
其中,停站时间t
st
i有对应的人工设置停站时间,则使用人工设置的时间,如果没有则使用系统默认的停站时间;区间运行时间t
rt
j有对应的人工设置运行等级,则使用对应运行等级的运行时间,否则默认使用运行等级的中值,保证列车调整时有余量。系统默认的停站时间和运行等级也可以调整为可实时配置项,方便运营人员设参调试。如果这条单一环路运营的车辆是x辆,则运行间隔为t
total
/x,即所有站台的预设间隔为t
total
/x。
[0041]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步骤s102中的获取列车轨道类型,根据列车轨道类型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包括:
[0042]
当列车轨道类型为大小复合环路时,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为:
[0043]
[0044][0045][0046]
y=c*x*(t3/t1);
[0047]
t1=t2/(y x*(t3/t1));
[0048]
t2=t1/x;
[0049]
其中,n为大环路的站台数量,m为大环路的站台区间数量,t
st
i为大小环路站台的停站时间,t
st
j为大小环路的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t
tb
k为第一折返时间,t
total
为大环路的总时长,n1、n2为大小环路的站台序号,m1、m2为大环路的站台区间序号,t
tb
p为第二折返时间,t
total2
为小环路的总时长,t
total3
为大小环路重复的时长,c为自然数,x为大环路的车辆数量,y为小环路的车辆数量,t1为小环路的总时长,t2为大环路的总时长。
[0050]
其中,假设跑大环路的车辆为x辆,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存在小交路上的车辆为x*(t3/t1),则此时只在小环路运行的车辆数为y=c*x*(t3/t1),c=1

n,此时大小环路可以穿插运行,但是c不能无限大,需要保证列车的最小安全间隔。在这种情况下,大环路站台n1、n2的运行间隔为t1/x,小环路的运行间隔为t2/(y x*(t3/t1))。如果小环路上运行的车辆取建议的数量,折返时间远小于t2,即t1≈t2,小环路上的运行间隔约为t1/((c 1)*x)。
[0051]
步骤s103.判断列车运行间隔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是,则执行步骤s104向用户进行提示,否,则执行步骤s104返回错误报告。
[0052]
其中,步骤s103中的判断列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0053]
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最小间隔时间;
[0054]
或者,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最大停站时间;
[0055]
或者,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每个区间运行时间;
[0056]
或者,计算当前车站停站时间与前一个运行区间的时间和与当前车站与后一个运行区间运行时间的时间和,获得较大值,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这个较大值。
[0057]
其中,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最小间隔时间,如果大于最小间隔时间,向用户发出提示,如果小于等于最小运行间隔则所计算的运行间隔无效。
[0058]
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最大停站时间,如果大于最大停站时间,向用户发出提示,如果运行间隔小于等于最大停站时间则计算的运行间隔无效。
[0059]
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每个区间运行时间,如果大于每个区间运行时间,向用户发出提示,如果运行间隔小于等于某个区间运行等级对应的运行时间,则提示列车存在滞留轨道区间风险。滞留风险主要是列车的前一辆列车在前一个站台因某些原因未及时离站(例如临时扣车)而当前列车已经离站进入区间。
[0060]
计算当前车站停站时间与前一个运行区间的时间和,以及计算当前车站与后一个运行区间运行时间的时间和,获得较大值,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这个较大值,如果大于最小间隔时间,向用户发出提示,如果小于等于较大值,提示运营需及时关注列车滞留站台情况。此时运行间隔与列车产生区间滞留风险时间差较近,该风险存在于列车意外滞留而运营人员未及时设置相邻车站扣车导致列车离站进入区间而前站无法停站。
[0061]
需要说明的是,运行间隔的计算也可以将默认运行等级、站台默认停站时间等参数设置成可编辑项,通过计算模块计算运行间隔极限,可以更好的了解线路的列车运营情
况,也可以在运营人员制作列车计划运行图时给使用者提供列车间隔参考。
[0062]
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以及折返时间;获取列车轨道类型,根据列车轨道类型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并根据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折返时间以及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计算列车运行间隔;判断列车运行间隔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是,则向用户进行提示,否,则返回错误报告。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的停站时间和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可以为人工设置时间,同时运行间隔也可以在被使用前进行筛查,避免调整运行间隔而当前线路无法完全成功实现的情况。使得列车可以更均匀的分布在线路上,避免了等间隔调整在计划异常或者偏离严重的时候到最后乘客体验差的问题,更好地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0063]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其流程图如图4所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64]
当用户选择等间隔调整时,开始计算预设间隔。
[0065]
首先判断当前是否存在车站扣车,由于扣车时常的不确定性,当存在站台扣车时弹框提示用户,让用户判断是否继续计算。如果不继续,则计算结束。
[0066]
如果不存在扣车或者即使扣车也要继续计算,则开始获得各个站台的停站时间以及各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
[0067]
如果站台存在人工设置停站时间,则使用人工设置停站时间;如果站台存在按站跳停,则站台停站时间为零;否则使用站台的默认停站时间。
[0068]
如果区间存在人工运行等级,则使用人工运行等级对应的运行时间,否则使用默认运行等级对应的运行时间。
[0069]
判断当前列车的运行计划为单一环路还是存在大小环路同时运行。如果单一环路则使用单一环路计算模块,如果有大小环路则使用大小复合环路计算。
[0070]
如图5所示,单一环路计算模块如下:
[0071]
t1=stoptime1 stoptime2 stoptime3 stoptime4 stoptime5 stoptime6 stoptime7 runtim1 runtim2 runtim3 runtim4 runtim5 runtime6 turnbacktime1;
[0072]
t=t1/x,其中x为车辆数量。
[0073]
图6是存在大小环路的情况,大环路的整体运行时间为:
[0074]
t1=stoptime1 stoptime2 stoptime3 stoptime4 stoptime5 stoptime6 stoptime7 runtim1 runtim2 runtim3 runtim4 runtim5 runtime6 turnbacktime1;
[0075]
小环路的整体运行时间为:
[0076]
t2=stoptime1 stoptime2 stoptime3 stoptime6 stoptime7 runtime1 runtime2 runtime5 runtime6 turnbacktime2,重合路径运行时间为t3=stoptime1 stoptime2 stoptime3 stoptime6 stoptime7 runtime1 runtime2 runtime5 runtime6。
[0077]
假设跑大交路的车辆为x辆,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存在小交路上的车辆为x*(t3/t1),则此时只在小交路运行的车辆数建议为y=c*x*(t3/t1),c=1

n,此时大小交路可以穿插运行。但是c不能无限大,需要保证列车的最小安全间隔。在这种情况下,站台4、6的运行间隔为t1/x,站台1、2、3、7、8的运行间隔为t2/(y x*(t3/t1))。如果小交路上运行的车辆取建议的数量,turnbacktime远小于t2,即t1≈t2,站台1、2、3、7、8的运行间隔约为t1/((c
1)*x)。
[0078]
对所有站台的运行间隔进行合法与提示性检测。
[0079]
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最小间隔时间,如果小于最小运行间隔则所计算的运行间隔无效。
[0080]
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最大停站时间,如果运行间隔小于最大停站时间则计算的运行间隔无效。
[0081]
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每个区间运行时间,如果运行间隔小于某个区间运行等级,则提示列车存在滞留轨道区间风险。滞留风险主要是列车的前一辆列车在前一个站台因某些原因未及时离站(例如临时扣车)而当前列车已经离站进入区间。
[0082]
计算当前车站停站时间与前一个运行区间的时间和,以及当前车站与后一个运行区间运行时间的时间和,获得较大值。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这个较大值,如果小于较大值,提示运营需及时关注列车滞留站台情况。此时运行间隔与列车产生区间滞留风险时间差较近。该风险存在于列车意外滞留而运营人员未及时设置相邻车站扣车导致列车离站进入区间而前站无法停站。
[0083]
在计算完成后返回运算结果,如果存在间隔无效情况返回错误原因;如果存在提示性则同时反馈提示原因。用户决定是否采用该计算结果。
[0084]
如果用户采用计算出的预设间隔,则将预设间隔设置到对应的站台去,供等间隔调整方案使用。
[0085]
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运行间隔计算装置,如图7所示,所述列车运行间隔计算装置包括:
[0086]
时间参数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以及折返时间,其中,至少一个站台的停站时间为人工设置停站时间和/或至少一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为人工设置运行等级对应的运行时间;
[0087]
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块22,用于获取列车轨道类型,根据所述列车轨道类型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并根据每个站台的停站时间、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所述折返时间以及所述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计算列车运行间隔;
[0088]
列车运行间隔判断模块23,用于判断所述列车运行间隔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是,则向用户进行提示,否,则返回错误报告。
[0089]
进一步的,所述时间参数获取模块21具体用于:
[0090]
当所述站台设有人工设置停站时间时,将所述人工设置停站时间设置为停站时间;
[0091]
当所述站台未设有人工设置停站时间时,将默认停站时间设置为停站时间。
[0092]
进一步的,所述时间参数获取模块21具体用于:
[0093]
当所述运行区间设有人工设置运行等级时,将所述人工设置运行等级对应的运行时间设置为运行时间;
[0094]
当所述运行区间未设有人工设置运行等级时,将默认运行等级对应的隐形时间设置为停站时间。
[0095]
进一步的,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块22具体用于:
[0096]
当列车轨道类型为单一环路时,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为:
[0097][0098]
t=t
total
/x;
[0099]
其中,n为站台数量,m为站台区间数量,t
st
i为站台的停站时间,t
rt
j为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t
tb
k为折返时间,t
total
为单一环路的总时长。
[0100]
进一步的,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块22具体用于:
[0101]
当列车轨道类型为大小复合环路时,获取列车运行间隔计算模型为:
[0102][0103][0104][0105]
y=c*x*(t3/t1);
[0106]
t1=t2/(y x*(t3/t1));
[0107]
t2=t1/x;
[0108]
其中,n为大环路的站台数量,m为大环路的站台区间数量,t
st
i为大小环路站台的停站时间,t
st
j为大小环路的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t
tb
k为第一折返时间,t
total
为大环路的总时长,n1、n2为大小环路的站台序号,m1、m2为大环路的站台区间序号,t
tb
p为第二折返时间,t
total2
为小环路的总时长,t
total3
为大小环路重复的时长,c为自然数,x为大环路的车辆数量,y为小环路的车辆数量,t1为小环路的总时长,t2为大环路的总时长。
[0109]
列车运行间隔判断模块23具体用于:
[0110]
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最小间隔时间;
[0111]
或者,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最大停站时间;
[0112]
或者,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每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
[0113]
或者,对当前车站停站时间与前一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进行加法运算获取第一和值,以及对当前车站与后一个运行区间的运行时间进行加法运算获取第二和值,并获取所述第一和值和所述第二和值之间的较大值,判断运行间隔是否大于所述第一和值和所述第二和值之间的较大值。
[0114]
关于车运行间隔计算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车运行间隔计算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0115]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上述实施例的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中所使用到的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
现一种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
[0116]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
[0117]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运行间隔计算方法。
[0118]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0119]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012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