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固态电池与流程

2022-11-30 22:01: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固态电池。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愈发突出,因此寻找安全、清洁、高效的可再生新能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零污染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世界各国都将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开发置于了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固态电池中的正负极、电解质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负极的电化学容量和稳定性对电池的能量与寿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固态电池负极的研究重点是开发出更高比容量、更高稳定性的负极材料。
3.就目前而言,si负极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远高于商业化的石墨负极(372mah/g),但由于其在锂化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体积膨胀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对硅基负极材料进行改性优化硅基负极材料。研究表明,多孔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不仅保持了较高的电容量,而且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nahyeon(acs nano,2018,12(4):3853-3864)等人通过对沸石进行镁热还原制备得到大孔体积的mpsi微粒,其孔径均匀分布在19-30nm,随后对其进行碳包覆,包覆后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但是其制备方式步骤繁多,难以大量生产。du(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2012,22(23):11636-11641)等将聚吡咯和硅通过电沉积两步法构建了新型的ppy-si-c的三维纳米结构,该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优异,具有2800mah/g的可逆容量,但是该材料制备成本较高,所以难以工业化量产。中国专利cn109671928a中通过将金属盐、有机配体和纳米硅进行水浴搅拌、后期煅烧的方法制备了碳包覆纳米硅材料,其制备的材料在液态电池中的容量和首次效率和循环稳定性均有待提高;而且在制备mofs材料时,不同的金属盐、与有机配体的不同比例、不同有机配体以及合成条件均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性能有影响,专利cn109671928a中并没有给出这些制备细节。另外该方法制备硅碳负极材料在液态电池中的应用和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从机理到性能均有明显的不同,专利中并没有提到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金属铁盐与有机配体形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金属铁盐与有机配体的拓扑结构更倾向于二维生长,可制备片状结构复合材料,并且利用高压水热釜对前驱体进行制备,不仅使得材料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均一性和结构稳定性,还可使材料具有特定尺寸和结构。该方法合成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可重复性高的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制备方法,利用该方法制备的硅碳负极具有较高容量和良好循环稳定性。本发明合成工艺中不需要添加分散剂,更加绿色环保健康。
5.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制备方法制得的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固态电池。
6.基于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1)将铁盐和有机配体加入到溶剂中,搅拌混合,加热并继续进行搅拌反应;然后加入纳米硅粉,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得混合溶液;
9.2)将所述混合溶液置于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然后在80-180℃,0.3-0.5mpa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10.3)离心所述混合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洗涤,洗涤后将固体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中间产物;
11.4)将所述中间产物放入石英舟中,然后置于保护气体氛围下的管式炉中进行煅烧;煅烧后的固体粉末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洗涤后再离心,然后收集固体样品置于烘箱中干燥,获得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
12.本发明通过使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和纳米硅为前驱体,其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碳源(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配体为有机配体,金属盐为铁盐),纳米硅为硅源,通过对前驱体进行煅烧后对其进行多次洗涤离心处理制备获得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所述的纳米硅碳材料直径约100-200nm。
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1)中,所述铁盐为六水氯化铁、硝酸铁、硫酸铁中的一种或多种。
1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1)中,所述有机配体为对苯二甲酸、聚苯三甲酸、二甲基咪唑中任意一种。
1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无水甲醇、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的一种。
1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1)中,所述硅粉的平均粒径小于50nm。
1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1)中,所述铁盐与有机配体的摩尔比为2:1-2。
1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1)中,所述搅拌混合的时间为10-30min;速率为80-150r/min。
1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1)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温度为50-80℃;搅拌时间为20-40min。
2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1)中,所述铁盐与纳米硅粉的摩尔比为7:140-250。
2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2)中,所述混合溶液在不锈钢釜中的填充量为50-70v%。
2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2)中,所述水热反应的时间为8-16h。
2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3)中,所述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的温度为80-100℃;时间为8-14h。
2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3)中,所述洗涤的次数为2-4次。
2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4)中,所述管式炉中进行煅烧的升温速率为3-10℃/min,煅烧温度为600-900℃,煅烧时间为2.5-3.5h。
2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4)中,所述烘箱中干燥的温度为50-80℃,干燥时间为8-12h。
2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4)中,所述保护气体氛围为氮气、氩气或氮氩混合气。
28.基于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9.一种固态电池,包括上制备方法制得的多孔硅碳负极材料。
30.本发明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
31.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的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购买获得,本发明中所用的设备可采用所属领域中的常规设备或参照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进行。
3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3.1.原材料简单易得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重复性高;合成工艺中不需要添加分散剂,更加绿色环保健康。
34.2.利用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前驱体包覆纳米硅材料,保证了纳米硅在碳材料中分散均匀,同时前驱体煅烧后金属空位的留存保证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具有多孔结构。
35.3.制备的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相对于纯硅材料,其导电性的到很大提高减小材料的阻抗,较大提升电池电化学性能。
36.4.纳米硅材料均匀分散与无定型碳中有助于改善硅材料在电化学循环中的体积膨胀问题,显著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
37.5.生产步骤较为简单,原料价格较低,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阻抗图;
39.图2为本发明所制得的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42.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43.硅基材料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而广泛应用于固态电池之中,但是硅基材料因其独特的合金化充放电机理,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体积膨胀问题,这会导致硅负极粉化使得它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受到较大影响。
44.基于此,参见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5.1)将铁盐和有机配体加入到溶剂中,搅拌混合,加热并继续进行搅拌反应;然后加
10℃/min、或5-9℃/min、或6-8℃/min;煅烧温度为600-900℃、或620-900℃、或640-900℃、或660-900℃、或680-900℃、或700-900℃、或720-900℃、或740-900℃、或760-900℃、或780-900℃、或800-900℃、或820-900℃、或840-900℃、或860-900℃、或650-850℃、或700-800℃、或750-800℃;煅烧时间为2.5-3.5h。
63.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步骤4)中,所述烘箱中干燥的温度为50-80℃、或55-80℃、或60-80℃、或65-80℃、或70-80℃、或75-80℃、或50-70℃、或50-60℃;干燥时间为8-12h,例如8、9、10、11、或12h。
64.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步骤4)中,所述保护气体氛围为氮气、氩气或氮氩混合气。
65.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一种固态电池,包括上制备方法制得的多孔硅碳负极材料。
66.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同电解质混合使用,也可以单独进行使用。进一步的,可以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直接涂覆或喷射到极片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转移至极片表面。
67.实施例1
68.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9.1)将10mmol六水合氯化铁和5mmol对苯二甲酸分别置于4ml甲醇中搅拌10min,随后将二者进行混合在50℃下搅拌20min。随后250mmol纳米硅粉加入混合溶液中进行搅拌20min。
70.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50%进行填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80℃,0.3mpa条件下水热反应保持8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71.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分别进行三次离心洗涤,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80℃干燥8h,得到中间产物。
72.4)取出步骤3)产物放入石英舟中,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氮气氛围下,3℃/min升温至6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50℃下干燥8h后获得目标产物。
73.5)使用匀浆机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3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0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7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阻抗图;
7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得的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7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透射电镜图。
77.实施例2
78.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9.1)将10mmol六水合氯化铁和10mmol聚苯三甲酸分别溶解于5ml乙醇中并进行室温水浴搅拌20min;随后将二者进行混合在70℃下进行搅拌30min;然后把260mmol纳米硅粉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共同搅拌30min;
80.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60%进行填
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120℃,0.4mpa条件下水热反应保持10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81.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分别进行四次离心洗涤,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90℃干燥10h,得到中间产物;
82.4)取出步骤3)产物放入石英舟中,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氩气保护气体氛围下,5℃/min升温至7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10h后获得目标产物;
83.5)使用匀浆机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4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2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84.实施例3
85.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6.1)将10mmol六水合氯化铁和10mmol聚苯三甲酸分别溶解于5ml乙醇中并进行室温水浴搅拌20min;随后将二者进行混合在70℃下进行搅拌30min;然后把260mmol纳米硅粉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共同搅拌30min;
87.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60%进行填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120℃,0.5mpa条件下水热反应保持10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88.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分别进行四次离心洗涤,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90℃干燥10h,得到中间产物;
89.4)取出步骤3)产物放入石英舟中,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氩气保护气体氛围下,5℃/min升温至7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10h后获得目标产物;
90.5)使用匀浆机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4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2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91.实施例4
92.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93.1)将10mmol六水合氯化铁和10mmol聚苯三甲酸分别溶解于5ml乙醇中并进行室温水浴搅拌20min;随后将二者进行混合在70℃下进行搅拌30min;然后把260mmol纳米硅粉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共同搅拌30min;
94.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60%进行填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120℃,0.3mpa条件下水热反应保持10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95.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分别进行四次离心洗涤,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90℃干燥10h,得到中间产物;
96.4)取出步骤3)产物放入石英舟中,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氩气保护气体氛围下,5℃/min升温至7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60℃下干燥10h后获得目标产物;
97.5)使用匀浆机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4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2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98.实施例5
99.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0.1)将10mmol六水合氯化铁和15mmol聚苯三甲酸分别溶解于5ml dmf中并进行室温水浴搅拌30min;随后将二者进行混合在60℃下进行搅拌35min;然后把270mmol纳米硅粉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共同搅拌35min;
101.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65%进行填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150℃,0.3mpa条件下水热反应保持14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102.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多次洗涤后,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95℃干燥12h,得到中间产物;
103.4)取出步骤3)产物放入石英舟中,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氮氩保护气体氛围下,7℃/min升温至8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70℃下干燥10h后获得目标产物;
104.5)使用匀浆机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3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1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105.实施例6
106.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7.1)将10mmol六水合氯化铁和20mmol聚苯三甲酸分别溶解于5ml去离子水中并进行常温水浴搅拌35min;随后将二者进行混合在80℃下进行搅拌40min。然后把280mmol纳米硅粉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共同搅拌40min;
108.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70%进行填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180℃,0.3mpa条件下水热反应保持16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109.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多次洗涤后,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100℃干燥14h,得到中间产物;
110.4)取出步骤3)产物放入石英舟中,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氮气保护气体氛围下,10℃/min升温至9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80℃下干燥12h后获得目标产物;
111.5)使用匀浆机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3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9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112.实施例7
113.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4.1)将10mmol硫酸铁和20mmol聚苯三甲酸分别溶解于5ml去离子水中并进行常温水浴搅拌35min;随后将二者进行混合在80℃下进行搅拌40min;然后把290mmol纳米硅粉加入
到混合溶液中共同搅拌40min;
115.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70%进行填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180℃,0.3mpa条件下水热反应保持16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116.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多次洗涤后,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100℃干燥14h,得到中间产物;
117.4)取出步骤(3)产物放入石英舟中,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氮气保护气体氛围下,10℃/min升温至9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80℃下干燥12h后获得目标产物;
118.5)使用匀浆机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4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2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119.实施例8
120.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1.1)将10mmol氯化铁和20mmol聚苯三甲酸分别溶解于5ml去离子水中并进行常温水浴搅拌35min;随后将二者进行混合在80℃下进行搅拌40min;然后把300mmol纳米硅粉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共同搅拌40min;
122.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70%进行填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120℃,0.3mpa条件下水热反应保持12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123.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多次洗涤后,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100℃干燥14h,得到中间产物;
124.4)取出步骤3)产物放入石英舟中,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氮气保护气体氛围下,5℃/min升温至8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80℃下干燥12h后获得目标产物;
125.5)使用匀浆机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2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0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126.实施例9
127.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8.1)将10mmol氯化铁和10mmol聚苯三甲酸分别溶解于5ml去离子水中并进行常温水浴搅拌35min。随后将二者进行混合在80℃下进行搅拌40min。然后把200mmol纳米硅粉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共同搅拌40min。
129.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70%进行填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120℃,0.3mpa条件下水热反应保持12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130.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多次洗涤后,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100℃干燥14h,得到中间产物。
131.4)取出步骤3)产物放入石英舟中,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氮气保护气体氛围下,5℃/
min升温至6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80℃下干燥12h后获得目标产物。
132.5)使用匀浆机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2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0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133.实施例10
134.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5.1)将10mmol硝酸铁和20mmol聚苯三甲酸分别溶解于5ml去离子水中并进行常温水浴搅拌35min;随后将二者进行混合在80℃下进行搅拌40min;然后把220mmol纳米硅粉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共同搅拌40min;
136.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70%进行填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120℃,0.3mpa条件下水热反应保持12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137.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多次洗涤后,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100℃干燥14h,得到中间产物;
138.4)取出步骤3)产物放入石英舟中,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氮气保护气体氛围下,5℃/min升温至6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80℃下干燥12h后获得目标产物;
139.5)使用匀浆机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2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0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140.实施例11
141.一种二维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2.1)将10mmol氯化铁和20mmol聚苯三甲酸分别溶解于5ml去离子水中并进行常温水浴搅拌35min。随后将二者进行混合在80℃下进行搅拌40min。然后把250mmol纳米硅粉加入到混合溶液中共同搅拌40min。
143.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70%进行填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110℃,0.3mpa条件下水热反应保持12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144.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多次洗涤后,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100℃干燥14h,得到中间产物。
145.4)取出步骤(3)产物放入石英舟中,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氮气保护气体氛围下,5℃/min升温至8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80℃下干燥12h后获得目标产物。
146.5)使用匀浆机将高比表面积多孔硅碳材料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2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0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147.对比例1
148.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9.1)将0.2g纳米硅材料中产物置于管式炉中,乙炔气氛下,5℃/min升温至700℃对其进行煅烧20min即可得到纳米碳包覆硅(si@c)材料。
150.2)使用匀浆机将纳米碳包覆硅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3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0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151.通过上述对比例1可以看出si@c材料为非多孔结构,而且碳包覆在si的表面,si不能直接和固态电解质接触,因而si@c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不如实施例中高比表面及多孔硅基材料的性能。
152.对比例2
153.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54.1)将5g葡萄糖溶于10g去离子水中搅拌至溶解,随后加入2ml硅酸乙酯继续搅拌20min。
155.2)将步骤(1)混合溶液放入内衬为特氟龙的不锈钢釜中,按照填充量70%进行填充,密封反应釜后在马弗炉中按照180℃水热反应保持10h。待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混合物。
156.3)离心收集步骤(2)产物,用甲醇与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多次洗涤后,把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中100℃干燥14h,得到中间产物a。
157.4)取出步骤(3)产物称取0.1ga和0.1g镁粉,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氩氢气体氛围下,10℃/min升温至600℃保持3h对材料进行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用盐酸和去离子水进行多次洗涤离心,随后收集样品放入真空烘箱中80℃下干燥12h后获得产物b。
158.5)将步骤(3)中产物置于管式炉中,乙炔气氛下,5℃/min升温至700℃对其进行煅烧20min即可得到纳米碳包覆硅(si@c)材料。
159.6)使用匀浆机将纳米碳包覆硅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3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0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160.通过上述对比例2可以看出,其制备的si@c复合材料为多孔结构,但硅碳材料与镁粉为干法混合,混合不均匀,材料中孔大小不均匀。另外,表面均匀包覆了一层碳材料,阻隔了si与固态电解质的接触,因此,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不如实施例中获得的高比表面多孔硅碳负极材料。
161.对比例3
162.一种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3.1)将0.2g纳米硅材料和0.5g葡萄糖置于水热釜中,升温至120℃恒温3h即可得到纳米碳包覆硅(si@c)材料。
164.2)使用匀浆机将纳米碳包覆硅按照50:50:3同硫化物电解质、导电剂进行30min均匀混合,随后将混合浆料涂覆在铜箔上,100℃干燥3h,冲压直径为9mm的薄片;最后对其进行固态电池的组装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见下表1。
165.通过上述对比例3可以看出si@c材料为非多孔结构,而且碳包覆在si的表面,si不能直接和固态电解质接触,因而si@c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不如实施例中高比表面及多孔硅基材料的性能。
166.下表1列出了不同实施例和对比例的产品性能数据。
167.表1:不同纳米硅-碳固态负极初始充放电容量对比
[0168][0169]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说明书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0170]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
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0171]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0172]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0173]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