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及载重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16:58: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载重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
2.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上述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的载重汽车。


背景技术:

3.载重汽车是卡车(truck)的正式名称,又称作载货汽车,一般称作货车,指主要用于运送货物的汽车,有时也指可以牵引其他车辆的汽车,属于商用车辆类别。载重汽车一般可依照车的重量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并且绝大部分载重汽车以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但也有部分轻型货车的发动机使用汽油、石油气或天然气。
4.目前,载重汽车驾驶室的设计均趋于平头化,此型设计,发动机必须置于驾驶室的下方。而为了便于发动机的检修、保养、维修,便要求驾驶室可向前翻转。为了避免翻转干涉,驾驶室举升前一般先需要打开前围面罩,然后再操作驾驶室翻转手柄,举升驾驶室使其向前翻转。不过,现有车型的设计,均是由检修人员观察前围面罩是否开启。此时,往往会由于检修人员的疏忽,出现在前围面罩未打开的情况下举升驾驶室,这样就会对前围面罩造成结构上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以避免在前围面罩未打开的情况下举升驾驶室,而造成前围面罩结构损坏。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载重汽车的车身与驾驶室之间的电动锁止单元,以及与所述电动锁止单元电连接的锁止控制单元;
8.所述电动锁止单元接收控制信号,能够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且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驾驶室被所述电动锁止单元锁止在所述车身上,而能够限制所述驾驶室相对于所述车身向前翻转,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驾驶室被解锁,而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身向前翻转;
9.所述锁止控制单元具有连接在所述载重汽车中的电源与所述电动锁止单元之间的锁止控制开关,以及串连在所述电源和所述锁止控制开关之间的前围面罩检测开关,所述前围面罩检测开关在所述载重汽车中的前围面罩打开时导通所述电源和所述锁止控制开关,且导通时的所述锁止控制开关被操作,能够向所述电动锁止单元输出所述控制信号。
10.进一步的,所述前围面罩检测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围面罩处的行程开关,且所述前围面罩关闭时,所述行程开关中的触点处于常开状态,所述前围面罩打开时,所述行程开关中的触点闭合。
11.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锁止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驾驶室上的锁止孔,设置在所述车身上的驱动装置,以及由所述驱动装置驱使动作的锁止件,且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使下,所述锁止件与所述锁止孔锁止配合,能够使所述电动锁止单元进入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止
件脱离与所述锁止孔的锁止配合,能够使所述电动锁止单元进入所述解锁状态。
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旋转驱动装置,所述锁止件包括连接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上的锁钩。
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位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车身上。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通过设置串连在电源和锁止控制开关之间的前围面罩检测开关,且在载重汽车中的前围面罩打开时,前围面罩检测开关导通电源和锁止控制开关,方可操作锁止控制开关,以控制电动锁止单元解锁或锁止,由此可避免在前围面罩未打开的情况下,驾驶室被解锁并被举升翻转,而造成前围面罩结构损坏。
16.此外,前围面罩检测开关采用行程开关,其具有检测可靠,成本低,以及便于布置的优点。而采用由旋转驱动装置带动的锁钩与锁止孔的组合结构,结构简单,也便于在车身和驾驶室上设置。同时,使得驱动装置的位置可移动,也能够在驾驶室铰链,以及锁钩与锁止孔之间因磨损而发生松动时,通过驱动装置位置的移动,消除松动,保证驾驶室在车身上设置的稳定性。
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载重汽车,所述载重汽车上设有如上所述的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
18.进一步的,所述载重汽车上设有翻转举升机构,且在所述翻转举升机构的举升下,所述驾驶室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身向前翻转,在所述翻转举升机构的牵拉下,向前翻转的所述驾驶室能够翻转回位。
19.进一步的,所述翻转举升机构包括举升单元,以及控制所述举升单元动作的举升控制开关,所述举升控制开关被操作,能够控制所述举升单元向前举升所述驾驶室,或牵拉所述驾驶室下降;
20.所述翻转举升机构还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举升控制开关相连,且在所述举升控制开关被操作,而控制所述举升单元举升所述驾驶室时,能够触发所述报警单元输出报警信息。
21.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单元采用蜂鸣器。
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载重汽车通过设置上述的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可避免在前围面罩未打开的情况下,驾驶室被解锁并被举升翻转,而造成前围面罩结构损坏。
23.此外,通过报警单元的设置,也能够在驾驶室被举升时进行同步报警,提醒周边不知情人员,而可降低驾驶室举升过程中对人员造成伤害的风险。
附图说明
2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的构成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动锁止单元解锁时的电路原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座在车身中的设置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座的横截面形状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翻转举升机构的构成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翻转举升机构举升时的电路原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电源;20、前围面罩检测开关;30、锁止控制开关;40、电动锁止单元;50、举升控制开关;60、举升单元;70、报警单元;80、导轨;90、安装座;100、顶丝;110、驱动装置连接孔;120、安装座固定过孔;130、安装座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7.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其能够避免在前围面罩未打开的情况下举升驾驶室,而造成前围面罩结构损坏。
38.整体设计上,结合图1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载重汽车的车身与驾驶室之间的电动锁止单元40,以及与该电动锁止单元40电连接的锁止控制单元。
39.其中,上述电动锁止单元40接收控制信号,能够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在锁止状态时,驾驶室被电动锁止单元锁止在车身上,从而能够限制驾驶室相对于车身向前翻转,在解锁状态时,驾驶室被解锁,而能够相对于车身向前翻转。
40.上述锁止控制单元具有连接在载重汽车中的电源10与电动锁止单元之间的锁止控制开关30,以及串连在电源10和锁止控制开关之间的前围面罩检测开关20。而前围面罩检测开关20被设计成在载重汽车中的前围面罩打开时导通电源10和锁止控制开关30,并且导通时的锁止控制开关30被操作,便能够向电动锁止单元40输出控制信号。
41.具体来说,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形式,上述前围面罩检测开关20例如可采用设置在前围面罩处的行程开关,其采用现有市售产品即可,且其在前围面罩处的布置,也采用行程开关的常规布置方式便可。而采用行程开关,在前围面罩关闭时,该行程开关中的触点处于常开状态,可将电源10和锁止控制开关30之间切断,在前围面罩打开时,行程开关中的触点则闭合,则能够导通电源10和锁止控制开关30。当然,在导通时,锁止控制开关30与电源10接通,操作锁止控制开关30便能够使得电动锁止单元40得电,以响应锁止控制开关30的
触发,使得电动锁止单元40执行相应的动作。
42.本实施例的锁止控制开关30采用现有常规的控制部件,以操作该锁止控制开关30能够控制驱动装置进行相应的预设动作便可,该预设动作例如为旋转驱动装置的正转或反转。而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形式,对于上述电动锁止单元40,其例如可包括设置在驾驶室上的锁止孔,设置在车身上的驱动装置,以及由该驱动装置驱使动作的锁止件。而且,在驱动装置的驱使下,上述锁止件与锁止孔锁止配合,便能够使电动锁止单元40进入锁止状态,以将驾驶室锁止在车身上,使驾驶室不能向前翻转。若锁止件脱离与锁止孔的锁止配合,则能够使电动锁止单元40进入解锁状态,此时,举升驾驶室能够使其向前翻转。
43.基于以上所述电动锁止单元40的构成,同样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形式,上述驱动装置例如可采用旋转驱动装置,且其具体例如可采用步进电机,对应的,上述锁止件可采用连接在旋转驱动装置上的锁钩。由此,在旋转驱动装置的驱使下,锁钩旋转能够与锁止孔勾连在一起,从而使电动锁止单元40进入所述的锁止状态,或者,在旋转驱动装置沿相反方向的驱使下,锁钩旋转能够从锁止孔中脱出,以可使电动锁止单元40进入所述的解锁状态。
44.除了上述锁止孔,以及由旋转驱动装置带动的锁钩的组合形式,当然本实施例的电动锁止单元40也可采用其它结构形式,只要其能够在诸如电机等电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可实现对驾驶室的锁止及解锁便可。
45.此外,由于驾驶室通常通过铰链可枢转地连接在车身上,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铰链中的销轴等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磨损,与此同时,上述锁钩和锁止孔当然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出现磨损。而若磨损量较大时,势必会造成锁止后的驾驶室发生轻微的松动,不利于驾驶室在车身上设置的稳定性。
46.为避免以上问题,作为一种优选实施形式,本实施例例如可使得驱动装置位置可移动地设置在车身上。并且,作为驱动装置位置可移动设置的一种示例性实施形式,结合图3和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例如可在车身中设置导轨80,以及滑动嵌设在导轨80中的安装座90,安装座90和导轨80中的导轨槽可设计成燕尾形状,以保证安装座90设置的稳定性。上述旋转驱动装置可通过驱动装置连接孔110固连在安装座90上。同时,在安装座90上设置有安装座固定过孔120,在导轨80上设置有与安装座固定过孔120上下对应布置的安装座固定孔130,且该安装座固定孔130为沿安装座90的滑动方向布置的长条孔。
47.由此,通过一并穿设安装座固定过孔120及安装座固定孔130布置的螺栓副,可将安装座90固定在导轨80中。而在导轨80的一端还设有螺杆端部可与安装座90抵接的顶丝100,在需要调整安装座90的位置时,先松动用于固定安装座90的螺栓副,再旋转顶丝100,顶丝100旋转到位后,再将上述螺栓副旋紧即可。
48.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鉴于驾驶室的枢转铰链一般在车身前端位置,上述通过旋转顶丝100,而顶推安装座90在导轨80中滑动时,其滑动方向一般为指向车尾的方向,这样通过安装座90的滑动,能够由锁钩给予驾驶室向车尾方向的作用力,以消除铰链中,以及锁钩和锁止孔之间因磨损而出现的间隙。
49.另外,也需要说明的是,应该在锁钩勾连至锁止孔中后,进行安装座90位置的调整。在进行安装座90位置的调整时,应先适当松动用于安装座90固定的螺栓副。而且,在安装座90位置调整后,由于锁钩和锁止孔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增大,为避免其造成锁钩解锁困难,则可在驾驶室需向前翻转,需解锁锁钩时,先旋松顶丝100。
50.本实施例的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通过设置串连在电源10和锁止控制开关30之间的前围面罩检测开关20,且在载重汽车中的前围面罩打开时,前围面罩检测开关20导通电源10和锁止控制开关30,方可操作锁止控制开关30,以控制电动锁止单元40解锁或锁止,由此可避免在前围面罩未打开的情况下,驾驶室被解锁并被举升翻转,而造成前围面罩结构损坏。
51.具体使用时,以电动锁止单元40的解锁为例,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在载重汽车中的前围面罩打开时,前围面罩检测开关20中的触点闭合,便能够导通电源10和锁止控制开关30。此时,检修人员可操作锁止控制开关30,以控制电动锁止单元40解锁,解锁后便能够举升驾驶室,使其向前翻转。
52.除了上述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本实施例也涉及一种载重汽车,该载重汽车上即设有如上所述的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
53.而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载重汽车上还设置有翻转举升机构,且在翻转举升机构的举升下,驾驶室能够相对于车身向前翻转,在翻转举升机构的牵拉下,向前翻转的驾驶室能够翻转回位。
54.此时,作为一种示例性结构形式,结合图5所示的,上述翻转举升机构例如可包括举升单元60,以及控制举升单元60动作的举升控制开关50,并且举升控制开关50被操作,能够控制举升单元60向前举升驾驶室,或牵拉驾驶室下降。
55.具体的,上述举升单元60通常可采用电控液压缸,且其铰接在车身和驾驶室之间,而上述举升控制开关50则采用常规的电控液压缸控制部件便可。
56.此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本实施例的翻转举升机构还包括报警单元70,该报警单元70与举升控制开关50相连,并且在举升控制开关50被操作,而控制举升单元60举升驾驶室时,能够触发该报警单元70以输出报警信息。
57.具体实施时,上述报警单元70例如可采用蜂鸣器,以能够进行声音报警。当然,除此之外,报警单元70也能够采用现有的其它声光报警产品。而结合图6中所示的,具体使用时,若操作举升控制开关50,使得举升单元60进行驾驶室的举升作业,此时,报警单元70被接通,便能够发出蜂鸣提示音,而输出报警信息。
58.本实施例的载重汽车通过设置上述的驾驶室翻转锁止机构,能够避免在前围面罩未打开的情况下,驾驶室被解锁并被举升翻转,而造成前围面罩结构损坏。与此同时,通过报警单元70的设置,也能够在驾驶室被举升时进行同步报警,提醒周边不知情人员,而能够降低驾驶室举升过程中对人员造成伤害的风险。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