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的制作方法

2022-11-29 18:47: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围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桥梁、给排水、电力、园林绿化、工业建筑以及住宅建筑等施工现场遍及各地,为了保证城镇的环境卫生要求,美化施工环境,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现场需要放置围挡将施工区域与人员活动区,行人区域隔绝开来,隔绝方式
3.一般采用围挡来隔绝。
4.目前的围挡大多数是比较单一的只能进行防护,对于施工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进行监测,同时对于不同要求高度的无法及时更换,而有的围挡安装比较繁琐,且拆装比较麻烦,导致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不同工作场地需求不同挡板的高度和对现场施工不便监测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包括两组支撑座,每组所述支撑座均设有两个,左侧的两个所述支撑座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内部均开设有两个通孔,左侧下端的所述支撑座内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气缸,左侧上端的所述支撑座下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贯穿支撑座上端且向上延伸与插槽活动插接,左侧下端的所述支撑座两侧壁分别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l形杆,两个所述第一l形杆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竖板,两个所述第一竖板上端内部均开设有u形槽,两个所述u形槽内部分别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有第二l形杆,两个所述第二l形杆与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座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l形杆之间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右侧的两个所述支撑座右侧壁均开设有两个条形口,右侧的两个所述支撑座内部均设置有卡接机构,右侧下端的所述支撑座左侧壁内部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所述支撑座之间固定设置有两个挡板,下端的所述挡板前表面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有摄像机。
8.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杆、蜗轮和蜗杆,所述第一转杆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于左侧下端的支撑座的内部,所述蜗轮与第一转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所述蜗杆的两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三轴承与支撑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蜗轮与蜗杆之间啮合连接。
9.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丝杆、第一滑块、滑杆、第三l形杆和第一锥齿轮,所述丝杆通过第四轴承与支撑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靠近右侧的两个支撑座靠近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固定套接,所述滑杆固定设置于上端的支撑座内壁,所述第一滑块的内部与滑杆的杆壁活动套接且与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三l形杆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滑块的右侧壁。
10.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转杆和旋钮,所述
第二转杆左端杆壁通过第三转轴与支撑座左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左端贯穿支撑座向外延伸且与旋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右端杆壁与第二锥齿轮固定套接,所述第四锥齿轮与右侧下端的丝杆杆壁固定套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11.优选的,右侧下端的所述支撑座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左侧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杆壁活动套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右侧开设有内螺纹盲孔,所述内螺纹盲孔与第二竖板之间通过第六轴承转动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滑块左侧通过第七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左端杆壁固定套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两个第一锥齿轮之间啮合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蜗杆右端贯穿支撑座向外延伸且固定连接有摇把。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通过设置的第一驱动机构使得操作人员对于不同场地,可以方便的改变围挡高度,同时通过多个插杆连接,可以使操作人员更加便捷和快速的完成工作。
15.2、该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通过设置的带有太阳能板的摄像机,可以使得监测更加长久,同时也不需要定期跟换摄像机电池,使得其工作时间变得更加长久。
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便于操作人员可根据不同场地选择不同高度的围挡,也便于操作人员快速连接多个围挡。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支撑座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0.图4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1.图中:1蜗轮、2蜗杆、3支撑座、4摇把、5插杆、6挡板、7摄像机、8旋钮、9第二转杆、10第二锥齿轮、11丝杆、12滑杆、13第一滑块、14第三l形杆、15第二l形杆、16第一竖板、17第一l形杆、18第一转杆、19第一锥齿轮、20第三锥齿轮、21第三转杆、22第二滑块、23第二竖板、24气缸、25横板、26横杆、27第四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参照图1-2,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监测式围挡,包括两组支撑座3,每组支撑座3均设有两个,左侧的两个支撑座3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插杆5,插杆5内部均开设有两个通孔,左
侧下端的支撑座3内部固定连接有横板25,横板25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气缸24,左侧上端的支撑座3下表面开设有插槽,气缸24的活塞杆上端贯穿支撑座3上端且向上延伸与插槽活动插接,左侧下端的支撑座3两侧壁分别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l形杆17,两个第一l形杆17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竖板16,两个第一竖板16上端内部均开设有u形槽,两个u形槽内部分别通过销钉转动连接有第二l形杆15,两个第二l形杆15与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座3侧壁固定连接,两个第一l形杆17之间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右侧的两个所述支撑座3右侧壁均开设有两个条形口,右侧的两个支撑座3内部均设置有卡接机构,右侧下端的支撑座3左侧壁内部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两个支撑座3之间固定设置有两个挡板6,下端的挡板6前表面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有摄像机7。
25.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杆18、蜗轮1和蜗杆2,第一转杆18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于左侧下端的支撑座3的内部,蜗轮1与第一转杆18的杆壁固定套接,蜗杆2的两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三轴承与支撑座3内壁转动连接,蜗轮1与蜗杆2之间啮合连接,便于操作人员改变挡板6的高度。
26.卡接机构包括丝杆11、第一滑块13、滑杆12、第三l形杆14和第一锥齿轮19,丝杆11通过第四轴承与支撑座3内壁转动连接,丝杆11靠近右侧的两个支撑座3靠近的一端与第一锥齿轮19固定套接,滑杆12固定设置于上端的支撑座3内壁,第一滑块13的内部与滑杆12的杆壁活动套接且与丝杆11的杆壁螺纹连接,第三l形杆14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滑块13的右侧壁,便于固定多个围挡。
27.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锥齿轮10、第四锥齿轮27、第二转杆9和旋钮8,第二转杆9左端杆壁通过第三转轴与支撑座3左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转杆9左端贯穿支撑座3向外延伸且与旋钮8固定连接,第二转杆9的右端杆壁与第二锥齿轮10固定套接,第四锥齿轮27与右侧下端的丝杆11的杆壁固定套接,第二锥齿轮10和第四锥齿轮27之间啮合连接,便于第一滑块13和第三l形杆14的上下移动。
28.右侧下端的支撑座3上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竖板23,第二竖板23左侧固定连接有横杆26,横杆26的杆壁活动套接有第二滑块22,第二滑块22右侧开设有内螺纹盲孔,内螺纹盲孔与第二竖板23之间通过第六轴承转动接有第二螺栓,第二滑块22左侧通过第七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转杆21,第三转杆21左端杆壁固定套接有第三锥齿轮20,第三锥齿轮20与两个第一锥齿轮19之间啮合连接,便于带动上下丝杆11转动。
29.蜗杆2右端贯穿支撑座3向外延伸且固定连接有摇把4,便于蜗杆2的转动。
30.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拿出多个围挡,将插杆5插入对应的条形口内部,顺时针转动旋钮8,带动第二转杆9和第二锥齿轮10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10和第四锥齿轮27之间啮合转动,带动丝杆11转动,通过两个第一锥齿轮19与第三锥齿轮20之间啮合转动,带动上端的丝杆11转动,从而带动滑块13和第三l形杆14向下移动,使得第三l形杆14插入插杆5的通孔内部进行固定,不使用上端挡板6时,转动第二螺栓,带动第二滑块22向右移动,使得两个第一锥齿轮19和第三锥齿轮20之间处于非啮合状态,然后顺时针转动摇把4,带动蜗轮1与蜗杆2啮合转动,带动第一转杆18转动,从而带动连两侧的第一l形杆17和两个第一竖板16转动到水平90度的位置,通过套接在两个销钉上的第二l形杆15,带动上端的挡板6和两个上侧的支撑座3向后转动,从而调节高度。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