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计及双重传热方向的轴对称电工装备等效热路分析方法

2022-11-28 12:44: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计及双重传热方向的轴对称电工装备等效热路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完成装备初始等效热路的构建;s11、根据装备现有设计情况,得到其纵向截面上的不同材料特性区域的分布情况,同时确定装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侧表面的温度场边界特性;s12、采用矩形单元对各材料区域进行合理地初始划分,即保证每个单元仅对应于一种材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各单元的所占面积或体积处在合理区间;在各单元中按照传热方向的不同划分为:对轴向传热情况进行等效的轴向单元以及对径向传热情况进行等效的径向单元,二者必须间隔布置;另外,对于等温度分布的边界处需要将传热方向与之平行的单元替换为与之垂直的传热单元,对于热能注入边界处的单元同样需要进行类似的处理;在计算热阻的过程中,对于轴向单元,位于轴向上的两个侧面分别作为热通量流过的截面,轴向上的长度则作为长度进行考虑,其对应的热阻为:式中,r
z
代表轴向单元的热阻,ρ为该单元对应材料的热阻率,s
z
为轴向截面的面积,l
z
为单元在轴向上的长度;同时,对于径向单元,位于径向上的各曲面作为热通量流过的截面,考虑到径向上固有的放射特性,这里采用微积分的思想该种单元的热阻进行精细化的计算,从而可以得到对应的热阻为:式中,r
r
代表轴向单元的热阻,h
r
为单元在轴向上的高度,r
o
为单元的外径,r
i
为单元的内径;s13、在完成全部单元的热阻计算后,将轴向位置一致的径向单元依次进行串联连接,并且将位于其上下两侧处的轴向单元对应连接至径向位置对应的径向单元的连接节点处,在完成整体热阻网络的搭建工作后,即可完成相应装备的初始等效热路的构建工作;s2、完成对于初始热路的求解;s21、在完成热阻网络的构建后,在具体的求解步骤前需要添加对应的激励源,其中,对于等温边界处的径向单元或轴向单元的末端处需要布置等效的温度源,同时,对于热能注入边界处的径向单元或轴向单元的末端处则需要布置等效的热源;s22、将前一个步骤得到的热阻网络以及本步骤中添加的等效源对应转化为等值的电阻网络以及电源,即热阻的数值和电阻的数值一一对应,相应的连接关系也一一对应,等效的温度源对应于相应数值的电压源,等效的热源则对应于相应数值的电流源;s23、利用包括节点电压法在内的电路分析方法完成相应的电网络的求解可以完成对于初始热路的求解,求解结果中的电压数值即和相应节点处的温度数值相对应;s3、完成对于初始划分结构的进一步细化;对网络中所有热阻两侧的温度梯度进行计算,并且计算其均值,针对于其中插值要明显大于其他热阻的单元,重新进行单元的划分,从而构建得到更为精细的单元划分结构;在完成全部的单元细化分割后则按照步骤s1当中的热阻计算方法完成新的热阻网络的构建
和计算;s4、完成对于重新划分后的热阻网络的计算;在完成重新划分而得到的新的热阻网络的基础上在边界处再次添加对应的温度源或热源,并且再次利用电路中的有关方法再次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双重传热方向的轴对称电工装备等效热路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在靠近轴向热源边界处的轴向单元的径向宽度减小为同一轴向位置处的其他热阻的二分之一,从而模拟靠近边界处的轴向的热能传递;同时,对于最为靠近轴向温度边界的两个轴向单元,其中和轴向温度边界有交集的一个单元变为径向单元,而对于与之靠近的轴向单元则从轴向的二分之一处一分为二,变为两个更小的轴向单元,二者之间的节点和前面的新的径向单元形成新的连接;对于和径向温度边界相连的轴向单元,其轴向单元的高度为其他轴向位置处的其他正常轴向单元的二分之一。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传热学计算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计及双重传热方向的轴对称电工装备等效热路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完成装备初始等效热路的构建;S2、完成对于初始热路的求解;S3、完成对于初始划分结构的进一步细化;S4、完成对于重新划分后的热阻网络的计算。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轴向和径向两个传热方向的细致的传热情况,从而可以比以往的热路分析方法更为细致的计算结果,在整体的温度分布的计算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得到的更为细致的等效热路将为未来的电工装备的温度场优化提供更为具体和清晰的参考,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精细化的优化。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精细化的优化。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精细化的优化。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峰 郭悦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技术研发日:2022.09.06
技术公布日:2022/11/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