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相较传统胡琴扩展了功能与性能的数码胡琴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10:33: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一种相较传统胡琴扩展了功能、性能的数码胡琴。


背景技术:

2.我国胡琴乐器家族大多有四个形制特征,这四个要素各自带来明显的利弊。第一个要素是振动面采用莽皮,膜振动能量集中在主谐振频率附近,产生胡琴独有的音色个性;但副作用是高音衰减明显,狼音、噪音较采用板面的拉弦乐器更为严重;第二个要素是琴弓弓毛夹在两根琴弦间,运弓方向可以与振动面垂直,使振动充分音量大、演奏姿势自然放松,但也导致独立琴弦数量无法再增多,因此胡琴的音域,音高机动性都偏弱;第三个要素是第二个要素间接导致的,琴弦夹弓特点允许并要求两根琴弦间距很近,但两弦因此基本上失去独立性,使拨奏、双音多音表达能力严重受限;第四个要素是胡琴演奏时将琴筒依靠于人的腰腿结合部,演奏姿态放松自然,但演奏者自己听到的声音偏弱,在乐队合奏时回馈尤差。
3.迄今为止,要显著改良传统胡琴的缺点,本质途径包括利用其它材质替换莽皮、增加琴弦、改变琴筒的尺寸形状位置等,借助这些手段时不得不突破上述形制特征。
4.实用新型cn2045531u、cn2353012y、cn2667610y、cn2416568y将传统胡琴的琴弦数增加到3根至4根,扩展了音域和演奏技法。这些改良保留了胡琴琴弦夹弓的形制特点,但琴弦不得不分布于两个并行平面上,手指和琴弓选弦困难增大;琴弦增加后莽皮面板等部件受力过大,音色严重畸变,结构加强后恶化外观。
5.电子化、数字化的乐器形态可以对声音信号进行灵活的加工和美化,也使声音的产生不必严格取决于部件的物理特性、空间布置与机械耦合方式,信号的传播路径可以弯曲多变,有助于解绑胡琴特征的利弊伴生关系,因此提供了一个胡琴改良、扩展的途径,既做到神形相似,又大幅提升音质、拓展乐器的表达能力,还有可能用单一乐器复用为多种胡琴乐器。
6.实用新型cn87210916、cn2045531u、cn2847451y、cn201266484y、cn205016235u、cn202373288u、cn103578457a等用传感器采集莽皮等面板的振动,增加了回声等美化音效及伴奏功能,通过电子方法使乐器可以复用为多种胡琴乐器。但这种思路的电子胡琴保留了物理琴弦及两弦夹弓形制,部分振动特征无法改变,继承了主要的两弦形制弊端。
7.实用新型cn204332345描述了一种参数化数码乐器系统,以及基于该系统框架实现的数码胡琴等乐器,基于演奏者动作参数和乐器数字模型产生声音,信号过程彻底不依赖机械振动,有更大改良扩展空间。但是cn204332345描述的措施并没有具体阐述数码胡琴如何扩展功能、改善音质,有的局部实现方式也不是最优的。


技术实现要素:

8.一种相较传统胡琴乐器有明显扩展提升的数码胡琴,延伸了胡琴的音域,提高了音高变化的机动性,增强了对拨弦、多音等演奏技法的支持,抑制了狼音、噪音,同时最大限
度地继承了传统胡琴的音色特征、外观和演奏姿态。
附图说明:
9.图1活动琴弓形式的数码胡琴总体结构
10.图2信号系统构成与处理步骤
11.图3含三层力敏电阻的按弦传感器三视图
12.图4按弦传感器等效与测量电路
13.图5带接地层的按弦传感器结构
14.图6带接地层的按弦传感器等效电路
15.图7运弓传感器布局
16.图8运弓传感器实现方法
17.图9利用琴身倾角扩展逻辑琴弦数
18.图10琴弦复用的软件实现
19.图12固定形式的数码胡琴总体结构
20.图13软件多琴筒建模
21.图14抑制狼音和噪音的机制
22.图15琴筒主谐振滤波器调节规律具体实施方法:
23.图1表示了数码胡琴的一种结构:活动琴弓结构,类似于传统胡琴的双弦夹弓结构。数码胡琴外部可见的主要部件包括:琴杆(1)、按弦传感器(2)、琴筒(3)、电子琴弓(5)、运弓传感器(5)、近耳扬声器(6)、电子弦轴(7)。琴杆(1)与琴筒(3)固定在一起,一般不分解,合称琴体。
24.在琴杆(1)的柱面,或平行于柱面的指板上布设有一组电子形态的琴弦-按弦传感器(2),感知演奏者按弦动作,如按压、弹拨。按弦传感器为长条形触摸传感器。各按弦传感器表面大致平行于琴筒端面。
25.琴杆(1)底部或其他合适位置设置过弓孔(11),过弓孔(11)侧壁设置运弓传感器(3),感知演奏者的运弓动作。
26.琴筒(4)内部或周边设置主电路(41)、弦复用传感器(42)和主扬声器(43)。其中弦复用传感器(42)用于将每根按弦传感器(41)复用为2根逻辑琴弦,以扩展总弦数和音域。
27.电子琴弓(5)像传统胡琴琴弓一样沿弓长方向推拉运动,主体为柔性的运弓传感器动栅(51),由弓杆(52)绷直,作用类似传统琴弓的弓毛。
28.近耳扬声器(6)安装在琴杆(1)上接近演奏者耳朵的位置,或者琴筒上朝向演奏者耳朵的位置。近耳扬声器(6)在必要时输出乐器声音,使演奏者获得足够的反馈音量,并在乐队合奏场景,让演奏者从背景声音中辨识自己的琴声。
29.电子弦轴(7)包含旋转电位器或者旋转编码器,其输出用于调整按弦传感器(21)表征的音高。
30.图2为数码胡琴的信号系统构成与处理步骤。在主电路(41)中,adc(411)采集按弦传感器(2)、运弓传感器(3)等传感装置的模拟信号,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输入;数字输入进入cpu(412),在此处运行胡琴软件,数字输入被施加给乐器的数学模型,产生声音数值;
声音数值进入dac(413),被转换为模拟量输出信号;模拟输出信号被驱动电路(414)放大后馈入放音设备如主扬声器(43)、近耳扬声器(6)、或未图示的外接音箱等,变成人耳可感受的琴声。声音信号不依赖琴弦、面板等振动源。
31.从弦乐器演奏技法需要出发,按弦传感器(2)至少应支持两点触摸,不但应能测量两点触摸的位置,也必须能测量两点分别的压力,而且需适应两点间距可能在零到至弦长范围内无缝变动,现有的方法和设备较少处理这样的需求,需要专门解决。
32.图3是以力敏电阻作为核心组件的按弦传感器(2)三视图,包含3层相同的条形柔性力敏电阻膜(21),电阻膜之间由绝缘的柔性隔离层(22)相隔并胶合,两端通过引线(23)与外部电路连接。当触摸压力fa、fb被施加到传感器顶层并达到一定阈值时,力敏电阻膜在压力点形变相互接触,被触摸点分为la、lm、lb三段。
33.图4是图3所示按弦传感器(2)的等效及测量电路图。力敏电阻膜(21)各段la、lm、lb对应的电阻分别为rla、rlm、rlb,其阻值与长度成正比;两个压力点导致的膜间接触电阻分别为rfa、rfb,与压力存在负相关单调函数关系。给顶部电阻膜两端施加电流i,其他两层电阻膜两端悬空,可测得各电阻膜两端的电压ua3、ub3、ua2、ub2,ua1、ub1,以此求各电阻。
34.令:
[0035][0036]
可得:
[0037][0038]
测得上述电阻后,可以进一步计算出la、lb、lc即触摸位置,以及触摸压力fa、fb。这个模型假设触摸集中在理想的一点,会带来相应的误差。
[0039]
图3与图4中所示传感器有大同小异的近似方案,图5是一个例子,这个结构可以缓解触摸点分布带来的误差。图中为传感器的横截面,让中间层的力敏电阻膜电阻率减小趋近于零,变为薄膜电极层(24),电极层的下表面接触面积远小于上表面。图5结构两点受压的等效电路参见图6,电极层接地,电极层与顶层电阻膜的接触面积大,接触电阻可以忽略,通过ua3/ia3可以求得ra,ub3/ib3求得rb。电极层与底层电阻膜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接触电阻rfa

、rfb

较大,不可以忽略,结合已经求出的ra、rb数值,测量求解电极层与底层电阻膜构成的三端电路可获得rfa

、rfb

、rm。最后将各个电阻转换为压力与位置。
[0040]
图7表示了过弓孔(11)内运弓传感器(3)的安装及工作方式。过弓孔(11)位于琴杆(1)的底部,限制琴弓(5)的运动方向和范围,琴弓类似于弓毛的组件穿过弓孔推拉。过弓孔
(11)左右侧壁上对称地贴装2个运弓传感器(3)感知琴弓的接触与摩擦。各运弓传感器呈短条形,表面沿水平方向形状略有弧度以适应琴弓水平角度变化,数量与按弦传感器(2)的数量一致,且激励关系一一对应。琴弓运行中借助向两侧平动以选择运弓传感器(3)接触摩擦。运弓传感器(3)测量弓压、弓速,主电路(41)及其软件依据弓压、弓速值计算对应琴弦的振动。当演奏者想达成双音演奏意图时,可操作电子琴弓(5)在水平面内沿图示的虚弧线绕琴轴(1)转动,到a、b表示的边缘角度可同时接触两个运弓传感器(3),此时乐器计算两根琴弦同时被激励的振动,形成双音。
[0041]
图8表示了运弓传感器(3)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基于栅极电容感应原理测量弓压与弓速,琴弓不必与琴体间有机械连接,也不必有电源和信号连线,活动范围较大。运弓传感器(3)包含定栅和动栅两部分,定栅贴装在琴体上,根据测量相数需要由若干极片(31)组成,图示的定栅为单相2极片。动栅(51)位于电子琴弓(5)上,作用类似于传统琴弓的弓毛;包含一组沿弓长方向均匀分布的动栅极片(511),动栅极片附着于柔性介质条(512)表面。并被介质条(512)与定栅隔开。当动栅(51)以速度v沿定栅(31)表面滑动时,双方极片间的耦合面积发生周期变化,从而导致运弓传感器(3)的电容值发生周期性变化,变化频率与动栅(51)滑动的速度成正比;当动栅(51)以一定压力f压迫定栅(31)时,柔性介质条(512)厚度受到压缩,影响动栅极片(511)与定栅极片(31)之间的耦合距离,进而影响了运弓传感器(3)的平均电容;测量定栅极片(31)的引出端p、n间的电容变化周期和均值,可推导出弓压f和弓速v。除容栅外,运弓传感器(3)也也可以采用磁栅、光栅等栅式感器来实现,效果类同。
[0042]
如图9所示,演奏者可以通过改变琴体的倾斜角度来将每根按弦传感器(2)映射到两根定音不同的逻辑琴弦,以此增加音域、提升音高机动性。用途例如:演奏者左手的按弦位置保持不变,推动琴杆(1)使琴身从角度a

转动到角度b

时,音高即可提高一个八度。弦复用传感器(42)负责感知选弦意图,弦复用传感器(42)测量琴体倾斜角度,乐器根据其输出的测量值,切换对应的逻辑琴弦来承受按弦指、运弓的激励信号。弦复用传感器(42)可以由加速度传感器、角位置传感器、弯折传感器实现。
[0043]
图10表示了胡琴软件对弦复用意图的理解与处理。图中,激励函数负责产生胡琴的振源,按弦传感器(2)、运弓传感器(3)产生的参数组合是激励函数的一部输入,包括按指位置、按指压力信号、琴弓速度、琴弓压力;另一部输入是振动信号v,来自于逻辑琴弦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型——琴弦延时线。一个按弦传感器(2)可以代表参数不同的两根逻辑琴弦,分别建模为琴弦延时线1和琴弦延时线2。弦复用传感器(42)产生的弦复用信号驱动选路开关,控制激励函数连接选中的琴弦延时线。激励函数计算响应后迭代振动信号v,回馈给琴弦延时线。
[0044]
如图11所示,弦复用意图可以借助倾角以外的表达途径。相较图7所示的2个运弓传感器(3),可以在过弓孔(11)内沿高度方向成对增加运弓传感器(3),运弓传感器对数与逻辑琴弦对数一致。当琴弓摩擦不同高度的运弓传感器(3)时,感知结果成为逻辑琴弦选弦判断依据。可选地,也可在过弓孔内沿横向成对增加运弓传感器(3),琴弓在水平面绕琴杆转动,摩擦不同角度的运弓传感器(3),激励不同的逻辑琴弦。
[0045]
图12表示了电子胡琴另一种总体结构:固定琴弓结构。电子琴弓(5)连接在琴杆(1)上,不再沿弓长方向活动。电子琴弓(5)含刚性的基体(52

),基体造型大致可为长条板形、长条框形,在基体(52

)上下表面或侧立面布置若干运弓传感器(51

),数量与按指传感
器(2)一致,持弓姿势与传统胡琴相仿。演奏者手指接触一个或两个运弓传感器(51

)并沿其长度方向相对滑动,触摸点代表了琴弓擦弦点。由于琴弓与琴体的电路可直接连接,运弓传感器(51

)可全部布置在琴弓内,由电阻、电容、压电等多种线性位置-压力传感器来实现,而琴体上不再保留琴弓传感部件。乐器根据各运弓传感器(51

)输出的压力值、位置值,理解演奏者单音或多音演奏意图。为兼顾演奏与收纳需要,琴弓通过铰链(8)连接在琴杆(1)上,演奏时打开,收纳时折起。与活动琴弓结构方案一样,琴筒中配置弦复用传感器(42),演奏者通过改变琴身倾角来扩展琴弦数,切换演奏者激励的逻辑琴弦。
[0046]
在图12所示固定琴弓方案中,琴筒里的倾角传感器(42)可以被替代取消。例如当铰链(8)是由旋转位置传感器兼任时,演奏者可以通过改变琴弓(5)在垂直面的倾斜角度来表达选弦意图,而不必倾斜整个琴身。用途例如:演奏者左手的按弦位置保持不变,控制琴弓(5)倾角从a

变化到b

时,可使演奏的音高升高一个八度。
[0047]
数码胡琴的逻辑琴弦数量扩展后,在主电路(41)中运行的软件给乐器建模赋予多个虚拟琴筒,以适应更多琴弦带来的阻抗匹配需要,使共鸣在全部频段更充分,进一步改善胡琴常见的音域偏小问题。图13表示了琴弦与琴筒之间耦合关系的建模。琴弦延时线1~4是4根逻辑琴弦的数学模型,定音从低依次走高;琴筒滤波器1~2表示2个琴筒的数学模型,其主谐振频率分别位于较低音区和较高音区。依据琴弦音域与琴筒主谐振频率就近匹配的原则,琴弦延时线1~4分别耦合不同的琴筒滤波器,产生振动信号v1~v4。琴筒模型输出共鸣后的信号,汇总后得到声音输出vout。
[0048]
数码胡琴以数字信号处理的手段进行狼音的压制。狼音是弦乐器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琴弦振动基频与琴体主谐振频率重合或接近重合时,琴体与琴弦相互驱动,产生不规则的振动,严重破坏了频谱的和谐性,听觉上表现为刺耳的噪音,称作“狼音”,狼音现象使乐器在较关键的音高点完全不可用。此外,琴弦振动、琴筒频谱响应都包含丰富的谐波,在其他频率,较弱的峰值重叠也可产生温和一些的噪音。
[0049]
图14说明了数码胡琴抑制狼音的机制,软件将琴筒滤波器分为主谐振频响滤波器、非主谐振频响滤波器两部分,其中主谐振滤波器的参数可调。软件根据按弦传感参数、运弓传感参数计算琴弦振动基频,判断是否接近琴筒主谐振频率,进而计算并动态设置主谐振滤波器的合理参数,避免主谐振向琴弦的回馈过大导致狼音振动。
[0050]
图15是主谐振滤波器调整遵循的规律:图中,原琴筒幅频响应曲线为a1,在主谐振频率fm附近。当琴弦振动基频f0=fm时,修正后的幅频响应曲线为a2,使峰值最小。当琴弦振动基频f0远离fm时,调整琴筒滤波器参数,使其频响曲线更接近原响应a1,以在绝大多基频范围保持乐器声音的逼真度和特色;琴弦基频f0越靠近fm,频响曲线越接近a2,以在个别基频f0附近消除狼音;
[0051]
相同的机制也可以用于较温和的噪音抑制。在其他较小琴弦谐波频率-琴筒峰值频率重叠处,在更多的琴弦振动基频点,如f0=fm/2、f0=fm/3等频点进行琴筒滤波器参数调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