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流量控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9:09: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量控制连接结构,用于对粘稠物料进行过滤。


背景技术:

2.对于物料的过滤是很多领域都会涉及到的工序,其中就涉及到润滑油脂在回收循环利用过程中需对回收的润滑油脂进行过滤的工序。润滑油脂由低粘度合成润滑油并添加有抗氧化、防锈蚀等多种添加剂配制而成的润滑油,它具有优异的抗磨极压性能,确保最佳负荷能力;极有效地减少摩擦,把产生的热量控制在最低限度;还具有优异的高温氧化安定性,保证润滑部位高温长期正常工作。润滑油脂广泛的应用与各行各业的设备运行,其中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通过润滑油脂进行润滑。润滑时,常规的给油方式通常采用喷油嘴连接油路进行喷油,但是多个喷油嘴之间采用单点安装电磁阀,需要多个安装底板进行分别安装,结构较为复杂,同时现有的给油方式采用单个油路出油,出油量大,当需求量较小,需要少量给油时,不能单独通过电磁阀控制流量大小。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连接结构,其通过在控制底板上集成多个控制阀控制出油,同时控制阀连接的控制底板上形成多个出油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喷油嘴需要单点安装,结构复杂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流量控制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流量控制连接结构,包括控制底板和与其连接的多个控制阀,所述控制底板的一侧沿横向开设有进油油路,进油油路上向控制底板一侧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油孔;控制底板上端于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开设有出油油路,该出油油路上对应进油油路上设置的第一进油孔位置处设有多个第一出油孔,所述进油油路的第一进油孔与出油油路上的第一出油孔对应形成进出油路,该进出油路与控制阀连接。
6.采用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在控制底板上设置进油油路并在进油油路上的多个第一进油孔处设置多个出油油路,进而可集成安装多个控制阀对第一出油孔进行出油控制,该控制底板上集成多个出油孔的设置,解决了单个安装的复杂性,同时,在每个出油油路上设置多个第一出油孔,可通过控制阀控制形成多个出油方式,可根据需求实现多点出油或单点出油方式。
7.优选的,所述控制底板为方形结构,且控制底板的一侧贯穿开设有主进油孔并与进油油路连通,所述控制底板上端贯穿开设有主出油孔并与出油油路连通。
8.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所述主进油孔与进油油路连通,且进油油路上设置多个第一进油孔用于与控制阀连接可实现多个控制阀集成安装。
9.优选的,所述主进油孔和主出油孔设计为螺纹孔。
10.采用上述结构设计,螺纹孔的设计便于连接高压油管,连接安装更加方便。
11.优选的,所述进油油路上设置4个第一进油孔贯穿控制底板一侧设置,所述出油油路和主出油孔对应第一进油孔位置均设置有4个,且每个出油油路上连通设置有贯穿控制底板一侧的2个第一出油孔,每个出油油路上的2个第一出油孔与对应的第一进油孔组成进出油路,所述控制阀上连接面上对应开设有进油连接孔和出油连接孔,所述控制底板上固定装设有多个控制阀并将进出油路的第一进油孔和第一出油孔与进油连接孔和出油连接孔连通。
12.采用上述结构设计,每个出油油路上设置2个第一出油孔与控制阀的出油连接孔的连接,进而控制阀可分别控制2个第一出油孔分别出油,进而可根据使用需求控制第一出油孔的开闭进而控制出油量。
13.优选的,所述每个出油油路上的2个第一出油孔与对应的第一进油孔于竖直方向呈直线。
14.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安装更加更加方便,便于对准。
15.优选的,所述控制底板上装设有4个控制阀,且控制底板和控制阀上均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控制阀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装设于控制底板上。
16.优选的,所述控制底板为金属锻件。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本实用新型一种流量控制连接结构通过在控制底板上设置进油油路并在进油油路上的多个第一进油孔处设置多个出油油路,进而可集成安装多个控制阀对第一出油孔进行出油控制,该控制底板上集成多个出油孔的设置,解决了单点安装的复杂性,同时,在每个出油油路上设置多个第一出油孔,可通过控制阀控制形成多个出油方式,可根据需求实现多点出油或单点出油方式,控制流量。
附图说明
19.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控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1中控制底板的透视图。
24.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5.控制底板100、进油油路110、第一进油孔120、出油油路130、第一出油孔140、主进油孔150、主出油孔160、控制阀200、进油连接孔210、出油连接孔220、安装孔300。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流量控制连接结构,包括控制底板100和与其连接的多个控制阀200,所述控制底板100的一侧沿横向开设有进油油路110,进油油路110上向控制底板100一侧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油孔120。控制底板100上端于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开设有多个出油油路130,每个出油油路130上对应进油油路110上设置的第一进油孔120位置处设有多个第一出油孔140,所述进油油路110的第一进油孔120与出油油路130上的第一出油孔140对应形成进出油路,该进出油路分别与控制阀200连接。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个出油油路13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油孔140,其分别与控制阀200连通,进而每个控制阀200可分别控制多个第一出油孔140单独出油,根据用油需求控制出油流量。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底板100为方形结构,且控制底板100为金属锻件。控制底板100的一侧贯穿开设有主进油孔150并与进油油路110连通,所述控制底板100上端贯穿开设有主出油孔160并与出油油路130连通。所述主进油孔150和主出油孔160设计为螺纹孔,通过螺纹孔与外部高压油管进行连接,且在连接时设有密封圈进行密封。
30.所述进油油路110上设置4个第一进油孔120贯穿控制底板100一侧设置,所述出油油路130和主出油孔160对应第一进油孔120位置均设置有4个,且每个出油油路130上连通设置有贯穿控制底板100一侧的2个第一出油孔140,每个出油油路130上的2个第一出油孔140与对应的第一进油孔120组成进出油路,所述控制阀200上连接面上对应开设有进油连接孔210和出油连接孔220,所述控制底板100上固定装设有多个控制阀200并将进出油路的第一进油孔120和第一出油孔140与进油连接孔210和出油连接孔220连通。所述控制底板100上装设有4个控制阀200,且控制底板100和控制阀200上均贯穿开设有安装孔300,控制阀200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装设于控制底板100上。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个出油油路130上的2个第一出油孔140与对应的第一进油孔120于竖直方向呈直线,以便于油孔的安装对准。
32.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33.本实用新型中主进油孔150从控制底板100的侧面贯穿开设并开设在控制底板100内部的进油油路110连通,同时,主出油孔160从控制底板100的上端贯穿开设多个,并分别与设置在控制底板100内部的出油油路130连通。所述进油油路110和出油油路130于控制底板100内部不相互交叉。在安装时,将控制阀200上的进油连接孔210与进油油路110的第一进油孔120对准连通,出油连接孔220与出油油路130的第一出油孔140对准连通,然后将控制底板100上的安装孔300与控制阀200上的安装孔300对准并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连接。同理将多个控制阀200安装固定,所述主进油孔150、主出油孔160分别与外接高压油管连接。
34.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