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冰箱的取冰机构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2-11-22 22:29: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冰箱的取冰机构及冰箱。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用户的用冰需求,有的冰箱特别地配置了制冰机。为了方便用户获取冰块,有些冰箱将制冰机布置在了冰箱门体上,以使用户在不打开冰箱门体的情况下获取到冰块。这些冰箱中,用于取冰的取冰机构需要与冰箱内部的制冰装置相连,以在用户需要时将制冰装置制得的冰块通过取冰机构排出。
3.受制于冰箱门体的空间限制以及门体的保温性能要求,取冰机构能够占用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对取冰机构的结构布局要求非常紧凑。然而,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取冰机构内通常设置较多的电器件,这些电器件都需要通过电连接线与冰箱的控制装置电连接。若电连接线不加以规整或规整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取冰机构内部布线杂乱、且占用空间较大,严重时还会影响取冰机构的主要模块(投冰桶)的安装,例如安装投冰桶时卡线,导致投冰桶装配不到位,难以确保投冰机构与制冰装置之间的密封,从而影响制冰效果、出冰体验或引起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布线规则整齐的取冰机构,以避免影响取冰机构的部件装配。
5.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高取冰机构内部的布线合理性。
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取冰机构的冰箱。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取冰机构,包括预埋盒、以及设置于所述预埋盒内的多个电器件,每个所述电器件均通过电连接线与所述冰箱的控制装置电连接;其中
8.所述预埋盒设置于所述冰箱的箱体上或所述冰箱的门体上,且其内限定有朝所述冰箱的外侧敞开的取冰腔,多个所述电器件设置于所述取冰腔内;且
9.所述预埋盒包括与所述取冰腔的敞开口相对的内底壁,所述内底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走线结构,至少部分所述电器件的电连接线限制在所述至少一个走线结构中。
10.可选地,所述预埋盒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内底壁和所述取冰腔的敞开口之间的周壁,所述周壁上开设有穿线孔;且
11.多个所述电器件的电连接线均穿过所述冰箱的发泡层和所述穿线孔后延伸至所述取冰腔内。
12.可选地,所述内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冰箱的制冰装置连通的投冰口,所述投冰口处设有挡板;且
13.多个所述电器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挡板运动以选择性地敞开或封堵所述投冰口的驱动机构、用于将光投射至所述取冰机构的投影表面上的投影灯、用于为所述取冰机构
提供照明的照明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预埋盒外侧的显示面板;
14.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投影灯和所述照明装置的电连接线从所述穿线孔穿出后向内延伸并限制在所述至少一个走线结构中,所述显示面板的电连接线从所述穿线孔穿出后直接向外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
15.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投影灯和所述照明装置的电连接线均包括从所述走线结构穿出并分别连接至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投影灯和所述照明装置的末端区段;
16.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投影灯和所述照明装置的电连接线的除所述末端区段之外的其他区段的外部包覆有绝缘胶带,以通过所述绝缘胶带将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投影灯和所述照明装置的电连接线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线束。
17.可选地,所述走线结构呈弧形,且所述走线结构的两端均与所述内底壁相连,以在所述走线结构和所述内底壁之间限定出封闭的走线孔。
18.可选地,所述走线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走线结构沿所述预埋盒的横向间隔并排设置。
19.可选地,所述取冰机构还包括:
20.投冰桶,设置于所述取冰腔内,且具有选择性地与所述投冰口连通的内部空腔,所述投冰桶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内部空腔连通的出冰口;其中
21.所述投冰桶的背离所述预埋盒内底壁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槽,以用于卡接延伸至所述投冰桶外侧的电连接线。
22.可选地,所述投冰桶的底部外侧还设有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用于连接出水管或用于供出水管穿设其中,以在所述限位管的底部形成出水口;且
23.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出水管卡接在部分所述卡槽中。
24.可选地,每个所述卡槽均为具有敞开槽口的半封闭槽,各个所述卡槽的槽口敞开方向不尽相同。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冰箱,其包括:
26.箱体,其内限定有储物空间;
27.门体,连接于所述箱体,以打开和/或关闭所述储物空间;以及
28.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取冰机构,所述取冰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或所述门体上。
29.本实用新型的取冰机构包括设置于冰箱箱体或冰箱门体上的预埋盒以及设置于预埋盒内的多个电器件,每个电器件均通过电连接线与冰箱的控制装置电连接。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在预埋盒上特别地设有至少一个走线结构,至少部分电器件的电连接线限制在上述走线结构中,规整了至少部分电器件的电连接线,避免了因电器件数量多导致电连接线数量繁多、分布杂乱而占用较多空间的问题。并且,上述走线结构设置在预埋盒的与其内的取冰腔的敞开口相对的内底壁上,相当于走线结构位于预埋盒的最内侧,而取冰机构的电器件和其他部件均通过取冰腔的敞开口由外向内地安装至预埋盒中,因此,被限制在预埋盒最内侧的电连接线不会对取冰机构的部件装配产生任何的影响。
30.进一步地,预埋盒内的电器件种类繁多、设置位置和功能各异。比如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挡板运动,而挡板位于开设在预埋盒内底壁上的投冰口处,相对更加靠近预埋盒的内侧;再如投影灯和照明装置分别用于投影和照明,所处的位置不必靠外;又如显示面板用于显示信息,其必须设置在预埋盒的外侧,以便于用户获取显示信息。若将这些电器件的电连
接线都限制在预埋盒最内侧的走线结构中,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比如,处于最外侧的显示面板的电连接线若限制在走线结构中,从走线结构伸出后还要延伸至预埋盒最外侧,因此,显示面板的电连接线可能会环绕取冰腔大半周,延长了不必要的长度,而且占用空间更大。为此,本实用新型仅将驱动机构、投影灯和照明装置的电连接线限制在走线结构中,显示面板的电连接线从穿线孔穿出后可直接向外延伸至显示面板,一方面,规整了大部分电连接线,避免了电连接线杂乱无章,另一方面,还尽可能缩短了各电连接线的长度。可见,本实用新型根据各电器件的位置和功能灵活地对其电连接线进行布置,提高了取冰机构内部的布线合理性。
3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3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取冰机构的示意性结构图;
3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取冰机构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
36.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埋盒的示意性结构图;
37.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投冰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3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埋盒和投冰装置装配后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取冰机构,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取冰机构10可设置在冰箱1的箱体20或冰箱的门体30上。具体地,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取冰机构10设置于门体30上。
4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取冰机构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取冰机构的示意性结构分解图。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取冰机构10包括预埋盒11以及设置于预埋盒11内的多个电器件,每个电器件均通过电连接线与冰箱1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电连接。
41.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埋盒的示意性结构图。预埋盒11设置于冰箱1的箱体20上或冰箱1的门体30上,且其内限定有朝冰箱1的外侧敞开的取冰腔111,以便于用户通过取冰腔111取冰,多个电器件设置于取冰腔111内。具体地,当预埋盒11设置于门体30时,预埋盒11内的取冰腔111朝前敞开。
42.进一步地,预埋盒11包括与取冰腔111的敞开口相对的内底壁114,内底壁114上设有至少一个走线结构118,至少部分电器件的电连接线限制在至少一个走线结构118中。
43.本实用新型的取冰机构10包括设置于冰箱箱体20或冰箱门体30上的预埋盒11以及设置于预埋盒11内的多个电器件,每个电器件均通过电连接线与冰箱1的控制装置电连接。特别地,本实用新型还在预埋盒11上特别地设有至少一个走线结构118,至少部分电器
件的电连接线限制在上述走线结构118中,规整了至少部分电器件的电连接线,避免了因电器件数量多导致电连接线数量繁多、分布杂乱而占用较多空间的问题。并且,上述走线结构118设置在预埋盒11的与其内的取冰腔111的敞开口相对的内底壁114上,相当于走线结构118位于预埋盒11的最内侧,而取冰机构10的电器件和其他部件均通过取冰腔111的敞开口由外向内地安装至预埋盒11中,因此,被限制在预埋盒11最内侧的电连接线不会对取冰机构10的部件装配产生任何的影响。
44.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埋盒11还包括连接在内底壁114和取冰腔111的敞开口之间的周壁115,周壁115上开设有穿线孔1151。多个电器件的电连接线均穿过冰箱1的发泡层和穿线孔1151后延伸至取冰腔111内,进而与取冰腔111内的各电器件相连。本实用新型将穿线孔1151开设在预埋盒11的周壁115,便于各电器件的电连接线穿过取冰机构10周侧的发泡层后进入取冰腔111内,而取冰机构10周侧的发泡层相比于取冰机构10内侧的发泡层更厚(因取冰机构10占用一定的发泡层厚度),更加不易通过穿线孔1151产生漏冷现象。并且,将穿线孔1151开设在预埋盒11的周壁115,不会占用取冰腔111在冰箱内外方向上的空间,有利于取冰腔111内各部件的装配。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底壁114上开设有与冰箱1的制冰装置连通的投冰口112,投冰口112处设有挡板127。多个电器件具体可包括用于驱动挡板127运动以选择性地敞开或封堵投冰口112的驱动机构128、用于将光投射至取冰机构10的投影表面上的投影灯14、用于为取冰机构10提供照明的照明装置18、以及设置于预埋盒11外侧的显示面板17。当用户需要取冰时驱动机构128带动挡板127运动以敞开投冰口112从而允许制冰装置制得的冰流出、在用户取冰结束后驱动机构128带动挡板127恢复原位以封堵投冰口112从而阻止制冰装置制得的并流出。
46.实用新型人认识到,预埋盒11内的电器件种类繁多、设置位置和功能各异。比如驱动机构128用于驱动挡板127运动,而挡板127位于开设在预埋盒11内底壁上的投冰口112处,相对更加靠近预埋盒11的内侧;再如投影灯14和照明装置18分别用于投影和照明,所处的位置不必靠外;又如显示面板17用于显示信息,其必须设置在预埋盒11的外侧,以便于用户获取显示信息。若将这些电器件的电连接线都限制在预埋盒11最内侧的走线结构118中,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比如,处于最外侧的显示面板17的电连接线若限制在走线结构118中,从走线结构118伸出后还要延伸至预埋盒11最外侧,因此,显示面板17的电连接线可能会环绕取冰腔111大半周,延长了不必要的长度,而且占用空间更大。
47.为此,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28、投影灯14和照明装置18的电连接线从穿线孔1151穿出后向内延伸并限制在至少一个走线结构118中,显示面板17的电连接线从穿线孔1151穿出后直接向外延伸至显示面板17。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仅将驱动机构128、投影灯14和照明装置18的电连接线限制在走线结构118中,显示面板17的电连接线从穿线孔1151穿出后可直接向外延伸至显示面板17,一方面,规整了大部分电连接线,避免了电连接线杂乱无章,另一方面,还尽可能缩短了各电连接线的长度。可见,本实用新型根据各电器件的位置和功能灵活地对其电连接线进行布置,提高了取冰机构10内部的布线合理性。
48.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28、投影灯14和照明装置18的电连接线均包括从走线结构118穿出并分别连接至驱动机构128、投影灯14和照明装置18的末端区段。驱动机构128、投影灯14和照明装置18的电连接线的除该末端区段之外的其他区段的外部包覆有绝
缘胶带,以通过绝缘胶带将驱动机构128、投影灯14和照明装置18的电连接线缠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线束129,减小了各电连接线之间的间隙。在装配时,该线束作为一个整体穿过走线结构118、穿线孔1151和发泡层,不易发生卡顿,装配效率较高,且装配后更加整洁、占用空间最小。
49.在一些实施例中,走线结构118呈弧形,且走线结构118的两端均与内底壁114相连,以在走线结构118和内底壁114之间限定出封闭的走线孔。在装配时,电连接线穿过走线孔后伸出,而不是卡在走线结构118中,因此不会从走线孔中脱落或脱离,对电连接线的限制效果更佳。
50.在一些实施例中,走线结构11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走线结构118沿预埋盒11的横向间隔并排设置。由此,可通过两个走线结构118将电连接线限制成贴着预埋盒11的内底壁111延伸,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小了电连接线占用的空间,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电连接线对预埋盒11内的部件装配产生影响。
51.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投冰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预埋盒和投冰装置装配后的示意性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取冰机构10还包括投冰桶124,投冰桶124设置于取冰腔111内,且具有选择性地与投冰口112连通的内部空腔121,投冰桶124的底部开设有与内部空腔121连通的出冰口122,以允许经投冰口112投入内部空腔124的并从出冰口122流出。具体地,投冰桶124、驱动机构128、挡板127等共同形成投冰装置12。
52.进一步地,投冰桶124的背离预埋盒11内底壁的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槽1241,以用于卡接延伸至投冰桶124外侧的电连接线。
53.申请人认识到,若因布局位置或功能的原因使得某些电器件的电连接线必须位于预埋盒11的外侧,仍然需要对这些电连接线进行限制,否则会造成取冰机构10内部外侧的电连接线布置杂乱。为此,本实用新型特别地在投冰桶124的外侧设置卡槽1241,既不会影响投冰桶124的功能,又充分地利用了投冰桶124的结构和位置规整电连接线,从而使得取冰机构10的内部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和合理。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冰桶124的底部外侧还设有限位管126,限位管126用于连接出水管19或用于供出水管19穿设其中,以在限位管126的底部形成出水口1261。进一步地,冰箱1内部还可设有供水装置,供水装置通过出水管与出水口1261连通。由此,可通过出冰口1261选择性出冰、通过出水口1261选择性出水,以满足用户多种多样的冰水需求,例如单独出冰、单独出水、同时出冰出水等。
55.由于限位管126位于投冰桶124的外侧,因此,出水管19需要延伸至投冰桶124的外侧,出水管19若布置不稳,仍然会影响其与限位管126之间的连接,进而影响出水口1261的出水。为此,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卡槽124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出水管19卡接在部分卡槽1241中。也就是说,卡槽1241不但用于卡接电连接线,而且还可以用来卡接出水管19。这样,只要是位于取冰腔111外侧的细长柔性件,都可以稳定地卡接在各个卡槽1241,从而使得取冰腔111外侧的结构布局或布线更加整洁。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卡槽1241均为具有敞开槽口的半封闭槽,各个卡槽1241的槽口敞开方向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可以根据电连接线和出水管19的目标延伸路径预先设置各个卡槽1241的开口方向。
57.具体地,预埋盒11的周壁115上还开设有用于供出水管19穿过其中的通孔1152,出水管19经通孔1152延伸至取冰腔111内,并最终延伸至限位管126中,而限位管126大致位于取冰腔111外侧的中部位置,也就是说,出水管19需要由取冰腔111的侧部延伸至其中部下方。为此,用于与出水管19卡接的卡槽124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卡槽1241沿竖向间隔排布,且均位于限位管126的正上方。其中,位于较上方的卡槽1241的槽口朝背离通孔1152的方向开口,处于较下方的卡槽1241的槽口向朝向通孔1152的方向开口。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取冰机构10还包括安装支架13、托盘15和操作杆16。投冰装置12和投影灯14均支撑在安装支架13上,安装支架13与预埋盒11之间、以及投冰装置12和预埋盒11之间均可通过固定件紧固连接。托盘15以可拆卸的形式安装在取冰腔111的底部,投影灯14的光影形成在托盘15的上表面。操作杆16位于取冰腔111内并且安装到预埋盒11或安装支架13上。操作杆16用于控制投冰装置12投冰,具体地,当用户向内抵接操作杆16时可从出冰口122出冰。显示面板17安装在预埋盒11上,并且遮挡投冰装置12、投影灯14、安装支架13和托盘15,显示面板17用于显示冰箱1的参数信息等。
5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冰箱,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冰箱1包括箱体20和门体30。箱体20内限定有储物空间,门体30连接于箱体30,以打开和/或关闭箱体20内的储物空间。特别地,冰箱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取冰机构10,取冰机构10设置于箱体20或门体30上。
60.具体地,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取冰机构10设置于门体30上。此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内侧”具体可以为冰箱1的后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外侧”具体可以为冰箱1的前侧。
6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3.进一步,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4.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