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转向的滑移装载机以及转向方法与流程

2022-11-19 18:51: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滑移装载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转向的滑移装载机以及转向方法。


背景技术:

2.滑移装载机适用于货运或运输、装载、或包容特殊货物或物体的车俩,现有的运输货物的滑移装载机在进行运输超长的货物时,由于货物整体长度长于滑移装载机本体,当滑移装载机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转向时,较长的货物整体在狭小的空间内部不便于滑移装载机进行转向,从而需要工作人员不断调整滑移装载机的位置,才能将货物整体进行转向,为了解决上述这一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便于转向的滑移装载机以及转向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滑移装载机在狭窄的空间内不便于带动货物进行转向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转向的滑移装载机以及转向方法。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转向的滑移装载机,包括运输车,所述运输车的顶端设置有转向调节机构,用于对货物进行转向,所述转向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运输车上方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至所述支撑座两侧外壁的自适应夹持机构,用于对所述转向调节机构顶端的货物进行限位。
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向调节机构还包括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运输车顶端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支撑座的底端固定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贯穿至所述运输车的内壁并与所述运输车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的第一直齿轮,所述运输车的顶端滑动连接有两个弧形支撑块,且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块顶端与所述支撑座焊接固定,所述运输车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至所述运输车顶端并位于所述弧形支撑块外壁的润滑组件。
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润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运输车底端的润滑油储存箱,所述润滑油储存箱的一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壳,所述润滑油储存箱的排料口处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管,且所述第一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壳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壳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密封活塞块,所述第二密封活塞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壳固定连接,所述运输车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注壳,且所述加注壳位于所述弧形支撑块的外壁,所述弧形支撑块的底端开设有延伸至所述弧形支撑块两侧外壁的导流槽,所述第一连接壳两侧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管,且两个所述第二导流管的一端分别贯穿至所述运输车的内部并与一个所述加注壳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运输车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至所述第一连接壳顶端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密封活塞块进行移动的气动推动单元。
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动推动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齿条一端的第二齿条,所述运输车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啮合的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位于所述第二直齿轮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大锥齿轮,所述运输车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单向丝杆,且所述单向丝杆的一端贯穿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小锥齿轮,且所述小锥齿轮与所述大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运输车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滑块套接在所述单向丝杆的顶端,所述运输车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壳,所述第二连接壳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密封活塞块,且所述第一密封活塞块的外壁通过螺栓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壳的底端排气口处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流管,且所述第三导流管的底端贯穿所述运输车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壳顶端进气口处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壳固定连接。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运输车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滑槽,所述第一滑块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单向丝杆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槽,所述运输车的顶端开设有与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块相匹配的弧形槽述。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适应夹持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内壁的双向丝杆,且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贯穿至所述支撑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直齿轮,所述支撑座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且所述滑动板的底端贯穿至所述支撑座的内部并套接在所述双向丝杆的外壁,所述运输车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壳,所述运输车的两侧外壁均滑动连接有一个与所述第三直齿轮相啮合的第三齿条,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连接壳的内部安装有第三密封活塞块,所述第三密封活塞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贯穿至所述第三连接壳一侧外壁的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的顶端一个所述第三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密封活塞块的外壁位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且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壳的进气口处固定连接有伸缩软管,所述伸缩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壳排气口处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延伸至另一侧外壁的自动限位调节组件。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开设有与两个所述滑动板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滑槽,所述双向丝杆的外壁设置有正反螺纹,两个所述滑动板分别套接在所述双向丝杆正螺纹与反螺纹的外壁,两个所述滑动板的内壁均设置有与所述双向丝杆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槽,所述运输车的两侧外壁开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三齿条相匹配的第三限位滑槽。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动限位调节组件包括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板一侧外壁的两个第二连接座,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且所述转动块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两个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分别贯穿至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四直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壁安装连接有扭簧,且所述扭簧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部,所述转动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第三连接壳一侧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块的内侧与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内
侧分别贯穿至一个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直齿轮环,所述直齿轮环位于所述第四直齿轮的一侧并与所述第四直齿轮相啮合。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相匹配的第四限位滑槽,所述滑动板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滑块相匹配的第五限位滑槽,所述第三连接壳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相匹配的第六限位滑槽,所述第二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三滑块的顶端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七限位滑槽,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滑动板接触但不连接,所述伸缩软管设置有两个分流口,所述第三连接壳设置有两个,所述伸缩软管的两个排气口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三连接壳的进气口相连接。
13.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便于转向的方法,采用上述便于转向的滑移装载机,包括以下步骤:s1、当所述运输车将所述支撑座顶端的货物装载到狭小的空间需要带动货物进行转向时,当所述运输车带动货物转向不便时,启动所述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伸长推动所述第一齿条带动所述第二齿条进行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二齿条驱动所述第二直齿轮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大锥齿轮进行转动,从而驱动所述小锥齿轮带动所述单向丝杆进行快速转动,所述单向丝杆快速转动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带动所述第一密封活塞块在所述第二连接壳内部进行滑动,s2、当所述第一密封活塞块在所述第二连接壳内部进行滑动时,将所述第二连接壳内部气体分别推入到所述伸缩软管与所述第三导流管内部,当所述第二连接壳内部气体通过所述第三导流管进入到所述第一连接壳内部,通过气体不断进入到所述第一连接壳内部,从而推动所述第二密封活塞块拉动所述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一连接壳内部进行移动,所述第二密封活塞块进行移动时,先将所述第一连接壳进料口进行封堵,然后对所述第一连接壳内部润滑油进行挤压,将所述第一连接壳内部润滑油分别推入到所述第二导流管内部,通过所述第二导流管导入到所述加注壳内部,然后通过所述加注壳加注到所述弧形支撑块的一侧外壁,通过所述弧形支撑块底端开设的导流槽导向到所述弧形支撑块底端与另一侧外壁,从而对所述弧形支撑块进行润滑;s3、当所述第二连接壳内部气体进入到所述伸缩软管内部时,通过所述伸缩软管导入到所述第三连接壳内部,所述第二连接壳内部气体通过所述伸缩软管不断进入到所述第三连接壳内部时,从而推动所述第三密封活塞块带动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向所述第三连接壳外部进行移动,并对所述第三弹簧进行挤压,当所述活塞杆向远离所述第三连接壳分别进行移动时,带动一个所述第三齿条进行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三直齿轮通过所述双向丝杆带动另一个所述第三直齿轮进行转动,从而驱动另一个所述第三齿条进行移动,当所述双向丝杆进行转动时,驱动两个所述滑动板向所述支撑座顶端货物靠近,所述滑动板进行移动的同时带动所述第二滑块进行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三滑块顶端进行滑动;s4、当两个所述滑动板向货物靠近的同时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转动块带动一个所述夹持板向货物靠近,当所述夹持板抵在货物的外壁时,所述滑动板继续向货物靠近,从而推动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第三转轴带动所述扭簧一端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扭簧进行扭曲,当一个所述第三齿条底端卡齿与所述第三直齿轮分离时,所述滑动板移动到最大位置,且所
述第三齿条继续移动时带动所述固定块进行移动,当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第三滑块接触时推动所述第三滑块挤压所述第二弹簧向所述第三连接壳靠近,所述第三滑块向所述第三连接壳方向进行移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二滑块带动两个所述直齿轮环进行移动,当所述第三齿条移动到最大位置时,两个所述直齿轮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四直齿轮相啮合,将所述第三转轴进行限位,从而通过所述夹持板对所述支撑座顶端货物进行限位;s2、当所述第二齿条外壁卡齿与所述第二直齿轮分离时,所述第一齿条外壁卡齿与所述第一直齿轮接触,从而驱动所述第一直齿轮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支撑座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支撑座顶端货物进行转动,以此对所述支撑座顶端货物位置进行调节。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转向调节机构与自适应夹持机构,当运输车将货物装载到狭小的空间需要带动货物进行转向时,当运输车带动货物转向不便时,转向调节机构对货物进行转向,以此调节货物的位置,以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运输车在狭窄的空间内部对货物进行运输,通过自适应夹持机构对运输车顶端的货物两侧进行限位,避免货物在转向的过程中发生晃动,以此提高货物转向时的稳定性,进而便于转向调节机构稳定的带动货物进行转向;2、通过设置转向调节机构,当运输车将支撑座顶端的货物装载到狭小的空间需要带动货物进行转向时,当运输车带动货物转向不便时,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输出端伸长推动第一齿条进行移动时,当第一齿条外壁卡齿与第一直齿轮接触,从而驱动第一直齿轮通过第一转轴带动支撑座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支撑座顶端货物进行转动,以此对支撑座顶端货物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润滑组件对两个弧形支撑块与运输车接触部位进行润滑,以便于两个弧形支撑块能够更好的进行转动,避免两个弧形支撑块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卡顿,以便于支撑座通过两个弧形支撑块能够便捷的在运输车顶端进行转动,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配合实现了对货物进行转向的功能,以便于运输车能够在狭窄的空间内带动货物进行转向。
15.3、通过设置自适应夹持机构,通过自适应夹持机构将夹持板固定在货物的外壁,对货物进行限位,以此避免支撑座带动货物进行转向的过程中发生晃动,从而使得支撑座能够稳定的带动货物进行转向。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座截面图;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座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b处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的c处放大图;图7为本发明的运输车截面图;图8为本发明的运输车底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连接壳剖视图;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密封活塞块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加注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弧形支撑块底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三连接壳剖视图;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连接座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的d处放大图。
17.图中:1、运输车;2、转向调节机构;201、支撑座;202、第一连接壳;203、第一导流管;204、第二导流管;205、第二连接壳;206、弧形支撑块;207、加注壳;208、第三导流管;209、导流槽;210、第一转轴;211、第一直齿轮;212、第一齿条;213、液压缸;214、第一连接座;215、单向丝杆;216、第一滑块;217、第二齿条;218、第二转轴;219、大锥齿轮;220、第二直齿轮;221、小锥齿轮;222、第一密封活塞块;223、润滑油储存箱;224、第二密封活塞块;225、第一弹簧;3、自适应夹持机构;301、滑动板;302、夹持板;303、转动块;304、第二连接座;305、第二滑块;306、第三滑块;307、固定块;308、第二弹簧;309、第三连接壳;310、活塞杆;311、第三齿条;312、第三直齿轮;313、伸缩软管;314、双向丝杆;315、第三弹簧;316、第三密封活塞块;317、第三转轴;318、直齿轮环;319、第四直齿轮;320、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20.请参阅图1~1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便于转向的滑移装载机,包括运输车1,运输车1的顶端设置有转向调节机构2,用于对货物进行转向,转向调节机构2包括设置在运输车1上方的支撑座201;支撑座201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至支撑座201两侧外壁的自适应夹持机构3,用于对转向调节机构2顶端的货物进行限位。
21.本实施例中:当运输车1将货物装载到狭小的空间需要带动货物进行转向时,当运输车1带动货物转向不便时,转向调节机构2对货物进行转向,以此调节货物的位置,以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运输车1在狭窄的空间内部对货物进行运输,通过自适应夹持机构3对运输车1顶端的货物两侧进行限位,避免货物在转向的过程中发生晃动,以此提高货物转向时的稳定性,进而便于转向调节机构2稳定的带动货物进行转向。
22.请着重参阅图1~12,转向调节机构2还包括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运输车1顶端的液压缸213,液压缸21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条212,支撑座201的底端固定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10,且第一转轴210的底端贯穿至运输车1的内壁并与运输车1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1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条212相啮合的第一直齿轮211,运输车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两个弧形支撑块206,且两个弧形支撑块206顶端与支撑座201焊接固定,运输车1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至运输车1顶端并位于弧形支撑块206外壁的润滑组件。
23.本实施例中:当运输车1将支撑座201顶端的货物装载到狭小的空间需要带动货物进行转向时,运输车1带动货物转向不便时,启动液压缸213,液压缸213的输出端伸长推动第一齿条212进行移动时,当第一齿条212外壁卡齿与第一直齿轮211接触,从而驱动第一直齿轮211通过第一转轴210带动支撑座20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支撑座201顶端货物进行转动,以此对支撑座201顶端货物位置进行调节,通过润滑组件对两个弧形支撑块206与运输车1接触部位进行润滑,以便于两个弧形支撑块206能够更好的进行转动,避免两个弧形支撑块206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卡顿,以便于支撑座201通过两个弧形支撑块206能够便捷的在运输车1顶端进行转动,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配合实现了对货物进行转向的功能,以便于运输车能够在狭窄的空间内带动货物进行转向。
24.请着重参阅图1~12,润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运输车1底端的润滑油储存箱223,润滑油储存箱223的一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壳202,润滑油储存箱223的排料口处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一导流管203,且第一导流管20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壳2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壳202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密封活塞块224,第二密封活塞块224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25,且第一弹簧225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壳202固定连接,运输车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加注壳207,且加注壳207位于弧形支撑块206的外壁,弧形支撑块206的底端开设有延伸至弧形支撑块206两侧外壁的导流槽209,第一连接壳202两侧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导流管204,且两个第二导流管204的一端分别贯穿至运输车1的内部并与一个加注壳207的输入端固定连接,运输车1的顶端设置有贯穿至第一连接壳202顶端用于推动第二密封活塞块224进行移动的气动推动单元。
25.本实施例中:通过气动推动单元推动第二密封活塞块224拉动第一弹簧225在第一连接壳202内部进行移动,第二密封活塞块224进行移动时,先将第一连接壳202进料口进行封堵,然后对第一连接壳202内部润滑油进行挤压,将第一连接壳202内部润滑油分别推入到第二导流管204内部,通过第二导流管204导入到加注壳207内部,然后通过加注壳207加注到弧形支撑块206的一侧外壁,通过弧形支撑块206底端开设的导流槽209导向到弧形支撑块206底端与另一侧外壁,从而对弧形支撑块206进行润滑,以便于支撑座201能够更好通过弧形支撑块206带动货物进行转向,避免弧形支撑块206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卡顿。
26.请着重参阅图2~7,气动推动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齿条212一端的第二齿条217,运输车1的顶端位于第二齿条21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18,第二转轴21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齿条217相啮合的第二直齿轮220,第二转轴218的外壁位于第二直齿轮220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大锥齿轮219,运输车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座214,两个第一连接座21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单向丝杆215,且单向丝杆215的一端贯穿一个第一连接座2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小锥齿轮221,且小锥齿轮221与大锥齿轮219相啮合,运输车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16,且第一滑块216套接在单向丝杆215的顶端,运输车1的顶端位
于第一滑块2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壳205,第二连接壳205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密封活塞块222,且第一密封活塞块222的外壁通过螺栓组件与第一滑块216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壳205的底端排气口处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第三导流管208,且第三导流管208的底端贯穿运输车1延伸至第一连接壳202顶端进气口处并与第一连接壳202固定连接。
27.本实施例中:液压缸213的输出端伸长推动第一齿条212带动第二齿条217进行移动时,通过第二齿条217驱动第二直齿轮220通过第二转轴218带动大锥齿轮219进行转动,从而驱动小锥齿轮221带动单向丝杆215进行快速转动,单向丝杆215快速转动驱动第一滑块216带动第一密封活塞块222在第二连接壳205内部进行滑动,将第二连接壳205内部气体推入到第三导流管208内部,当第二连接壳205内部气体通过第三导流管208进入到第一连接壳202内部,通过气体不断进入到第一连接壳202内部,从而推动第二密封活塞块224拉动第一弹簧225在第一连接壳202内部进行移动,以此为第二密封活塞块224移动时提供动力。
28.请着重参阅图6、图12,运输车1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一滑块216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滑槽,第一滑块216的内侧开设有与单向丝杆215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槽,运输车1的顶端开设有与两个弧形支撑块206相匹配的弧形槽。
29.本实施例中:便于单向丝杆215旋转驱动第一滑块216沿着第一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一限位滑槽对第一滑块216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滑块216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通过运输车1的顶端开设的弧形槽,以便于两个弧形支撑块206进行转动,通过两个弧形支撑块206对支撑座201进行支撑。
30.请着重参阅图1~5,自适应夹持机构3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座201内壁的双向丝杆314,且双向丝杆314的两端分别贯穿至支撑座20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直齿轮312,支撑座201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滑动板301,且滑动板301的底端贯穿至支撑座201的内部并套接在双向丝杆314的外壁,运输车1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壳309,运输车1的两侧外壁均滑动连接有一个与第三直齿轮312相啮合的第三齿条311,其中一个第三连接壳309的内部安装有第三密封活塞块316,第三密封活塞块316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贯穿至第三连接壳309一侧外壁的活塞杆310,且活塞杆310的顶端与一个第三齿条311固定连接,第三密封活塞块316的外壁位于活塞杆3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315,且第三弹簧315的一端与第三连接壳309固定连接,第三连接壳309的进气口处固定连接有伸缩软管313,伸缩软管31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壳205排气口处固定连接,滑动板30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延伸至另一侧外壁的自动限位调节组件。
31.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密封活塞块222在第二连接壳205内部进行滑动时,将第二连接壳205内部气体分别推入到伸缩软管313内部,通过伸缩软管313导入到第三连接壳309内部,第二连接壳205内部气体通过伸缩软管313不断进入到第三连接壳309内部时,从而推动第三密封活塞块316带动第三弹簧315一端与活塞杆310向第三连接壳309外部进行移动,并对第三弹簧315进行挤压,当活塞杆310向远离第三连接壳309分别进行移动时,带动一个第三齿条311进行移动,从而驱动第三直齿轮312通过双向丝杆314带动另一个第三直齿轮312进行转动,从而驱动另一个第三齿条311进行移动,当双向丝杆314进行转动时,驱动两个滑动板301向支撑座201顶端货物靠近,通过自动限位调节组件对支撑座201顶端货物进行限位,以此避免支撑座201带动货物进行转向的过程中发生晃动,从而使得支撑座201能够稳定的带动货物进行转向。
32.请着重参阅图4、图5、图7,支撑座201的顶端开设有与两个滑动板301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滑槽,双向丝杆314的外壁设置有正反螺纹,两个滑动板301分别套接在双向丝杆314正螺纹与反螺纹的外壁,两个滑动板301的内壁均设置有与双向丝杆314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槽,运输车1的两侧外壁开设有与两个第三齿条311相匹配的第三限位滑槽。
33.本实施例中:便于双向丝杆314旋转驱动两个滑动板301沿着第二限位滑槽方向在支撑座201顶端进行滑动,通过第二限位滑槽对两个滑动板301进行限位,避免两个滑动板301在移动的过中发生偏移,便于两个第三齿条311进行移动时沿着第三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三限位滑槽对第三齿条311进行限位,避免第三齿条311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34.请着重参阅图3、图4、图5、图13、图14、图15,自动限位调节组件包括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在滑动板301一侧外壁的两个第二连接座304,两个第二连接座30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块303,且转动块303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317,两个第三转轴317的一端分别贯穿至一个第二连接座3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四直齿轮319,第三转轴317的外壁安装连接有扭簧320,且扭簧320另一端安装在第二连接座304的内部,转动块303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夹持板302,第三连接壳309一侧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306,第三滑块306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308,且第二弹簧308的一端与第三连接壳309固定连接,第三滑块306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05,且第二滑块305的内侧与滑动板301滑动连接,第二滑块305的内侧分别贯穿至一个第二连接座30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直齿轮环318,直齿轮环318位于第四直齿轮319的一侧并与第四直齿轮319相啮合。
35.本实施例中:当两个滑动板301向货物靠近的同时分别通过一个转动块303带动一个夹持板302向货物靠近,当夹持板302抵在货物的外壁时,滑动板301继续向货物靠近,从而推动转动块303通过第三转轴317带动扭簧320一端进行转动,使得扭簧320进行扭曲,当一个第三齿条311底端卡齿与第三直齿轮312分离时,滑动板301移动到最大位置,且第三齿条311继续移动时带动固定块307进行移动,当固定块307与第三滑块306接触时推动第三滑块306挤压第二弹簧308向第三连接壳309靠近,第三滑块306向第三连接壳309方向进行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二滑块305带动两个直齿轮环318进行移动,当第三齿条311移动到最大位置时,两个直齿轮环318分别与一个第四直齿轮319相啮合,将第三转轴317进行限位,从而通过夹持板302对支撑座201顶端货物进行限位,以此避免支撑座201带动货物进行转向的过程中发生晃动,从而使得支撑座201能够稳定的带动货物进行转向。
36.请着重参阅图1~5,第二连接座304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滑块305相匹配的第四限位滑槽,滑动板301的外壁开设有与第二滑块305相匹配的第五限位滑槽,第三连接壳309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与第三滑块306相匹配的第六限位滑槽,第二滑块30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第三滑块306的顶端开设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七限位滑槽,第三滑块306与滑动板301接触但不连接,伸缩软管313设置有两个分流口,第三连接壳309设置有两个,伸缩软管313的两个排气口分别与一个第三连接壳309的进气口相连接。
37.本实施例中:便于第二滑块305在进行移动时沿着第四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四限位滑槽对第二滑块305进行限位,避免第二滑块305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第二滑块305进行移动时沿着第五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五限位滑槽对第二滑块305进行限位,当第三滑块306在进行移动时沿着第六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六限位滑
槽对第三滑块306进行限位,当第三滑块306进行移动时沿着第七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七限位滑槽对第三滑块306进行限位,当气体进入到伸缩软管313内部,通过伸缩软管313将气体分别导入到一个第三连接壳309内部。
38.以下结合上述一种便于转向的滑移装载机,提供一种便于转向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当运输车1将支撑座201顶端的货物装载到狭小的空间需要带动货物进行转向时,当运输车1带动货物转向不便时,启动液压缸213,液压缸213的输出端伸长推动第一齿条212带动第二齿条217进行移动时,通过第二齿条217驱动第二直齿轮220通过第二转轴218带动大锥齿轮219进行转动,从而驱动小锥齿轮221带动单向丝杆215进行快速转动,单向丝杆215快速转动驱动第一滑块216带动第一密封活塞块222在第二连接壳205内部进行滑动,s2、当第一密封活塞块222在第二连接壳205内部进行滑动时,将第二连接壳205内部气体分别推入到伸缩软管313与第三导流管208内部,当第二连接壳205内部气体通过第三导流管208进入到第一连接壳202内部,通过气体不断进入到第一连接壳202内部,从而推动第二密封活塞块224拉动第一弹簧225在第一连接壳202内部进行移动,第二密封活塞块224进行移动时,先将第一连接壳202进料口进行封堵,然后对第一连接壳202内部润滑油进行挤压,将第一连接壳202内部润滑油分别推入到第二导流管204内部,通过第二导流管204导入到加注壳207内部,然后通过加注壳207加注到弧形支撑块206的一侧外壁,通过弧形支撑块206底端开设的导流槽209导向到弧形支撑块206底端与另一侧外壁,从而对弧形支撑块206进行润滑;s3、当第二连接壳205内部气体进入到伸缩软管313内部时,通过伸缩软管313导入到第三连接壳309内部,第二连接壳205内部气体通过伸缩软管313不断进入到第三连接壳309内部时,从而推动第三密封活塞块316带动第三弹簧315一端与活塞杆310向第三连接壳309外部进行移动,并对第三弹簧315进行挤压,当活塞杆310向远离第三连接壳309分别进行移动时,带动一个第三齿条311进行移动,从而驱动第三直齿轮312通过双向丝杆314带动另一个第三直齿轮312进行转动,从而驱动另一个第三齿条311进行移动,当双向丝杆314进行转动时,驱动两个滑动板301向支撑座201顶端货物靠近,滑动板301进行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滑块305进行移动,使得第二滑块305在第三滑块306顶端进行滑动;s4、当两个滑动板301向货物靠近的同时分别通过一个转动块303带动一个夹持板302向货物靠近,当夹持板302抵在货物的外壁时,滑动板301继续向货物靠近,从而推动转动块303通过第三转轴317带动扭簧320一端进行转动,使得扭簧320进行扭曲,当一个第三齿条311底端卡齿与第三直齿轮312分离时,滑动板301移动到最大位置,且第三齿条311继续移动时带动固定块307进行移动,当固定块307与第三滑块306接触时推动第三滑块306挤压第二弹簧308向第三连接壳309靠近,第三滑块306向第三连接壳309方向进行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二滑块305带动两个直齿轮环318进行移动,当第三齿条311移动到最大位置时,两个直齿轮环318分别与一个第四直齿轮319相啮合,将第三转轴317进行限位,从而通过夹持板302对支撑座201顶端货物进行限位;s5、当第二齿条217外壁卡齿与第二直齿轮220分离时,第一齿条212外壁卡齿与第一直齿轮211接触,从而驱动第一直齿轮211通过第一转轴210带动支撑座201进行转动,从
而带动支撑座201顶端货物进行转动,以此对支撑座201顶端货物位置进行调节。
39.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