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2022-11-19 07:16: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年增加,但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波动性等固有特性严重制约其并网使用,而储能技术因具有显著的调峰、调频能力,可实现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非稳态存储及平稳输出,为可再生能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各种安全可靠、持续高效的规模储能技术。
3.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作为满足大规模调峰需求的能量型储能技术,具有储能容量大、寿命长、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液态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将空气压缩、液化以进行能量存储,释能时液化空气加压、气化后进入透平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同时回收压缩余热、膨胀余冷、汽化潜热。该技术采用液态空气实现能量存储,大大降低了能量存储压力和储罐体积,具有储能密度高、安全高效、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势。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储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只有将这些热量储存起来并在释能时加以利用才能具有较高的电-电效率。
4.cn112780409a公开了一种采用连续爆轰的燃机与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耦合系统及方法,包括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通过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多重耦合,空气压缩机采用从电网供能的电动机驱动,储能压缩过程的热量由导热油储热罐储存,释能膨胀过程的吸热由高温导热油提供,释放出的超临界压缩空气作为燃气轮机燃料空气、稀释空气和空气透平的进气。实现对压气机与涡轮的解耦,提高燃气轮机高温排气热量的梯级利用程度,改善储能调峰系统运行效率,增加系统整体的调峰容量。
5.cn113565590a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和燃煤机组耦合的宽负荷深度调峰发电系统,包括燃煤发电子系统、与燃煤发电子系统连接的压缩空气储能子系统;所述压缩空气储能子系统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汽轮机单元三、空气压缩机系统、与空气压缩系统连接的间冷系统、与间冷系统连接的储能系统、与储能系统连接的加热系统、与加热系统连接的空气透平系统、以及与空气透平系统连接的发电机一;所述汽轮机单元三与燃煤发电子系统连接。所述发明保证了锅炉的稳定安全运行和汽轮机的低负荷运行,还回收多余的能量,满足系统宽负荷、深度调峰、负荷需求响应快的运行要求。
6.cn114738061a公开了一种耦合卡琳娜循环的太阳能辅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太阳能辅热系统、卡琳娜循环系统,其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由压缩机、冷却器、储气室、膨胀机、换热器、储冷罐、储热罐组成,太阳能辅热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罐和储冷罐组成,卡琳娜循环系统由蒸发器、分离器、汽轮机、冷凝器、泵、换热器组成;将换热后流回到太阳能辅热系统储冷罐的部分导热油用于分离卡琳娜循环中的混合液,将储能系统未利用的压缩热用于加热第一汽轮机出口的液态氨,增置泵和第二汽轮机,
将第二汽轮机出口的液氨与分离器出来的稀氨水混合后吸收膨胀机尾部空气余热,充分利用系统余热,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系统储能效率。
7.上述装置系统均采用导热油储热,但是存在高压空气会泄露至导热油中,引发起火和爆炸的安全隐患。
8.因此,开发一种能够避免高压空气泄露至导热油中,大幅度提高导热油储热的安全性的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装置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9.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及方法,采用聚乙二醇和熔盐两种换热介质作为中间热媒,采用导热油作为储热介质,来解决高温空气向导热油泄露的问题,在提高装置系统的安全性的同时不大幅增加压缩空气储能的成本;所述装置系统实现了热量和冷量的储存及循环利用,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10.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1.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所述装置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空气压缩装置、第一中间冷却装置、第二中间冷却装置、第二空气压缩装置、第三中间冷却装置、第四中间冷却装置、深冷装置、低温透平、气液分离装置、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回冷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一空气透平、第三加热装置、第四加热装置和第二空气透平;
12.所述装置系统还包括第一熔盐换热装置和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
13.所述第一熔盐换热装置与第一中间冷却装置循环连接;所述熔盐换热装置还与第三中间冷却装置循环连接;
14.所述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与第二中间冷却装置循环连接;所述熔盐换热装置还与第四中间冷却装置循环连接。
15.本发明所述的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中储热和放热过程均采用二次回路,而且采用聚乙二醇作为低温段中间热媒,采用熔盐作为高温段中间热媒,采用导热油作为储热介质,一次回路为空气-聚乙二醇换热和空气-熔盐换热,二次回路为聚乙二醇-导热油换热和熔盐-导热油换热,解决了高温空气向导热油泄露的问题,系统安全性大幅提高。本发明中采用聚乙二醇作为低温段中间热媒,同水热媒相比,管路及换热器无需高压;同乙二醇相比,聚乙二醇闪点和沸点更高,因此使用温度更高且更加安全;采用熔盐作为高温段中间热媒,同水热媒相比,管路及换热器无需高压。而且聚乙二醇和熔盐作为中间热媒,只在闭式回路内循环流动,无需额外的储存装置,不会大幅增加投资。
16.本发明中第四中间冷却装置还依次与深冷装置、低温透平、气液分离装置、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和回冷装置相连,与其他压缩空气储能装置相比,液态压缩空气储存体积大大减少,使整个装置系统中的冷量能够储存并进行循环利用。
17.优选地,所述第一空气压缩装置和第二空气压缩装置与电动机共轴连接。
18.优选地,所述低温透平与第一发电机共轴连接。
19.本发明中第四中间冷却装置出口的压缩空气经过深冷装置变成温度为-165~-175℃,压力为10mpa的压缩空气进入低温透平做功,带动第一发电机进行发电,合理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冷量。
20.优选地,所述第一空气透平和第二空气透平与第二发电机共轴连接。
21.优选地,所述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与回冷装置之间设置有液空泵。
22.优选地,所述第一熔盐换热装置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
23.优选地,所述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
24.优选地,所述装置系统还包括蓄冷装置。
25.优选地,所述蓄冷装置与深冷装置循环连接;所述蓄冷装置还与回冷装置循环连接。
26.本发明中蓄冷装置、深冷装置和回冷装置中循环流动的换热介质包括液体或气体。
27.优选地,所述装置系统还包括第二熔盐换热装置和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
28.优选地,所述第二熔盐换热装置与第二加热装置循环连接;所述熔盐换热装置还与第四加热装置循环连接。
29.优选地,所述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与第一加热装置循环连接;所述熔盐换热装置还与第三加热装置循环连接。
30.优选地,所述装置系统还包括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和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
31.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依次与第二熔盐换热装置和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相连。
32.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依次与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和第一熔盐换热装置相连。
33.优选地,所述第二熔盐换热装置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输送装置。
34.优选地,所述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四输送装置。
35.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五输送装置。
36.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六输送装置。
37.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进行;所述方法包括储能过程和释能过程。
38.所述储能过程包括:空气进入第一空气压缩装置变为第一压缩空气,所述第一压缩空气进入第一中间冷却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熔盐换热装置中的熔盐后,进入第二中间冷却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中的聚乙二醇,进入第二空气压缩装置,变为第二压缩空气;所述第二压缩空气进入第三中间冷却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熔盐换热装置中的熔盐后,进入第四中间冷却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中的聚乙二醇,进入深冷装置被冷却,之后进入低温透平,带动第一发电机发电;
39.低温透平出口的压缩空气进入气液分离装置中将不凝结气体分离,不凝结气体在深冷装置中放出冷量后排放,液态压缩空气进入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中储存;
40.熔盐通过第一输送装置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一中间冷却装置吸收第一压缩空气的热量,进入第三中间冷却装置吸收第二压缩空气的热量后,回到第一熔盐换热装置,形成闭式回路;
41.聚乙二醇通过第二输送装置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二中间冷却装置吸收第一压缩空气的热量,进入第四中间冷却装置吸收第二压缩空气的热量后,回到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形成闭式回路;
42.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中的导热油经第六输送装置输送到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吸收聚乙二醇的热量后,进入第一熔盐换热装置吸收熔盐的热量,之后进入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进行储存。
43.优选地,在储能过程中,电动机带动第一空气压缩装置和第二空气压缩装置进行空气压缩。
44.优选地,所述释能过程包括: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中储存的液态压缩空气经过液空泵进入回冷装置被加热后,进入第一加热装置吸收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中聚乙二醇的热量后,进入第二加热装置吸收第二熔盐换热装置中熔盐的热量进入第一空气透平做功;做功后的空气进入第三加热装置吸收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中聚乙二醇的热量后,进入第四加热装置吸收第二熔盐换热装置中熔盐的热量进入第二空气透平做功,做功后的空气排放至大气中;
45.聚乙二醇通过第四输送装置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一加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回冷装置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进入第三加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空气透平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后,回到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形成闭式回路;
46.熔盐通过第三输送装置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二加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加热装置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进入第四加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三加热装置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后,回到第二熔盐换热装置,形成闭式回路;
47.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中的导热油经第五输送装置输送到第二熔盐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熔盐后,进入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聚乙二醇,放热后的导热油进入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进行储存。
48.优选地,在释能过程中,第一空气透平和第二空气透平带动第二发电机发电。
49.优选地,所述进入第一空气压缩装置的空气为干燥空气。
50.本发明优选所述干燥气体是脱除水分且脱除二氧化碳的气体。
51.优选地,所述进入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的空气的压力为0.5~0.9mpa,例如可以是0.5mpa、0.55mpa、0.6mpa、0.7mpa、0.8mpa或0.9mpa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温度为-180~-170℃,例如可以是-180℃、-178℃、-175℃、-173℃或-17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52.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储能过程和释能过程;
53.所述储能过程包括:脱除水分且脱除二氧化碳的气体进入第一空气压缩装置变为第一压缩空气,所述第一压缩空气进入第一中间冷却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熔盐换热装置中的熔盐后,进入第二中间冷却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中的聚乙二醇,进入第二空气压缩装置,变为第二压缩空气;所述第二压缩空气进入第三中间冷却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熔盐换热装置中的熔盐后,进入第四中间冷却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中的聚乙二醇,进入深冷装置被冷却,之后进入低温透平,带动第一发电机发电;
54.低温透平出口的压缩空气进入气液分离装置中将不凝结气体分离,不凝结气体在深冷装置中放出冷量后排放,深冷装置中吸收了冷量的换热介质进入蓄冷装置中储存,压力为0.5~0.9mpa,温度为-180~-170℃的液态压缩空气进入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中储
存;
55.熔盐通过第一输送装置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一中间冷却装置吸收第一压缩空气的热量,进入第三中间冷却装置吸收第二压缩空气的热量后,回到第一熔盐换热装置,形成闭式回路;
56.聚乙二醇通过第二输送装置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二中间冷却装置吸收第一压缩空气的热量,进入第四中间冷却装置吸收第二压缩空气的热量后,回到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形成闭式回路;
57.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中的导热油经第六输送装置输送到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吸收聚乙二醇的热量后,进入第一熔盐换热装置吸收熔盐的热量,之后进入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进行储存;
58.在储能过程中,电动机带动第一空气压缩装置和第二空气压缩装置进行空气压缩。
59.所述释能过程包括: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中储存的液态压缩空气经过液空泵进入回冷装置被加热后,进入第一加热装置吸收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中聚乙二醇的热量后,进入第二加热装置吸收第二熔盐换热装置中熔盐的热量进入第一空气透平做功;做功后的空气进入第三加热装置吸收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中聚乙二醇的热量后,进入第四加热装置吸收第二熔盐换热装置中熔盐的热量进入第二空气透平做功,做功后的空气排放至大气中;经过回冷装置放热后的换热介质回到蓄冷装置中储存;
60.聚乙二醇通过第四输送装置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一加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回冷装置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进入第三加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空气透平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后,回到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形成闭式回路;
61.熔盐通过第三输送装置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二加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加热装置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进入第四加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第三加热装置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后,回到第二熔盐换热装置,形成闭式回路;
62.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中的导热油经第五输送装置输送到第二熔盐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熔盐后,进入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将热量传递给聚乙二醇,放热后的导热油进入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进行储存;
63.在释能过程中,第一空气透平和第二空气透平带动第二发电机发电。
6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5.(1)本发明提供的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中储热和放热过程均采用二次回路,采用聚乙二醇作为低温段中间热媒,采用熔盐作为高温段中间热媒,采用导热油作为储热介质,解决了高温空气向导热油泄露的问题,系统安全性大幅提高;
66.(2)本发明提供的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中的聚乙二醇和熔盐作为中间热媒,只在闭式循环内流动,不进行储热,不会大幅增加投资;
67.(3)本发明提供的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实现了热量和冷量的存储和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68.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69.图中:1-第一空气压缩装置;2-第二空气压缩装置;3-电动机;4-第一中间冷却装置;5-第二中间冷却装置;6-第三中间冷却装置;7-第四中间冷却装置;8-第一熔盐换热装置;9-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10-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11-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12-深冷装置;13-蓄冷装置;14-低温透平;15-第一发电机;16-气液分离装置;17-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18-液空泵;19-回冷装置;20-第一空气透平;21-第二空气透平;22-第二发电机;23-第一加热装置;24-第二加热装置;25-第三加热装置;26-第四加热装置;27-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28-第二熔盐换热装置;29-第一输送装置;30-第二输送装置;31-第六输送装置;32-第五输送装置;33-第四输送装置;34-第三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7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71.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72.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7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74.本领域技术人员理应了解的是,本发明中必然包括用于实现工艺完整的必要管线、常规阀门和通用泵设备,但以上内容不属于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选型进可以自行增设布局,本发明对此不做特殊要求和具体限定。
75.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76.所述装置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空气压缩装置1、第一中间冷却装置4、第二中间冷却装置5、第二空气压缩装置2、第三中间冷却装置6、第四中间冷却装置7、深冷装置12、低温透平14、气液分离装置16、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17、回冷装置19、第一加热装置23、第二加热装置24、第一空气透平20、第三加热装置25、第四加热装置26和第二空气透平21;
77.所述装置系统还包括第一熔盐换热装置8和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9;
78.所述第一熔盐换热装置8与第一中间冷却装置4循环连接;所述熔盐换热装置8还与第三中间冷却装置6循环连接;
79.所述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9与第二中间冷却装置5循环连接;所述熔盐换热装置9还与第四中间冷却装置7循环连接。
80.所述第一空气压缩装置1和第二空气压缩装置2与电动机3共轴连接;
81.所述低温透平14与第一发电机15共轴连接;
82.所述第一空气透平20和第二空气透平21与第二发电机22共轴连接;
83.所述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17与回冷装置19之间设置有液空泵18;
84.所述第一熔盐换热装置8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29;
85.所述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9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输送装置30。
86.所述装置系统还包括蓄冷装置13;
87.所述蓄冷装置13与深冷装置12循环连接;所述蓄冷装置13还与回冷装置19循环连接。
88.所述装置系统还包括第二熔盐换热装置28和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27;
89.所述第二熔盐换热装置28与第二加热装置循环24连接;所述熔盐换热装置还与第四加热装置26循环连接;
90.所述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27与第一加热装置23循环连接;所述熔盐换热装置27还与第三加热装置25循环连接。
91.所述装置系统还包括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10和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11;
92.所述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10依次与第二熔盐换热装置28和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27相连;
93.所述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11依次与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9和第一熔盐换热装置8相连。
94.所述第二熔盐换热装置28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输送装置34;
95.所述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27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四输送装置33;
96.所述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10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五输送装置32;
97.所述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11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第六输送装置31。
98.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上述的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进行;所述方法包括储能过程和释能过程。
99.所述储能过程包括:温度为20℃,压力为0.1mpa的脱除水分且脱除二氧化碳的气体进入第一空气压缩装置1变为温度为370℃,压力为1.2mpa的第一压缩空气,所述第一压缩空气进入第一中间冷却装置4将热量传递给第一熔盐换热装置8中的熔盐,温度降低为180℃后,进入第二中间冷却装置5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9中的聚乙二醇,温度降低为55℃,进入第二空气压缩装置2,变成温度为370℃,压力为10mpa的第二压缩空气;所述第二压缩空气进入第三中间冷却装置6将热量传递给第一熔盐换热装置8中的熔盐,温度降低为180℃后,进入第四中间冷却装置7将热量传递给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9中的聚乙二醇,温度降低为55℃,进入深冷装置12被冷却,温度降低为-165℃,之后进入低温透平14,带动第一发电机15发电,温度降低为-170℃,压力降低为0.8mpa;深冷装置12中的换热介质吸收了压缩空气的热量,传递给蓄冷装置13;
100.低温透平14出口的压缩空气进入气液分离装置16中将不凝结气体分离,不凝结气体在深冷装置12中放出冷量后排放,温度为-170℃,压力为0.8mpa的液态压缩空气进入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17中储存;
101.温度为170℃的熔盐通过第一输送装置29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一中间冷却装置4吸收第一压缩空气的热量,进入第三中间冷却装置6吸收第二压缩空气的热量温度升高至
360℃后,回到第一熔盐换热装置8,形成闭式回路;
102.温度为50℃的聚乙二醇通过第二输送装置30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二中间冷却装置5吸收第一压缩空气的热量,进入第四中间冷却装置7吸收第二压缩空气的热量温度升高至170℃后,回到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9,形成闭式回路;
103.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11中温度为50℃的导热油经第六输送装置31输送到第一聚乙二醇换热装置9吸收聚乙二醇的热量后,进入第一熔盐换热装置8吸收熔盐的热量温度升高至355℃后进入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10进行储存;
104.在储能过程中,电动机3带动第一空气压缩装置1和第二空气压缩装置2进行空气压缩。
105.所述释能过程包括:温度为-170℃,压力为0.8mpa的液态压缩空气储存装置17中储存的液态压缩空气经过液空泵18压力升高至17.5mpa,进入回冷装置19被加热温度升高至35℃,液态压缩空气变为气态,进入第一加热装置23吸收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27中聚乙二醇的热量后,进入第二加热装置24吸收第二熔盐换热装置28中熔盐的热量,温度升高至340℃,进入第一空气透平20做功;做功后的压力为1.1mpa,温度为40℃的空气进入第三加热装置25吸收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27中聚乙二醇的热量后,进入第四加热装置26吸收第二熔盐换热装置28中熔盐的热量,温度升高至340℃,进入第二空气透平21做功,做功后的压力为0.105mpa,温度为65℃的空气排放至大气中;回冷装置19中换热介质吸收了液态压缩空气的冷量,传递给蓄冷装置13;
106.温度为170℃的聚乙二醇通过第四输送装置33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一加热装置23将热量传递给回冷装置19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进入第三加热装置25将热量传递给第一空气透平20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温度降低至45℃后,回到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27,形成闭式回路;
107.温度为350℃的熔盐通过第三输送装置34分为两路,分别进入第二加热装置24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加热装置23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进入第四加热装置26将热量传递给第三加热装置25出口的液态压缩空气,温度降低至170℃后,回到第二熔盐换热装置28,形成闭式回路;
108.第一导热油储存装置10中温度为355℃的导热油经第五输送装置32输送到第二熔盐换热装置28将热量传递给熔盐后,进入第二聚乙二醇换热装置27将热量传递给聚乙二醇,放热后温度为50℃的导热油进入第二导热油储存装置11进行储存;
109.在释能过程中,第一空气透平20和第二空气透平21带动第二发电机22发电。
110.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蓄热的装置系统采用聚乙二醇作为低温段中间热媒,采用熔盐作为高温段中间热媒,采用导热油作为储热介质,解决了高温空气向导热油泄露的问题,系统安全性大幅提高;其中的聚乙二醇和熔盐作为中间热媒,只在闭式循环内流动,不进行储热,不会大幅增加投资;而且实现了热量和冷量的存储和循环利用,具有大规模工业化推广应用前景。
111.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结构特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特征,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特征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部件的等效替换以及辅助部件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112.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