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20:30: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显示效果需求的日益增长,全面屏已经逐渐发展为主流。为了实现全面屏,相关技术采用的方式是减小显示屏下边框的高度,这种方式需要减小下边框高度的源线散出区高度、驱动芯片高度以及金手指高度。
3.目前,一般采用将显示屏的驱动芯片搬离显示屏的方案实现减小下边框高度,具体的,将显示屏的驱动芯片通过cof(chip on film,芯片膜上封装)工艺搬离显示屏,并将显示屏放在排线上,同时,显示屏的下边框只需留出满足源线散出区高度及金手指高度的微小空间即可。进一步的,相关技术还会采用源线更少的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或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实现减小下边框高度,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减小源线的散出区高度。
4.上述两种方法可以使下边框变得很小,提高屏占比。然而,相关方案一方面存在工艺实现难度较高,成本较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因,相关方案仅能选择ltps屏或者amoled屏,无法使用常规的a-si(amorphous silicon,非晶硅)屏,大大限制了全面屏技术的改进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够基于常规显示面板,如非晶硅,实现窄下边框的全面屏,有效降低相关成本,同时,结构简单,功耗较低。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包括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至少两个芯片,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显示画面;以及终端,所述终端和至少两个芯片通过显示排线电性连接,以为所述至少两个芯片供电;其中,所述终端与所述至少两个芯片之间还设置有数据传输通道,用于将所述终端中的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至少两个芯片。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芯片包括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排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二芯片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连接;或所述第一芯片与所述第二芯片均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电性连接。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包括至少一个时钟端口和多个数据端口,所述时钟端口设置有时钟端口发送端,用于发送控制数据的时钟驱动信号,所述数据端口设置有数据端口发送端,用于发送控制数据的控制驱动信号;所述至少两个芯片包括接收端,用于接收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的控制数据,所述接收端包括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和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所述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自所述时钟端口发送端发送的时钟驱动
信号,所述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自所述数据端口发送端发出的控制驱动信号。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芯片还设置有端接电阻,所述端接电阻设置在所述终端与所述至少两个芯片的接收端之间。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至少包括第一数据传输排线和第二数据传输排线;所述时钟端口发送端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排线连接到所述第一芯片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和所述第二芯片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所述数据端口发送端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排线连接到所述第一芯片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和所述第二芯片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芯片的远离所述第二芯片的二分之一部分的像素被所述控制驱动信号驱动,所述第二芯片的远离所述第一芯片的二分之一部分的像素被所述控制驱动信号驱动。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将所述控制驱动信号处理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的二分之一数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的其余二分之一数据;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至少包括第三数据传输排线、第四数据传输排线以及第五数据传输排线,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通过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排线、第四数据传输排线以及第五数据传输排线传输控制数据;以及所述时钟端口发送端通过所述第三数据传输排线连接到所述第一芯片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和所述第二芯片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所述数据端口发送端包括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端和第二数据端口发送端,所述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端通过所述第四数据传输排线连接到所述第一芯片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二数据端口发送端通过所述第五数据传输排线连接到所述第二芯片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通道至少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和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所述时钟端口发送端包括第一时钟端口发送端和第二时钟端口发送端,所述第一时钟端口发送端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连接到所述第一芯片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所述第二时钟端口发送端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连接到所述第二芯片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以及所述数据端口发送端包括第三数据端口发送端和第四数据端口发送端,所述第三数据端口发送端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连接到所述第一芯片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所述第四数据端口发送端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连接到所述第二芯片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同步驱动显示模块,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侧边上,用于解析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数据并控制所述显示屏正常显示。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芯片的gamma电压一致。
16.通过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由于采用了至少两个芯片,并将至少两个芯片设置在显示屏的非显示区上,由于显示屏的下边框高度仅受限于至少两个芯片的高度,因此能够确保显示装置的下边框减小到2.5mm左右,实现基于普通显示面板的cof或cop封装效果;同时,由于所述终端与所述至少两个芯片之间还设置有数据传输通道,用于将所述终端中的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至少两个芯片,无需额外设置主控芯片,进而无需设置过多的收发通道,能够有效避免显示装置的功耗,且能够避免额外设置主控芯片带来的设计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了基于常规显示面板实现窄下边框的全面
屏,结构简单,功耗较低,并有效降低了相关技术的设计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通道的连接示意图;
20.图3是图2所示的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至少两个芯片的像素使用示意图;
21.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终端处理后的至少两个芯片的像素使用示意图;
22.图5是图4所示的本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终端处理后的至少两个芯片的像素使用示意图对应的数据传输通道的连接示意图;
23.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再一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通道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相关技术针对背景技术种提到当前全面屏产品的制造工艺难度大、成本高、无法基于常规非晶硅屏幕实现全面屏的方案展开了相关研究,如将传统的驱动芯片分别拆分成三颗,其中两颗放在显示面板上,另外一颗放在柔性电路板上,从而能够将下边框做到2.5mm左右,实现类似于cof或 cop(chip on pi,芯片边框封装)封装的效果。然而,发明人进一步发现,改进的相关技术方案虽然减小了下边框的高度,但由于在柔性电路板上设置的芯片一方面需要要解决终端发送过来的显示数据,另一方面还需要将该数据发送到显示面板上的两颗芯片上,进而增加了一组收发电路,大大增加了系统的整体功耗,无法应用于类似于手持电子设备等对耗电量比较敏感的电子设备;同时,在柔性电路板上的设置的芯片也大大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成本和实现难度,不利于技术进步。
26.本技术旨在解决前述相关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灵活设计显示屏上的至少两个芯片与终端的连接方式和数据传输方式,不仅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基于普通显示面板实现窄下边框的cof或cop封装效果,还避免了使用过多主控芯片带来的设计难度高、成本高以及功耗大的问题。
27.具体的,请参阅图1至图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屏10、至少两个芯片20、终端30以及数据传输通道40。
28.显示屏10包括相邻设置的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显示区101主要用于显示加载道显示屏10上的数据信息供用户观赏,对于用户而言,显示区占显示屏10的比值越大,显
示屏的可使用范围越大,用户体验越佳,因此,尽量减小或者去掉非显示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而非显示区102主要用于放置驱动装置等,以为显示屏供电或者驱动等。可以理解,显示区101可以与非显示区102上下相邻设置,在一些其它的应用场景中,显示区101也可以与非显示区102左右相邻设置,只要能够实现二者的位置区分即可,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为常规显示面板,例如a-si(amorphous silicon,非晶硅)屏。
29.至少两个芯片20,设置在上述非显示区102中,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显示画面两个芯片20的高度(本技术仅以显示区101可以与非显示区102上下相邻设置为例)直接决定了非显示区的高度,也即显示屏的下边框的高度,非显示区的高度越高,则越难实现窄下边框,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芯片20都呈宽远小于高的长方形布置。至少两个芯片分别通过cog(chip on glass,玻璃片上芯片)工艺贴到玻璃上进行封装后,与显示屏10的非显示区102贴合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芯片中的芯片可以采用常规的屏幕驱动芯片,只要能够驱动显示屏的显示区进行显示的芯片即可,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30.终端30和至少两个芯片20通过显示排线50电性连接,以为至少两个芯片20供电,其中,终端30与至少两个芯片20之间还设置有数据传输通道40,用于将终端30中的控制数据发送至至少两个芯片20。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3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多媒体播放设备、可穿戴设备、车载终端等电子设备。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芯片分别通过cog工艺与显示屏10的非显示区102贴合在一起之后,显示排线50一端与非显示区的显示玻璃压合,另一端直接与终端30连接,以使得终端30能够通过显示排线给至少两个芯片20供电;另一方面,由于还在终端30与至少两个芯片20之间设置了数据传输通道40,终端30能够通过数据传输通道40传输显示数据给至少两个芯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数据传输通道40可以为mipi(mobile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或其它接口,当需要对显示屏实现触摸功能时,数据传输通道40也可以为spi(serial peripheral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或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总线) 或其它接口接收来自至少两个芯片的反馈信息。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芯片包括第一芯片201和第二芯片202,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芯片201和第二芯片202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排线21 电性连接,第一芯片201或第二芯片202与终端30通过数据传输通道40 连接;为了达到可接受的显示效果,第一芯片201和第二芯片202之间的柔性电路排线用于传输交互信号,这些交互信号可以直接在显示屏上进行互连。
33.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芯片与柔性电路排线21连接的金手指,可以放在芯片的侧边,也可以放在芯片的下边,具体可以根据芯片的具体设计实现和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本技术不对该设置做具体限定。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片201与第二芯片202均与终端30通过数据传输通道40电性连接。
35.接下来,将对数据传输通道40实现终端与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介绍。
36.相关技术中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为一个发送端口对应一个接收端口,发送端口和
接收端口之间设置端接电阻进行阻抗匹配,一般是100ohm,从而实现数据传输,然而,这样的数据传输方式无法满足本技术的显示装置 (全面屏也即)设计的结构所要实现的窄下边框的全面屏设计。故发明人进一步改进出下述数据传输方式。
37.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30包括至少一个时钟端口301和多个数据端口302,时钟端口301设置有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用于发送控制数据的时钟驱动信号,数据端口302设置有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用于发送控制数据的控制驱动信号;可以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中,时钟端口一般记作clk lane或clk通道,指有固定周期并与运行无关的信号量对应的通道,能够通过逻辑设计实现基于上升沿或者下降沿的信号触发;数据端口一般记作data lane(1-4lane)或data通道,指控制数据的具体控制信息对应的通道;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一般记作clk lane tx,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一般记作data lane tx。
38.至少两个芯片20包括接收端,一般记作rx,用于接收通过数据传输通道40传输的控制数据,接收端包括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clk lane rx 和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data lane tx,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自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发送的时钟驱动信号,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用于接收自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发出的控制驱动信号。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端接电阻设置在终端30与至少两个芯片的接收端之间。具体的,可以在终端30与第一芯片201的接收端之间设置端接电阻,在终端30与第二芯片201的接收端之间也设置端接电阻,两处的端接电阻的阻抗值均为100ohm。
4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数据传输通道40至少包括第一数据传输排线401和第二数据传输排线402;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通过第一数据传输排线连接401分别连接到第一芯片201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 2011和第二芯片202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2021,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 通过第二数据传输排线402连接到第一芯片201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 2012和第二芯片202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2022。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展示出两个第一芯片201,实际上第一芯片201为一片,图2仅为清晰体现第一数据传输排线与芯片和终端的连接关系,故分成两部分进行展示,本实施例中,仅需要一片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即可。
41.在本实施例中,还在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与第一芯片201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2011、第二芯片202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2021之间分别设置了第一端接电阻2201、第二端接电阻2202,在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与第一芯片201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2012、第二芯片202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2022之间分别设置了第三端接电阻2203、第四端接电阻2204。优选的,第一端接电阻2201、第二端接电阻2202、第三端接电阻2203以及第四端接电阻2204的阻抗值均等于200ohm,从而能够得到足够的信号幅度并还原出正确的信号。
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芯片201的远离第二芯片202的二分之一部分的像素被控制驱动信号驱动,第二芯片202的远离第一芯片201的二分之一部分的像素被所述控制驱动信号驱动。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芯片201 和第二芯片202仅需要驱动半屏信号即可,由于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均为以行扫描使用的显示器件,设全屏数据(控制驱动信号)的维度为m
×
n,则第一芯片201的第1列-第1/2n列的像素被对应的控制驱动信号控制,而第二芯片202的第1/2n 1列-第n列的像素被对应的控制驱动信号控制;具体的,本实施例以第一芯片201和第二芯片202的第x行像素为例 (line(x)),图3中的第一芯片201的全屏数据的第x行像素为pix(1)
‑ꢀ
pix(n),而本实施例实际上被控制驱动信号驱动的像素仅为第一芯片201的
左右半屏数据,即第x行像素中的为pix(1)-pix(n/2)。同理,图3中的第二芯片202的全屏数据的第x行像素为pix(1)-pix(n),而本实施例实际上被控制驱动信号驱动的像素仅为第二芯片202的左右半屏数据,即第x行像素中的为pix(n/2 1)-pix(n),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仅控制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的左右半屏数据即可实现窄下边框的全面屏。
43.进一步的,由于第一芯片201和第二芯片202实际接收到的控制数据都是整屏的,上述实施例若仅驱动左右半屏信号,因而第一芯片201和第二芯片202均舍弃了剩余的左右半边数据(第一芯片201的第1/2n 1列
‑ꢀ
第n列的像素被对应的控制驱动信号,以及第二芯片202的第1列-第1/2n 列的像素被对应的控制驱动信号),这样则浪费第一芯片201和第二芯片 202一半的带宽,由此导致功耗有所浪费。
44.为此,进一步的,请参见图4,本技术还提供另一实施例中的终端处理后的至少两个芯片的像素使用示意图,终端30将所述控制驱动信号处理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的二分之一数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的其余二分之一数据;具体的,仍以控制驱动信号为m
×
n为例,终端将控制驱动信号处理为进行整合处理后再加载到第一芯片201和第二芯片202上,具体的,处理后的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一芯片201的第1列-第1/2n 列的像素,处理后的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二芯片202的第1/2n 1列
‑ꢀ
第n列的像素,从而实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的二分之一数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的其余二分之一数据。
45.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5,数据传输通道40至少包括第三数据传输排线403、第四数据传输排线404以及第五数据传输排线405,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通过第三数据传输排线403、第四数据传输排线404 以及第五数据传输排线405传输控制数据;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通过第三数据传输排线403连接到第一芯片201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2011和第二芯片202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2021;数据端口发送端302包括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a和第二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b,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端 3021a通过第四数据传输排线404连接到第一芯片201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2012,第二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b通过第五数据传输排线405连接到第二芯片202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2022。通过这样的设置,由于经过终端30的数据处理,终端的时钟端口驱动两个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数据端口则只要驱动一个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即可,如此,控制驱动信号的带宽不会浪费,可大大减小功耗。
46.在本实施例中,在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与第一芯片201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2011、第二芯片202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2021之间分别设置了第五端接电阻2205、第六端接电阻2206,在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a 与第一芯片201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2012之间设置有第七端接电阻2207,在第二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b与第二芯片202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2022 之间设置了第八端接电阻2208。优选的,第五端接电阻2205、第六端接电阻2206的阻抗值均等于200ohm,而第七端接电阻2207以及第八端接电阻 2208的阻抗值均等于100ohm,从而能够得到足够的信号幅度并还原出正确的信号。
47.在再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所示的数据传输通道的连接示意图,数据传输通道40至少第一数据传输通道41和第二数据传输通道42;时钟端口301发送端包括第一时钟端口(301a)发送端3011a和第二时钟端口(301b) 发送端3011b,第一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a通过
第一数据传输通道41连接到第一芯片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2011,第二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b通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42连接到第二芯片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2021;以及数据端口发送端302包括第三数据端口(302c)发送端3021c和第四端口 (302d)发送端3021d,所述第三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c通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41连接到第一芯片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2012,所述第四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d通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42连接到第二芯片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2022。可以理解,第一数据传输通道41可以设置两组数据传输排线(图未标出),分别用于传输上述第一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a以及第三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c发出的数据。第二数据传输通道42可以设置两组数据传输排线(图未标出),分别用于传输上述第二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b以及第四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d发出的数据。
48.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时钟端口发送端3011a与第一芯片201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2011之间设置了第九端接电阻2209、在第二时钟发送端 3011b与第二芯片202的时钟驱动信号接收端2021之间设置了第十端接电阻2210,同时在第一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c与第一芯片201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2012之间设置有上述第七端接电阻2207,在第二数据端口发送端3021d与第二芯片202的控制驱动信号接收端2022之间设置有上述第八端接电阻2208。优选的,第五端接电阻2205、第六端接电阻2206、第七端接电阻2207以及第八端接电阻2208的阻抗值均等于100ohm,从而能够得到足够的信号幅度并还原出正确的信号。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30与第一芯片或第二芯片需要进行必要的通讯,比如终端30发送上电或显示命令,同时第一芯片或第二芯片也要响应终端的id信息,以确定第一芯片或者第二芯片是否是终端30预设匹配的硬件。针对这种情况,本技术还提供下述方案实现匹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各自还设置有一个控制端口,当该端口为高电平时,表示可以由相应的芯片接收或回复终端信息,当该端口为低时,对应的端口为高阻状态,如此可不影响另一颗与终端通讯的芯片。例如,第一芯片的控制端口(图未示)为高电平,第二芯片的控制端口(图未示)为低电平,则终端30仅与第一芯片进行通讯,而不与第二芯片进行通讯,从而可以独立控制不同芯片,避免发生串扰。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各自设置有一个寄存器(图未示),该寄存器能够控制芯片是否与终端通讯。该寄存器控制上电的时候,芯片处于输入状态。上电的时候,终端先配置该寄存器,使配置为高的芯片处于可以通讯状态,配置为低的芯片处于高阻状态,即不影响另一芯片的通讯。
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同步驱动显示模块(图未示),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侧边上,用于解析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数据并控制所述显示屏正常显示。具体的,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能够将所接受到的显示数据解析出来,并通过驱动运算放大器和gip(gate in panel,面板栅级)驱动器,驱运显示屏正常显示。同时,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本身能够产生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时钟和各种电压。进一步的,由于显示屏的左右分别由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控制,为了避免左右半屏显示有差异,影响显示效果。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必须需要一定的配合: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可以有相应的同步信号,使得两颗芯片的源驱动(source driver)和栅驱动(gate driver) 能够同步工作;由于同步信号在两颗芯片间的传输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减小该传输时间的影响,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都可以基于同步驱动显示模块的同步信号进行微调,使得两颗芯片能够真正地同步。
5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的gamma电压一致。具体的,至少两个芯片都可以选择使用对方的gamma电压或自己产生的 gamma电压。在本实施例中,若产生gamma
电压的运放出现失调电压 (vos),可能导致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产生的电压有一定偏差,并影响显示效果。因而,生产的时候,如有需要,可以通过屏幕校准仪,微调运放的失调电压以使得使两芯片的gamma电压一致。
5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将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的参考电压 vspr(vsnr)的电阻串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的 gamma电压一致。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除了有上述的显示驱动功能外,还可以集成触摸扫描功能。具体的,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只做扫描相关的控制逻辑,并且将扫描原始数据直接上报给终端30,由终端30计算触摸结果。这样可以使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的面积较小,同时无需使用外nvr存储介质(如外挂flash,内嵌flash,或内嵌mtp)。
5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也可以采用集成mcu,如此可以将扫描结果预先进行处理,然后将含有触摸坐标的报点信息上报给终端 30。对此,对于左右半屏的中间边界触摸信息,可以将第一芯片的扫描原始数据传输给第二芯片,由第二芯片统一计算,或者反过来。这种方案,还需要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之间有较快的信号传输接口以传输半屏原始数据数据。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进入熄屏扫描模式时,只要第一芯片或第二芯片检测到存在触摸,会产生中断给另一方,同时也给终端。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片和第二芯片可以进一步将各种参考电压、电源电压的产生电路采用零电容设计,进而进一步减小下边框高度。
5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系统,包括:显示屏,包括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至少两个芯片,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用于驱动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显示画面;以及终端,所述终端和至少两个芯片通过显示排线电性连接,以为所述至少两个芯片供电;其中,所述终端与所述至少两个芯片之间还设置有数据传输通道,用于将所述终端中的控制数据发送至所述至少两个芯片。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能够实现基于普通显示面板的cof或 cop封装效果,无需额外设置主控芯片,进而无需设置过多的收发通道,能够有效避免显示装置的功耗,且能够避免额外设置主控芯片带来的设计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了基于常规显示面板实现窄下边框的全面屏,结构简单,功耗较低。
5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