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中和污水脱水装置撬装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22:22: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和污水脱水装置撬装。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是指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待处理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从而保证后续对污水处理的处理质量,而现有的污水脱水装置在进行固液分离的过程中,过滤出来的污泥附着在脱水筒内,不便于对其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中和污水脱水装置撬装,利用设置的驱动杆与输出轴连接,从而带动位于脱水筒内的活动盘朝上移动,将储存在脱水筒内的污泥提升至较高的高度,方便对脱水筒内的污泥进行清理。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5.中和污水脱水装置撬装,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底部的驱动装置,所述罐体内还设有脱水筒,所述脱水筒内设有活动盘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活动盘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脱水筒和驱动杆均可拆式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脱水筒的底部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脱水筒;所述连接杆朝向输出轴方向的末端上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内设有定位组件;所述输出轴的顶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组件用于插入至所述定位孔内。
7.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竖杆、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竖杆,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盲孔内还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第一盲孔内底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竖杆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的顶部设有压力介质产生装置,所述压力介质产生装置与连接杆的第一盲孔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底部还设有活动杆,所述输出轴的顶部还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锁紧件,所述压力介质产生装置驱动活动杆插入至连接孔内与锁紧件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的底部设有内径与活动杆外径匹配的第二盲孔,所述活动杆位于第二盲孔内,所述活动杆的侧壁上还设有锁紧孔,且锁紧孔靠近于活动杆的底部;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三弹性件和锁紧杆,所述连接孔内壁两侧设有内径与锁紧杆外径相同的容纳孔,所述第三弹性件和锁紧杆位于容纳孔内。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盲孔内还设有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与活动杆顶部连接;所述第二盲孔内壁上还设有沿驱动杆轴向分布的滑槽,所述活动杆的侧壁上还设有位于滑槽内的滑块。
12.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介质产生装置上还设有导管,所述导管与活动杆的锁紧孔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脱水筒的内壁上还设有导向槽,所述活动盘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导向槽匹配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位于导向槽内;所述罐体的内壁上还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球体,所述球体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一端与球体连接,另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第一横杆,且第一横杆与脱水筒的侧壁螺纹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内壁两侧还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设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一端与连接筒螺纹连接,另一端设有固定块,且第二横杆与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块内设有与驱动杆匹配的轴承,所述驱动杆插入至轴承内。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当完成对污水的固液分离后,将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驱动杆连接,使得输出轴能够带动驱动杆转动,进而驱动位于脱水筒内的活动盘朝上移动,将脱水筒内的污泥提升至较高的位置,方便工人对脱水筒内的污泥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脱水筒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杆与输出轴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4.2、脱水筒;3、驱动装置;4、输出轴;5、排水管;6、活动盘;7、第二横杆;8、压力介质产生装置;9、固定块;10、驱动杆;11、罐体;12、导向槽;14、滑块;16、第三弹性件;17、锁紧杆;18、第一竖杆;19、第一弹性件;20、第二竖杆;21、连接杆;22、导管; 23、活动杆;24、第二弹性件;25、连接筒;26、球体;27、连接块;28、第一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6.实施例
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罐体11和设置在罐体11底部的驱动装置3,所述罐体11内还设有脱水筒2,所述脱水筒2内设有活动盘6和驱动杆10,所述驱动杆10与活动盘6螺纹连接;所述驱动装置3的输出轴4与脱水筒2和驱动杆10均可拆式连接。
28.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时,通常采用离心的方式将污水与污泥分离开,但是完成对污水的脱水后,过滤出来的污泥附着在脱水筒上,不易快速将其脱水筒内清理出来,为此,本技术方案在现有的脱水筒2内设置有活动盘6和驱动杆10,初始装置时,
将活动盘6移动至脱水筒2的最底部,然后将需要脱水的污水倒入至脱水筒2内,将驱动装置3 的输出轴4与脱水筒2连接,设置的驱动装置3为电机,电机工作时,利用输出轴4驱动脱水筒2快速转动,产生离心力,迫使污水通过脱水筒2上的流水孔流出,实现与污泥的固液分离,分离出的污水通过设置在罐体11上的排水管5排出,而过滤出来的污泥则储存在脱水筒2内,此时,将输出轴4与脱水筒2分离开,将驱动杆10与输出轴4连接,使得驱动装置 3工作时,输出轴4能够带动驱动杆10跟着一起转动,由于驱动杆10与活动盘6螺纹连接,因此活动盘6能够在脱水筒2内朝上移动,将储存在脱水筒2中的污泥逐渐朝上提升,方便作业人员将污泥快速从脱水筒2中清理掉,并且活动盘6的外径与脱水筒2的内径一致,使得活动盘6在朝上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附着在脱水筒2内壁上的污泥刮除,进一步提高对脱水筒2内污泥的清理效果。
29.所述脱水筒2的底部设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贯穿脱水筒2;所述连接杆21朝向输出轴4方向的末端上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内设有定位组件;所述输出轴4的顶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组件用于插入至所述定位孔内。
30.为了实现脱水筒2与输出轴4之间的可拆式连接,故在连接杆21的底部设置有定位组件,当需要脱水筒2与输出轴4连接时,将定位组件插入至输出轴4上的定位孔内时,由于定位组件与输出轴4的轴线并未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当驱动装置3带动输出轴4转动时,输出轴4将驱动连接杆21转动,进而带动脱水筒2的转动。
31.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竖杆18、第一弹性件19以及第二竖杆20,所述第一弹性件1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杆18和第二竖杆20连接。
32.当需要输出轴4与连接杆21连接时,驱动定位组件朝向移动,使得第一竖杆18、第一弹性件19以及第二竖杆20的部分段插入至定位孔,而由于第二竖杆20上段部分插入至连接杆21的第一盲孔内,因此,当输出轴4转动时,在第一竖杆18、第一弹性件19以及第二竖杆20共同的作用下,带动连接杆21转动;由于在驱动定位组件插入至输出轴4的定位孔内时,当第一竖杆18未与定位孔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时,第一竖杆18无法插入至定位孔内,因此第一竖杆18将压缩第一弹性件19,而当输出轴4上的定位孔转动至与第一竖杆18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时,在第一弹性件19的作用下能够推动第一竖杆18快速插入至定位孔内,实现输出轴4与连接杆21之间的快速连接。
33.所述连接杆21的第一盲孔内还设有第二弹性件24,所述第二弹性件24一端与第一盲孔内底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竖杆20连接。
34.本技术方案是利用通过向连接杆21内的第一盲孔内通入气体的方式驱动第二竖杆20朝下移动,因此,当将通入至第一盲孔内的气体排出后,为了保证定位组件能够快速与输出轴 4分离,故在第一盲孔内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24,第二弹性件24为弹簧,利用第二弹性件 24能够拉动第二竖杆20、第一弹性件19以及第一竖杆18从输出轴4的定位孔内移出。
35.所述驱动杆10的顶部设有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所述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与连接杆21 的第一盲孔连接;所述驱动杆10的底部还设有活动杆23,所述输出轴4的顶部还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锁紧件,所述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驱动活动杆23插入至连接孔内与锁紧件连接。
36.本技术方案中的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为气泵,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通过气管与连接杆21 的第一盲孔连通,利用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能够向第一盲孔内通入气体,迫使第二竖
杆20从第一盲孔内伸出,从而驱动第一竖杆18插入至输出轴4的定位孔内。
37.为了实现驱动杆10与输出轴4之间的可拆式连接,故在驱动杆10的底部还设有有活动杆23,利用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产生的气体推动活动杆23贯穿连接杆21后插入至输出轴4 上的连接孔内,利用锁紧件与活动杆23连接,从而将活动杆23与输出轴4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了输出轴4转动时驱动驱动杆10的转动。
38.所述驱动杆10的底部设有内径与活动杆23外径匹配的第二盲孔,所述活动杆23位于第二盲孔内,所述活动杆23的侧壁上还设有锁紧孔,且锁紧孔靠近于活动杆23的底部;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三弹性件16和锁紧杆17,所述连接孔内壁两侧设有内径与锁紧杆17外径相同的容纳孔,所述第三弹性件16和锁紧杆17位于容纳孔内。
39.具体地,驱动杆10的第二盲孔也通过气管与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连接,利用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向第二盲孔内输送气体,迫使活动杆23从第二盲孔内朝下伸出,并插入至输出轴4 的连接孔内,设置的锁紧杆17的端部设有斜边,因此当活动杆23的端部与锁紧杆17的斜边接触时,易于将锁紧杆17压入至容纳孔内并压缩第三弹性件16,当锁紧杆17插入锁紧孔内底时,此时的锁紧杆17与活动杆23上的锁紧孔位于同一高度,因此在第三弹性件16的作用下,能够推动锁紧杆17插入至锁紧孔内,实现输出轴4与活动杆23之间的连接。
40.所述驱动杆10的第二盲孔内还设有第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三弹性件与活动杆23顶部连接;所述第二盲孔内壁上还设有沿驱动杆10轴向分布的滑槽,所述活动杆23的侧壁上还设有位于滑槽内的滑块14。
41.由于设置的活动杆23能够沿竖直方向上移动,实现活动杆23与输出轴4之间的连接,为了保证输出轴4在驱动活动杆23转动的过程中,活动杆23也能带动驱动杆10跟着一起转动,故在活动杆23的侧壁上设置有滑块14,同时在第二盲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滑块14的滑槽,使得滑块14能够在滑槽内沿竖直方向移动,同时在滑块14的作用下能够带动驱动杆10 跟着一起转动。
42.所述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上还设有导管22,所述导管22与活动杆23的锁紧孔连通。
43.为了实现活动杆23与输出轴4之间的拆卸,故在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上还设有导管22,导管22与锁紧孔连通,当需要解锁时,利用压力介质产生装置8向锁紧孔内通入气体,由于锁紧杆17的外径与锁紧孔内径一致,此时的锁紧孔处于密封状态,因此,进入至锁紧孔内的气体作用至锁紧杆17,迫使锁紧杆17缩回至容纳孔内,然后再将通入至第二盲孔内的气体排出,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拉动活动杆23从输出轴4的连接孔内移出,实现输出轴 4与活动杆23之间分离。
44.所述脱水筒2的内壁上还设有导向槽12,所述活动盘6的侧壁上还设有与导向槽12匹配的导向块图中未示出,所述导向块位于导向槽12内;所述罐体11的内壁上还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球体26,所述球体26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块27,连接块27一端与球体26连接,另一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第一横杆28,且第一横杆28与脱水筒2的侧壁螺纹连接。
45.为了保证驱动杆10在转动的过程中,设置的活动盘6能够顺利在脱水筒2内沿竖直方向移动,故在脱水筒2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导向块导向槽12,放置活动盘6跟着驱动杆10 一起转动。
46.为了实现脱水筒2与罐体11之间的可拆式连接,故设置了连接块27和第一横杆28,
当需要将脱水筒2从罐体11内拆除时,旋转第一横杆28,使得第一横杆28朝着连接块27方向移动,将第一横杆28从脱水筒2上拆卸;同时为了脱水筒2在罐体11内的正常转动,故还设置有环形槽和球体26,使得脱水筒2在转动的过程中,设置的球体26能够在环形槽内转动。
47.所述罐体11的内壁两侧还设有连接筒25,所述连接筒25内设有第二横杆7,所述第二横杆7一端与连接筒25螺纹连接,另一端设有固定块9,且第二横杆7与固定块9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块9内设有与驱动杆10匹配的轴承,所述驱动杆10插入至轴承内。
48.利用设置的第二横杆7实现了对驱动杆10的支撑,保证驱动杆10能够稳定处于脱水筒 2中;同时为了实现第二横杆7与罐体11内壁之间的可拆式连接,故还设置有连接筒25,当需要拆卸时,旋转第二横杆7,使得第二横杆7从固定块9上移出,然后再反向旋转第二横杆7,迫使第二横杆7从连接筒25内拆卸。
49.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