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9:26: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折叠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柔性折叠屏技术日趋成熟,折叠终端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折叠终端产品(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需要满足较高的外观形态及较好的体验,这样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目前,折叠终端产品的转动机构通过挤压弹簧而产生机械力,并通过凹凸轮实现悬停稳态,但这对应用在折叠终端产品的弹簧提出了较高要求,易导致阻尼力难以控制而影响折叠终端产品的工作性能。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及电子设备,转动机构的阻尼力稳定,折叠终端产品的工作性能良好。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第一同步摆臂、第二同步摆臂、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分布在所述安装座的两侧;5.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套设至所述第一轴体上,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轴体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径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缝隙沿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套筒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轴体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6.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同步摆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套设至所述第二轴体上,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轴体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径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二缝隙沿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套筒能够相对所述第二轴体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7.其中,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可共同组成转动机构的阻尼组件。8.由此,能够通过第一轴体与第一套筒过盈配合,而使第一套筒具有膨胀趋势,也即为,第一轴体挤压第一套筒,进而对第一同步摆臂的转动产生阻力,形成阻尼力。换言之,能够由第一套筒与第一轴体之间的挤压力提供阻尼组件的阻尼力。一方面,由于阻尼力的稳定性受接触面的质量影响较大,而第一套筒与第一轴体之间的接触面面积较大,接触面的加工难度低,接触面质量高,且第一套筒与第一轴体之间的过盈量稳定,故而采用第一轴体与第一套筒配合提供阻尼力的稳定性强,能够减小转动机构折叠与展开过程中的扭力波动。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凹凸轮式阻尼需要配合弹簧使用,零件数量多,装配难度大,组装公差大,易影响转动机构折叠和展开操作的精度,而采用第一套筒与第一轴体实现阻尼力的提供,零件数量少,装配难度低,组装公差小,有利于提高转动机构的精度。9.另外,采用第一轴体与第一套筒配合,能够在转动机构内的空间布局有限的情况下,为转动机构提供充足适宜的阻尼力,以保证转动机构的悬停功能的实现,还能够适应转动机构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可靠性佳。而第二轴体和第二套筒配合的优势可参照第一轴体和第二套筒配合优势,在此不再赘述。10.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缝隙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所述第一缝隙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缝隙在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一套筒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方向的尺寸;11.所述第二缝隙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套筒的长度,所述第二缝隙的长度为所述第二缝隙在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套筒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方向的尺寸。12.由此,第一缝隙的长度与第一套筒的长度等长或不等长,第二缝隙的长度与第二套筒的长度等长或不等长,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计,灵活性强。1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缝隙贯穿所述第一端面,或者,所述第一缝隙贯穿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缝隙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或者,所述第一缝隙未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14.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所述第二缝隙贯穿所述第三端面,或者,所述第二缝隙贯穿所述第四端面,所述第二缝隙贯穿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或者,所述第二缝隙未贯穿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15.此设置下,第一缝隙的开缝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在第一套筒的各处位置,第二缝隙的开缝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在第二套筒的各处位置,有利于适应多场景下的应用需求,灵活性强。1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包括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底面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的交线为第一交线,所述第一缝隙包括沿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一交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边和所述第一交线之间的距离相同或者不相同,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一交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一交线在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边和所述第一交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边和所述第一交线在所述第一套筒的周向方向上的长度;17.所述第二同步摆臂包括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表面的交线为第二交线,所述第二缝隙包括沿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二交线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四边和所述第二交线之间的距离相同或者不相同,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二交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二交线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向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四边和所述第二交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四边和所述第二交线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向方向上的长度。18.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设有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用于容置润滑油;19.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表面设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螺旋槽用于容置润滑油。20.此设置下,能够通过润滑油而减小第一套筒与第一轴体之间和第二套筒与第二轴体的摩擦,有利于减缓第一套筒、第一轴体、第二套筒、第二轴体长期工作所造成的磨损,延长阻尼组件的使用寿命。2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套设至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且位于所述安装座及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之间,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并通过所述同步齿轮带动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22.由此,第一同步摆臂、第二同步摆臂、同步齿轮能够组成“第一同步摆臂-同步齿轮-第二同步摆臂”的齿轮运动链,能够因同步齿轮的齿轮啮合关系,而实现第一同步摆臂与第二同步摆臂的打开和闭合,即实现第一主摆臂与第二主摆臂的打开和闭合,也即实现转动机构的开闭。2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套设至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上,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之间。24.可以理解的是,限位件用于限制套设于第一轴体上的各结构在第一轴体轴向方向的移动,以及限制套设于第二轴体上的各结构在第二轴体轴向方向的移动,保证第一同步摆臂和第二同步摆臂的同步运动不发生偏转,可靠性佳。2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主摆臂和第二主摆臂,所述第一主摆臂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摆臂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26.所述第一主摆臂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轴体,所述第三轴体连接至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三轴体能够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套筒连接;27.所述第二主摆臂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同步摆臂包括第三端、第四端和第四轴体,所述第四轴体连接至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轴体能够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套筒连接。28.由此,第一同步摆臂能够通过第三轴体与第一主摆臂连接,第一同步摆臂与第一主摆臂通过第三轴体在第一滑槽内的滑动实现联动。第二同步摆臂能够通过第四轴体与第二主摆臂连接,第二同步摆臂与第二主摆臂通过第四轴体在第二滑槽内的滑动实现联动。2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如上所述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附图说明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简图;31.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简图;32.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简图;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34.图5是图4所示电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35.图6是图5所示的转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36.图7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37.图8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的主摆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38.图9是图8所示的转动机构的主摆臂组件的爆炸示意图;39.图10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的同步摆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40.图11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沿剖切线a剖切所得的剖面示意图;41.图12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的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42.图13是图12所示的阻尼组件沿剖切线b剖切所得的剖面示意图;43.图14是图6所示转动机构的阻尼组件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的一种结构示意图;44.图15是图6所示转动机构的阻尼组件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45.图16是图6所示转动机构的阻尼组件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46.图17是图6所示转动机构的阻尼组件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47.图18是图12所示的阻尼组件的部分结构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48.图19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的同步齿轮的结构示意图;49.图20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50.图21是图6所示转动机构的浮动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51.为了方便理解,首先对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进行解释。52.第一套筒的轴向方向:可以理解为第一套筒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等同于第一套筒的延伸方向。53.第一套筒的周向方向:可以理解为环绕第一套筒的中心轴线的圆周方向。54.第一套筒的径向方向:垂直于第一套筒的轴向方向的方向。55.第二套筒的轴向方向:可以理解为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等同于第二套筒的延伸方向。56.第二套筒的周向方向:可以理解为环绕第二套筒的中心轴线的圆周方向。57.第二套筒的径向方向:垂直于第二套筒的轴向方向的方向。58.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59.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a与b连接,可以是a与b直接相连,也可以是a与b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6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地描述。6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及应用转动机构的电子设备。62.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任何具有可折叠的性能的设备,其能够在用户的操作下实现展开和闭合。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cell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或车载设备(mobiledevice)等。本技术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6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400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400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简图,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40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简图。其中,图2所示电子设备400的展开角度α为120°,图3所示电子设备400的展开角度β为180°。6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举例说明的角度均允许存在少许偏差。例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400的展开角度α为120°是指,α可以为120°,也可以大约为120°,比如110°、115°、125°或130°等。图3所示电子设备400的展开角度β为180°是指,β可以为180°,也可以大约为180°,比如0°、5°、185°和190°等。后文中举例说明的角度可做相同理解。65.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电子设备400为可发生一次折叠的电子设备。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400也可以为可发生多次(两次以上)折叠的电子设备。此时,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多个部分,相邻两个部分可相对靠近折叠至电子设备400处于折叠状态,相邻两个部分可相对远离展开至电子设备400处于展开状态。6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4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电子设备400的爆炸示意图。67.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电子设备400包括折叠装置200和柔性显示屏300,柔性显示屏300安装于折叠装置200。柔性显示屏300包括第一部分310、第二部分320和可折叠部分330。可折叠部分330位于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之间,可折叠部分330可以发生弯折。第一部分310、第二部分320和可折叠部分330共同构成柔性显示屏300。68.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30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s,qled)显示屏。69.折叠装置200包括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20和转动机构100,第一壳体210设有第一容置槽230,第二壳体220设有第二容置槽240,第一容置槽230和第二容置槽240连通形成容置槽。转动机构100安装于容置槽,并与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的转动连接。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通过转动机构100相对转动,使得折叠装置20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还设有容置空间(图未示),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电子设备400的处理器、电路板、摄像模组等电子元件以及结构元件。70.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的相对转动使得折叠装置200处于折叠状态,是指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通过转动机构100转动,且彼此相互靠近,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承载柔性显示屏300的面相对。实际上,在应用过程中,折叠装置200完全折叠状态下,装于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的柔性显示屏300折叠后,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层叠并部分接触,当然,也可以完全接触。71.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相对转动使得折叠装置200处于中间状态,是指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通过转动机构100转动,且彼此相互远离使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大,或者,是指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通过转动机构100转动,且彼此相互靠近使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小。72.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相对转动使得折叠装置200处于展开状态,是指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通过转动机构100转动,且彼此相互远离,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的夹角继续增大,可以接近180°或者等于180°。73.柔性显示屏300连接于折叠装置200。具体而言,第一壳体210承载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一部分310,第二壳体220承载柔性显示屏300的第二部分320,柔性显示屏300的可折叠部分330与转动机构100相对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通过转动机构100相对转动,通过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相对靠近带动柔性显示屏300折叠,以使电子设备400折叠。当电子设备4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显示屏300的可折叠部分330发生弯折,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相对设置。此时,柔性显示屏300处于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可大大降低柔性显示屏300被损坏的概率,实现对柔性显示屏300的有效保护。74.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通过转动机构100相对转动,通过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相对远离带动柔性显示屏300展开,以使电子设备400展开至中间状态。当电子设备400处于中间状态时,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展开至夹角为α,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相对展开,并带动可折叠部分330展开。此时,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之间的夹角为α。本实施例中,α为120°。在其它实施例中,α也可以大约为120°,也可以是110°、115°、125°或130°等。75.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通过转动机构100相对转动,通过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相对远离带动柔性显示屏300进一步展开,直至电子设备400展开。当折叠装置2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的夹角为β。可折叠部分330展开,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相对展开。此时,第一部分310、第二部分320和可折叠部分330之间的夹角均为β,柔性显示屏300具有大面积的显示区域,实现电子设备400的大屏显示,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中,β为180°。在其它实施例中,β也可以大约为180°,可以是0°、5°、185°和190°等。76.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400处于展开状态时,转动机构100也处于展开状态。当电子设备400处于折叠状态时,转动机构100也处于折叠状态。当电子设备400处于中间状态时,转动机构100也处于中间状态。77.图6是图5所示的转动机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100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78.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转动机构100可以包括基座10、主摆臂组件20、同步摆臂组件30、阻尼组件40、同步齿轮50、限位组件60和浮动支撑板组件70。其中,如图6所示,在基座10的延伸方向上,主摆臂组件20和同步摆臂组件30依次排布。79.基座10内具有收容空间11,收容空间11可用于收容至少部分转动机构100的部件和电子设备400中的其他结构。基座10能够在转动机构100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维持静止状态。换言之,在转动机构100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基座10能够维持自身的位置不发生改变,即基座10相对静止。80.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主摆臂组件20能够控制转动机构100的摆动姿态,实现对柔性显示屏300的支撑,提升整个转动机构100的强度。主摆臂组件20既能够实现第一壳体210与基座10的转动连接,主摆臂组件20也能够实现第二壳体220与基座10的转动连接。81.图8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100的主摆臂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转动机构100的主摆臂组件20的爆炸示意图。82.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9,主摆臂组件20包括安装座21、第一主摆臂22和第二主摆臂23。第一主摆臂22与第二主摆臂23分别位于安装座21的两侧。第一主摆臂22与基座10转动连接,第一主摆臂22与第一壳体210固定连接。第二主摆臂23与基座10转动连接,第二主摆臂23与第二壳体220固定连接。83.安装座21固定至基座10,由此,如下描述中,各个部件相对于基座10的转动可等同于相对于安装座21的转动。安装座21具有第一槽211和第二槽212。第一槽211能够为第一主摆臂22相对安装座21的转动提供运动空间,第二槽212能够为第二主摆臂23相对安装座21的转动提供运动空间。第一槽211和第二槽212间隔设置,第一槽211中能够供第一主摆臂22伸入的开口位于安装座21的一侧,第二槽212中能够供第二主摆臂23伸入的开口位于安装座21的另一侧,第一槽2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212的延伸方向相反。安装座21设有第一弧形臂213和第二弧形臂214,第一弧形臂213位于第一槽211内,第一弧形臂213可与第一主摆臂22上的相应结构连接以实现安装座21与第一主摆臂22的转动连接。第二弧形臂214位于第二槽212内,第二弧形臂214可与第二主摆臂23上的相应结构连接以实现安装座21与第二主摆臂23的转动连接。84.示例性地,第一弧形臂2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弧形臂213分别位于第一槽21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上。第二弧形臂2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弧形臂214分别位于第二槽212的相对设置的两个内壁上。85.第一主摆臂22与安装座21转动连接,第一主摆臂22与第一壳体210固定连接,第一主摆臂22能够通过第一壳体210相对基座10的转动,而被带动相对基座10转动。具体而言,第一主摆臂22包括第一主体221和设于第一主体221的第一转动结构222。86.第一主体221与第一壳体210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主摆臂22与第一壳体210实现联动,即第一壳体210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时,第一主摆臂22也相对基座10转动。第一主体221上设有第一滑槽223,第一滑槽223能够供第一同步摆臂31的第三轴体313在其内进行滑动运动。87.第一转动结构222上设有第一弧形槽224,第一弧形槽224能够供安装座21的第一弧形臂213在其内滑动,而通过第一弧形臂213在第一弧形槽224内的滑动运动可以实现第一主摆臂22与安装座21的转动运动,也即实现第一主摆臂22与基座10的转动运动。示例性地,第一弧形槽2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弧形槽224分别位于第一转动结构222的两侧,且每一个第一弧形槽224均能够供一个第一弧形臂213在其内滑动。88.第二主摆臂23与安装座21转动连接,第二主摆臂23与第二壳体220固定连接,第二主摆臂23能够通过第二壳体220相对基座10的转动,而被带动相对基座10转动。具体而言,第二主摆臂23包括第二主体231和设于第二主体231的第二转动结构232。89.第二主体231与第二壳体220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二主摆臂23与第二壳体220实现联动,即第二壳体220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时,第二主摆臂23也相对基座10转动。第二主体231上设有第二滑槽233,第二滑槽233能够供第二同步摆臂32的第四轴体323在其内进行滑动运动。90.第二转动结构232上设有第二弧形槽234,第二弧形槽234能够供安装座21的第二弧形臂214在其内滑动,而通过第二弧形臂214在第二弧形槽234内的滑动运动可以实现第二主摆臂23与安装座21的转动运动,也即实现第二主摆臂23与基座10的转动运动。示例性地,第二弧形槽2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弧形槽234分别位于第二转动结构232的两侧,且每一个第二弧形槽234均能够供一个第二弧形臂214在其内滑动。91.基于上述描述,应当理解,第一壳体210能够相对基座10转动,并带动第一主摆臂22相对基座10转动,以形成“第一壳体210-第一主摆臂22-基座10”的转动链。第二壳体220能够相对基座10转动,并带动第二主摆臂23相对基座10转动,以形成“第二壳体220-第二主摆臂23-基座10”的转动链。从而使转动机构100能够流利顺畅的进行转动运动。92.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同步摆臂组件30能够实现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旋转角度同步。93.图10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100的同步摆臂组件30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100沿剖切线a剖切所得的剖面示意图。94.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同步摆臂组件30包括第一同步摆臂31和第二同步摆臂32。第一同步摆臂31与第二同步摆臂32分别位于基座10的两侧。第一同步摆臂31与基座10转动连接,第一同步摆臂31与第一主摆臂22转动且滑动连接。第二同步摆臂32与基座10转动连接,第二同步摆臂32与第二主摆臂23转动且滑动连接。95.第一同步摆臂31包括第一端311、第二端312和第三轴体313。第一同步摆臂31的第一端311为第一同步摆臂31与第一主摆臂22连接的一端,第一同步摆臂31的第二端312为第一同步摆臂31与阻尼组件40连接的一端。第一同步摆臂31的第一端311与第一主摆臂22转动且滑动连接,第一同步摆臂31的第二端312与基座10转动连接。96.如图11所示,第三轴体313固定至第一同步摆臂31的第一端311,第三轴体313的一端伸出第一同步摆臂31的第一端311。第三轴体313伸出第一端311的一端可连接至第一滑槽223,第三轴体313能够在第一滑槽223内滑动。由此,第一同步摆臂31能够通过第三轴体313与第一主摆臂22连接,第一同步摆臂31与第一主摆臂22通过第三轴体313在第一滑槽223内的滑动实现联动。也即为,第一同步摆臂31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运动时,第一主摆臂22会被带动而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运动。或者,第一主摆臂22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运动时,第一同步摆臂31会被带动而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运动。97.在第一主摆臂22相对基座10转动时,第一同步摆臂31能够相对基座10转动,并相对第一主摆臂22滑动。而第一主摆臂22与基座10转动连接,与第一壳体210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一同步摆臂31与基座10转动连接,与第一主摆臂22滑动连接,从而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由此,能够通过连杆结构和连杆滑块结构实现第一壳体210与基座10之间的连接,此架构下,转动机构100具有较少的零件数量,配合关系及配合位置简单,组成部件易制作和组装,有利于实现量产。98.第二同步摆臂32包括第三端321、第四端322和第四轴体323。第二同步摆臂32的第三端321为第二同步摆臂32与第二主摆臂23连接的一端,第二同步摆臂32的第四端322为第二同步摆臂32与阻尼组件40连接的一端。第二同步摆臂32的第三端321与第二主摆臂23转动且滑动连接,第二同步摆臂32的第四端322与基座10转动连接。99.如图11所示,第四轴体323固定至第二同步摆臂32的第三端321,第四轴体323的一端伸出第二同步摆臂32的第三端321。第四轴体323伸出第三端321的一端可连接至第二滑槽233,第四轴体323能够在第二滑槽233内滑动。由此,第二同步摆臂32能够通过第四轴体323与第二主摆臂23连接,第二同步摆臂32与第二主摆臂23通过第四轴体323在第二滑槽233内的滑动实现联动。也即为,第二同步摆臂32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运动时,第二主摆臂23会被带动而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运动。或者,第二主摆臂23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运动时,第二同步摆臂32会被带动而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运动。100.在第二主摆臂23相对基座10转动时,第二同步摆臂32能够相对基座10转动,并相对第二主摆臂23滑动。而第二主摆臂23与基座10转动连接,与第二壳体220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二同步摆臂32与基座10转动连接,与第二主摆臂23滑动连接,从而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由此,能够通过连杆结构和连杆滑块结构实现第二壳体220与基座10之间的连接,此架构下,转动机构100具有较少的零件数量,配合关系及配合位置简单,组成部件易制作和组装,有利于实现量产。101.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阻尼组件40能够实现阻尼、转动机构100的任意角度悬停以及应用转动机构100的电子设备400的任意角度悬停。具体为,阻尼组件40可以实现第一同步摆臂31与第二同步摆臂32转动到一定角度后能够停留保持在该角度,进而能够辅助固定保持第一主摆臂22与第二主摆臂23的角度。换言之,阻尼组件40能够实现两个壳体(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相对翻转时的缓降效果,即电子设备400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定位在任意角度。102.阻尼组件40具有第一阻力状态和第二阻力状态。阻尼组件40处于第一阻力状态时,第一同步摆臂31与第二同步摆臂32能够相对自由转动。阻尼组件40处于第二阻力状态时,第一同步摆臂31与第二同步摆臂32能够相对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停留保持在该角度,即实现转动机构100的悬停功能。其中,阻尼组件40在第二阻力状态时对第一同步摆臂31与第二同步摆臂32的转动阻力,大于阻尼组件40在第一阻力状态对第一同步摆臂31与第二同步摆臂32的转动阻力。103.图12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100的阻尼组件40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阻尼组件40沿剖切线b剖切所得的剖面示意图。104.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阻尼组件40包括第一轴体41、第二轴体42、第一套筒43和第二套筒44。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位于基座10的收容空间11内,且分布在收容空间11的两侧。105.第一轴体41具有第一轴线411。第一轴体41穿设于第一套筒43。第一轴体41的两端均伸出第一套筒43,第一轴体41伸出第一套筒43的一端与安装座21固定连接,第一轴体41的另一端与限位组件60连接。106.第一套筒43包括第一内表面431(即第一套筒43的内表面)、第一外表面432(即第一套筒43的外表面)、第一端面433和第二端面434。第一端面433和第二端面434相对设置。第一内表面431连接在第一端面433和第二端面434之间,第一外表面432连接在第一端面433和第二端面434之间。第一内表面431能够圈设出第一套筒43的内径尺寸,第一外表面432能够圈设出第一套筒43的外径尺寸,第一外表面432可凸设有第一接触部435,第一接触部435能够与浮动支撑板组件70接触,第一接触部435可以在转动机构100的展平状态支撑浮动支撑板组件70。第一内表面431为能够与第一轴体41接触的表面,第一端面433、第二端面434和第一外表面432共同构成第一套筒43的外观面。107.第一套筒43呈中空状结构,第一套筒43固定至第一同步摆臂31的第二端312,从而使第一套筒43与第一同步摆臂31实现联动,即第一套筒43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时,第一同步摆臂31也相对基座10转动。第一同步摆臂31相对基座10转动时,第一套筒43也相对基座10转动。108.第一套筒43套设至第一轴体41,第一套筒43与第一轴体41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也即为,第一套筒43的内径尺寸小于第一轴体41的外径尺寸。此设置下,能够形成第一套筒43的孔小而第一轴体41的轴粗的“孔小轴粗”的结构设置,使得第一套筒43与第一轴体41之间具有较佳的包紧力,第一套筒43与第一轴体41配合紧密。109.第一套筒43能够相对第一轴体41转动,并带动第一同步摆臂31相对第一轴体41转动。具体而言,第一套筒43能够绕绕第一轴线411做转动运动,也即为,第一同步摆臂31能够绕第一轴线411做转动运动。110.第一套筒43可以具有第一缝隙436,第一缝隙436包括沿第一套筒43的周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437和第二边438。第一缝隙436沿第一套筒43的径向方向贯穿第一套筒43的第一内表面431和第一外表面432,第一缝隙436沿第一套筒43的轴向方向延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套筒43也可不具有第一缝隙436,仅需满足第一套筒43能够相对第一轴体41运动即可,对此不做严格限制。111.基于上述描述,第一轴体41与第一套筒43能够具有相对运动趋势,也即为,第一轴体41与第一套筒43能够相对转动。由此,能够通过第一轴体41与第一套筒43过盈配合,而使第一套筒43具有膨胀趋势,也即为,第一轴体41挤压第一套筒43,进而对第一同步摆臂31的转动产生阻力,形成阻尼力。换言之,能够由第一套筒43与第一轴体41之间的挤压力提供阻尼组件40的阻尼力。一方面,由于阻尼力的稳定性受接触面的质量影响较大,而第一套筒43与第一轴体41之间的接触面面积较大,接触面的加工难度低,接触面质量高,且第一套筒43与第一轴体41之间的过盈量稳定,故而采用第一轴体41与第一套筒43配合提供阻尼力的稳定性强,能够减小转动机构100折叠与展开过程中的扭力波动。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凹凸轮式阻尼需要配合弹簧使用,零件数量多,装配难度大,组装公差大,易影响转动机构100折叠和展开操作的精度,而采用第一套筒43与第一轴体41实现阻尼力的提供,零件数量少,装配难度低,组装公差小,有利于提高转动机构100的精度。112.另外,采用第一轴体41与第一套筒43配合,能够在转动机构100内的空间布局有限的情况下,为转动机构100提供充足适宜的阻尼力,以保证转动机构100的悬停功能的实现,还能够适应转动机构100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可靠性佳。11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缝隙436的长度小于第一套筒43的长度,第一缝隙436的长度为第一缝隙436在第一套筒43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第一套筒43的长度为第一套筒43的轴向方向的尺寸。此设置下,第一缝隙436的长度与第一套筒43的长度不等长。114.图14是图6所示转动机构100的阻尼组件40的第一缝隙436和第二缝隙446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6所示转动机构100的阻尼组件40的第一缝隙436和第二缝隙446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6所示转动机构100的阻尼组件40的第一缝隙436和第二缝隙446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115.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第一缝隙436可以贯穿第一端面433且未贯穿第二端面434。或者,如图15所示,第一缝隙436可以贯穿第二端面434且未贯穿第一端面433。或者,如图16所示,第一缝隙436可以未贯穿第一端面433和第二端面434。116.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缝隙436的长度等于第一套筒43的长度,第一缝隙436的长度为第一缝隙436在第一套筒43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第一套筒43的长度为第一套筒43的轴向方向的尺寸。此设置下,第一缝隙436的长度与第一套筒43的长度等长。117.图17是图6所示转动机构100的阻尼组件40的第一缝隙436和第二缝隙446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118.示例性地,如图17所示,第一缝隙436可以贯穿第一端面433和第二端面434。119.图18是图12所示的阻尼组件40的部分结构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120.请参阅图18,第一同步摆臂31朝向基座10的表面为第一底面314,第一底面314与第一套筒43的第一外表面432的交线为第一交线c1。定义第一交线c1与第一缝隙436的第一边437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交线c1与第一缝隙436的第二边438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其中,第一边437和第一交线c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边437和第一交线c1在第一套筒43的周向方向上的长度,第二边438和第一交线c1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边438和第一交线c1在第一套筒43的周向方向上的长度。121.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可以相同,或者,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可以不相同。122.此设置下,第一缝隙436的开缝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在第一套筒43的各处位置,有利于适应多场景下的应用需求,灵活性强。需说明的是,当第一缝隙436处于图18所示的位置时,第一同步摆臂31相对基座10顺时针转动时,第一同步摆臂31所受的扭力减小。第一同步摆臂31相对基座10逆时针转动时,第一同步摆臂31所受的扭力增大。其中,第一同步摆臂31相对基座10顺时针转动对应于转动机构100的折叠操作,第一同步摆臂31相对基座10逆时针转动对应于转动机构100的展开操作。123.基于上述描述,需说明的是,第一缝隙436的长度、宽度、开缝大小、开缝角度,第一套筒43的内径尺寸、第一套筒43的厚度等形状特征与第一同步摆臂31的扭力大小强相关,其可根据转动机构100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制。示例性地,第一缝隙436的宽度越小,第一同步摆臂31的扭力越大,第一缝隙436的宽度为第一缝隙436沿第一套筒43的周向方向的尺寸。第一套筒43与第三轴体313之间的过盈量越大,第一同步摆臂31的扭力越大。第一套筒43的壁厚越厚,第一同步摆臂31的扭力越大,第一套筒43的壁厚为第一套筒43的径向方向的尺寸。第一套筒43所选用材料的模量越高,第一同步摆臂31的扭力越大。124.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筒43的第一内表面431设有第一螺旋槽,第一螺旋槽呈螺旋形分布在第一套筒43的第一内表面431,第一螺旋槽用于容置润滑油。第一螺旋槽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一螺旋槽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螺旋槽可以间隔分布。此设置下,能够通过润滑油而减小第一套筒43与第一轴体41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减缓第一套筒43和第一轴体41长期工作所造成的磨损,延长阻尼组件40的使用寿命。125.请再次参阅图12和图13,第二轴体42具有第二轴线421。第二轴体42穿设于第二套筒44。第二轴体42的两端均伸出第二套筒44,第二轴体42伸出第二套筒44的一端与安装座21固定连接,第二轴体42的另一端与限位组件60连接。126.第二套筒44包括第二内表面441(即第二套筒44的内表面)、第二外表面442(即第二套筒44的外表面)、第三端面443和第四端面444。第三端面443和第四端面444相对设置。第二内表面441连接在第三端面443和第四端面444之间,第二外表面442连接在第三端面443和第四端面444之间。第二内表面441能够圈设出第二套筒44的内径尺寸,第二外表面442能够圈设出第二套筒44的外径尺寸,第二外表面442可凸设有第二接触部445,第二接触部445能够与浮动支撑板组件70接触,第二接触部445可以在转动机构100的展平状态支撑浮动支撑板组件70。第二内表面441为能够与第二轴体42接触的表面,第三端面443、第四端面444和第二外表面442共同构成第二套筒44的外观面。127.第二套筒44呈中空状结构,第二套筒44固定至第二同步摆臂32的第四端322,从而使第二套筒44与第二同步摆臂32实现联动,即第二套筒44相对基座10进行转动时,第二同步摆臂32也相对基座10转动。第二同步摆臂32相对基座10转动时,第二套筒44也相对基座10转动。128.第二套筒44套设至第二轴体42,第二套筒44与第二轴体42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也即为,第二套筒44的内径尺寸小于第二轴体42的外径尺寸。此设置下,能够形成第二套筒44的孔小而第二轴体42的轴粗的“孔小轴粗”的结构设置,使得第二套筒44与第二轴体42之间具有较佳的包紧力,第二套筒44与第二轴体42配合紧密。129.第二套筒44能够相对第二轴体42转动,并带动第二同步摆臂32相对第二轴体42转动。具体而言,第二套筒44能够绕绕第二轴线421做转动运动,也即为,第二同步摆臂32能够绕第二轴线421做转动运动。130.第二套筒44可以具有第二缝隙446,第二缝隙446包括沿第二套筒44的周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447和第四边448。第二缝隙446沿第二套筒44的径向方向贯穿第二套筒44的第二内表面441和第二外表面442,第二缝隙446沿第二套筒44的轴向方向延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套筒44也可不具有第二缝隙446,仅需满足第二套筒44能够相对第二轴体42运动即可,对此不做严格限制。131.基于上述描述,第二轴体42与第二套筒44能够具有相对运动趋势,也即为,第二轴体42与第二套筒44能够相对转动。由此,能够通过第二轴体42与第二套筒44过盈配合,而使第二套筒44具有膨胀趋势,也即为,第二轴体42挤压第二套筒44,进而对第二同步摆臂32的转动产生阻力,形成阻尼力。换言之,能够由第二套筒44与第二轴体42之间的挤压力提供阻尼组件40的阻尼力。一方面,由于阻尼力的稳定性受接触面的质量影响较大,而第二套筒44与第二轴体42之间的接触面面积较大,接触面的加工难度低,接触面质量高,且第二套筒44与第二轴体42之间的过盈量稳定,故而采用第二轴体42与第二套筒44配合提供的阻尼力稳定性强,能够减小转动机构100折叠与展开过程中的扭力波动。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凹凸轮式阻尼需要配合弹簧使用,零件数量多,装配难度大,组装公差大,易影响转动机构100折叠和展开操作的精度,而采用第二套筒44与第二轴体42实现阻尼力的提供,零件数量少,装配难度低,组装公差小,有利于提高转动机构100的精度。132.另外,采用第二轴体42与第二套筒44配合,能够在转动机构100内的空间布局有限的情况下,为转动机构100提供充足适宜的阻尼力,以保证转动机构100的悬停功能的实现,还能够适应转动机构100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可靠性佳。13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缝隙446的长度小于第二套筒44的长度,第二缝隙446的长度为第二缝隙446在第二套筒44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第二套筒44的长度为第二套筒44的轴向方向的尺寸。此设置下,第二缝隙446的长度与第二套筒44的长度不等长。134.示例性地,如图14所示,第二缝隙446可以贯穿第四端面444且未贯穿第四端面444。或者,如图15所示,第二缝隙446可以贯穿第四端面444且未贯穿第四端面444。或者,如图16所示,第二缝隙446可以未贯穿第四端面444和第四端面444。135.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缝隙446的长度等于第二套筒44的长度,第二缝隙446的长度为第二缝隙446在第二套筒44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第二套筒44的长度为第二套筒44的轴向方向的尺寸。此设置下,第二缝隙446的长度与第二套筒44的长度等长。136.示例性地,如图17所示,第二缝隙446可以贯穿第四端面444和第四端面444。137.请参阅图18,第二同步摆臂32朝向基座10的表面为第二底面324,第二底面324与第二套筒44的第二外表面442的交线为第二交线c2。定义第二交线c2与第二缝隙446的第三边447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二交线c2与第二缝隙446的第四边448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其中,第三边447和第二交线c2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边447和第二交线c2在第二套筒44的周向方向上的长度,第四边448和第二交线c2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边448和第二交线c2在第二套筒44的周向方向上的长度。138.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可以相同,或者,第三距离与第四距离可以不相同。139.此设置下,第二缝隙446的开缝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在第二套筒44的各处位置,有利于适应多场景下的应用需求,灵活性强。需说明的是,当第二缝隙446处于图18所示的位置时,第二同步摆臂32相对基座10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同步摆臂32所受的扭力减小。第二同步摆臂32相对基座10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同步摆臂32所受的扭力增大。其中,第二同步摆臂32相对基座10逆时针转动对应于转动机构100的折叠操作,第二同步摆臂32相对基座10顺时针转动对应于转动机构100的展开操作。140.基于上述描述,需说明的是,第二缝隙446的长度、宽度、开缝大小、开缝角度,第二套筒44的内径尺寸、第二套筒44的厚度等形状特征与第二同步摆臂32的扭力大小强相关,其可根据转动机构100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制。示例性地,第二缝隙446的宽度越小,第二同步摆臂32的扭力越大,第二缝隙446的宽度为第二缝隙446沿第二套筒44的周向方向的尺寸。第二套筒44与第四轴体323之间的过盈量越大,第二同步摆臂32的扭力越大。第二套筒44的壁厚越厚,第二同步摆臂32的扭力越大,第二套筒44的壁厚为第二套筒44的径向方向的尺寸。第二套筒44所选用材料的模量越高,第二同步摆臂32的扭力越大。14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套筒44的第二内表面441设有第二螺旋槽,第二螺旋槽呈螺旋形分布在第二套筒44的第二内表面441,第二螺旋槽用于容置润滑油。第二螺旋槽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二螺旋槽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螺旋槽可以间隔分布。此设置下,能够通过润滑油而减小第二套筒44与第二轴体42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减缓第二套筒44和第二轴体42长期工作所造成的磨损,延长阻尼组件40的使用寿命。142.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同步齿轮50能够实现第一同步摆臂31和第二同步摆臂32的同步运动,即实现第一同步摆臂31和第二同步摆臂32的打开和闭合,也即实现电子设备400的开闭。其中,同步运动可理解为第一同步摆臂31和第二同步摆臂32的旋转角度同步,即若第一同步摆臂31相对基座10旋转30°,第二同步摆臂32也会相对基座10旋转30°。换言之,第一同步摆臂31和第二同步摆臂32分别连接至同步齿轮50的两侧,第一同步摆臂31能够相对基座10转动,并通过同步齿轮50而带动第二同步摆臂32相对基座10转动。143.图19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100的同步齿轮50的结构示意图。144.请参阅图19,同步齿轮50可以包括第一转动齿轮51、第二转动齿轮52、第一同步齿轮53和第二同步齿轮54。第一转动齿轮51设于第一轴体41的一端,第一轴体41与第一转动齿轮51可构成齿轮轴结构,第一转动齿轮51能够相对第一轴体41转动。也即为,第一转动齿轮51能够绕第一轴线411转动。第二转动齿轮52设于第二轴体42的一端,第二轴体42与第二转动齿轮52也可构成齿轮轴结构,第二转动齿轮52能够相对第二轴体42转动。也即为,第二转动齿轮52能够绕第二轴线421转动。第一同步齿轮53与第一转动齿轮51啮合,第二同步齿轮54与第二转动齿轮52啮合,且第一同步齿轮53与第二同步齿轮54互相啮合。145.由此,第一同步摆臂31、第二同步摆臂32、第一转动齿轮51、第二转动齿轮52、第一同步齿轮53和第二同步齿轮54能够组成“第一同步摆臂31-第一转动齿轮51-第一同步齿轮53-第二同步齿轮54-第二转动齿轮52-第二同步摆臂32”的齿轮运动链,能够因同步齿轮50的齿轮啮合关系,而实现第一同步摆臂31与第二同步摆臂32的打开和闭合,即实现第一主摆臂22与第二主摆臂23的打开和闭合,也即实现电子设备400的开闭。146.图20是图6所示的转动机构100的限位组件60的结构示意图。147.请参阅图20,限位组件60可以包括第一限位件61、第二限位件62、第三限位件63、第四限位件64、第五限位件65、第六限位件66、第七限位件67和第八限位件68。148.第一限位件61套设于第一轴体41靠近同步齿轮50的一端和第二轴体42靠近同步齿轮50的一端。第一限位件61的一端位于同步齿轮50和第一套筒43之间,第一限位件61的另一端位于同步齿轮50和第二套筒44之间,第一限位件61两端之间的连接部分位于第一轴体41和第二轴体42之间的间隙区域。第一限位件61具有收容槽611。149.第二限位件62套设于第一轴体41远离同步齿轮50的一端和第二轴体42远离同步齿轮50的一端。第二限位件62与第一套筒43远离同步齿轮50的一端和第二套筒44远离同步齿轮50的一端抵接。150.第三限位件63套设至第一轴体41且与第二限位件62抵接,第三限位件63上可凸设有第三接触部631,第三接触部631能够与浮动支撑板组件70接触,第三接触部631可以在转动机构100的展平状态支撑浮动支撑板组件70。151.第四限位件64套设至第二轴体42且与第二限位件62抵接,第四限位件64上可凸设有第四接触部641,第四接触部641能够与浮动支撑板组件70接触,第四接触部641可以在转动机构100的展平状态支撑浮动支撑板组件70。152.第五限位件65套设至第一轴体41且与第三限位件63抵接,第六限位件66套设至第二轴体42且与第四限位件64抵接。示例性地,第五限位件65和第六限位件66可以是止挡垫片。153.第七限位件67套设至第一轴体41且与第一轴体41固定,第七限位件67与第五限位件65接触。第八限位件68套设至第二轴体42且与第二轴体42固定,第八限位件68与第六限位件66接触。示例性地,第七限位件67和第八限位件68可以是螺母。154.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限位件用于限制套设于第一轴体41上的各结构在第一轴体41轴向方向的移动,以及限制套设于第二轴体42上的各结构在第二轴体42轴向方向的移动,保证同步摆臂组件30的同步运动不发生偏转,可靠性佳。155.图21是图6所示转动机构100的浮动支撑板组件70的结构示意图。156.请参阅图21,浮动支撑板组件70包括浮动支撑板71和第一弹性件72,第一弹性件72位于第一限位件61的收容槽611内,第一弹性件72的一端与第一限位件61连接,第一弹性件72的另一端与浮动支撑板71连接。第一弹性件72能够带动浮动支撑板71相对基座10下降或上升,以在转动机构100的展开状态时使浮动支撑板71支撑柔性显示屏300,并在转动机构100的折叠状态时使浮动支撑板71避让柔性显示屏300,以适应转动机构100的折叠操作和展平操作。157.而在转动机构100的展平状态,第一套筒43的第一接触部435、第二套筒44的第二接触部445、第三限位件63的第三接触部631、第四限位件64的第四接触部641能够与浮动支撑板组件70接触,多个接触部可以在转动机构100的展平状态支撑共同支撑浮动支撑板71,以使浮动支撑板71对柔性显示屏300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15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