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混凝土硬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8:21: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硬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又称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将细骨料和粗骨料用水泥粘结,经过一段时间硬化而形成的复合材料,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但在建筑结构中,混凝土的硬度尤其重要,只有保证混凝土的硬度,才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牢固,从而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3.一般在使用混凝土前都需要对其进行硬度检测,传统的混凝土硬度检测装置一般都是将需要检测的混凝土板放置在检测台上,直接对其进行检测,并不具备相应的防护功能。其中,又由于混凝土板在进行硬度检测时会导致硬度不过关的混凝土板破碎,形成混凝土块四处飞溅,造成工作人员受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混凝土硬度检测装置,旨在实现提高混凝土板硬度检测时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凝土硬度检测装置,包括:
6.底座,所述底座设有用于放置混凝土板的放置部;
7.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检测机构用于对所述混凝土板进行硬度检测;
8.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套设于所述底座,所述防护框与所述底座上下滑动连接;
9.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防护框相对于所述底座发生升降运动,以使所述防护框移动至包围于所述混凝土板的四周。
10.可选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伸缩装置以及检测杆,所述检测杆连接于所述伸缩装置的驱动端,所述检测杆通过所述伸缩装置相对于所述混凝土板发生靠近/远离运动;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安装有所述伸缩装置,所述横梁通过位于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立柱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地面;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支撑柱的侧部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侧部与所述防护框固定连接;还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螺纹杆旋转,以使所述螺纹套上下滑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从而使所述防护框相对于所述底座发生升降运动。
12.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底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远离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柱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杆与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13.可选地,所述转动杆上转动连接有轴承环,所述轴承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14.可选地,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双轴旋转电机。
15.可选地,所述底座的侧部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防护框上设有垂直设置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
16.可选地,所述放置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承托板,两个所述承托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侧的所述立柱上。
17.可选地,还包括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承托板的上部的夹紧板,所述夹紧板的朝向所述立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远离所述夹紧板的一端贯穿所述立柱并固定连接有握环,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立柱螺纹连接。
18.可选地,位于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侧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二螺纹杆相互平行;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夹紧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立柱并固定连接有止动块,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框,当进行混凝土板的硬度检测时,利用升降机构将防护框上升移动至包围于所述混凝土板的四周,如此一来,即使混凝土板破碎成混凝土块四处飞溅,由于有防护框进行防护隔绝,也能避免混凝土块飞溅砸伤工作人员,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板硬度检测时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硬度检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附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24.图3为附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硬度检测装置一实施例中的底座与防护框的俯视图。
26.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27.28.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硬度检测装置,参考附图1-4,包括底座1,底座1设有用于放置混凝土板的放置部2;检测机构3,检测机构3设置于底座1的上方,检测机构3用于对混凝土板进行硬度检测;防护框4,防护框4套设于底座1,防护框4与底座1上下滑动连接;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用于驱动防护框4相对于底座1发生升降运动,以使防护框4移动至包围于混凝土板的四周。
31.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防护框4,当进行混凝土板的硬度检测时,先将混凝土板放置于放置部2上,再利用升降机构5将防护框4上升移动至包围于混凝土板的四周,如此一来,即使混凝土板破碎成混凝土块四处飞溅,由于有防护框4进行防护隔绝,也能避免混凝土块飞溅砸伤工作人员,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板硬度检测时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3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检测机构3包括伸缩装置301以及检测杆302,检测杆302连接于伸缩装置301的驱动端,检测杆302通过伸缩装置301相对于混凝土板发生靠近/远离运动;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横梁6,横梁6上安装有伸缩装置301,横梁6通过位于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立柱7与底座1固定连接。
3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底座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支撑柱8用于支撑地面;升降机构5包括垂直设置在支撑柱8的侧部的第一螺纹杆501,第一螺纹杆501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在安装板502上,安装板502与支撑柱8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501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503,螺纹套503的侧部与防护框4固定连接;还设有传动机构504,传动机构504用于驱动第一螺纹杆501旋转,以使螺纹套503上下滑动于第一螺纹杆501,从而使防护框4相对于底座1发生升降运动。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螺纹杆501与螺纹套503相组合形成丝杆传动,从而带动连接在螺纹套503上的防护框4得以进行上下升降运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34.具体的,传动机构504包括旋转驱动装置5041,旋转驱动装置5041固定于底座1的底部;旋转驱动装置5041的驱动端连接有转动杆5042,转动杆5042的远离旋转驱动装置
5041的一端贯穿支撑柱8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043,转动杆5042与支撑柱8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501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5044,第一锥齿轮5043与第二锥齿轮5044啮合连接。如此设置,利用第一锥齿轮5043与第二锥齿轮5044实现力的传动方向改变,从而实现旋转驱动装置5041能有效带动第一螺纹杆501进行旋转运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35.具体的,转动杆5042上转动连接有轴承环5045,轴承环5045与底座1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通过轴承环5045对转动杆5042进行支撑承托,使得转动杆5042能稳定地在底座1的下方进行旋转。
36.具体的,旋转驱动装置5041包括双轴旋转电机。如此设置,通过双轴旋转电机一次性驱动两侧转动杆5042进行旋转,使得两侧的升降机构5能同时进行升降运动,确保防护框4的稳定上升下降。
3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底座1的侧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01,防护框4上设有垂直设置的滑槽401,滑块101滑动连接于滑槽401。如此设置,通过滑块101与滑槽401的导向作用,以确保防护框4能保持在垂直方向上进行上下升降。
3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放置部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承托板201,两个承托板201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侧的立柱7上。如此设置,将混凝土板10的底部分别承托于对称设置的承托板201之上,以将混凝土板10安装于本装置上进行硬度检测。
39.具体的,还包括夹紧机构9,夹紧机构9包括设置在承托板201的上部的夹紧板901,夹紧板901的朝向立柱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902,第二螺纹杆902的远离夹紧板901的一端贯穿立柱7并固定连接有握环903,第二螺纹杆902与立柱7螺纹连接。如此设置,检测人员通过手持握环903对第二螺纹杆902进行旋转操作,通过旋转第二螺纹杆902将夹紧板901往混凝土板10方向进行靠近运动,利用两侧的夹紧板901对混凝土板10的夹紧固定,以确保放置于承托板201之上的混凝土板10在硬度检测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保证硬度检测的检测精度。
40.具体的,位于第二螺纹杆902的侧部设置有限位杆904,限位杆904与第二螺纹杆902相互平行;限位杆904的一端与夹紧板901固定连接,限位杆904的另一端贯穿立柱7并固定连接有止动块905,限位杆904与立柱7滑动连接。如此设置,通过限位杆904以保证夹紧板901只能往混凝土板10的方向进行靠近/远离运动,以防止夹紧板901的移动方向上发生偏离。
4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硬度检测装置的其它内容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4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
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