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方法和塑型装置与流程

2022-11-14 16:10: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挂脖耳机生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方法和塑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耳机作为智能手机的附属产品之一,也以各种形态浮现于市场中,例如有线挂耳式耳机、无线挂脖耳机等。其中,挂脖耳机因其特殊的结构形状在当前的市场上大受好评,在挂脖耳机生成的过程中,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部件制作,也成为其当下的主要难点之一。
3.一般来讲,在厂家生成的过程中,通常将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部分一体成型一体成型注塑形成,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一次性注塑成型,整体难度较大,对模具中模心的制作要求较高,从而达到次品的产生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降低生成挂脖耳机的次品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方法和塑型装置。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挂脖耳机中fpc的两端分别夹持于两个夹持模具中;并通过两个夹持模具对fpc进行初步塑型;步骤2:将挂脖耳机中电子镶件放置于第一注塑模具中,并通过第一注塑模具注塑形成两个端部连接件;步骤3,将一次注塑后的两个所述端部连接件安装第二注塑模具中,并通过第二注塑模注塑形成环形连接件,所述环形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部连接件相连接,且所述环形连接件和两个所述端部连接件共同构成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部件;步骤4:将注塑成型所述颈部成型部件安装于塑型装置上,通过塑型装置进行二次塑型。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部件分成环形连接部和端部连接件多个部分分别注塑成型,从而降低模心的制作难度,同时降低了摆放fpc的难度,以降低生成挂脖耳机的次品率。
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挂脖耳机的颈部塑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挂脖耳机的颈部塑型装置,所述塑型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固定连接于底板上的两个垫块,每个所述垫块上均设置有气缸和移动板,所述气缸固定安装于所述垫块上,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垫块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安装槽,挂脖耳机的所述端部连接件能够与所述安装槽插接配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颈部成型部件进行二次塑型的过程中,先将颈部成型部件的两个端部连接件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块的安装槽中,接着再通过两个气缸驱动两个移动板移动,两个移动板移动带动两个安装块移动,从而达到便于对挂脖耳机进行二次塑型的目的。
9.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上还固定连接有清理盒,所述清理盒与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清理盒内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气管与所述安装槽相连通;所述清理盒内设置有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包括电动推杆和按压板,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清理盒上,所述按压板滑动连接于清理盒的内侧壁上,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与所述按压板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便于清理安装槽内的杂物,在将端部连接件插接于安装槽的过程中,先通过电动推动的输出轴推动按压板移动,按压板移动压缩气囊,此时气囊内的气体通过气管流动至安装槽内,从而便于通过气流清理安装槽内的杂物。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能够与所述端部连接件相抵;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还滑动安装有抵紧轮,且所述抵紧轮与所述端部连接件相抵;所述抵紧轮能够与所述驱动轮相配合,用于夹紧所述端部连接件;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的驱动机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端部连接件插接于安装槽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驱动轮转动,此时位于抵紧轮和驱动轮相互抵紧的作用下,使得驱动轮能够驱动端部连接件移动,从而便于将端部连接件移动至安装槽内。
13.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第一锥齿轮以及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杆上,所述驱动杆贯穿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置,且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轮上,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驱动杆转动的转动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驱动轮转动的过程中,先通过转动组件驱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驱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驱动轮转动,从而达到便于驱动驱动轮转动的目的。
15.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齿条、齿轮、连接块以及第一导向轮,清理盒上开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按压板上,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条形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齿条上;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椭圆形的导轨槽,所述第一导向轮与所述导轨槽的内侧壁滚动连接;所述齿轮转动连接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齿轮能够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杆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按压板向远离安装块的一侧移动过程中,第一导向轮位于靠近齿轮一侧的导轨槽内滑移,此时齿轮与齿条相啮合;与此同时,按压板移动带动齿条移动,齿条移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通过传送带带动驱动杆转动,从而达到便于驱动传动带转动的目的。
17.优选的,所述齿条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推动块,所述安装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块,所述第一推动块的端部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二推动块的上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一推动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二推动块的斜面相匹配。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按压板向靠近安装块一侧移动的过程中,齿条带动第一导向轮在远离齿轮的一侧导轨槽内移动,当第一推动块与第二推动块相接触的过程中,在第一推动块和推动块的作用下,能够推动第一推动块向靠近齿轮的一侧移动,第一推动块移动带动齿条转动,齿条转动带动第一导向轮移动,从而便于将第一导向轮移动至靠近齿轮一侧的导轨中。
19.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用于抵紧组件,所述抵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滑移板以及滑移杆,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滑移板滑移的滑移腔,所述滑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滑移板上,所述滑移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滑移腔的内侧壁与所述抵紧轮相连接,且所述滑移杆与所述滑移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移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移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端部连接件插接于安装槽的过程中,端部连接件能够推动抵紧轮相远离驱动轮的一侧移动,抵紧轮移动带动滑移杆移动,滑移杆移动带动滑移板移动,滑移板移动压缩第一弹簧此时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抵紧轮能够抵接于端部连接件上,从而降低驱动轮驱动端部连接件移动的难度。
21.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还设置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加固块、加固板以及第二弹簧,所述滑移腔的内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加固块与所述通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加固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固块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加固块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移板相抵;所述清理盒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加固块移动的推动组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端部连接件插接于安装槽的过程中,通过推动组件驱动加固块移动,加固块移动带动加固板移动,加固板移动带动第二弹簧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弹簧抵紧滑移板,此时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能够使得抵紧轮抵紧端部连接件,进而进一步降低了驱动轮驱动端部连接件移动的难度。
23.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推动杆、连接杆、条形导轨以及第二导向轮,所述清理盒上开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按压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条形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杆与所述连接杆相铰接,且所述推动杆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安装扭簧;所述第二导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推动杆上,所述条形导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块上,所述第二导向轮与所述条形导轨滚动连接;所述推动杆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斜面,所述加固块的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推动杆的斜面与所述加固块的斜面相配合。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按压板向靠近安装块的一侧移动时,按压板移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第二导向轮移动,第二导向轮在条形导轨的作用下沿着条形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杆能够与加固块相接触;在连接杆与加固块相接触的过程中,由于连接杆和加固块斜面的作用下,使得连接杆能够推动加固块移动,进而达到便于推动加固块移动的目的。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将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部件分成环形连接部和端部连接件多个部分分别注塑成型,从而降低模心的制作难度,同时降低了摆放fpc的难度,以降低生成挂脖耳机的次品率;
2.在对颈部成型部件进行二次塑型的过程中,先将颈部成型部件的两个端部连接件分别安装于两个安装块的安装槽中,接着再通过两个气缸驱动两个移动板移动,两个移动板移动带动两个安装块移动,从而达到便于对挂脖耳机进行二次塑型的目的;3.为了便于清理安装槽内的杂物,在将端部连接件插接于安装槽的过程中,先通过电动推动的输出轴推动按压板移动,按压板移动压缩气囊,此时气囊内的气体通过气管流动至安装槽内,从而便于通过气流清理安装槽内的杂物。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塑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颈部成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显安装块和清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块和清理盒的剖视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块的剖视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显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颈部成型部件;11、端部连接件;12、环形连接件;2、塑型装置;21、底板;22、垫块;23、气缸;24、移动板;25、清理盒;251、第一条形孔;252、第二条形孔;26、气囊;3、安装块;31、安装槽;32、驱动轮;321、第一主杆;322、第一滚筒;33、抵紧轮;331、第二主杆;332、第二滚筒;34、导轨槽;35、滑移腔;36、通孔;4、压缩组件;41、电动推杆;42、按压板;5、驱动机构;51、驱动杆;52、第一锥齿轮;53、第二锥齿轮;54、转动组件;541、齿条;542、齿轮;543、连接块;544、第一导向轮;545、第一推动块;546、第二推动块;6、抵紧组件;61、第一弹簧;62、滑移板;63、滑移杆;7、加固组件;71、加固块;72、加固板;73、第二弹簧;8、推动组件;81、推动杆;82、连接杆;83、条形导轨;84、第二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方法。参照图1和图2,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挂脖耳机中fpc的两端分别夹持于两个夹持模具中;并通过两个夹持模具对fpc进行初步塑型。其中fpc指的是软性电路板,在挂脖耳机中主要应用于挂脖耳机中具有弹性的环形连接件12。同时此处的夹具是指两个对称的,且开设有与fpc端部相配合凹槽的夹板拼接构成,两个夹板之间通过螺栓相固定。
35.步骤2:将挂脖耳机中电子镶件放置于第一注塑模具中,并通过第一注塑模具注塑形成两个端部连接件11。其中,第一注塑模具中为了区分左右两侧的耳机,第一注塑模具中包括两个模心,两个模心分别用于注塑左右两端的端部连接件11。
36.步骤3,将一次注塑后的两个端部连接件11安装第二注塑模具中,并通过第二注塑模注塑形成环形连接件12,环形连接件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部连接件11固定连接,且环形连接件12和两个端部连接件11共同构成挂脖耳机的颈部成型部件1。
37.步骤4:将注塑成型颈部成型部件1安装于塑型装置2上,通过塑型装置2进行二次塑型。
38.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挂脖耳机的颈部塑型装置,参照图1、图2和图3,塑型装置2包括底板21和安装底板21上的两个垫块22,每个垫块22上均固定连接有气缸23,且每个垫块22上均滑动连接有移动板24。气缸23的活塞杆与移动板24固定连接,移动板24上还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安装块3上开设有安装槽31,两个端部连接件11能够与两个安装槽31一一对应插接配合。
39.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块3上固定连接有清理盒25,且清理盒25与移动板24固定连接,清理盒25的内部安装有气囊26,气囊26与清理盒25靠近安装块3的一侧固定连接,清理盒25上设置用于压缩气囊26的压缩组件4,压缩组件4包括电动推杆41和按压板42,按压板42与清理盒2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按压板42靠近安装块3的一侧与气囊26的固定连接。电动推杆41固定安装于清理盒25的侧壁上,电动推杆41的输出轴贯穿清理盒25的侧壁与按压板42固定连接。安装块3内安装有多个气管,气管的其中一端与气囊26相连通,气管的另一端与安装槽31相连通。当需要清理安装槽31内的杂物时,能够通过电动推杆41推动按压板42移动,按压板42移动压缩气囊26,使得气囊26内的气体通过气管吹向安装槽31内,从而达到便于清理安装槽31的目的。
40.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槽3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驱动轮32和抵紧轮33,驱动轮32包括第一主杆321和两个第一滚筒322,两个第一滚筒322均套设于第一主杆321上,且两个第一滚筒322均与第一主杆321固定连接。安装槽3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滚筒322转动的驱动机构5。
41.抵紧杆包括有第二主杆331和两个第二滚筒332,两个第二滚筒332均套设于第一主杆321上,且两个第二滚筒332均与第一主杆321转动连接,安装块3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主杆321上的抵紧组件6。
42.抵紧轮33和驱动轮32均能够与端部连接件11相抵,且抵紧轮33与驱动轮32分布于端部连接件11的两侧,抵紧轮33能够与驱动轮32相配合,用于夹紧端部连接件11。
43.如图3、图4和图5所示,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杆51、第一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3以及转动组件54,驱动杆51贯穿安装槽31的侧壁设置,驱动杆51的一端位于安装槽31内,驱动杆51的另一端位于安装块3外侧,且驱动杆51与安装槽31的内侧壁转动,第一锥齿轮542固定连接于第一主杆321上,第二锥齿轮53固定连接于驱动杆51位于安装槽31内的端部,第一锥齿轮52与第二锥齿轮53相啮合。
44.如图4和图5所示,转动组件54包括齿条541、齿轮542、连接块543以及第一导向轮544,清理盒25上开设有第一条形孔251和第二条形孔252,连接块543与第一条形孔25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连接块543固定连接于按压块上,齿条54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块543上,且齿条541与连接块543之间安装有扭簧。第一导向轮544转动连接于齿条541远离连接块543一端的端部上,安装块3上开设有椭圆形的导轨槽34,第一导向轮544与导轨槽34的内侧壁滚动连接。
45.齿轮542转动连接于安装块3,齿轮542与齿条541之间能够相互啮合,齿轮542与驱动杆51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配合。齿条54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推动块545,第一推动块545远离连接块543的一侧有斜面,第一推动块545的斜面从远离齿轮542一侧到靠近齿轮542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安装块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块546,第二推动块546上设置有斜面,第二推动块546的斜面从靠近齿轮542一侧到靠近齿轮542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第一推动
块545的斜面与第二推动块546的斜面相匹配。
46.如图4和图5所示,在将端部连接件11插接于安装槽31之前,先通过电动推杆41推动按压板42移动,使得按压板42压缩气囊26中的气体,与此同时,按压板42移动带动齿条541和连接块543移动,齿条541带动第一导向轮544在远离齿轮542的一侧导轨槽34内移动。
47.当第一推动块545与第二推动块546相接触的过程中,在第一推动块545和推动块的作用下,能够推动将第一导向轮544移动至靠近齿轮542一侧的导轨槽34中,此时齿轮542与齿条541相啮合。
48.接着在电动推杆41带动按压板42向远离安装块3的一侧移动时,按压板42带动连接块543齿条541移动,齿条541移动驱动齿轮542转动,齿轮542转动带动驱动杆51转动,驱动杆51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52转动,第一锥齿轮52转动驱动第二锥齿轮53转动,第二锥齿轮53转动驱动第一主杆321转动,第一主杆321转动带动两个第一滚筒322转动,从而达到便于驱动端部连接件11插接于安装槽31中。
49.如图5和图6所示,抵紧组件6包括滑移板62、第一弹簧61以及滑移杆63,安装块3上开设有供所述滑移板62滑移的滑移腔35,滑移腔35的内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36。滑移杆63贯穿滑移腔35的内侧壁设置,滑移杆63与滑移腔35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滑移杆6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移板62上,滑移杆6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主杆331上。第一弹簧61的有两个,两个第一弹簧61均位于滑移腔35内,第一弹簧6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移板62上,第一弹簧6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移腔35的内侧壁上。
50.在将端部连接件11插接于安装槽31的过程中,端部连接件11能够推动抵紧轮33移动,抵紧轮33移动带动滑移杆63和滑移板62移动,滑移板62移动带动压缩第一弹簧61,从而便于使得抵紧轮33上的第二滚筒332能够与端部连接件11相抵。
51.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块3上还设置有加固组件7,加固组件7包括加固块71、加固板72以及第二弹簧73,加固块71与通孔3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同时为了便于将加固块71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加固块71上固定连接有导向条,通孔36的内侧壁开设有用于供导向条滑移配合的导向槽。
52.加固板72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固块71上,且加固板72位于滑移腔35内,加固块71远离加固板72的一侧设置有斜面,且加固块71的斜面从靠近加固板72的一侧到远离加固板72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第二弹簧73有两个,两个第二弹簧73均在滑移腔35内,第二弹簧73的一端与加固块71固定连接,第二弹簧73的另一端与滑移板62相抵。
53.如图5和图6所示,清理盒25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加固块71移动的推动组件8,推动组件8包括推动杆81、连接杆82、条形导轨83以及第二导向轮84,连接杆82固定连接于按压板42上,且连接杆82与第二条形孔252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推动杆81的一端与连接杆82一端相铰接,且推动杆81与连接杆82之间安装有扭簧。
54.条形导轨83固定连接于安装块3上,第二导向轮84与条形导轨83滚动连接。推动杆81的远离连接杆82的端部设置有斜面,且推动杆81的斜面与加固块71的斜面相匹配。
55.在按压板42向靠近安装块3的一侧移动时,按压板42移动带动连接杆82移动,连接杆82移动带动第二导向轮84移动,第二导向轮84在条形导轨83的作用下沿着条形导轨83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连接杆82能够与加固块71相接触;在连接杆82与加固块71相接触的过程中,由于连接杆82和加固块71斜面的作用下,使得连接杆82能够推动加固块71移动,
进而达到便于推动加固块71移动的目的。加固块71移动带动加固板72移动,加固板72移动带动第二弹簧73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弹簧73抵紧滑移板62,此时在第一弹簧61和第二弹簧73的共同作用下,能够使得抵紧轮33抵紧端部连接件11,进而进一步降低了驱动轮32驱动端部连接件11移动的难度。
5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