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上肢复健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6:26: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上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臂单元;前臂单元,所述前臂单元设置于所述上臂单元的前侧;手掌单元,所述手掌单元设置于所述前臂单元的前侧;弯曲单元,所述弯曲单元分别与所述上臂单元、所述前臂单元、所述手掌单元转动连接;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分别与所述上臂单元、所述前臂单元、所述手掌单元连接;牵引单元,所述牵引单元分别与所述前臂单元、所述手掌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上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单元包括:上臂元件;第一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上臂元件的两侧,并与所述伸缩单元连接;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弯曲单元连接;和/或所述前臂单元包括:前臂元件;第三连接元件,所述第三连接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前臂元件的两侧,并与所述伸缩单元连接;第四连接元件,所述第四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三连接元件转动连接,并与所述伸缩单元连接;第五连接元件,所述第五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三连接元件转动连接,位于所述第四连接元件的外侧,并与所述弯曲单元连接;和/或所述手掌单元包括:手掌元件;第六连接元件,所述第六连接元件对称地设置于所述手掌元件的两侧,并与所述伸缩单元连接;第七连接元件,所述第七连接元件与所述第六连接元件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弯曲单元连接;和/或所述弯曲单元包括:第一弯曲元件;第八连接元件,所述第八连接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曲元件的第二端;第九连接元件,所述第九连接元件与所述第八连接元件转动连接;第二弯曲元件,所述第二弯曲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九连接元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弯曲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臂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弯曲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前臂单元连接;或,所述第一弯曲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臂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弯曲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手掌单元连接;和/或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一伸缩元件;第二伸缩元件,所述第二伸缩元件与所述第一伸缩元件滑动连接;
第一驱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与所述第一伸缩元件、所述第二伸缩元件中的任意一个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伸缩元件与所述第二伸缩元件进行相对运动;第一电源元件,所述第一电源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元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伸缩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臂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前臂单元连接;或者,所述第一伸缩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臂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手掌单元连接;和/或所述牵引单元包括:定位元件,所述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手掌单元;第二驱动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前臂单元;第二电源元件,所述第二电源元件与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连接;线缆元件,所述线缆元件分别与所述定位元件、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驱动元件的作用下进行伸展或收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上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单元还包括:第一限位元件,所述第一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上臂元件的一侧;第二限位元件,所述第二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上臂元件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一限位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上臂元件的尺寸;和/或所述前臂单元还包括:第三限位元件,所述第三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前臂元件的一侧;第四限位元件,所述第四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前臂元件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三限位元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前臂元件的尺寸;和/或所述手掌单元还包括:保护元件,所述保护元件设置于所述手掌元件的指关节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上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单元还包括:第一缓冲元件,所述第一缓冲元件设置于所述上臂元件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上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臂单元还包括:第二缓冲元件,所述第二缓冲元件设置于所述前臂元件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上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手掌单元的手掌侧、手背侧;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所述前臂单元的上侧、下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上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元件分别与位于所述手掌单元的手掌侧的所述定位元件、位于所述前臂单元的上侧的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连接;和/或所述线缆元件分别与位于所述手掌单元的手背侧的所述定位元件、位于所述前臂单元的下侧的所述第二驱动元件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新型上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设置于所述上臂单元、所述手掌单元、所述弯曲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用于获取所述弯曲单元的弯曲角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上肢复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包括:
若干角度监测元件,若干所述角度监测元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上臂单元、所述手掌单元、所述弯曲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用于获取所述弯曲单元的不同位置的弯曲角度。10.一种新型上肢复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新型上肢复健装置;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新型上肢复健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伸缩单元、所述牵引单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上肢复健装置及系统,装置包括上臂单元、前臂单元、手掌单元、弯曲单元、伸缩单元和牵引单元,其中,上臂单元、前臂单元、手掌单元依次设置,弯曲单元分别与上臂单元、前臂单元、手掌单元连接,伸缩单元分别与上臂单元、前臂单元、手掌单元连接,牵引单元分别与前臂单元、手掌单元连接。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便于定量观测关节复健效能,复健标准统一;电控驱动,记录数据便捷,可长时间保持统一姿势;利用可调节的上臂单元和前臂单元,可以适用于不同人群。可以适用于不同人群。可以适用于不同人群。


技术研发人员:郑龙坡 陈一行 汤奇荣 周子斐 徐东东 张雷 侯孝东 王天龙 贾少华 罗怡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2/11/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