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呼吸内科用可调节阻力的肺功能康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1:27: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呼吸内科用可调节阻力的肺功能康复设备。


背景技术:

2.康复训练是指损伤后进行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科学的身体练习对于损伤的迅速愈合和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呼吸内科诊疗的病人需要对肺部进行康复训练,从而需要使用肺功能康复训练设备来辅助治疗。
3.现有的肺功能康复训练设备较难根据病人的需要来调节训练强度,如果病人的肺功能较弱,患者需要全力呼吸才能达到设备要求的标准,这就导致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非常痛苦,并且训练效果较差,无法做到缓和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呼吸内科用可调节阻力的肺功能康复设备,包括主筒壳,所述主筒壳的表面包括固定底座,该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与主筒壳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固定板,该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衡连柱,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通过平衡连柱与主筒壳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接;呼吸装置,该呼吸装置外表面的右侧与主筒壳外表面左侧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呼吸装置的右端转动连接有中位卡杆,所述中位卡杆内壁的左侧设置有气压检测头,所述中位卡杆内壁的中部设置有调整装置,所述中位卡杆外表面的右侧卡接有转接盘;套筒壳,该套筒壳内壁的中部与主筒壳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壳内壁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固定杆对称设置有转动马达,所述转动马达输出轴的外表面套接有摩擦转套,在使用该装置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康复训练时,将呼吸装置打开后取出内部相应的呼吸罩套在患者的口鼻处,然后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呼吸能力对着该装置进行呼吸,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中位卡杆的右侧将转接盘内部储存的空气运输到左侧,随后被患者吸入,在患者呼气的过程中,患者将排放的气体通过中位卡杆运输到转接盘内部的气体储存室内,由于气体的往复流动必定会经过调整装置,所以调整装置会设置一定的阻力,进而使患者需要更大的肺活量才能实现呼吸。
5.优选的,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内支管,所述内支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弧形通管,所述弧形通管内壁的中部设置有中位控制板,所述中位控制板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外置贯穿口,所述中位控制板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内滑壳,所述内滑壳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内置贯穿口,所述内滑壳的下表面通过套筒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马达,所述控制马达的下表面通过弹簧圈固定连接有中位隔板,所述弧形通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通气壳,在气体经过弧形通管的中部时,由于在正常情况下,内滑壳位于中位控制板内壁的底部,此时内滑壳的内置贯穿口与中位控制板的外置贯穿口重叠较少,所以气体较难通过弧形通管,此时患者需要耗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实现正常的呼吸工作,此时控制马达启动,其输出轴控制对应一侧的螺纹杆沿着中位控制板内壁底部的螺纹槽螺
旋上滑,进而将内滑壳沿着中位控制板内壁向上推动,在内滑壳上滑的过程中,内滑壳的内置贯穿口与中位控制板的外置贯穿口重叠度逐渐提高,进而提高了弧形通管的通气性能,使患者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呼吸训练,防止出现患者需要全力呼吸才能达到设备要求的标准的问题。
6.优选的,所述主筒壳内壁右侧的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贯穿槽,且摩擦转套的侧面通过贯穿槽与转接盘的侧面滚动连接,所述中位卡杆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与主筒壳内壁的轴心处转动连接,所述中位卡杆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通过侧位转接臂与主筒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弧形通管的数量为两根,所述弧形通管的两端均延伸至中位卡杆的内部,且弧形通管外表面的两端均与中位卡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中位隔板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与中位卡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通气壳内壁的右侧均匀开设有通气口,所述控制马达的外表面通过特制滑槽与中位卡杆的内壁滑动连接,该装置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右侧的转动马达会通过摩擦转套控制转接盘自转,而转接盘自转时,又可以通过卡紧的中位卡杆使调整装置沿着主筒壳的内壁自转,由于调整装置在旋转状态下比静止状态下更加稳定,不容易因为受到气体的冲击力而发生剧烈晃动,同时也能降内壁逇空气混合搅匀,防止废气堆积导致患者呼吸质量较差的问题。
7.优选的,所述中位控制板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外置贯穿口与弧形通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中位控制板的上表面与主筒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外置贯穿口的直径与内置贯穿口的直径相同,所述转接盘的内部设置有储气室,且转接盘内壁的中部延伸至中位卡杆的内部,该装置能够调节自身内部的通气性能,进而使患者在进行检测肺部呼吸功能的过程中,需要施加更多的力,从而锻炼自己的肺部功能,该装置还可以调节训练强度以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人,从而增加该装置的通用性,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防止出现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因为装置内部阻力较大,导致患者呼气需要的肺活量过大出现非常痛苦的感觉,也防止出现训练效果较差,无法做到缓和训练的问题。
8.优选的,所述气压检测头包括内置转板,所述内置转板远离气压检测头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侧位导杆,所述气压检测头外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中位卡杆内壁的前后两侧均通过环形转槽对称设置有侧封转盘,所述侧位导杆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与侧封转盘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中位卡杆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动电阻,所述滑动电阻内壁远离侧位导杆的一侧均通过弹性导线固定连接有变化感应器,所述气压检测头的外表面与中位卡杆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内支管的左端通过插口与气压检测头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侧位导杆的两端均延伸至中位卡杆的外部,所述侧位导杆的外表面通过弧形转槽与中位卡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变化感应器的右侧通过连接导线与控制马达的接头处固定连接,当由于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呼吸能力较强时,中位卡杆内部的空气较容易流通,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来自内支管的气体进入气压检测头的内部,随后将中部的内置转板向左推开,然后通过左侧的过滤板进入呼吸装置为患者提供呼吸所需要的氧气,由于此时空气较难流通,所以在内置转板被向左推开的过程中,内置转板内壁两侧的侧位导杆会沿着滑动电阻的内壁上滑,此时侧位导杆与弹性导线端头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以侧位导杆与弹性导线端头之间的有效阻值也逐渐增大,进而通过变化感应器减弱控制马达的通电量,控制马达反向转动,将内滑壳下拉,此时内滑壳的内置贯穿口与中位控制板的外置贯穿口重叠度逐降低,进而导致弧形通管的通气能力降低,装置对患者的呼吸能力
要求提高;当患者的呼吸能力较弱时,内置转板不容易发生大幅偏转,所以侧位导杆与弹性导线端头之间的有效阻值较小,通过变化感应器的电流进而也会较大,使控制马达能够继续正向转动将内滑壳向上推动,增加弧形通管的通气能力。
9.优选的,所述内置转板的内腔设置有电源板,且电源板的接头处与侧位导杆的端头处固定连接,所述内置转板的数量为两块,所述弹性导线的顶端与滑动电阻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电阻的侧面与中位卡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呼吸装置包括消毒壳,所述消毒壳外表面左侧的上部转动连接有开关板,所述消毒壳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呼吸罩,所述呼吸罩外表面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插接盘,所述插接盘外表面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配重板,所述配重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保险管,所述保险管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内滑筒,所述内滑筒外表面的上部通过内置弹簧与保险管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所述内滑筒内壁的上部均匀开设有侧口,所述消毒壳外表面的右侧与主筒壳外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筒的右端与中位卡杆内壁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患者使用该装置的呼吸罩进行佩戴工作前,患者打开开关板,将呼吸罩向外抽出,此时伸缩筒被拉长,直到呼吸罩上下两侧的插接盘正好插入消毒壳内壁左侧的插口中,此时呼吸罩的外置被固定,患者可以将呼吸罩佩戴在面部,如果患者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遇到中位卡杆通口堵塞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工作,以防止患者因供氧不足而出现休克的问题,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因为中位卡杆通口堵塞,所以中位卡杆与呼吸罩内部的压强也在逐渐减小,此时呼吸罩内部的压强将内滑筒的底端向呼吸罩的内部推动,内滑筒被拉长,此时内滑筒上部的通气口进入呼吸罩的内部,或者可以通过通气口对消毒壳的内部进行取氧,进而保证患者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出现供氧不足的问题。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装置能够调节自身内部的通气性能,进而使患者在进行检测肺部呼吸功能的过程中,需要施加更多的力,从而锻炼自己的肺部功能,该装置还可以调节训练强度以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人,从而增加该装置的通用性,提高装置的实用性,防止出现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因为装置内部阻力较大,导致患者呼气需要的肺活量过大出现非常痛苦的感觉,也防止出现训练效果较差,无法做到缓和训练的问题。
11.2.该装置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右侧的转动马达会通过摩擦转套控制转接盘自转,而转接盘自转时,又可以通过卡紧的中位卡杆使调整装置沿着主筒壳的内壁自转,由于调整装置在旋转状态下比静止状态下更加稳定,不容易因为受到气体的冲击力而发生剧烈晃动,同时也能降内壁逇空气混合搅匀,防止废气堆积导致患者呼吸质量较差的问题。
12.3.由于该装置的中位控制板自身结构原因,当内滑壳的内置贯穿口与中位控制板的外置贯穿口完全重合后,随着内滑壳的上滑,装置的通气性能并不会无限增强,进而使患者能够进行呼吸训练,而不会出现使用该装置强制输气的问题,使患者的训练效果更加真实可靠。
13.4.由于每个病人身体情况不同,所以在使用该装置的时候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肺活量对装置进行适用性调整,这就导致医护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并且训练效率很低,而设置了气压检测头之后,患者在训练的过程中,气压检测头能够对控制马达进行动态平衡调控,进而使该装置在不进行调试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而大幅提高训练效率。
14.5.如果患者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遇到中位卡杆通口堵塞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工作,以防止患者因供氧不足而出现休克的问题,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因为中位卡杆通口堵塞,所以中位卡杆与呼吸罩内部的压强也在逐渐减小,此时呼吸罩内部的压强将内滑筒的底端向呼吸罩的内部推动,内滑筒被拉长,此时内滑筒上部的通气口进入呼吸罩的内部,或者可以通过通气口对消毒壳的内部进行取氧,进而保证患者在测试过程中不会出现供氧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主筒壳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位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气压检测头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呼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保险管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主筒壳;2、固定底座;3、平衡连柱;4、固定板;11、套筒壳;12、摩擦转套;13、转动马达;14、转接盘;15、中位卡杆;6、调整装置;61、内支管;62、弧形通管;63、通气壳;64、中位隔板;65、控制马达;66、螺纹杆;67、中位控制板;68、内滑壳;69、外置贯穿口;610、内置贯穿口;7、气压检测头;71、内置转板;72、过滤板;73、侧位导杆;74、弹性导线;75、滑动电阻;76、侧封转盘;77、变化感应器;5、呼吸装置;51、消毒壳;52、开关板;53、插接盘;54、配重板;55、保险管;56、呼吸罩;57、伸缩筒;58、内滑筒;59、内置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1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用可调节阻力的肺功能康复设备,包括主筒壳1,主筒壳1的表面包括固定底座2,该固定底座2的上表面与主筒壳1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固定板4,该固定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衡连柱3,固定板4的下表面通过平衡连柱3与主筒壳1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接;呼吸装置5,该呼吸装置5外表面的右侧与主筒壳1外表面左侧的轴心处固定连接,呼吸装置5的右端转动连接有中位卡杆15,中位卡杆15内壁的左侧设置有气压检测头7,中位卡杆15内壁的中部设置有调整装置6,中位卡杆15外表面的右侧卡接有转接盘14。
19.套筒壳11,该套筒壳11内壁的中部与主筒壳1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套筒壳11内壁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固定杆对称设置有转动马达13,转动马达13输出轴的外表面套接有摩
擦转套12。
20.调整装置6包括内支管61,内支管6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弧形通管62,弧形通管62内壁的中部设置有中位控制板67,中位控制板67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外置贯穿口69,中位控制板67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内滑壳68,内滑壳68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内置贯穿口610,内滑壳68的下表面通过套筒转动连接有螺纹杆66,螺纹杆6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马达65,控制马达65的下表面通过弹簧圈固定连接有中位隔板64,弧形通管6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通气壳63。
21.主筒壳1内壁右侧的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贯穿槽,且摩擦转套12的侧面通过贯穿槽与转接盘14的侧面滚动连接,中位卡杆15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与主筒壳1内壁的轴心处转动连接,中位卡杆15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通过侧位转接臂与主筒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
22.弧形通管62的数量为两根,弧形通管62的两端均延伸至中位卡杆15的内部,且弧形通管62外表面的两端均与中位卡杆15的内壁固定连接,中位隔板64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与中位卡杆15的内壁固定连接,通气壳63内壁的右侧均匀开设有通气口,控制马达65的外表面通过特制滑槽与中位卡杆15的内壁滑动连接。
23.中位控制板67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外置贯穿口69与弧形通管62的中部固定连接,中位控制板67的上表面与主筒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外置贯穿口69的直径与内置贯穿口610的直径相同,转接盘14的内部设置有储气室,且转接盘14内壁的中部延伸至中位卡杆15的内部。
24.在使用该装置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康复训练时,将呼吸装置5打开后取出内部相应的呼吸罩56套在患者的口鼻处,然后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呼吸能力对着该装置进行呼吸。
25.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中位卡杆15的右侧将转接盘14内部储存的空气运输到左侧,随后被患者吸入,在患者呼气的过程中,患者将排放的气体通过中位卡杆15运输到转接盘14内部的气体储存室内,由于气体的往复流动必定会经过调整装置6,所以调整装置6会设置一定的阻力,进而使患者需要更大的肺活量才能实现呼吸。
26.在气体经过弧形通管62的中部时,由于在正常情况下,内滑壳68位于中位控制板67内壁的底部,此时内滑壳68的内置贯穿口610与中位控制板67的外置贯穿口69重叠较少,所以气体较难通过弧形通管62,此时患者需要耗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实现正常的呼吸工作,此时控制马达65启动,其输出轴控制对应一侧的螺纹杆66沿着中位控制板67内壁底部的螺纹槽螺旋上滑,进而将内滑壳68沿着中位控制板67内壁向上推动,在内滑壳68上滑的过程中,内滑壳68的内置贯穿口610与中位控制板67的外置贯穿口69重叠度逐渐提高,进而提高了弧形通管62的通气性能,使患者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呼吸训练,防止出现患者需要全力呼吸才能达到设备要求的标准的问题。
27.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图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一种呼吸内科用可调节阻力的肺功能康复设备,包括主筒壳1,主筒壳1的表面包括固定底座2,该固定底座2的上表面与主筒壳1外表面的下部固定连接;固定板4,该固定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衡连柱3,固定板4的下表面通过平衡连柱3与主筒壳1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接;
呼吸装置5,该呼吸装置5外表面的右侧与主筒壳1外表面左侧的轴心处固定连接,呼吸装置5的右端转动连接有中位卡杆15,中位卡杆15内壁的左侧设置有气压检测头7,中位卡杆15内壁的中部设置有调整装置6,中位卡杆15外表面的右侧卡接有转接盘14。
28.套筒壳11,该套筒壳11内壁的中部与主筒壳1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套筒壳11内壁的上下两侧均通过固定杆对称设置有转动马达13,转动马达13输出轴的外表面套接有摩擦转套12。
29.调整装置6包括内支管61,内支管6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弧形通管62,弧形通管62内壁的中部设置有中位控制板67,中位控制板67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外置贯穿口69,中位控制板67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内滑壳68,内滑壳68内壁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内置贯穿口610,内滑壳68的下表面通过套筒转动连接有螺纹杆66,螺纹杆6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马达65,控制马达65的下表面通过弹簧圈固定连接有中位隔板64,弧形通管6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通气壳63。
30.主筒壳1内壁右侧的上下两侧对称开设有贯穿槽,且摩擦转套12的侧面通过贯穿槽与转接盘14的侧面滚动连接,中位卡杆15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与主筒壳1内壁的轴心处转动连接,中位卡杆15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通过侧位转接臂与主筒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
31.弧形通管62的数量为两根,弧形通管62的两端均延伸至中位卡杆15的内部,且弧形通管62外表面的两端均与中位卡杆15的内壁固定连接,中位隔板64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与中位卡杆15的内壁固定连接,通气壳63内壁的右侧均匀开设有通气口,控制马达65的外表面通过特制滑槽与中位卡杆15的内壁滑动连接。
32.中位控制板67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外置贯穿口69与弧形通管62的中部固定连接,中位控制板67的上表面与主筒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外置贯穿口69的直径与内置贯穿口610的直径相同,转接盘14的内部设置有储气室,且转接盘14内壁的中部延伸至中位卡杆15的内部。
33.气压检测头7包括内置转板71,内置转板71远离气压检测头7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侧位导杆73,气压检测头7外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板72,中位卡杆15内壁的前后两侧均通过环形转槽对称设置有侧封转盘76,侧位导杆73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均与侧封转盘76的内壁固定连接,中位卡杆15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动电阻75,滑动电阻75内壁远离侧位导杆73的一侧均通过弹性导线74固定连接有变化感应器77。
34.气压检测头7的外表面与中位卡杆15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内支管61的左端通过插口与气压检测头7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侧位导杆73的两端均延伸至中位卡杆15的外部,侧位导杆73的外表面通过弧形转槽与中位卡杆15的内壁滑动连接,变化感应器77的右侧通过连接导线与控制马达65的接头处固定连接。
35.内置转板71的内腔设置有电源板,且电源板的接头处与侧位导杆73的端头处固定连接,内置转板71的数量为两块,弹性导线74的顶端与滑动电阻75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滑动电阻75的侧面与中位卡杆15的侧面固定连接。
36.呼吸装置5包括消毒壳51,消毒壳51外表面左侧的上部转动连接有开关板52,消毒壳51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伸缩筒57,伸缩筒57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呼吸罩56,呼吸罩56外表面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插接盘53,插接盘53外表面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配重板54,配重板54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保险管55。
37.保险管55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有内滑筒58,内滑筒58外表面的上部通过内置弹簧59与保险管55内壁的下部滑动连接,内滑筒58内壁的上部均匀开设有侧口,消毒壳51外表面的右侧与主筒壳1外表面的左侧固定连接,伸缩筒57的右端与中位卡杆15内壁的左端固定连接。
38.当由于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呼吸能力较强时,中位卡杆15内部的空气较容易流通,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来自内支管61的气体进入气压检测头7的内部,随后将中部的内置转板71向左推开,然后通过左侧的过滤板72进入呼吸装置5位患者提供呼吸所需要的氧气,由于此时空气较难流通,所以在内置转板71被向左推开的过程中,内置转板71内壁两侧的侧位导杆73会沿着滑动电阻75的内壁上滑,此时侧位导杆73与弹性导线74端头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以侧位导杆73与弹性导线74端头之间的有效阻值也逐渐增大,进而通过变化感应器77减弱控制马达65的通电量,控制马达65反向转动,将内滑壳68下拉,此时内滑壳68的内置贯穿口610与中位控制板67的外置贯穿口69重叠度逐降低,进而导致弧形通管62的通气能力降低,装置的对患者的呼吸能力要求提高;当患者的呼吸能力较弱时,内置转板71不容易发生大幅偏转,所以侧位导杆73与弹性导线74端头之间的有效阻值较小,通过变化感应器77的电流进而也会较大,使控制马达65能够继续正向转动将内滑壳68向上推动,增加弧形通管62的通气能力。
39.在患者使用该装置的呼吸罩56进行佩戴工作前,患者打开开关板52,将呼吸罩56向外抽出,此时伸缩筒57被拉长,直到呼吸罩56上下两侧的插接盘53正好插入消毒壳51内壁左侧的插口中,此时呼吸罩56的外置被固定,患者可以将呼吸罩56佩戴在面部,如果患者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遇到中位卡杆15通口堵塞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及时进行疏导工作,以防止患者因供氧不足而出现休克的问题,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因为中位卡杆15通口堵塞,所以中位卡杆15与呼吸罩56内部的压强也在逐渐减小,此时呼吸罩56内部的压强将内滑筒58的底端向呼吸罩56的内部推动,内滑筒58被拉长,此时内滑筒58上部的通气口进入呼吸罩56的内部,或者可以通过通气口对消毒壳51的内部进行取氧。
40.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