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耐功率稳定型内导体插孔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19:59: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功率稳定型内导体插孔。


背景技术:

2.内导体在使用对接中一般需要连接在电路内部,这里的连接方式一般都是通过锡焊的方式将内导体的引脚焊接在电路板上,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不牢固,对接处很容易出现断裂,导致短路现象,因此有必要改变连接方式对连接处进行加强。
3.但是目前的内导体连接方式,通常的连接方式需要使用电焊将锡熔化,使得内导体的两个引脚与电路板对接,由于电路板上面的连接铜片是粘黏在电路板上的,当内导体受到外力磕碰很容易使得引脚处与电路板相分离,造成虚焊。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将内导体的引脚部位设置成可以压合的形式与插孔对接,避免了采用电路板进行锡焊,使得当内导体受到外力时内导体的连接处出现断裂,导致电路断路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功率稳定型内导体插孔,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顶部等距开设有三个安装孔,其中两个靠近所述安装底板两侧的安装孔的一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的一侧内壁均固定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均固定有卡块,两个所述卡块的一侧均对应延伸至两个安装孔的内部,三个所述安装孔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引脚,三个所述引脚的顶部固定有内接管本体,其中位于所述内接管本体两侧的引脚一侧外壁均开设有导向槽。
6.优选的,两个所述卡块的一端均对应卡合在导向槽的内部,所述安装底板的底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定位槽。
7.优选的,所述安装底板的外表面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内接管本体的后表面固定有散热片。
8.优选的,所述安装底板的前表面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内部底面和顶面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
9.优选的,两个所述滑块的相对一侧之间固定有滑移板,所述安装底板的前表面安装有固定板,所述滑移板与固定板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
10.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连接有稳压管,所述滑移槽一侧内壁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移板上,三个所述安装孔的一侧内壁均固定有挡片。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本装置时,需要将内接管本体通过引脚按压在安装底板上的安装槽的内部,在按压的过程中由于引脚向下的压力使得将安装槽内部的卡块固定在导向槽内,从而将引脚与挡片压紧,并且在安装底板上的滑移板与固定板之间固定稳压管,使得可以防止电压过大使得内接管本体内部的电流过大而将内接管本体烧毁。
13.2、本实用新型中,在安装底板上固定安装板并且在安装底板底部开设定位槽,可以在安装时通过定位槽可以将安装底板定位在需要安置装的地方,然后通过固定装置与安装板连接,将安装底板固定,在滑移槽的内部通过滑块和滑槽将滑移板滑动连接在滑移槽的内部,可以使滑移板在滑动时更加平稳,并且通过第二弹簧的弹力将稳压管压合在滑移板与固定板之间,可以方便人们进行更换,在安装孔的内部将引脚与挡片压紧,增加了与引脚的接触面积使得,电流传递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功率稳定型内导体插孔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功率稳定型内导体插孔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功率稳定型内导体插孔的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例说明:1、内接管本体;2、引脚;3、安装底板;4、滑移槽;5、第二弹簧;6、滑移板;7、滑槽;8、滑块;9、安装槽;10、稳压管;11、固定板;12、安装板;13、限位槽;14、卡块;15、第一弹簧;16、挡片;17、散热片;18、导向槽;19、安装孔;20、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0.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功率稳定型内导体插孔技术方案:包括安装底板3,安装底板3的顶部等距开设有三个安装孔19,其中两个靠近安装底板3两侧的安装孔19的一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13,两个限位槽13的一侧内壁均固定有第一弹簧15,两个第一弹簧15的一端均固定有卡块14,两个卡块14的一侧均对应延伸至两个安装孔19的内部,三个安装孔19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引脚2,三个引脚2的顶部固定有内接管本体1,其中位于内接管本体1两侧的引脚2一侧外壁均开设有导向槽18。
21.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本装置时,需要将内接管本体1通过引脚2按压在安装底板3上的安装槽9的内部,在按压的过程中由于引脚2向下的压力使得将安装槽9内部的卡块14固定在导向槽18内,从而将引脚2与挡片16压紧,并且在安装底板3上的滑移板6与固定板11之间固定稳压管10,使得可以防止电压过大使得内接管本体1内部的电流过大而将内接管本体1烧毁,采用压实的方式对引脚2进行连接,避免了采用电路板进行锡焊,使得当内导体受到外力时内导体的连接处出现断裂,导致电路断路的问题。
22.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两个卡块14的一端均对应卡合在导向槽18的内部,安装底板3的底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定位槽20,安装底板3的外表面靠近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安装板12,内接管本体1的后表面固定有散热片17,安装底板3的前表面开设有滑移槽4,滑移槽4的内部底面和顶面均开设有滑槽7,两个滑槽7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8,两个滑
块8的相对一侧之间固定有滑移板6,安装底板3的前表面安装有固定板11,滑移板6与固定板11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安装槽9,两个安装槽9之间连接有稳压管10,滑移槽4一侧内壁固定有第二弹簧5,第二弹簧5的一端固定在滑移板6上,三个安装孔19的一侧内壁均固定有挡片16。
23.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安装底板3上固定安装板12并且在安装底板3底部开设定位槽20,可以在安装时通过定位槽20可以将安装底板3定位在需要安置装的地方,然后通过固定装置与安装板12连接,将安装底板3固定,在滑移槽4的内部通过滑块8和滑槽7将滑移板6滑动连接在滑移槽4的内部,可以使滑移板6在滑动时更加平稳,并且通过第二弹簧5的弹力将稳压管10压合在滑移板6与固定板11之间,可以方便人们进行更换,在安装孔19的内部将引脚2与挡片16压紧,增加了与引脚2的接触面积使得,电流传递更加稳定,并且通过引脚2与挡片16压紧接触,可以防止产生电弧将对接处烧毁。
24.工作原理:需要将内接管本体1通过引脚2按压在安装底板3上的安装槽9的内部,在按压的过程中由于引脚2向下的压力使得将安装槽9内部的卡块14固定在导向槽18内,并且在第一弹簧15的弹性力作用下将引脚2与挡片16压紧,防止引脚2脱落,在接通电流时,电流首先流经稳压管10,防止因电流过高而使内接管本体1损坏。
2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