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改进型层状交替结构的复合导热膜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18:58: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导热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层状交替结构的复合导热膜。


背景技术:

2.复合导热膜是一种全新的导热散热材料,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片层状结构可很好地适应任何表面,屏蔽热源与组件的同时改进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性能,在电子产品、机械、电力、通信、化工等诸多领域,产品在加工生产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数量不同的热量,所产生的热量不及时散热会对产生加工成型造成影响,从而需要进行复合导热膜的使用,现有市面上的复合导热膜连接处胶水过多导致散热性能较低,且不具备固定元件,强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层状交替结构的复合导热膜,来解决散热性能好的同时对膜本体进行固定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层状交替结构的复合导热膜,包括复合膜体,以及对复合膜体两侧进行固定的包边框,所述包边框内部设置有对复合膜体进行固定的包边定位机构;
6.所述复合膜体包括石墨烯导热膜层以及关于石墨烯导热膜层中轴线对称的复合膜层,所述复合膜层沿着外界向石墨烯导热膜层的方向依次设有可撕拉剥离层、散热薄膜层和导热硅胶片层;
7.所述包边框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l型框以及贯穿两个所述l型框内部的调节片,所述包边定位机构与l型框外侧壁相适配,所述包边定位机构包括装配于l型框上的柱状壳体,以及柱状壳体内部由弹簧所驱使的限位杆,所述调节片一侧壁等间距贯穿有与限位杆扣合的凹槽。
8.进一步地,所述可撕拉剥离层的制作材料为pla膜。
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薄膜层内部贯穿有等间距横向设置有多组散热孔,每组所述散热孔为等间距纵向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硅胶片层制作材料为硅胶制成。
11.进一步地,所述可撕拉剥离层、散热薄膜层、导热硅胶片层和石墨烯导热膜层之间均通过导热硅胶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l型框内壁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调节片一侧壁两端均设置有与限位槽滑动连接的限位块。
13.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贴合所述柱状壳体内壁限位滑动,所述柱状壳体外侧装配有手环,所述手环与限位杆之间设置有定位线,所述l型框内壁贯穿有安装限位杆的滑槽。
1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与凹槽截面形状均设为梯形;
15.进一步地,所述l型框内部贯穿有等间距横向设置有多组透气孔,每组所述透气孔为等间距纵向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7.本实施例中,通过可撕拉剥离层可以保护在使用前不粘尘和外物刮伤,在使用后可降解和可塑性循环使用,有利用环保,不影响生态环境,导热硅胶片层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散热薄膜层对热量进行循环吸附,导致吸收热量的性能提高,保持复合导热膜的正常使用,包边定位机构根据不同厚度的复合膜体进行两个l型框之间距离的调节,使包边框对模体进行固定以及对不同厚度的模体进行固定,在调节片进行升缩的同时,产生的气流通过透气孔进行散热,避免包边框与复合膜体之间散热较差。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包边框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复合膜体;2、包边框;3、可撕拉剥离层;4、散热薄膜层;5、导热硅胶片层;6、石墨烯导热膜层;7、l型框;8、调节片;9、限位槽;10、限位块;11、散热孔;12、柱状壳体;13、手环;14、限位杆;15、凹槽;16、滑槽;17、透气孔;18、定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8.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9.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层状交替结构的复合导热膜,包括复合膜体1,以及对复合膜体1两侧进行固定的包边框2,所述包边框2内部设置有对复合膜体1进行固定的包边定位机构;
32.所述复合膜体1包括石墨烯导热膜层6以及关于石墨烯导热膜层6中轴线对称的复合膜层,所述复合膜层沿着外界向石墨烯导热膜层的方向依次设有可撕拉剥离层3、散热薄膜层4和导热硅胶片层5;
33.所述包边框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l型框7以及贯穿两个所述l型框7内部的调节片8,所述包边定位机构与l型框7外侧壁相适配,所述包边定位机构包括装配于l型框7上的柱状壳体12,以及柱状壳体12内部由弹簧所驱使的限位杆14,所述调节片8一侧壁等间距贯穿有与限位杆14扣合的凹槽15;
34.本实施例中,通过可撕拉剥离层3可以保护在使用前不粘尘和外物刮伤,在使用后可降解和可塑性循环使用,有利用环保,不影响生态环境,导热硅胶片层5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散热薄膜层4对热量进行循环吸附,导致吸收热量的性能提高,保持复合导热膜的正常使用;
35.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热硅胶进行可撕拉剥离层3、散热薄膜层4、导热硅胶片层5和石墨烯导热膜层6之间的连接,将包边框2进行复合膜体1之间的整理固定,包边定位机构根据不同厚度的复合膜体1进行两个l型框7之间距离的调节,拉动手环13的驱使下使限位杆14滑动缩至柱状壳体12的内部从而解除对调节片8的位置固定,拉动解除控制的l型框7,进行固定空间的调节,选取对应位置的凹槽15,松开手环13在弹簧的驱使下使限位杆14与凹槽15进行扣合固定,从而使包边框2对模体进行固定以及对不同厚度的模体进行固定,在调节片8进行升缩的同时,产生的气流通过透气孔17进行散热,从而避免包边框2与复合膜体1之间散热较差。
36.本实施例中,可撕拉剥离层3的制作材料为pla膜;
37.本实施例中可撕拉剥离层3所采用的pla膜为可降解的绿色环保材料,从而在使用后可降解和可塑性循环使用,有利用环保,不影响生态环境。
38.本实施例中,散热薄膜层4内部贯穿有等间距横向设置有多组散热孔11,每组散热孔11为等间距纵向设置;
39.本实施例中散热薄膜层4通过导热硅胶与两侧的薄膜进行粘接,常规的复合导热膜对于吸收的热量没有组件分散机构,通过散热孔11使散热薄膜层4对热量进行循环吸附,从而使导热硅胶片层5将石墨烯导热膜层6中的热量导热至散热薄膜层4中通过散热孔11进
行散热循环,从而导致吸收热量的性能提高,保持复合导热膜的正常使用。
40.本实施例中,导热硅胶片层5制作材料为硅胶制成;
41.导热硅胶片层5均为导热性硅胶片,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导热硅胶片层5将石墨烯导热膜层6中的热量导热至散热薄膜层4中通过散热孔11进行散热循环,从而导致吸收热量的性能提高,保持复合导热膜的正常使用,解决了传统散热膜产品中的热阻问题和低效问题,具有高效的导热性能,稳定的机械性能和综合散热性能。
42.本实施例中,可撕拉剥离层3、散热薄膜层4、导热硅胶片层5和石墨烯导热膜层6之间均通过导热硅胶连接;
43.通过导热硅胶进行可撕拉剥离层3、散热薄膜层4、导热硅胶片层5和石墨烯导热膜层6之间的连接,有效提高了每层薄膜之间的导热性能,具有高效的导热性能,稳定的机械性能和综合散热性能。
44.本实施例中,l型框7内壁一侧开设有限位槽9,调节片8一侧壁两端均设置有与限位槽9滑动连接的限位块10。
45.本实施例中,限位杆14贴合柱状壳体12内壁限位滑动,柱状壳体12外侧装配有手环13,手环13与限位杆14之间设置有定位线18,l型框7内壁贯穿有安装限位杆14的滑槽16。
46.本实施例中,限位杆14与凹槽15截面形状均设为梯形;
47.本实施例中,l型框7内部贯穿有等间距横向设置有多组透气孔17,每组透气孔17为等间距纵向设置;
48.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热硅胶进行可撕拉剥离层3、散热薄膜层4、导热硅胶片层5和石墨烯导热膜层6之间的连接,将包边框2进行复合膜体1之间的整理固定,l型框7根据复合膜体1的厚度进行固定宽度的调节,拉动手环13带动定位线18移动,从而使定位线18在弹簧的驱使下使限位杆14滑动缩至柱状壳体12的内部从而解除对调节片8的位置固定,拉动解除控制的l型框7,进行固定空间的调节,选取对应位置的凹槽15,松开手环13在弹簧的驱使下使限位杆14与凹槽15进行扣合固定,从而使包边框2对模体进行固定以及对不同厚度的模体进行固定,在调节片8进行升缩的同时,产生的气流通过透气孔17进行散热,从而避免包边框2与复合膜体1之间散热较差。
49.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