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

2022-11-13 14:45: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包括馈电喇叭(1)和反射阵列(2),馈电喇叭(1)位于反射阵列(2)的斜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阵列(2)包括若干个均匀排列的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3);每个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3)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带有缝隙的金属板(4)、空气层(5)和金属地板(6);金属板(4)上的缝隙是在“l”形缝隙结构的基础上扩展形成,具体地:在“l”形缝隙的直角拐角处内侧增加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为一定长度的切角,同时,从“l”形缝隙的两个末端分别沿垂直于“l”臂的方向延伸出两个相同且具有一定长度的新缝隙,该新缝隙的宽度和“l”形缝隙宽度w保持一致,“l”形缝隙的长度为l,切角的直角边长度为s,新缝隙的长度为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缝隙的长度d可调,用于实现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3)的反射相位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新缝隙的长度d的取值为[0mm,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阵列(2)包括0
°
,90
°
,180
°
和270
°
反射相位的四种不同状态的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3),并按照2bit布阵技术进行布阵排列;其中,0
°
反射相位对应的反射单元(3),其新缝隙的长度d=0mm;90
°
反射相位对应的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3),其新缝隙的长度d=3.1mm;180
°
反射相位对应的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3)为0
°
反射相位对应的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3)水平镜像而成,270
°
反射相位对应的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3)为90
°
反射相位对应的反射单元(3)水平镜像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3)之间的间距p=0.47λ,其中λ为用户设计频率对应的自由空间波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3)之间的间距p=14mm,即0.47λ,其中λ为10ghz对应的自由空间波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l=12.7mm,w=2.0mm,s=5.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层(5)的厚度h为7.0mm。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喇叭(1)位于反射阵列(2)的斜上方,具体位置为:馈电喇叭(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
°
,与反射阵列(2)的竖直距离为148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的反射阵列天线,该天线中反射阵列包括若干个全金属极化扭转反射单元;每个反射单元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带有缝隙的金属板、空气层和金属地板;缝隙是在“L”形缝隙结构的基础上扩展形成。本发明包含两种不同尺寸且反射相位相差90


技术研发人员:郭璐 陈毅峰 冯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8.23
技术公布日:2022/1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