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小儿脑炎恢复期肢体康复用具

2022-11-13 13:36: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小儿康复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儿脑炎恢复期肢体康复用具。


背景技术:

2.脑炎又称苏联春夏脑炎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意识障碍,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及肩胛肌瘫痪,后遗症多见,常见的后遗症为行动不便,小儿在患有脑炎之后会出现行动障碍等症状,需要医护人员辅助小儿被动进行肢体锻炼,即辅助小儿上肢屈伸并内外摆动,辅助小儿小腿交替上下抬升,以逐渐恢复小儿肢体肌力,辅助小儿肢体平衡感逐渐恢复,但是医护人员辅助小儿进行训练时每次只能单独对上肢或下肢进行锻炼,需要较长的时间,长时间的操作会造成医护人员的劳累,医护人员通常辅助锻炼一定时间后,休息一定的时间,再进行辅助锻炼,即使这样,医护人员的体能也被快速的消耗殆尽,有时便无法保证辅助训练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脑炎恢复期肢体康复用具,有效的解决了医护人员辅助小儿肢体被动训练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左右方向的底板,底板左侧上端设有座椅,底板右侧设有上下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左侧壁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滑块相背端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腰型槽,底板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且位于座椅和支撑板之间的固定块,固定块经前后轴向的圆轴铰接有左右方向的摆杆,摆杆左端设有脚踏,摆杆右端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腰型槽内的插柱;所述的支撑板上端左侧设有控制盒,控制盒上侧壁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且扇形的让位槽,控制盒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两个转轴转动的方向相反,转轴上下两侧分别同轴设有扇形块,两个扇形块左右对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位于扇形块上方的导向块,两个导向块相背侧分别滑动连接有齿条,齿条右侧上端设有连杆,连杆上端伸出其对应侧的让位槽且设有固定托,控制盒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传动轴,传动轴经摆动杆设有圆块,两个摆动杆左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右端之间的距离,圆块与上侧的扇形块保持接触,齿条可随传动轴的转动而前后滑动,控制盒底部右端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动轴,转动轴上端设有v形杆,v形杆自由端与下侧的扇形块保持接触,导向块可随v形杆的摆动而前后摆动。
5.本发明构思巧妙、使用方便,可代替医护人员手动对小儿肢体进行被动训练,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小儿上下肢同时进行肢体锻炼,有助于小儿肢体肌力增强,使小儿肢体平衡感逐渐恢复,使小儿肢体训练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7.图2是本发明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图。
10.图5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图。
11.图6是本发明的剖切俯视图。
12.图7是本发明中控制盒的剖切俯视图。
13.图8是本发明中控制盒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14.图9是本发明中控制盒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15.图10是本发明中圆柱的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由图1至图10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底板1,底板1左侧上端设有座椅2,底板1右侧设有上下方向的支撑板3,支撑板3左侧壁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4,两个滑块4相背端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的腰型槽5,底板1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上下方向且位于座椅2和支撑板3之间的固定块6,固定块6经前后轴向的圆轴铰接有左右方向的摆杆7,摆杆7左端设有脚踏8,摆杆7右端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的腰型槽5内的插柱9;所述的支撑板3上端左侧设有控制盒10,控制盒10上侧壁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且扇形的让位槽11,控制盒10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轴12,两个转轴12转动的方向相反,转轴12上下两侧分别同轴设有扇形块13,两个扇形块13左右对称,转轴12上转动连接有位于扇形块13上方的导向块14,两个导向块14相背侧分别滑动连接有齿条15,齿条15右侧上端设有连杆16,连杆16上端伸出其对应侧的让位槽11且设有固定托17,控制盒10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传动轴18,传动轴18经摆动杆设有圆块19,两个摆动杆左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右端之间的距离,圆块19与上侧的扇形块13保持接触,齿条15可随传动轴18的转动而前后滑动,控制盒10底部右端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转动轴20,转动轴20上端设有v形杆21,v形杆21自由端与下侧的扇形块13保持接触,导向块14可随v形杆21的摆动而前后摆动。
18.为了使滑块4上下滑动,所述的控制盒10内设有上下轴向的电机22,电机22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轴23,控制盒10下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位于主动轴23右方且上下轴向的连接轴24,连接轴24上端经同步带32与主动轴23连接,连接轴24下端贯穿控制盒10且同轴固定连接有圆柱25,滑块4可随圆柱25的转动而上下滑动。
19.为了使滑块4上下滑动,所述的圆柱25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螺旋槽26,两个螺旋槽26旋向相反,两个螺旋槽26的自由端互相连通,两个滑块4相对端分别设有插入螺旋槽26内的滑柱27。
20.为了使两个转轴12转动的方向相反,所述的主动轴23上端同轴设有主动齿轮34,后侧的转轴12上端同轴设有可与主动齿轮34啮合的从动齿轮35,主动轴23经皮带33与前侧的转轴12连接。
21.为了使圆块19与其对应侧的扇形块13保持接触,所述的控制盒10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其对应侧的传动轴18同轴且开口朝上的圆槽,传动轴18经第一扭簧与其对应侧的圆槽连接。
22.为了使齿条15随传动轴18的转动而前后滑动,所述的传动轴18上同轴设有扇形齿轮28,扇形齿轮28与其对应侧的齿条15啮合。
23.为了使v形杆21自由端与其对应侧的扇形块13保持接触,所述的控制盒10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与转动轴20同轴且开口朝上的转动槽,转动轴20经第二扭簧与其对应侧的转动槽连接。
24.为了使导向块14可随v形杆21的摆动而前后摆动,所述的导向块14右端设有左右方向的导向杆29,导向杆29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30,滑动块30经上下轴向的导向轴与其对应侧的v形杆21铰接连接。
25.为了便于对于小儿上肢进行固定,所述的固定托17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31,两个固定带31的自由端可经魔术贴粘合。
26.本发明在使用时,使小儿坐在座椅2上,将小儿的双脚分别放在前后两侧的脚踏8上,使小儿的手腕分别放在前后两侧的固定托17上,将固定托17前后两侧的固定带31经魔术贴粘合,使小儿的手腕分别与其对应侧的固定托17固定,开启电机22,电机22带动主动轴23顺时针转动,主动轴23经同步带32带动连接轴24顺时针转动,连接轴24带动圆柱25顺时针转动,圆柱25带动螺旋槽26顺时针转动,使前侧的滑柱27在螺旋槽26内向上滑动,前侧的滑柱27带动前侧的滑块4向上滑动,前侧的滑块4经腰型槽5带动前侧的插柱9向上移动,前侧的插柱9带动前侧的摆杆7绕圆轴逆时针摆动,前侧的摆杆7带动前侧的脚踏8向下摆动,小儿的右脚在重力的作用下与脚踏8保持接触,使小儿的右腿随脚踏8向下移动,同时后侧的滑柱27在螺旋槽26内向下滑动,后侧的滑块4经腰型槽5带动后侧的插柱9向下移动,后侧的插柱9带动后侧的摆杆7绕圆轴顺时针摆动,后侧的摆杆7带动后侧的脚踏8向上摆动,后侧的脚踏8经小儿的左脚带动小儿的左腿向上抬升;当前侧的滑柱27在螺旋槽26内向上滑动至极限位置时,随着圆柱25继续转动,前侧的滑柱27开始在螺旋槽26内向下滑动,前侧的滑柱27带动前侧的滑块4向下滑动,前侧的滑块4经腰型槽5带动前侧的插柱9向下移动,前侧的插柱9带动前侧的摆杆7绕圆轴顺时针摆动,前侧的摆杆7带动前侧的脚踏8向上摆动,前侧的脚踏8经小儿的右脚带动小儿的右腿向上抬升,同时后侧的滑柱27开始在螺旋槽26内向上滑动,后侧的滑块4经腰型槽5带动后侧的插柱9向上移动,后侧的插柱9带动后侧的摆杆7绕圆轴逆时针摆动,后侧的摆杆7带动后侧的脚踏8向下摆动,小儿的左脚在重力的作用下与脚踏8保持接触,使小儿的左腿随脚踏8向下移动,随着电机22带动圆柱25持续转动,使两个脚踏8带动患者的双腿交替上下移动,达到锻炼小儿下肢肌力的目的;与此同时,主动轴23带动主动齿轮34与从动齿轮35啮合使后侧的转轴12逆时针转动,后侧的转轴12带动后侧的两个扇形块13逆时针转动,因控制盒10底部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其对应侧的传动轴18同轴且开口朝上的圆槽,传动轴18经第一扭簧与其对应侧的圆槽连接,使圆块19与扇形块13保持接触,随着后侧的扇形块13逆时针转动,在第一扭簧的作用力下使转轴12带动圆块19与扇形块13保持接触,后侧的传动轴18在第一扭簧的作用力下带动后侧的扇形齿轮28向右摆动,后侧的扇形齿轮28带动后侧的齿条15向右滑动,同时主
动轴23经皮带33带动前侧的转轴12顺时针转动,前的转轴12带动前侧的两个扇形块13顺时针转动,随着上侧的扇形块13转动,前侧的传动轴18在第一扭簧的作用力下带动前侧的扇形齿轮28向右摆动,前侧的扇形齿轮28带动前侧的齿条15向右滑动,两个齿条15分别经其对应侧的连杆16带动固定托17向右移动,固定托17带动小儿的上肢向右伸展,随着传动轴18带动扇形块13持续转动,当圆块19与扇形块13的小半径接触时,转轴12在第一扭簧的作用力下带动扇形齿轮28向右摆动至极限位置,两个齿条15向右滑动至极限位置,齿条15经连杆16及固定托17带动小儿的上肢伸展至极限位置;此时v形杆21自由端开始脱离与扇形块13的大半径脱离接触,前侧的v形杆21在第二扭簧的作用力下向后摆动,前侧的v形杆21带动滑动块30向后移动的同时在导向杆29上向右滑动,使前侧的滑块4带动前侧的导向杆29向后摆动,前侧的导向杆29带动前侧的导向块14向后摆动,前侧的导向块14带动齿条15及连杆16向后摆动,前侧的连杆16带动前侧的固定托17向后摆动,后侧的v形杆21在第二扭簧的作用力下向前摆动,后侧的v形杆21带动滑动块30向前移动的同时在导向杆29上向右滑动,使后侧的滑块4带动后侧的导向杆29向前摆动,后侧的导向杆29带动后侧的导向块14向前摆动,后侧的导向块14带动齿条15及连杆16向前摆动,后侧的连杆16带动后侧的固定托17向前摆动,使两个固定托17分别带动小儿的上肢相对摆动,随着传动轴18转动当v形杆21自由端与扇形块13的小半径接触时,两个固定托17带动小儿的上肢相对摆动至极限位置;此时圆块19开始与扇形块13的小半径脱离接触,扇形块13推动两个圆块19相背摆动,圆块19经摆动杆及传动轴18带动扇形齿轮28向左摆动并拉伸第一扭簧,扇形齿轮28带动齿条15相左移动,齿条15经连杆16带动固定托17向左移动,固定托17带动小儿的上肢弯曲,当圆块19与扇形块13的大半径接触时,扇形齿轮28带动齿条15向左移动至极限位置,连杆16经固定托17带动小儿的上肢完成弯曲动作;随着传动轴18带动扇形块13持续转动,v形杆21自由端开始脱离与扇形块13的小半径接触,前侧的扇形块13推动前侧的v形杆21向后摆动并拉伸前侧的第二扭簧,前侧的v形杆21带动滑动块30向前移动的同时并在导向杆29上向左滑动,前侧的滑块4经导向杆29带动前侧的导向块14向前摆动,后侧的扇形块13推动后侧的v形杆21向前摆动并拉伸后侧的第二扭簧,后侧的v形杆21带动滑动块30向后移动的同时并在导向杆29上向左滑动,后侧的滑块4经导向杆29带动后侧的导向块14向后摆动,使两个导向块14相背摆动,两个导向块14带动两个齿条15相背摆动,齿条15经连杆16及固定托17带动小儿的上肢相背摆动,当v形杆21自由端与下侧的扇形块13的大半径接触时,两个v形杆21相背摆动至初始位置,此时导向块14经齿条15及连杆16带动两个固定托17相背摆动至初始位置,完成一个锻炼循环;随着电机22的持续转动,使小儿的下肢随踏板交替上下抬升,同时固定托17带动小儿的上肢屈伸并内外摆动,达到锻炼小儿肢体肌力的目的,使小儿肢体的平衡感逐渐恢复,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当训练结束后关闭电机22,将固定托17前后两侧的固定带31拆开即可。
27.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使用性强,设置有座椅、电机、主动轴、同步带、连接轴、圆柱、螺旋槽、摆杆、脚踏、滑块、腰型槽、插柱及滑柱,可使两个脚踏经小儿的双脚带动双腿上下交替上下抬升,实现小儿下肢的被动训练,加速小儿下肢的肌力恢复,使小儿下肢的平衡感逐渐恢复,设置有转轴、扇形块、传动轴、扇形齿轮、齿条、v形杆、导向块、导
向杆、滑动块、连杆、固定托及固定带、可使固定托带动小儿的上肢完成屈伸以及内外摆动的训练动作,有助于小儿上肢肌力的恢复,可使小儿的上下肢同时进行被动训练,代替了医护人员手动辅助训练,即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也是小儿肢体的训练动作更加标准,避免可因医护人员体力消耗而导致小儿训练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有助于加快小儿肢体平衡感的恢复,使小儿逐渐克服行动障碍。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