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狼尾草人工种植方法

2022-11-12 23:13: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狼尾草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狼尾草人工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狼尾草又名粮竹草或皇竹草,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粗蛋白、氨基酸、糖分高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根系发达、抗旱、耐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特点,广泛用作养殖饲料,适合用来喂养各种家禽家畜,也能用于绿化护坡建设,能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3.目前,狼尾草主要采用播种育苗和分株育苗两种方式进行繁育,申请人发现在其繁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种子发芽率低、种苗成活率低、繁殖系数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狼尾草人工种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狼尾草的种子发芽率、种苗成活率和繁殖系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狼尾草人工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s1、整地与作畦
8.选择地势平缓、排水良好、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每亩施适量生物杀菌剂serenadesoil细耕,静置1周后,每亩施腐熟猪牛粪1200kg,腐熟秸秆粉45~55kg,过磷酸钙15~20kg,整地,畦宽1.5m,畦之间留60cm步道;
9.s2、基质准备
10.将泥炭、园土、珍珠岩的体积比为2:1:0.5的比例混合,过10目筛,灭菌杀虫;
11.s3、种子处理
12.选用优质的狼尾草种子,采用添加有那氏齐齐发诱导液的多菌灵500倍液在25℃左右浸泡10~15min,捞出,置于催芽箱内,白天30℃,夜间20℃的变温处理至种子露白;
13.s4、播种期
14.露地播种宜在土壤5cm深处、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穴盘播种宜于1月中旬~2月中旬在温室内进行;
15.s5、播种
16.露地播种育苗时播种量为每平方米有效种子5000粒;穴盘育苗采用72穴~128穴的穴盘,每穴播2粒~3粒;
17.露地播种时将种子与10目沙子按1:4混合后撒播,播后覆10目细土3mm~5mm,压实后喷水;穴盘育苗需点播于穴中央,覆10目混合基质3mm~5mm后喷水;
18.s6、间苗
19.当幼苗长到1叶1心时间苗,露地苗以2cm
×
2cm间距留苗;穴盘苗每穴一株;
20.s7、上盆
21.幼苗长至4片~6片叶时上盆,采用8cm
×
8cm的营养钵,在上盆前1~2天浇足水,移栽时幼苗应带土沱,随起随栽;在移栽基质中加3kg/m3的n-p2o
5-k2o比例为12-10-10的复合肥;
22.s8、换盆
23.种苗达到5个分蘖时进行第一次换盆,使用15cm
×
15cm营养钵;种苗达到12~15个分蘖时进行第二次换盆,使用30cm
×
30cm营养钵,栽培基质采用草炭与园土,体积比为1:1,过5目筛、灭菌杀虫。
24.进一步地,种苗在温室内培育时,夜间温度应不低于12℃,白天应不高于35℃,相对空气湿度应不低于40%,及时防除病虫草害,并清除病弱植株。
25.进一步地,浸种剂中,那氏齐齐发诱导液的浓度为7%
2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可以提高狼尾草的种子发芽率至93%~97%,繁殖系数至90~110,种苗成活率接近100%。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9.实施例1
30.一种狼尾草人工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s1、整地与作畦
32.选择地势平缓、排水良好、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每亩施2kg生物杀菌剂serenadesoil细耕,静置1周后,每亩施腐熟猪牛粪1200kg,腐熟秸秆粉45kg,过磷酸钙15kg,整地,畦宽1.5m,畦之间留60cm步道;
33.s2、种子处理
34.选用优质的狼尾草种子,采用添加有那氏齐齐发诱导液的多菌灵500倍液在25℃左右浸泡10min,捞出,置于催芽箱内,白天30℃,夜间20℃的变温处理至种子露白;其中,浸种剂中,那氏齐齐发诱导液的浓度为7%;
35.s3、播种
36.在土壤5cm深处,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将种子与10目沙子按1:4混合后撒播,播后覆10目细土3mm,压实后喷水,播种量为每平方米有效种子5000粒;
37.s4、间苗
38.当幼苗长到1叶1心时间苗,露地苗以2cm
×
2cm间距留苗;
39.s5、田间管理
40.及时防除病虫草害,并清除病弱植株。
41.实施例2
42.一种狼尾草人工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3.s1、整地与作畦
44.选择地势平缓、排水良好、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每亩施3kg生物杀菌剂
serenadesoil细耕,静置1周后,每亩施腐熟猪牛粪1200kg,腐熟秸秆粉50kg,过磷酸钙17.5kg,整地,畦宽1.5m,畦之间留60cm步道;
45.s2、种子处理
46.选用优质的狼尾草种子,采用添加有那氏齐齐发诱导液的多菌灵500倍液在25℃左右浸泡12min,捞出,置于催芽箱内,白天30℃,夜间20℃的变温处理至种子露白;其中,浸种剂中,那氏齐齐发诱导液的浓度为7%;
47.s3、播种
48.在土壤5cm深处,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将种子与10目沙子按1:4混合后撒播,播后覆10目细土4mm,压实后喷水,播种量为每平方米有效种子5000粒;
49.s4、间苗
50.当幼苗长到1叶1心时间苗,露地苗以2cm
×
2cm间距留苗;
51.s5、田间管理
52.及时防除病虫草害,并清除病弱植株。
53.实施例3
54.一种狼尾草人工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5.s1、整地与作畦
56.选择地势平缓、排水良好、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每亩施3kg生物杀菌剂serenadesoil细耕,静置1周后,每亩施腐熟猪牛粪1200kg,腐熟秸秆粉55kg,过磷酸钙20kg,整地,畦宽1.5m,畦之间留60cm步道;
57.s2、基质准备
58.将泥炭、园土、珍珠岩的体积比为2:1:0.5的比例混合,过10目筛,灭菌杀虫;
59.s3、种子处理
60.选用优质的狼尾草种子,采用添加有那氏齐齐发诱导液的多菌灵500倍液在25℃左右浸泡15min,捞出,置于催芽箱内,白天30℃,夜间20℃的变温处理至种子露白;
61.s4、播种
62.于1月中旬~2月中旬在温室内进行,穴盘育苗采用128穴的穴盘,每穴播3粒,点播于穴中央,覆10目混合基质5mm后喷水;
63.s5、间苗
64.当幼苗长到1叶1心时间苗,露地苗以2cm
×
2cm间距留苗;
65.s6、上盆
66.幼苗长至4片~6片叶时上盆,采用8cm
×
8cm的营养钵,在上盆前1~2天浇足水,移栽时幼苗应带土沱,随起随栽,将按照行距45cm,株距25cm的规格将种苗栽植在畦上,浇透水;在移栽基质中加3kg/m3的n-p2o
5-k2o比例为12-10-10的复合肥;
67.s7、换盆
68.种苗达到5个分蘖时进行第一次换盆,使用15cm
×
15cm营养钵;种苗达到12~15个分蘖时进行第二次换盆,使用30cm
×
30cm营养钵,栽培基质采用草炭与园土,体积比为1:1,过5目筛、灭菌杀虫;种苗在温室内培育时,夜间温度应不低于12℃,白天应不高于35℃,相对空气湿度应不低于40%,及时防除病虫草害,并清除病弱植株。
69.实施例4
70.一种狼尾草人工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1.s1、整地与作畦
72.选择地势平缓、排水良好、土质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每亩施2kg生物杀菌剂serenadesoil细耕,静置1周后,每亩施腐熟猪牛粪1200kg,腐熟秸秆粉50kg,过磷酸钙17.5kg,整地,畦宽1.5m,畦之间留60cm步道;
73.s2、基质准备
74.将泥炭、园土、珍珠岩的体积比为2:1:0.5的比例混合,过10目筛,灭菌杀虫;
75.s3、种子处理
76.选用优质的狼尾草种子,采用添加有那氏齐齐发诱导液的多菌灵500倍液在25℃左右浸泡12min,捞出,置于催芽箱内,白天30℃,夜间20℃的变温处理至种子露白;
77.s4、播种
78.于1月中旬~2月中旬在温室内进行,穴盘育苗采用100穴的穴盘,每穴播2粒,点播于穴中央,覆10目混合基质4mm后喷水;
79.s5、间苗
80.当幼苗长到1叶1心时间苗,露地苗以2cm
×
2cm间距留苗;
81.s6、上盆
82.幼苗长至4片~6片叶时上盆,采用8cm
×
8cm的营养钵,在上盆前1~2天浇足水,移栽时幼苗应带土沱,随起随栽,将按照行距45cm,株距22cm的规格将种苗栽植在畦上,浇透水;在移栽基质中加3kg/m3的n-p2o
5-k2o比例为12-10-10的复合肥;
83.s7、换盆
84.种苗达到5个分蘖时进行第一次换盆,使用15cm
×
15cm营养钵;种苗达到12~15个分蘖时进行第二次换盆,使用30cm
×
30cm营养钵,栽培基质采用草炭与园土,体积比为1:1,过5目筛、灭菌杀虫;种苗在温室内培育时,夜间温度应不低于12℃,白天应不高于35℃,相对空气湿度应不低于40%,及时防除病虫草害,并清除病弱植株。
85.试验发现,采用本发明中所述的种子处理方法,其可以提高狼尾草的种子发芽率至93%~97%。
86.同时,采用本发明中所述的种植方法进行狼尾草繁育,其种苗成活率接近100%,繁殖系数在90~110左右。
8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