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线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壳体组件与流程

2022-11-12 18:28: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各类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为了避免因磨损、跌落、碰撞等因素而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精美外观,目前市面上出现大量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壳体。
3.然而,现有的壳体通常不具备与电子设备进行双向无线通信的能力。同时,当电子设备自身无法提供某一功能时,如无感车钥匙、无感开车锁、无感开门禁、无感公交刷卡、找车、找钥匙、与智能家居互动等功能。如何通过壳体为电子设备提供其差异化的功能,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和壳体组件,以期望实现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实现通过电子设备按需对壳体组件进行控制,以及增加使用壳体组件的安全性。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6.向壳体组件发送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7.获取来自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壳体组件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
8.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匹配校验结果,所述匹配校验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是否匹配;
9.若所述匹配校验结果为匹配成功,则向所述壳体组件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壳体组件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第一通信功能。
1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壳体组件,所述方法包括:
11.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
12.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壳体组件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
13.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获取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壳体组件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第一通信功能。
14.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向壳体组件发送第一标识信息;壳体组件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标识信息;电子设备获取来自
壳体组件的第二标识信息;电子设备确定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匹配校验结果;若匹配校验结果为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向壳体组件发送控制信息;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壳体组件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控制信息,从而实现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以及通过双向无线通信实现电子设备感知壳体组件的存在。
15.另外,若电子设备自身无法提供或具备第一通信功能,则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需要进行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并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电子设备才能控制壳体组件为其提供第一通信功能,从而通过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形成一个信息链路的闭环,不仅有利于实现通过电子设备按需对壳体组件进行控制,还有利于避免壳体组件遗落后被其他用户利用,进而增加使用壳体组件的安全性。
16.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17.处理器和第一模块,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模块;
18.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模块与壳体组件进行无线通信;
19.所述第一模块,用于向所述壳体组件发送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以及获取来自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壳体组件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
20.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匹配校验结果,所述匹配校验结果用于表示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是否匹配;
21.所述第一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匹配校验结果为匹配成功,则向所述壳体组件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壳体组件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第一通信功能。
22.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包括:
23.壳体和第二模块;
24.所述壳体,用于容置电子设备;
25.所述第二模块,用于获取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用于表示所述壳体组件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获取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所述壳体组件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第一通信功能。
26.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模块向壳体组件的第二模块发送第一标识信息;壳体组件通过第二模块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向电子设备的第一模块发送第二标识信息;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模块获取来自壳体组件的第二标识信息;电子设备通过处理器确定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匹配校验结果;若匹配校验结果为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模块向壳体组件的第二模块发送控制信息;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壳体组件的第二模块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控制信息,从而实现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以及通过双向无线通信实现电子设备感知壳体组件的存在。
27.另外,若电子设备自身无法提供或具备第一通信功能,则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需要进行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并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电子设备才能控制壳体组件的第二模块为其提供第一通信功能,从而通过电子设备与壳体组
件形成一个信息链路的闭环,不仅有利于实现通过电子设备按需对壳体组件进行控制,还有利于避免壳体组件遗落后被其他用户利用,进而增加使用壳体组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和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进行双向无线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各模块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中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7.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中各模块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壳体组件中各模块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4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软件、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耦合连接、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或者间隔接触;也可以是物理连接或者电气连接等。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3.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44.具体的,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设备,也可以是各种具体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手机(smart phone)、智慧屏、智慧电视、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笔记本电脑、站点(station,sta)、接入点(access point,ap)、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或者中继设备等。
45.具体的,壳体组件20可以是用于保护电子设备10的装置,从而避免因磨损、跌落、碰撞等因素而影响电子设备10的使用寿命和精美外观。
46.进一步的,壳体组件20可以是手机壳、保护壳等。
47.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下面本技术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的软件结构。
48.如图2所示的设置有android系统的软硬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其中,内部存储器中可存储有内核层220、系统运行库层240、应用框架层260和应用层280。其中,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并且内核层220、系统运行库层240和应用框架层260属于操作系统空间。
49.具体的,应用层280属于用户空间,应用层280中运行有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或简称为“应用”)或应用插件,这些应用程序或应用插件可以是操作系统自带的原生应用程序或应用插件,也可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所开发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或者第三方应用插件。例如,应用层280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无线充电、uwb、wi-fi或nfc等应用程序。
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应用层中还可以安装无线充电应用,该无线充电应用可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充电或发送第一标识信息等。用户可以从显示屏所显示的桌面中的设置功能或下拉菜单等方式打开该无线充电应用。其中,该无线充电应用可作为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充电的桥梁。例如,无线充电应用可接收应用框架层260上报的无线充电事件,从而实现向壳体组件20充电或发送第一标识信息等。
51.需要说明的是,应用框架层260提供构建应用层的应用程序可能用到的各种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从而开发者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api来构建自己的应用程序。例如,窗口管理器(window manager)、内容提供器(content providers)、视图系统(view system)、电话管理器(telephony manager)、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notification manager)、消息管理器、活动管理器(activity manager)、包管理器(package manager)、位置管理(location manager)和nfc服务等。
52.具体的,窗口管理器可以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53.具体的,内容提供器可以用于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该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其中,该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另外,内容提供器可以使得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另一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如联系人数据库,或者共享它们自己的数据。
54.具体的,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和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以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55.具体的,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如接通、挂断等)。
56.具体的,资源管理器可以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
57.具体的,通知管理器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另外,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58.具体的,消息管理器可以用于存储各个应用程序上报的消息的数据,并对各个应用程序上报的数据进行处理。
59.具体的,活动管理器可以用于管理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并提供常用的导航回退功能。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消息管理器可以是通知管理器的一部分。
60.需要说明的是,系统运行库层240通过一些c/c 库来为android系统提供了主要的特性支持。如sqlite库提供了数据库的支持,opengl/es库提供了3d绘图的支持,webkit库提供了浏览器内核的支持等。在系统运行库层240中还提供有安卓运行时库(android runtime),其主要提供了一些核心库,能够允许开发者使用java语言来编写android应用。
61.具体的,内核层220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各种硬件提供了底层的驱动,如显示驱动、音频驱动、摄像头驱动、蓝牙驱动、wi-fi驱动、电源管理、nfc驱动、uwb驱动等。
62.结合上述描述,下面将从方法示例的角度介绍无线通信方法的执行步骤,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63.s302、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64.其中,第一标识信息可以用于表示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
65.具体的,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电子设备10的名称信息、通用唯一标识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唯一设备标识码(unique device identifier,udid)、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中的至少一个。
66.具体的,电子设备10可能不具备第一通信功能。其中,第一通信功能可以是uwb通信功能、nfc通信功能、蓝牙通信功能、wi-fi通信功能中的一种。
67.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子设备自身不具备第一通信功能时,本技术实施例考虑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改进,使得改进的电子设备(即本技术的电子设备10)可以向壳体组件20发送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再由壳体组件20返回一个其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若这两个设备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控制壳体组件20为其提供第一通信功能,从而不仅实现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以及通过双向无线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感知壳体组件20的存在,还有利于增加使用壳体组件20的安全性。
68.具体的,第一标识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信号中,第一信号可以为无线充电信号、蓝
牙信号、无线保真wi-fi信号、近场通信nfc信号中的一种。
69.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或者nfc信号向壳体组件20发送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也就是说,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自身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nfc模块等向壳体组件20传输第一信号,并且该第一信号携带有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无线通信。
70.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对触发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的事件进行具体说明。
71.结合上述描述,s302中的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具体包括:响应于用户操控事件,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用户操控事件可以包括用户语音事件、用户手势事件、用户点击事件、用户触控事件、用户动作事件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响应于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事件,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72.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用户可以向其使用的电子设备10执行特定的语音、手势、点击、触控、动作等用户操控事件,电子设备10响应于该用户操控事件可以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73.具体的,用户语音事件,可以理解为,用户向电子设备10输入语音操控信息,即电子设备10获取到语音操控信息(或语音信号)。其中,该语音操控信息(或该语音信号)可以为语音信号或者语音数据等。例如,用户直接向电子设备10输入“向保护壳充电”等语音。该语音的识别事件(或该语音操控信息/语音信号)可以关联用于触发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的功能。
74.具体的,用户手势事件,可以理解为,用户向电子设备10输入手势操控信息,即电子设备10获取到手势操控信息(或手势信号)。其中,该手势操控信息(或该手势信号)可以为视频帧、图像帧序列、图像帧或者帧图像等。例如,用户向电子设备10做出“ok”等手势。该手势的识别事件(或该手势操控信息/手势信号)可以关联用于触发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的功能。
75.具体的,用户点击事件,可以理解为,用户通过电子设备10的显示屏输入屏幕点击指令,即电子设备10获取针对显示屏中的第一图标或第一插件的点击指令(或屏幕点击信号)。例如,用户点击电子设备10的显示屏中的某个图标、某个插件或者应用程序等。该图标、该插件或者该应用程序的点击事件(或该屏幕点击指令/屏幕点击信号)可以关联用于触发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的功能。
76.具体的,用户触控事件,可以理解为,用户通过触控电子设备10上的某个按键(如音量键、开关机键、特定按键等)或区域等以输入触控指令(或触控信号),即电子设备10获取针对第一按键或第一区域的触控指令。例如,用户触控电子设备10上的按键。该按键的触控事件(或该该触控指令/触控信号)可以关联用于触发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的功能。
77.具体的,用户动作事件,可以理解为,用户通过电子设备输入动作指令(或动作信号),即电子设备10获取动作指令。例如,用户通过电子设备10执行“摇一摇”、“晃一晃”等动作,即电子设备10响应于“摇一摇”、“晃一晃”等动作信号,该动作的执行事件(或该动作指令/动作信号)可以关联用于触发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的功能。
78.具体的,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事件,可以理解为,用户将电子设备10靠近壳体组件20。若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则电子设备10自动向壳体组件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79.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可以响应于用户操控事件或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事件,实现自动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从而灵活化、多样化、自动化、准确化的建立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无线通信。
80.下面对其做两个示例性说明。
81.举例说明1:
82.用户通过语音(如“打开充电”等)、手势动作(如“ok”等)、点击动作(如点击电子设备10的显示屏中的某个图标或应用程序等)等唤醒电子设备10中的某个应用插件(该插件可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无线通信或充电等)。
83.该用户向该应用插件输入“向保护壳充电”等用户语音信息或者用户手势信息。
84.电子设备10识别该用户语音信息或者该用户手势信息以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85.举例说明2:
86.用户直接向电子设备10输入用户语音信息(如“向保护壳充电”)、用户手势信息(如“ok”)、用户点击指令(如点击电子设备10的显示屏中的某个图标、应用程序等)、用户触控指令(如触控电子设备10上的某个按键、区域等)或者用户动作指令(如“摇一摇”电子设备10)等用户操作事件,从而电子设备10响应于上述用户操控事件以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87.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将分情形对响应于用户操控事件进行具体说明。
88.情形一:
89.具体的,若用户操控事件包括用户语音事件,则响应于用户操控事件,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具体包括:将用户语音事件中获取的语音操控信息进行文本转化操作以得到文本信息;提取文本信息中的词向量以得到词向量矩阵;将词向量矩阵输入预先训练的关键词识别模型以得到目标关键词;确定目标关键词和预设关键词的匹配结果;若匹配结果为目标关键词和预设关键词匹配成功,则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90.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可以先对语音操控信息进行文本转化操作以得到文本信息,再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提取该文本信息中的词向量以得到词向量矩阵,最终将词向量矩阵输入预先训练的关键词识别模型以得到目标关键词,从而保证识别出的目标关键词更加准确,进而通过目标关键词来判断是否与预设关键词匹配。另外,目标关键词可以包括“充电”、“发送”、“匹配”、“识别”等。
91.进一步的,关键词识别模型可以包括贝叶斯分类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分类器、knn分类器、fasttext模型、textcnn模型、textrnn模型等。
92.进一步的,提取文本信息中的词向量以得到词向量矩阵,可以包括:将文本信息输入预先训练的词向量模型以得到词向量矩阵。其中,词向量模型可以包括以下一种:one-hot模型、词袋(bag of words,bow)模型、连续词袋(continuous bag-of-words,cbow)模型、连续跳跃语法(skip grammar,skip-gram)模型。
93.情形二:
94.具体的,若用户操控事件包括用户手势事件,则响应于用户操控事件,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确定用户语音事件中获取的手势操控信息中的目标区域,目标区域用于框选用户手部在手势操控信息上的成像的边界;确定目标区域内的手部关键点的坐标信息;根据手部关键点的坐标信息确定目标手势类型;确定目标手势类型和预设手势类型的匹配结果;若匹配结果为标手势类型和预设手势类型匹配成功,则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95.需要说明的是,手势类型是指用户通过手部(单手或双手)所做出的各种手势动作的类型。例如,“握拳”手势、“摆手”手势、“ok”手势、“比心”手势、“胜利”手势、“数字”手势、“祈祷”手势、“点赞”手势、“竖中指”手势等。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识别手势操控信息以得到目标服务类型,保证识别的准确性。
96.进一步的,确定用户语音事件中获取的手势操控信息中的目标区域,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目标检测算法确定手势操控信息上的目标区域。
97.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检测定义为识别图像中有哪些物体以及物体的位置(坐标位置)。其中,需要识别哪些物体可以是由用户设定的,并且物体的坐标位置由极坐标表示(xmin,ymin,xmax,ymax)或者中心点坐标表示(x_center,y_center,w,h)。因此,目标区域可以看做在目标检测算法中的边框(bounding box),该边框可以是边框回归(bounding-box regression)后的边框,也可以是真实(ground truth)边框。
98.另外,目标检测算法可以包括单次(one-stage)检测算法和双次(two-stage)检测算法。其中,单次检测算法可以包括单次多框检测器(single-shot multi-box detector,ssd)、只看一次(you only look once,yolo)算法等;双次检测算法可以包括区域卷积神经网络(regio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r-cnn)、快速r-cnn(fast r-cnn)、更快速r-cnn(faster r-cnn)、基于区域的全卷积网络(region-based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r-fcn)等。
99.进一步的,确定目标区域内的手部关键点的坐标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手势关键点检测(hand keypoint detection)模型确定目标区域内的手部关键点;确定手部关键点在第一坐标系上的坐标信息,第一坐标系由手势操控信息所在的二维平面构建。
10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手势关键点检测模型,本技术实施例使用少量标注的含有手部关键点的数据集训练卷积姿态机(convolutional pose machines,cpms)模型;通过摄像机拍摄得到多组手部图像,并将该多组手部图像输入训练后的该cpms模型以初步的手部关键点;将该初步的手部关键点根据摄像机的位姿构建三角(triangulation)以得到手部关键点的3d坐标位置,再将该3d坐标位置投影到每幅不同视角的2d图像;使用该2d图像和初步的手部关键点再训练该cpms模型,并经过几次迭代以得到更加精准的手部关键点检测模型。
101.结合上述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再对可能存在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102.具体的,在s302中的向壳体组件发送第一标识信息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发送电磁信号,电磁信号用于向壳体组件进行无线充电。
10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0可以不配置电池,因此壳体组件20的供电需要由电子设备20传输电磁信号。
104.可见,在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之前,可以先向壳体组件20
进行无线充电,从而以便后续实现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无线通信。
105.具体的,在s302中的向壳体组件发送第一标识信息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10获取来自壳体组件20的第三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可以用于表示壳体组件20的设备标识信息。
106.其中,第三标识信息可以与壳体组件20的外观颜色具有对应关系。
107.进一步的,第三标识信息可以包括壳体组件20的名称信息、通用唯一标识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唯一设备标识码(unique device identifier,udid)、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中的至少一个。
108.进一步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10将电子设备10对应的显示界面按照第三标识信息对应的颜色信息进行显示,颜色信息用于表示壳体组件的外观颜色。
109.需要说明的是,在保护壳(或手机壳等)的应用中,为了实现电子设备10能够按照壳体组件20的外观颜色进行相应的调整显示,可以构建第一映射信息。该第一映射信息用于表示第三标识信息与壳体组件20的外观颜色之间的对应(关联或映射)关系,并将该第一映射信息存储于电子设备10中。因此,在壳体组件20将第三标识信息发送至电子设备10之后,电子设备10可以按照该第三标识信息在存储的第一映射信息中进行检索,得到第三标识信息对应的颜色信息,再由电子设备10按照该颜色信息进行显示,从而通过第三标识信息的传输实现电子设备10按照壳体组件20的外观颜色进行显示。
110.s304、壳体组件20获取来自电子设备10的第一标识信息。
111.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组件2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或者nfc信号获取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也就是说,壳体组件20可以通过自身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nfc模块等获取电子设备10传输的第一信号,并且该第一信号携带有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无线通信。
112.结合上述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再对可能存在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113.具体的,在s304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壳体组件20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三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壳体组件的设备标识信息。
114.其中,第三标识信息可以与壳体组件的外观颜色具有对应关系。
115.具体的,在s304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壳体组件20获取来自电子设备10的电磁信号,电磁信号可以用于向壳体组件20进行无线充电。
116.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0可以不配置电池,因此壳体组件20的供电需要由电子设备20传输电磁信号。
117.可见,在壳体组件20获取来自电子设备10的第一标识信息之前,电子设备10可以先向壳体组件20进行无线充电,从而以便后续实现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无线通信。
118.s306、壳体组件20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二标识信息。
119.其中,第二标识信息可以用于表示壳体组件20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
120.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获取壳体组件20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其中,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也可以不是。因此,若第二
标识信息是第一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则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实现如下信息链路的闭环:
121.电子设备10

壳体组件20

电子设备10
122.具体的,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二信号中,第二信号与第一信号为不同的信号,第二信号可以为无线充电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nfc信号中的一种。
123.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组件2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或者nfc信号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二标识信息。也就是说,壳体组件20可以通过自身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nfc模块等向电子设备10发送的第二信号,并且该第二信号携带有壳体组件20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无线通信。
124.具体的,s306中的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二标识信息,可以具体包括:在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进行无线充电的情况下,壳体组件20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二标识信息。
125.可以理解的是,在壳体组件20获取来自电子设备10的电磁信号和第一标识信息之后,壳体组件20才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二标识信息。
126.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0可以不配置电池,因此壳体组件20的供电需要由电子设备20传输电磁信号。只有在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进行无线充电的情况下,壳体组件20才能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二标识信息。
127.可见,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是否向壳体组件20传输电磁信号(即是否向壳体组件供电)来对壳体组件20是否发送第二标识信息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使用壳体组件20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灵活性。
128.结合上述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再对可能存在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129.s308、电子设备10获取来自壳体组件20的第二标识信息。
130.具体的,s308中的获取来自壳体组件的第二标识信息,可以具体包括:在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进行无线充电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获取来自壳体组件20的第二标识信息。
13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0可以不配置电池,因此壳体组件20的供电需要由电子设备20传输电磁信号。只有在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进行无线充电的情况下,壳体组件20才能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二标识信息,而电子设备10也才能获取到第二标识信息。
132.可见,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是否向壳体组件20传输电磁信号(即是否向壳体组件供电)来对壳体组件20是否发送第二标识信息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使用壳体组件20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灵活性。
133.s310、电子设备10确定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匹配校验结果。
134.其中,匹配校验结果可以用于表示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是否匹配。
135.具体的,在s310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匹配校验结果为匹配失败,则停止向壳体组件20发送电磁信号。
136.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0可以不配置电池,因此壳体组件20的供电需要由电子设备10传输电磁信号。若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失败,则电子设备10停止向壳体组件20传输电磁信号,从而壳体组件20因无供电而无法工作,使得
电子设备10无法对壳体组件20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使用壳体组件20的安全性。
137.s312、若匹配校验结果为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10向壳体组件20发送控制信息。
138.其中,控制信息可以用于控制壳体组件20为电子设备10提供第一通信功能。
139.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之后,当用户需要通过壳体组件20为电子设备10提供第一通信功能以实现无感车钥匙、无感开车锁、无感开门禁、无感公交刷卡、找车、找钥匙、与智能家居互动等功能时,该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生成用于控制壳体组件20为电子设备10提供第一通信功能的控制信息,从而实现通过电子设备10按需对壳体组件20进行自动控制。
140.s314、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壳体组件20获取来自电子设备10的控制信息。
141.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向壳体组件发送第一标识信息;壳体组件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以及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标识信息;再次,电子设备获取来自壳体组件的第二标识信息;电子设备确定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匹配校验结果;若匹配校验结果为匹配成功,则电子设备向壳体组件发送控制信息;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壳体组件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控制信息,从而实现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以及通过双向无线通信实现电子设备感知壳体组件的存在。
142.另外,若电子设备自身无法提供或具备第一通信功能,则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需要进行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并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电子设备才能控制壳体组件为其提供第一通信功能,从而通过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形成一个信息链路的闭环,不仅有利于实现通过电子设备按需对壳体组件进行控制,还有利于避免壳体组件遗落后被其他用户利用,进而增加使用壳体组件的安全性。
143.综上所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过程做两个示例性说明。
144.举例说明1:
145.电子设备10为手机,壳体组20为保护壳,该手机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和蓝牙模块1(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为蓝牙模块1),该保护壳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蓝牙模块2(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和uwb模块(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为uwb模块)。
146.手机响应于用户“摇一摇”信号,并通过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立即向该保护壳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电磁信号和无线充电信号1,并且该无线充电信号1携带有一段私有的字符“0001”(即第一标识信息)。
147.保护壳通过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将该电磁信号进行转化以向蓝牙模块2和uwb模块充电。
148.蓝牙模块2自动广播蓝牙信号1,该蓝牙信号1携带一个名为“我的保护壳”的蓝牙id(即第三标识信息),并且在该蓝牙id后面携带一段私有的字符“0001”(即第二标识信息)。
149.手机通过蓝牙模块1搜索到该蓝牙信号1。由于第一标识信息与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即都为“0001”,因此手机可以通过控制保护壳向其提供uwb模块的uwb功能。
150.举例说明2:
151.电子设备10为手机,壳体组20为保护壳,该手机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和蓝牙模块1(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为蓝牙模块1),该保护壳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蓝牙模块2(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和uwb模块(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为uwb模块)。
152.手机响应于用户“摇一摇”信号,并通过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立即向保护壳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发送电磁信号。
153.保护壳通过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将该电磁信号进行转化以向蓝牙模块2和uwb模块充电。在蓝牙模块2充电之后,蓝牙模块2立即自动广播蓝牙信号1,该蓝牙信号1携带一个名为“我的保护壳”的蓝牙id(即第三标识信息)。
154.手机通过蓝牙模块1搜索到该蓝牙id,从而通过该蓝牙id实现蓝牙模块1和蓝牙模块2匹配成功。
155.手机通过蓝牙模块1向保护壳发送一个蓝牙信号2,该蓝牙信号2携带一段私有的字符“0001”(即第一标识信息)。
156.保护壳通过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向手机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发送无线充电信号,该无线充电信号携带一段私有的字符“0001”(即第二标识信息)。
157.由于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即都为“0001”,因此手机可以通过控制保护壳向其提供uwb模块的uwb功能。
158.结合上述描述,请参阅图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和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处理器411和第一模块412,处理器411连接第一模块412。壳体组件20可以包括壳体421和第二模块422。同时,第一模块412可以与第二模块422进行无线通信。
159.其中,第一模块412可以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第二模块422可以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与壳体组件之间进行双向无线通信的结构示意图。
160.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组件20可以通过壳体421来保护电子设备10,从而避免因磨损、跌落、碰撞等因素而影响电子设备10的使用寿命和精美外观。
161.壳体组件20可以通过第二模块422实现与电子设备10进行双向无线通信的能力。同时,若电子设备自身无法提供或具备第二模块的某些通信功能,则壳体组件20可以通过第二模块422实现为电子设备10提供差异化通信功能的能力,如无感车钥匙、无感开车锁、无感开门禁、无感公交刷卡、找车、找钥匙、与智能家居互动等功能。
162.本技术实施例的图4和图5仅对电子设备10和壳体组件20的结构做一个示例性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知,电子设备10和壳体组件20还可以包括除图4和图5所示结构外的其他组件、单元或模块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163.结合上述图5描述,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将对电子设备10进行具体说明。
164.请参阅图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165.处理器411连接第一模块412;
166.处理器411和第一模块412设置于电子设备10内;
167.处理器411,可以用于通过控制第一模块412与壳体组件20进行无线通信。
168.第一模块412,可以用于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以及获取来自壳体组件20的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壳体组件20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
169.处理器411,还用于确定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之间的匹配校验结果,匹配校验结果用于表示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是否匹配。
170.第一模块412,还用于若匹配校验结果为匹配成功,则向壳体组件20发送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可以用于控制壳体组件20为电子设备10提供第一通信功能。
171.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4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411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172.另外,处理器411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其中,该存储器可以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411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411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则可以从该存储器中直接调用,从而避免重复存取,减少处理器411的等待时间以提高系统效率。另外,处理器411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该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usb接口等。
173.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第一模块412获取到壳体组件20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其中,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也可以不是。因此,若第二标识信息是第一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则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实现如下信息链路的闭环:
174.电子设备10的第一模块412

壳体组件20的第二模块422

电子设备10的第一模块412
175.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处理器411读取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以及由壳体组件20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并通过处理器411对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进行匹配校验,从而实现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最终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向壳体组件20发送用于控制壳体组件20为电子设备10提供第一通信功能的控制信息。
176.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实现如下:
177.1、电子设备10通过第一模块412实现与壳体组件20的第二模块422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从而通过双向无线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感知壳体组件20的存在。
178.2、若电子设备10自身无法提供或具备第一通信功能,则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
之间需要进行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并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电子设备10才能控制壳体组件20为其提供第一通信功能,从而通过电子设备10中的第一模块412与壳体组件20中的第二模块422形成一个信息链路的闭环,不仅有利于避免壳体组件20遗落后被其他用户利用,也有利于增加使用壳体组件20的安全性。
179.结合上述描述,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再对第一模块412进行具体说明。
180.具体的,请参阅图7,第一模块412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连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由于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具有不同的功能,下面分两种情形进行具体说明。
181.情形一:
182.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具体用于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183.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具体用于获取来自壳体组件20的第二标识信息。
184.其中,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可以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的标识信息、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的标识信息等。
185.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向壳体组件20广播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无线充电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无线充电信号(即第一信号)来携带第一标识信息,从而实现第一标识信息的收发。
186.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获取到壳体组件20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其中,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也可以不是。因此,若第二标识信息是第一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则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实现如下信息链路的闭环:
187.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

壳体组件20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

壳体组件2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

电子设备1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
188.电子设备10还可以通过处理器411读取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以及由壳体组件20的第二模块422接收到的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从而实现对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进行匹配校验。
189.可见,通过电子设备10中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与壳体组件20中的第二模块422形成一个信息链路的闭环,不仅有利于避免壳体组件20遗落后被其他用户利用,也有利于增加使用壳体组件20的安全性。
190.具体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可以包括蓝牙模块、近场通信nfc模块、无线保真wi-fi模块中的一个。其中,蓝牙模块可以包括蓝牙芯片;nfc模块可以包括nfc芯片;wi-fi模块可以包括wi-fi芯片。
19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标识信息由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接收,并且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可以包括蓝牙模块、nfc模块、wi-fi模块中的一个,因此携带第二标识信息的信号(即第二信号)也不同。也就是说,第二信号可以为蓝牙信号、wi-fi信号、nfc信号中的一种。
192.另外,由于第一标识信息由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发送,因此携带第一标识信息的信号(即第一信号)可以为无线充电信号。可见,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为不同的信号。
193.情形二:
194.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具体用于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195.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具体用于获取来自壳体组件20的第二标识信息。
196.其中,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可以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的标识信息、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标识信息等。
197.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向壳体组件20广播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信号来携带第一标识信息,从而实现第一标识信息的收发。
198.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获取到壳体组件20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其中,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也可以不是。因此,若第二标识信息是第一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则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实现如下信息链路的闭环:
199.电子设备1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

壳体组件2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

壳体组件20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

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
200.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处理器411读取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以及由壳体组件2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从而实现对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进行匹配校验。
201.可见,通过电子设备10中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与壳体组件20中的第二模块422形成一个信息链路的闭环,不仅有利于避免壳体组件20遗落后被其他用户利用,也有利于增加使用壳体组件20的安全性
202.具体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可以包括蓝牙模块、近场通信nfc模块、无线保真wi-fi模块中的一个。其中,蓝牙模块可以包括蓝牙芯片;nfc模块可以包括nfc芯片;wi-fi模块可以包括wi-fi芯片。
20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标识信息由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发送,并且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可以包括蓝牙模块、nfc模块、wi-fi模块中的一个,因此携带第一标识信息的信号(即第一信号)也不同。也就是说,第一信号可以为蓝牙信号、wi-fi信号、nfc信号中的一种。
204.另外,由于第二标识信息由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接收,因此携带第二标识信息的信号(即第二信号)可以为无线充电信号。可见,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为不同的信号。
205.结合上述描述,第一模块412,还用于获取来自壳体组件20的第三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壳体组件20的设备标识信息。
206.其中,第三标识信息可以与壳体组件的外观颜色具有对应关系。
207.具体的,壳体组件20的外观颜色可以是壳体421的外观颜色。
208.具体的,第三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的标识信息。因此,通过第三标识信息可以用于确定是哪一个壳体组件。
209.具体的,第三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的名称信息、通用唯一标识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唯一设备标识码(unique device identifier,udid)、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中的至少一个。
210.需要说明的是,在保护壳(或手机壳等)的应用中,为了实现电子设备10的显示模块能够按照壳体421的外观颜色进行相应的调整显示,可以构建第一映射信息。该第一映射
信息用于表示第三标识信息与壳体421的外观颜色之间的对应(关联或映射)关系,并将该第一映射信息存储于电子设备10中。因此,在壳体组件20将第三标识信息发送至电子设备10的第一模块412之后,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411可以按照该第三标识信息在存储的第一映射信息中进行检索,得到第三标识信息对应的颜色信息,再由处理器411控制电子设备10的显示模块按照该颜色信息进行显示,从而通过第三标识信息的传输实现电子设备10按照壳体421的外观颜色进行显示。
211.结合上述描述,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再对处理器411进行具体说明。
212.具体的,处理器411,还用于响应于用户操控事件以控制第一模块412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用户操控事件包括用户语音事件、用户手势事件、用户点击事件、用户触控事件、用户动作事件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响应于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事件,以控制第一模块412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21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因此,本示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214.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可以响应于用户操控事件或距离小于距离阈值的事件,实现自动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从而灵活化、多样化、自动化、准确化的建立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无线通信。
215.进一步的,处理器411可以控制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或者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216.具体的,处理器411,还用于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响应于第二用户操控事件以生成控制信息。
217.其中,该第二用户操控事件可以包括用户语音事件、用户手势事件、用户触控事件、用户点击事件、用户动作事件等。与上述图3所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一致,对此不再赘述。
218.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之后,当用户需要通过壳体组件20为电子设备10提供第一通信功能以实现无感车钥匙、无感开车锁、无感开门禁、无感公交刷卡、找车、找钥匙、与智能家居互动等功能时,该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执行第二用户操控事件,从而实现通过电子设备10按需对壳体组件20进行自动控制。
219.具体的,处理器411,还用于控制第一模块412向壳体组件20发送电磁信号,电磁信号可以用于向壳体组件20进行无线充电。
220.进一步的,处理器411通过控制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向壳体组件20发送电磁信号。
22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0可以不配置电池,因此壳体组件20中各模块的供电需要由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传输电磁信号。
222.进一步的,若第一标识信息由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发送,则处理器411通过控制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同时向壳体组件20发送电磁信号和第一标识信息;或者先通过控制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向壳体组件20发送电磁信号,再通过控制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223.进一步的,若第一标识信息由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发送,则处理器411先通过控制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向壳体组件20发送电磁信号,再通过控制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
向壳体组件20发送第一标识信息。
224.结合上述描述,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再对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进行具体说明。
225.具体的,控制信息是由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发送的。
2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结果来判断是否能够传输控制信息。因此,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之后,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411可以生成控制信息,再由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将该控制信息发送至壳体组件20,从而通过电子设备10控制壳体组件20向其提供第一通信功能。
227.具体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还用于获取来自壳体组件20的第三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壳体组件20的设备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与壳体组件20的外观颜色具有对应关系。
228.进一步的,壳体组件20的外观颜色可以是壳体421的外观颜色。
229.结合上述描述,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再对无线充电发射模4121进行具体说明。
230.具体的,控制信息是由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发送的。
2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的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结果来判断是否能够传输控制信息。因此,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之后,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411可以生成控制信息,再由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将该控制信息发送至壳体组件20,从而通过电子设备10控制壳体组件20向其提供第一通信功能。
232.具体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还用于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失败后,停止向壳体组件20发送电磁信号。
23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的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结果来判断是否继续传输电磁信号。因此,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失败之后,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将立即停止向壳体组件20传输电磁信号,从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将立即停止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供电。
234.可见,通过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有利于避免壳体组件10遗落后被其他用户利用,从而增加使用壳体组件10的安全性。
235.具体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还用于获取来自壳体组件20的第三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壳体组件20的设备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与壳体组件20的外观颜色具有对应关系。
236.结合上述描述,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显示模块;其中,显示模块,用于按照第三标识信息对应的颜色信息进行显示,颜色信息用于表示壳体组件20的外观颜色。
237.具体的,显示模块可以为显示屏,其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其中,该显示屏可以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电子设备20可以还包括至少一个显示模
块。
238.需要说明的是,在保护壳(或手机壳等)的应用中,为了实现电子设备10的显示模块能够按照壳体421的外观颜色进行相应的调整显示,可以构建第一映射信息。该第一映射信息用于表示第三标识信息与壳体421的外观颜色之间的对应(关联或映射)关系,并将该第一映射信息存储于电子设备10中。因此,在壳体组件20将第三标识信息发送至电子设备10的第一模块412之后,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411可以按照该第三标识信息在存储的第一映射信息中进行检索,得到第三标识信息对应的颜色信息,再由处理器411控制电子设备10的显示模块按照该颜色信息进行显示,从而通过第三标识信息的传输实现电子设备10按照壳体421的外观颜色进行显示。
239.综上所述,图5、图6和图7所述实施例对电子设备10中各模块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图5、图6和图7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的具体限定。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比图5、图6和图7示意更多或更少的模块(部件或单元),或者组合某些模块,或者拆分某些模块,或者不同的模块布置。另外,图5、图6和图7示意的模块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240.具体的,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移动通信模块、音频模块、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传感器模块、摄像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池、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下面对其进行具体说明。
241.进一步的,移动通信模块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该移动通信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该移动通信模块可以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并对该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另外,该移动通信模块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转化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242.进一步的,音频模块可以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可以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另外,该音频模块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该音频模块可以设置于处理器411中,或将该音频模块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411中。
243.进一步的,扬声器可以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扬声器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244.进一步的,受话器可以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电子设备1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该受话器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245.进一步的,麦克风可以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该麦克风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该麦克风。另外,电子设备1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电子设备1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电子设备1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246.进一步的,耳机接口可以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该耳机接口可以是usb接口,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等。
247.进一步的,传感器模块中可以包括惯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和可见光传感器等。
248.进一步的,摄像模块可以为摄像头,其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其中,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而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将该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摄像模块。
249.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gpu、显示模块以及处理器411等实现显示功能。其中,gpu可以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并进行图形渲染。另外,gpu可以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并连接显示模块和处理器411。处理器4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250.另外,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isp、摄像模块、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模块以及处理器411等实现拍摄功能。其中,isp可以用于处理摄像模块反馈的数据。例如,在拍照时,先打开快门,再由光线通过镜头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实现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最终通过摄像头感光元件将该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以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另外,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模块中。
251.进一步的,充电管理模块可以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充电管理模块可以通过usb接口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另外,充电管理模块可以为电池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为电子设备10或壳体组件20供电。
252.进一步的,电源管理模块用于连接电池、充电管理模块和处理器411。其中,电源管理模块接收电池和/或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为电子设备10中的各个模块和处理器411等供电。另外,电源管理模块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电源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411中;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电源管理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模块中。
253.进一步的,内部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该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其中,处理器411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内部存储器存储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另外,内部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例如,声音播放功能和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等。另外,内部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254.进一步的,外部存储器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与处理器411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
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255.结合上述图4和图5描述,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将对壳体组件20进行具体说明。
256.请参阅图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中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壳体组件20可以包括壳体421和第二模块422。其中,
257.壳体421,用于容置电子设备10。
258.第二模块422,用于获取来自电子设备10的第一标识信息,第一标识信息用于表示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壳体组件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以及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壳体组件20为电子设备10提供第一通信功能。
259.需要说明的是,壳体421的材质可以是硅胶、热可塑性塑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s,abs)、pc/abs、皮质、金属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260.第二模块422在接收到第一标识信息之后,会发送接收到的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其中,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也可以不是。例如,除电子设备10外的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设备标识信息。也就是说,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一标识信息,也可以不是第一标识信息。因此,若第二标识信息是第一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则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实现信息链路的闭环。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第二模块422能够接收来自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或者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的控制信息。
261.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实现如下:
262.1、壳体组件20通过第二模块422实现与电子设备10的第一模块412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从而通过双向无线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感知壳体组件20的存在。
263.2、若电子设备10自身无法提供或具备第一通信功能,则电子设备10与壳体组件20之间需要进行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并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电子设备10才能控制壳体组件20的第二模块为其提供第一通信功能,从而通过电子设备10中的第一模块412与壳体组件20中的第二模块422形成一个信息链路的闭环,不仅有利于避免壳体组件20遗落后被其他用户利用,也有利于增加使用壳体组件20的安全性。
264.结合上述描述,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再对第二模块422进行具体说明。
265.具体的,请参阅图9,第二模块422包括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分别连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连接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
266.其中,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具体用于提供第一通信功能。
267.由于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具有不同的功能,下面分两种情形进行具体说明。
268.情形一:
269.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具体用于获取来自电子设备的第一标识信息。
270.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具体用于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二标识信息。
271.其中,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可以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的标识信息、
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的标识信息等。
272.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组件2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获取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广播第一标识信息。另外,壳体组件20可以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向电子设备1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发送其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其中,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也可以不是。因此,若第二标识信息是第一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则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实现如下信息链路的闭环:
273.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

壳体组件20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

壳体组件2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

电子设备1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
274.可见,通过壳体组件20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与电子设备10中的第一模块412形成一个信息链路的闭环,不仅有利于避免壳体组件20遗落后被其他用户利用,也有利于增加使用壳体组件20的安全性。
275.具体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具体相同的通信功能。例如,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为蓝牙模块,则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也为蓝牙模块。
276.具体的,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可以包括蓝牙模块、nfc模块、wi-fi模块中的一个,则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可以包括uwb模块、nfc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277.其中,uwb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一个uwb天线和/或至少一个红外灯。
278.其中,蓝牙模块可以包括蓝牙芯片;nfc模块可以包括nfc芯片;wi-fi模块可以包括wi-fi芯片;uwb模块可以包括uwb芯片。
279.具体的,若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包括uwb模块和nfc模块,则uwb模块连接nfc模块;uwb模块用于接收来自nfc模块的安全密钥信息。
280.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为蓝牙模块、nfc模块或者wi-fi模块时,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可以为uwb模块。同理,当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为蓝牙模块或者wi-fi模块时,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可以包括uwb模块和/或nfc模块。
281.由于目前的电子设备自身通常不具备uwb功能,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0可以在电子设备的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成功后为其提供uwb功能。另外,由于uwb功能可能包括一些移动支付等功能,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壳体组件20的nfc模块中的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se)提供相应的安全密钥信息,从而保证移动支付等功能的安全性。
282.uwb功能还可能包括无感车钥匙、无感开车锁、无感开门禁、无感公交刷卡、找车、找钥匙、与智能家居互动。因此,如果壳体组件上有uwb功能,则很容易在该壳体组件从匹配后的电子设备上脱落遗失后被其他用户利用。因此,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0的供电、数据与信息连接等需要通过电子设备10本身,同时两者之间的设备标识信息必须匹配成功,从而有利于增加使用壳体组件上的uwb功能的安全性。
283.示例性的,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为蓝牙模块,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包括uwb模块和nfc模块,则壳体组件20中各模块的连接关系如图10所示。其中,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可以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与蓝牙模块连接。同理,蓝牙模块可以通过spi接口与uwb模块连接,uwb模块通过spi接口与nfc模块连接。
284.情形二:
285.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具体用于获取来自电子设备10的第一标识信息。
286.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具体用于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二标识信息。
287.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组件20可以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接收来自电子设备1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广播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一信号来携带第一标识信息,从而实现第一标识信息的收发。
288.壳体组件2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向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发送其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其中,第二标识信息可以是电子设备10的设备标识信息,也可以不是。因此,若第二标识信息是第一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则第一标识信息可以实现如下信息链路的闭环:
289.电子设备1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4122

壳体组件2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

壳体组件20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

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
290.电子设备10可以通过处理器411读取自身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一标识信息)以及由壳体组件2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接收到的设备标识信息(即第二标识信息),从而实现对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进行匹配校验。
291.可见,壳体组件2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与电子设备10中的第一模块412形成一个信息链路的闭环,不仅有利于避免壳体组件20遗落后被其他用户利用,也有利于增加使用壳体组件20的安全性。
292.结合上述描述,第二模块422,还用于向电子设备10发送第三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用于表示壳体组件的设备标识信息;第三标识信息与壳体组件20的外观颜色具有对应关系。
293.具体的,第三标识信息由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或者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发送。
294.具体的,第三标识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的名称信息、通用唯一标识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唯一设备标识码(unique device identifier,udid)、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中的至少一个。
295.结合上述描述,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再对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进行具体说明。
296.具体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具有用于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三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获取来自电子设备10的控制信息。
297.其中,控制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三信号中,第三信号为蓝牙信号、wi-fi信号、nfc信号中的一种。
298.结合上述描述,下面本技术实施例再对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进行具体说明。
299.具体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还用于接收来自电子设备10的电磁信号,电磁信号用于向壳体组件20供电。
300.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需要转化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传输的电磁信号以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供电。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0可以不配置电池,因此壳体组件20中各模块的供电需要由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传输电磁信号。
301.其中,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可以包括接收线圈组件和整流滤波模块等,接收线圈组件可以用于将电磁信号转化成交变电平,整流滤波模块可以用于将交变电平转化成直
流电平。
302.进一步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还用于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失败后,停止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供电。
30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壳体组件20与电子设备10之间的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结果来判断是否继续传输电磁信号。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组件20可以不配置电池,因此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失败之后,电子设备10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4121将立即停止向壳体组件20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传输电磁信号,从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将立即停止向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4222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4223供电。
304.可见,通过设备标识信息的匹配校验,有利于避免壳体组件20遗落后被其他用户利用,从而增加使用壳体组件20的安全性。
305.进一步的,无线充电接收模块4221,具体用于在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匹配成功后,获取来自电子设备10的控制信息。
306.其中,控制信息可以携带在无线充电通信协议所规定的无线充电信号中。
307.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的各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实施例所必须的。
308.在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309.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所描述的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模块的划分只是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中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也就是说,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集成到同一个模块,以及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此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模块之间的连接可以是间接耦合连接、直接耦合连接或通信连接等方式,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连接,也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310.上述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通过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的形式体现。该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计算机设备(个人计算机、电子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另外,上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存储在u盘、rom、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存储器中。
311.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具体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核心思想,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和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至此,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任意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