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小腿牵引装置

2022-11-12 16:09: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腿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2.关节功能障碍为康复医学科常见病种之一,其发生率高。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较多,如骨折、软组织损伤、关节退行性变、风湿性关节炎、小儿特发性关节炎及长期的下肢肌肉痉挛导致的关节挛缩等。在众多关节功能障碍中膝关节功能障碍占比较大,直接影响患者的转移、站立及步行能力的恢复。转移、站立及步行为人日常生活活动中的主要内容,故日常生活能否自理与膝关节功能密切相关。
3.目前用于改善膝关节功能的治疗较多,其中膝关节伸直位牵引是一项常规及至关重要的治疗。人工下肢牵引治疗耗费体力较大,且牵引时间短、牵引力度不均匀,牵引效果差,同时易导致二次损伤。
4.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小腿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座、滑轮、重力块、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绑扎设置在患者足踝处,所述第二固定带绑扎设置在患者小腿处,所述第一固定带通过牵引绳与所述重力块连接,且所述牵引绳与所述滑轮接触搭设以实现所述牵引绳的变向传力,所述滑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在绑扎状态下呈漏斗型,且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靠近所述重力块一端的端口比远离所述重力块一端的端口横截面大。
6.较佳的,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板、固定架,所述固定板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架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滑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患者腿部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
7.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通过连接带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一毛面块,所述第二固定带上设置有第二毛面块,所述连接带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勾面块和第二勾面块,所述第一勾面块和所述第一毛面块粘结,所述第二勾面块和所述第二毛面块粘结。
8.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通过至少两所述连接带连接,且两所述连接带对称设置在患者腿部的两侧。
9.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带展开后设置为包括两第一侧边、第一长边、第一短边的等腰梯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带的正反两面上对应两所述第一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毛面块和第三勾面块,所述第三毛面块和所述第三勾面块粘结。
10.较佳的,所述第二固定带展开后设置为包括两第二侧边、第二长边、第二短边的等
腰梯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带的正反两面上对应两所述第二侧边分别设置有第四毛面块和第四勾面块,所述第四毛面块和所述第四勾面块粘结。
11.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带上固定设置为牵引带,所述牵引带的两端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带的所述第一长边上,所述牵引带与所述牵引绳的端部连接。
12.较佳的,所述第二固定带的整体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带的整体尺寸。
13.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分别固定于踝足及小腿中上段两处,且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上端细、下端粗,类似倒漏斗形,与小腿中上段及踝足外形吻合,固定稳定,牵引时不易滑脱,牵引时间长,具有较佳的牵引效果,且避免单独固定踝足受力,不易引起下肢缺血缺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所述小腿牵引装置的结构视图;
15.图2为所述第一固定带的正面结构视图;
16.图3为所述第一固定带的背面结构视图;
17.图4为所述第二固定带的正面结构视图;
18.图5为所述第二固定带的背面结构视图。
19.图中数字表示:
20.1-滑轮;2-重力块;3-第一固定带;4-第二固定带;5-固定板;6-固定架;7-连接带;8-牵引绳;31-第一毛面块;32-第三毛面块;33-第三勾面块;34-牵引带;41-第二毛面块;42-第四毛面块;43-第四勾面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小腿牵引装置的结构视图。本实用新型所述小腿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座、滑轮1、重力块2、第一固定带3和第二固定带4,所述第一固定带3绑扎设置在患者足踝处,所述第二固定带4绑扎设置在患者小腿中上段处,所述第一固定带3通过牵引绳8与所述重力块2连接,且所述牵引绳8与所述滑轮1接触搭设以实现所述牵引绳8的变向传力,所述滑轮1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固定带3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连接。
24.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带3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在绑扎状态下呈漏斗型,且所述第一固定带3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靠近所述重力块2一端的端口比远离所述重力块2一端的端口横截面大。
25.人类小腿中段粗、两端细,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第一固定带3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分别固定于踝足及小腿中上段两处,且所述第一固定带3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上端细、下端粗,类似倒漏斗形,与小腿中上段及踝足外形吻合,固定稳定,牵引时不易滑脱,牵引时间长,具有较佳的牵引效果,且避免单独固定踝足受力,不易引起下肢缺血缺氧。
26.实施例二
27.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板5、固定架6,所述固定板5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架6垂直设置在所述固定板5的一端,所述滑轮1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6上,通过将患者腿部设置在所述
固定板5上可实现对所述固定架6的位置固定。
28.一般的,所述固定板5的长度会一直延伸至患者大腿位置处,通过将患者大腿压覆在所述固定板5上,可实现所述重力块2经所述滑轮1传向对患者小腿的水平牵引。
2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固定座,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伸直绑好固定带后置于所述固定板5上,牵引绳穿过与所述固定板5垂直链接固定的固定架6上的滑轮1,牵引绳伸出床缘,下方配适宜质量进行牵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重量及牵引时间)。患者回病房及居家均可使用。
30.实施例三
31.所述第一固定带3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通过连接带7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3上设置有第一毛面块31,所述第二固定带4上设置有第二毛面块41,所述连接带7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勾面块和第二勾面块,通过所述第一勾面块和所述第一毛面块31的粘结、所述第二勾面块和所述第二毛面块41的粘结,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固定带3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的传力连接,同时可根据勾面块和毛面块之间连接位置的不同,基于不同患者调节所述第一固定带3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之间的位置。
32.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带3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通过至少两所述连接带7连接,且两所述连接带7对称设置在患者腿部的两侧,以保证所述第一固定带3和所述第二固定带4传力的稳定性。
33.如图2、如3所示,图2为所述第一固定带的正面结构视图;图3为所述第一固定带的背面结构视图。所述第一固定带3展开后设置为包括两第一侧边、第一长边、第一短边的等腰梯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带3的正反两面上对应两所述第一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三毛面块32和第三勾面块33,通过将所述第三毛面块32和所述第三勾面块33粘结,将所述第一固定带3在患者足踝处卷绕形成结构稳定的漏斗型结构。
34.如图4、如5所示,图4为所述第二固定带的正面结构视图;图5为所述第二固定带的背面结构视图。所述第二固定带4展开后设置为包括两第二侧边、第二长边、第二短边的等腰梯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二固定带4的正反两面上对应两所述第二侧边分别设置有第四毛面块42和第四勾面块43,通过将所述第四毛面块42和所述第四勾面块43粘结,将所述第二固定带4在患者小腿中上段卷绕形成结构稳定的漏斗型结构。
35.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带3上固定设置为牵引带34,所述牵引带34的两端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带3的所述第一长边上,所述牵引带34与所述牵引绳8的端部连接。
36.较佳的,所述第二固定带4的整体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带3的整体尺寸。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