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路面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9:58: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检查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面检查井。


背景技术:

2.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和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坡度改变处和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的附属构筑物。
3.现有的路面检查井在使用时,为了保证检查井内部的透气性,防止内部积攒有毒气体,通常会在检查井井盖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而路面的污泥和杂质等则容易通过透气孔进入检查井内部,不仅对检查井内部造成了污染,同时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日常检查工作。
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路面检查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查井内部容易积攒污泥杂质,影响工作人员的日常检查工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路面检查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路面检查井,包括上井,所述上井的下方设置有下井,所述上井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筒,所述收集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微孔过滤板,所述环形微孔过滤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锥形斗,所述锥形斗的外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排水孔,所述锥形斗的内部卡接有两个弯头排气管。
8.通过设置有收集筒配合上井能够收集流入上井内部的泥沙和杂质,防止泥沙和杂质进入下井内部,对下井内部管道造成影响,进而能够保持检查井内部管道的清洁,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工作,通过设置有环形微孔过滤板配合固定筒和收集筒,能够对泥沙和杂质进行阻挡和收集,并使其内部水分向下渗漏,通过设置有锥形斗配合排水孔,当进入上井内部的水流过大,且环形微孔过滤板来不及渗透时,排水孔能够将多余的液体通过固定筒导入下井内部,通过弯头排气管配合抽气设备,能够向下井内部的有毒气体向外导出。
9.优选的,所述上井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表面活动铰接有井盖,所述井盖的底面与上井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井盖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透气孔。
10.通过设置有固定环能够定位上井的位置,保证了上井安装的精准度,井盖和透气孔能够防止外界垃圾进入上井内部同时,能够将上井内部的空气向外排出,增加了上井内部的空气流通性。
11.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锁架,所述井盖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锁块,所述锁块卡接在锁架的内部。
12.通过设置有锁架和锁块能够将井盖固定在固定环上,防止井盖意外打开,增加了
井盖使用时的安全性。
13.优选的,所述上井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挡环,所述挡环的上表面与收集筒的底面相接触。
14.通过设置有挡环能够固定收集筒的位置,防止收集筒过度向下,增加了收集筒的卡接精度。
15.优选的,所述挡环的上方设置有两个把手,每个所述把手的底面均与收集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套。
16.通过设置有把手和防滑套能够方便人们手动将收集筒向外拉出,增加了收集筒向外拉出的便捷度,方便了人们手动进行操作。
17.优选的,所述上井的内部卡接有管道,所述下井的内壁与管道的外表面相接触。
18.通过设置有管道能够更好的模拟检查井在实际中的位置和使用情况,进而方便人们进行观察和记录。
19.优选的,所述管道的下方设置有渗水盘,所述渗水盘的外表面与下井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渗水盘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渗水孔。
20.通过设置有渗水盘和渗水孔不仅能够固定下井的位置,使下井不易发生下陷,同时也能够使下井内部的水顺利渗入地下不会过度积攒。
21.优选的,所述下井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等距离排列的定位柱,每个所述定位柱均卡接在上井的内部。
22.通过设置有定位柱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上井安装在下井上,保证了上井和下井之间的卡接精度,提高了上井和下井的安装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路面检查井,通过设置有收集筒配合上井能够收集流入上井内部的泥沙和杂质,防止泥沙和杂质进入下井内部,对下井内部管道造成影响,进而能够保持检查井内部管道的清洁,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工作,达到降低泥沙对检查井内部管道的污染程度,保证工作人员日常检查工作顺利进行的效果,通过设置有环形微孔过滤板配合固定筒和收集筒,不仅能够对泥沙和杂质进行阻挡和收集,并且使得其内部的水分能够向下渗漏,防止收集筒内部液体积攒过多,影响收集筒储存量,导致泥沙杂质溢出检查井的问题,通过设置有锥形斗配合排水孔,当进入上井内部的水流过大,且环形微孔过滤板来不及渗透时,排水孔能够将多余的液体通过固定筒导入下井内部,使得液体能够渗入地下,进一步保证了收集筒的收集效果,通过弯头排气管能够向下井内部的有毒气体向外导出,保证了检查井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技术井盖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上井剖视图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收集筒剖视图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技术管道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上井;2、下井;3、收集筒;4、环形微孔过滤板;5、固定筒;6、锥形斗;7、排水孔;8、弯头排气管;9、固定环;10、井盖;11、透气孔;12、锁架;13、锁块;14、挡环;15、把手;16、防滑套;17、管道;18、渗水盘;19、渗水孔;20、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参照图1和图2,一种路面检查井,包括上井1,上井1的下方设置有下井2,上井1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筒3,另外,上井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环9,同时,固定环9的上表面活动铰接有井盖10,并且,井盖10的底面与上井1的上表面相接触,然后,井盖10的上表面开设有沿顺时针方向等距离排列的透气孔11,固定环9能够定位上井1的位置,保证了上井1安装的精准度,井盖10和透气孔11能够防止外界垃圾进入上井1内部,且能够将上井1内部的空气向外排出,增加了上井1内部的空气流通性。
31.参照图1,另外,固定环9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锁架12,同时,井盖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锁块13,并且,锁块13卡接在锁架12的内部,锁架12和锁块13能够将井盖10固定在固定环9上,防止井盖10意外打开,增加了井盖10使用时的安全性。
32.参照图2和图3,收集筒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环形微孔过滤板4,环形微孔过滤板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固定筒5,另外,上井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挡环14,同时,挡环14的上表面与收集筒3的底面相接触,挡环14能够固定收集筒3的位置,防止收集筒3过度向下,增加了收集筒3的卡接精度。
33.参照图2,另外,挡环14的上方设置有两个把手15,同时,每个把手15的底面均与收集筒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每个把手15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套16,把手15和防滑套16能够方便人们手动将收集筒3向外拉出,增加了收集筒3向外拉出的便捷度,方便了人们手动进行操作。
34.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固定筒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锥形斗6,锥形斗6的外表面开设有沿顺时针方向等距离排列的排水孔7,另外,上井1的内部卡接有管道17,同时,下井2的内壁与管道17的外表面相接触,管道17能够更好的模拟检查井在实际中的位置和使用情况,进而方便人们进行观察和记录。
35.参照图3和图4,锥形斗6的内部卡接有两个弯头排气管8,弯头排气管8的下端延伸入下井2内。另外,管道17的下方设置有渗水盘18,同时,渗水盘18的外表面与下井2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渗水盘18的上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渗水孔19,渗水盘18和渗水孔19不仅能够固定下井2的位置,使下井2不易发生下陷,同时也能够使下井2内部的水顺利渗入地下不会过度积攒。
36.参照图4,另外,下井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等距离排列的定位柱20,同时,每个定位柱20均卡接在上井1的内部,定位柱20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上井1安装在下井2上,保证了上井1和下井2之间的卡接精度,提高了上井1和下井2的安装效率。
37.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下井2预埋入井体内部,然后完成管道17的布设,此时在利用定位柱20将上井1安装到位,当外界泥沙和杂质通过透气孔11进入上井1内部时,能够被环形微孔过滤板4阻拦,并使其停留在收集筒3内部,使得泥沙和杂质不易进入下井2内部,进而降低了泥沙对管道17的污染和影响,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检查时,无需清理管道17周围的泥沙也可完成检查工作,保证了工作人员日常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利用环形微孔过滤板4配合固定筒5和收集筒3能够阻拦泥沙杂质的同时,可以使其内部的水分透过环形微孔过滤板4进入下井2内部,并通过渗水盘18渗入地下,使得收集筒3内部不会积攒
过多水分,保证了收集筒3泥沙收集量,防止检查井向外溢水,锥形斗6和排水孔7能够在水量过多时将水导入下井2内部,进一步保证了收集筒3的正常使用,并且弯头排气管8能够保证下井2内部的透气性,当需要对管道17进行检查工作时,只需将井盖10打开,然后利用把手15将收集筒3向外拉出,即可对管道17进行检查工作,由于泥沙被收集筒3收集,所以管道17周围可以保持一个较为清洁的环境,不易被泥沙堵塞,从而极大的方便了人们进行检查工作。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