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合页使用寿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9:02: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页使用寿命测试装置,属于门扇配件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合页是门的结构中用于门扇和门框之间连接,使门扇能够相对门框相对转动以打开或关闭门的重要配件。在门的整个结构中,合页寿命会直接影响门的使用寿命,因此,确保合页质量是控制门质量的重要前提,需要通过对合页的使用寿命进行检测以实现质量控制。目前,合页使用寿命的测试设备主要包括模拟门框和门扇的框架和测试门扇,待检测的合页安装在框架和测试门扇之间,然后利用测试设备上的驱动组件控制门扇的开合,从而检测合页的使用寿命。但由于实际使用中的门扇重量各异,需要在测试门扇上增加配重块才能模拟不同重量的门扇。
3.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测试门扇上设置用于放置配重块的置物区或置物架,将调整门扇重量的配重块放置在该置物区或置物架上,从而将测试门扇的重量调整至预定重量。但由于测试门扇一般是通过至少两个合页连接在框架上的,放置的配重块所增加的重量集中在置物区或置物架上,这种增重对两个合页所受到的力的影响是不同的,会受到置物区或置物架所设置的位置影响,无法真实模拟合页对相应重量的门扇的承重情况,从而影响对其使用寿命的测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合页使用寿命测试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合页使用寿命测试装置,包括框架和测试门架,所述测试门架可拆卸连接于框架上,所述测试门架和框架之间设置有合页安装位,所述框架上设置有驱动测试门架相对其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测试门架上设置有配重架,所述配重架的外周每一侧边沿均设置有与测试门架对应边框连接的连接件,所述配重架上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安装件。
6.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组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弹性连接件和多个配重件,所述弹性连接件连接在多个所述配重件之间,相邻两个所述配重件之间的弹性连接件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件之间的距离。
7.进一步的,所述配重件的两端均连接有与相邻配重件连接的弹性连接件。
8.进一步的,所述配重件上设置有用于与弹性连接件连接的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位于配重件上平行于弹性连接件所在平面的侧面。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件沿其长度方向的边沿设置有挡件。
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件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弹性连接件的延伸方向贯穿安装件,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延伸至安装件的端部;所述配重件上设置有用于与弹性连接件连接的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位于配重件上垂直于弹性连接件所
在平面的侧面。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件沿水平方向延伸。
12.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件的端部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由安装件向配重架中央倾斜。
13.进一步的,所述配重件外周每一侧边沿的连接件数量不少于两个。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在测试门架上设置配重架,并利用连接件将配重架的每条侧边分别连接到测试门架的对应边框上,使配重架上因放置配重块而增加的重量向测试门架上分散,减少所增加重量在测试门架上某一处的集中。
16.2)通过采用由多个配重件和弹性连接件组成的配重组件,将多个配重件插入多个相互平行的安装件之间,弹性连接件发生拉伸的弹性形变,配重件受弹性连接件的拉力与安装件抵接,配重组合和配重架共同形成一个增重的整体,从而模拟更为真实的相应重量的门扇,有利于提高测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框架的侧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安装有配重组件的配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安装有配重组件的配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图5中的b部放大图。
23.图中,1、框架;2、测试门架;3、合页安装位;4、驱动组件;5、配重架;6、连接件;7、安装件;71、挡件;72、安装槽;73、导向件;8、配重组件;81、弹性连接件;82、配重件;821、连接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合页使用寿命测试装置,包括框架1和测试门架2,该框架1为测试装置的主体,同时也是用于安装测试门架2的门框,测试门架2通过待测试的合页可拆卸连接于框架1上,在测试门架2和框架1之间设置有合页安装位3。本实施例的合页寿命测试装置为双工位结构,即在框架1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测试门架2,可同时实现对两个测试门架2上安装的合页的检测。为完成检测,在框架1还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测试门架2相对其转动的驱动组件4以及用于控制测试程序的主控制器,这里的驱动组件4可采用气缸,在测试门架2中部设置用于连接气缸输出端的轨道,以实现驱动组件4控制测试门架2启闭的作用,主控制器采用plc,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27.如图2和图3所示,在测试门架2上设置有配重架5,配重架5的外周每一侧边沿均设置有与测试门架2对应边框连接的连接件6,即配重架5的上下左右四个侧边上均设置有对应测试门架2上下左右四个边框的连接件6,本实施例中配重架5每个侧边的连接件6数量为三个,即配重架5上方有三根连接件6连接至测试门架2的上边框下侧,配重架5下方有三根连接件6连接至测试门架2的下边框上侧,配重架5左右两侧的连接件6亦如是。在配重架5上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安装件7,该安装件7用于安装配重组件8,多根安装件7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本实施例的配重组件8由弹性连接件81和多个配重件82组成,弹性连接件81连接在多个配重件82之间,将多个配重件82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一组配重组件8,使用时,可根据测试需要向配重架5的安装件7上安装一组或多组配重组件8。
28.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配重组件8由八个配重件82组成,相邻两个配重件82之间的弹性连接件81在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安装件7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在将配重组件8安装至配重架5上后,所有的弹性连接件81均处于弹性拉伸状态,上面四个配重件82位于四个安装件7的上方,配重件82的下侧与安装件7的上侧抵接,安装件7受到向下的压力;下面四个配重件82位于四个安装件7的下方,配重件82的上侧与安装件7的下侧抵接,安装件7受到向上的压力,将整个配重组件8与配重架5形成一个整体,模拟门扇的真实重量。同时,为提高配重组件8在配重架5上安装的稳定性,在配重件82的两端均连接有弹性连接件81,且在配重件82上设置有用于与弹性连接件81连接的连接基座821,该连接基座821位于配重件82上平行于弹性连接件81所在平面的侧面,使连接在连接基座821上的弹性连接件81伸出安装件7。同时,在安装件7沿其长度方向的边沿设置有挡件71,以减少配重件82在弹性连接件81拉力左右下发生侧翻的情况发生。为方便将配重组件8安装在配重架5上,在安装件7的端部设置有导向件73,这些导向件73由安装件7向配重架5中央倾斜,即上方的四个导向件73向下倾斜,下方的四个导向件73向上倾斜,这样导向件73远离安装件7的右端间距较小,使弹性连接件81在自然状态下即可将各配重件82放入各导向件73之间,然后将配重件82向安装件7方向推动,弹性连接件81随配重件82的移动发生弹性形变拉伸。
29.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将待测试的合页安装在框架1与测试门架2之间,然后根据对测试门架2的重量需求向配重架5上安装配重组件8,将配重组件8的各配重块放入各导向件73之间,使上方的四个配重件82位于导向件73上方,下方的四个配重件82位于导向件73下方,然后向左推动配重件82,使其移动至安装件7处,配重件82之间的弹性连接件81发生弹性形变拉伸,将各个配重件82压向安装件7,使配重组件8与配重架5相对测试门架2形成一个整体,模拟真实门扇的情况,然后控制和调节主控制器,设定测试程序进行测试即可。
30.实施例二
3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件7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槽72,该安装槽72开设在安装件7宽度方向的中央,且该安装槽72沿弹性连接件81的延伸方向贯穿安装件7,即安装槽72沿竖向贯穿安装件7。安装槽72的右端延伸至安装件7的端部,左端则封闭。本实施例的配重件82上设置有用于与弹性连接件81连接的连接基座821,该连接基座821位于配重件82上垂直于弹性连接件81所在平面的侧面,即连接基座821位于配重件82的上下两侧,在安装配重组件8时,将配重件82上的连接基座821对准安装槽72安装,使配重件8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与安装件7抵接,连接基座821则卡入安装槽72内,实现对配重组件8的稳定安装。
3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配重组件8即可模拟较重的真实门扇重量,使用中,根据测定目标向配重架5上安装相应数量的配重组件8即可,既不需要将配重块人为地均分为数份,再将数份配重块逐一地、均匀地分散安装至测试门上的各处,也不需要在测试门上设置多处安装基点,操作简单方便。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