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反射镜、投射组件、车灯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1-11 22:3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射镜、投射组件、车灯和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近光灯包括光源、反射镜和透镜,光源设有多个,反射镜具有多个反光面,透镜具有多个入光面,光源、反光面和对应的入光面形成一个光学单元,多个光源、多个反光面和多个入光面形成多个光学单元。每个光学单元中,光源发出的光经对应的反光面反射后汇聚到对应的入光面的焦点附近,多个光源发出的光最终经透镜折射到路面形成照明。
3.多个光学单元中的一部分光学单元为主光学单元,主光学单元可以形成具有明暗截止线的主光形,另一部分光学单元为辅光学单元,辅光学单元形成辅光形,辅光形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主光形的宽度。为了使得明暗截止线附近具有较多能量,从而使得近光灯照得更远,通常将主光学单元设置多个。相关技术中,多个主光学单元的反射面结构均相同,使得多个主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在左右方向上的均角度相同,在使用近光灯照明时,导致多个主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左右边界完全重合,最终导致近光灯形成的光形具有清晰的亮斑边界,路照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5.光学设计中反射镜大部分是以抛物面为基面的。所谓以抛物面为基面,就是在抛物面基础上调整面型角度,以实现对光线反射角度的调整,以满足我们对光线角度调整的需求。汽车近光灯的要求是h-h(水平)方向上有更大的角度,但是在v-v(竖直)方向上有较小的角度,来实现在明暗截止线附近有更多的能量,这样近光灯才能照得更远。
6.当不同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在左右方向上的角度不同时,可以使得不同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左右两边边界的错位,从而可以避免多个光形左右两边的边界,因完全重合导致的清晰的亮斑边界。
7.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8.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反射镜、投射组件、车灯和车辆,以避免多个光形左右两边的边界,因完全重合导致的清晰的亮斑边界。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射镜具有反光面,所述反射镜具有反光面,所述反光面被水平面所截的截线为第一截线,所述第一截线满足:
[0010][0011]
其中,为所述反光面的焦点,a为大于零的常数;l为大于零的常数;θ为大于0°
且小于90
°
的角度值;x为自变量,且x∈(-l,l),f(x)为随x变化的因变量。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θ∈(5
°
,10
°
);和/或所述l≤10mm。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面被竖直面所截的截线为第二截线,所述第二截线满足:
[0014][0015]
其中,为所述反光面的焦点,b为大于零的常数;m为大于零的常数;γ为大于0
°
且小于90
°
的角度值;p为自变量,且p∈(-m,m),f(p)为随p变化的因变量。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γ∈(5
°
,10
°
);和/或所述m≤1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反光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5mm~15mm;和/或所述反光面的焦距0.5mm~3mm。
[00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射组件包括多个光学单元,每个所述光学单元包括:反射镜和透镜,所述反射镜具有反光面;所述透镜具有入光面,所述入光面对应所述反光面设置;其中,其中,每个所述光学单元均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光轴,所述反光面和对应的所述入光面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多个所述光学单元中的一部分所述光学单元的反射镜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反射镜。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光学单元中的一部分为第一主光学单元,所述第一主光学单元满足:所述反光面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设有可形成第一明暗截止线的第一近光截止线,所述第一近光截止线上具有可形成所述第二明暗截止线的肘部的第一拐点,所述第一拐点设在所述光轴上。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光学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主光学单元的θ大于至少一个其余所述第一主光学单元的θ。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光学单元中的一部分为第二主光学单元,所述第二主光学单元的所述反射镜的所述反光面为抛物面,所述第二主光学单元满足:所述反光面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设有可形成第二明暗截止线的第二近光截止线,所述第二近光截止线上具有可形成所述第二明暗截止线的肘部的第二拐点,所述第二拐点设在所述光轴上。
[0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具有与所述入光面对应的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为第一方向准直的入光面,所述出光面为第三方向准直的出光面。
[002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投射组件。
[00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灯。
[002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射镜的反光面,与相关技术中反射镜的反光面为抛物面相比,其两侧均向邻近前后中心线的方向收缩。由该反光面反射出的光线向靠近前后中心线的方向倾斜,使得通过反光面反射的光线为发散光线,由此,当从反射镜反射出的光线经过透镜投射出的光形会沿左右方向发散,与相关技术相比,可以增加反射镜所应用的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在左右方向的角度。通过调整反射镜的反光面面型,例如,调整θ的值,可以改变反光面反射的光线角度,从而调整反射镜所应用的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在左右方向的角
度,使得多个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的左右边界不完全重合,从而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近光灯产生亮斑边界,提高路照效果。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投射组件的立体图。
[0026]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投射组件的主视图。
[0027]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投射组件的俯视图。
[0028]
图4是图3中位于左侧的第一主光学单元的光路图。
[0029]
图5是图4中第一主光学单元的光形效果图。
[0030]
图6是图3中位于右侧的第一主光学单元的光路图。
[0031]
图7是图6中第一主光学单元的光形效果图。
[0032]
图8是图3中第一主光学单元与相关技术中主光学单元的光路对比图。
[0033]
图9是图3中第二主光学单元的光形效果图。
[0034]
图10是图3中的两个第一主光学单元和第二主光学单元一起形成的光形效果图。
[0035]
图11是图3中所有光学单元一起形成的光形效果图。
[0036]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灯的爆炸图。
[0037]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灯的主视图(隐去了散热器)。
[0038]
图14是图13的a-a向视图。
[0039]
图15是图12中透镜、挡光件和架体的爆炸图。
[0040]
图16是图12中的透镜的立体图。
[0041]
图17是图12中反射镜的立体图。
[0042]
图18是图12中反射镜的主视图。
[0043]
图19是图18的b-b向视图。
[0044]
附图标记:
[0045]
车灯1000;
[0046]
投射组件100;
[0047]
反射镜1;反光面101;第一截线1011;固定部102;第一近光截止线103;第一反射镜104;第二反射镜105;第二近光截止线106;
[0048]
透镜2;透镜本体201;入光面2011;出光面2012;分隔部2013;连接臂202;第一透镜203;第二透镜204;
[0049]
光源3;第一光源301;第二光源302;
[0050]
挡光件4;挡光部401;连接部402;避让部4021;
[0051]
架体5;容纳腔501;翻边504;
[0052]
pcb板6;
[0053]
散热器7;
[0054]
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第二主光学单元802;
[0055]
第一紧固件901;第二紧固件902;第三紧固件903;第四紧固件904。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7]
车灯包括远光灯和近光灯,远光灯的光线平行射出,光线集中且亮度较大,可以照到更高更远的物体,近光灯发出的光呈现发散状态出来,可以照到近处较大范围内的物体。车灯作为汽车的眼睛,不仅关系到一个车主的外在形象,更与夜间开车或坏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紧密联系,因此,车灯的路照效果对于安全行驶至关重要。相关技术中,近光灯的多个主光学单元结构均相同,使得每个主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在左右方向上的角度相同,从而导致近光灯形成的光形具有清晰的亮斑边界,路照效果较差。
[0058]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射镜、投射组件、车灯和车辆,可以淡化近光灯形成的光形的边界,提高车灯的路照效果,进而提高驾驶安全性。
[0059]
如图1至图8、图12至图14所示,投射组件100包括多个光学单元,每个光学单元包括反射镜1和透镜2,反射镜1具有反光面101,透镜2具有入光面2011,入光面2011对应反光面101设置。其中,每个光学单元均具有沿第二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光轴,反光面101和对应的入光面2011沿第二方向(前后方向)布置。多个光学单元中部分光学单元的反射镜1采用图4和图6所示的反射镜1。
[0060]
每个光学单元还包括光源3,光源3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射镜1的反光面101反射到透镜2的入光面2011的焦点附近,最终经透镜2折射到路面形成光形,该光形用于照明。透镜2折射到路面上的光形本质上是透镜2将被照亮的反射镜1的反光面101作为物,通过透镜2投影到车辆的前方,并形成一个上下左右两个方向颠倒的像。
[0061]
如图4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射镜1具有反光面101,反光面101具有第一截线1011,第一截线1011满足:
[0062][0063]
其中,为反光面101的焦点,a为大于零的常数;l为大于零的常数;θ为大于0
°
且小于90
°
的角度值;x为自变量,且x∈(-l,l),f(x)为随x变化的因变量。
[006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a的大小与反光面101的焦点位置相关,具体地,反光面101的焦点为上述l的大小与反光面101的开口大小相关,具体地,反光面101的开口等于2l;θ为反光面101边缘的出射光线与基线的夹角,其中,照射到反光面101上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经反光面101反射出的光线为出射光线,基线可以理解为x=l的直线。对于θ不同的多个反光面101,每个反光面101上出射光线的角度也不同。对于a不同的多个反光面101,每个返光面101的焦点位置也不同,对于l不同的多个反光面101,每个返光面101的开口大小也不同。
[0065]
如图8所示,为方便理解,以反光面101的第一截线1011沿左右方向延伸,反光面101朝前设置为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6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射镜1的反光面101,与相关技术中反射镜的反光面为抛物面(图8中的虚线)相比,其两侧均向邻近前后中心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方向收缩。由该反光面101反射出的光线向靠近前后中心线的方向倾斜,使得通过反光面101反射的光线为发散光线,由此,当从反射镜1反射出的光线经过透镜2折射出的光形会沿左右方向发散,与相关技术相比,可以增加反射镜所应用的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在左右方向的角度。通过调整反射镜1的反光面101的面型,例如,调整θ的值,可以改变反光面101反射的光线角度,从而调整反射镜所应用的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在左右方向的角度,使得多个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的左右边界不完全重合,从而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近光灯产生亮斑边界,提高路照效果。。
[0067]
此外,通过上述反光面101的设置,使得通过反光面101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倾斜角度与入射光线照射在反光面101上的位置呈正相关。具体地,照射到反光面101上的光线位置越靠近反光面101的前后中心线(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光线反射出的光线倾斜角度越大,即图8中的d1>d2>d3,从而使得从反射镜1反射出的光线经过透镜2投射出的光形,等照度线可控,便于光形的设计和提高路照均匀性。
[0068]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射镜1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近光灯产生亮斑边界,提高路照效果。
[0069]
在一些实施例中,θ∈(5
°
,10
°
)。
[0070]
通过将θ设为-5
°
~10
°
,可以满足大多数光学单元的需求,且使得反射镜1的尺寸较小,利于反射镜1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0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l≤10mm。
[0072]
通过将l设为0~10mm,可以满足大多数光学单元的需求,且使得反射镜1的尺寸较小,利于反射镜1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0073]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光面101被竖直面所截的截线为第二截线,第二截线满足:
[0074][0075]
其中,为反光面101的焦点,b为大于零的常数;m为大于零的常数;γ为大于0
°
且小于90
°
的角度值;p为自变量,且p∈(-m,m),f(p)为随p变化的因变量。
[007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b的大小与反光面101的焦点位置相关,具体地,反光面101的焦点为上述m的大小与反光面101的开口大小相关,具体地,反光面101的开口等于2;γ为反光面101边缘的出射光线与基线的夹角,其中,照射到反光面101上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经反光面101反射出的光线为出射光线,基线可以理解为p=m的直线。对于γ不同的多个反光面101,每个反光面101上出射光线的角度也不同。对于b不同的多个反光面101,每个返光面101的焦点位置也不同,对于m不同的多个反光面101,每个返光面101的开口大小也不同。此外,反光面101的焦点只有一个,仅是该焦点在不同截线上的位置表示。
[0077]
为方便理解,以反光面101的第二截线沿上下方向延伸,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7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射镜1的反光面101,与相关技术中反射镜1的反光面101为抛物面相比,其两侧均向邻近上下中心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线)的方向收缩。由该反光面101反射出的光线向靠近上下中心线的方向倾斜,使得通过反光面101反射的光线为发散光线,由此,当从反射镜1反射出的光线经过透镜2投射出的光形会沿上下方向发散,与相关技术相比,可以减小反射镜所应用的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在上下方向的角度。通过调整反射镜1的反光面101的面型,例如,调整γ的值,可以改变反光面101反射的光线角度,从而调整反射镜所应用的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在上下方向的角度。
[0079]
可选地,γ∈(5
°
,10
°
)。
[0080]
通过将γ设为5
°
~10
°
,可以满足大多数光学单元的需求,且使得反射镜1的尺寸较小,利于反射镜1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0081]
可选地,m≤10mm。
[0082]
通过将m设为0~10mm,可以满足大多数光学单元的需求,且使得反射镜1的尺寸较小,利于反射镜1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0083]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截线也可以为抛物线。
[0084]
可选地,反光面101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5mm~15mm。
[0085]
例如,反光面101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10mm。
[0086]
可选地,反光面101的焦距0.5mm~3mm。
[0087]
例如,反光面101的焦距为1mm,使得反光面101的焦距较小,有利于提高投射组件100照射在路面上的亮度与光效率。
[0088]
可选地,透镜2具有与入光面2011对应的出光面2012,入光面2011为第一方向准直的入光面2011,出光面2012为第三方向准直的出光面2012。
[0089]
如图1、图15和图16所示,透镜2具有与入光面2011对应的出光面2012,入光面2011为左右方向准直的入光面2011,出光面2012为上下方向准直的出光面2012。
[0090]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上下方向与投射组件100所应用的车辆的坐标系一致,换言之,上述上下方向为车辆坐标系的上下方向。其中,上下方向为车辆的上下方向。
[0091]
入光面2011为左右方向准直的入光面2011可以理解为:入光面2011在左右方向上的截线为凸曲线,入光面2011对光线在左右方向上偏折程度较大,能够对发散光线具有一定的准直作用;入光面2011在上下方向上的截线为直线,入光面2011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的偏折能力较弱,不具有准直作用。
[0092]
出光面2012为上下方向准直的出光面2012可以理解为:出光面2012在上下方向上的截线为凸曲线,出光面2012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偏折程度较大,能够对发散光线具有一定的准直作用;出光面2012在左右方向上的截线为直线,出光面2012对光线在左右方向上的偏折能力较弱,不具有准直作用。
[0093]
通过将透镜2的入光面2011设置为具有第一方向准直的入光面2011,并将透镜2的出光面2012设置为第三方向准直的出光面2012,便于近光灯有投射组件在路面上形成非对称光形,例如,形成左右方向尺寸大、上下方向尺寸小的长方形光形。
[0094]
可选地,入光面2011和出光面2012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0095]
例如,入光面2011和出光面201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0096]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光学单元中的一部分为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的反射镜1为图4和图6所示的反射镜1,第一主光学单元801满足:反光面101远离入光面2011的一侧设有可形成第一明暗截止线的第一近光截止线103,第一近光截止线103上具有可形成第一明暗截止线的肘部的第一拐点,第一拐点设在光轴上。
[0097]
通过在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的反光面101上设置第一近光截止线103,使得被照亮的反射镜1的反光面101作为物,通过透镜2投影到车辆的前方时,形成的像(光形)具有与第一近光截止线103形状一致的亮线,该亮线即为第一明暗截止线。其中,第一近光截止线103为折线,第一近光截止线103包括依次相连的多条线段,相邻两条线段之间的连接点为一个拐点。第一近光截止线103上具有相邻的第一拐点和第三拐点,第一拐点位于第三拐点的右侧,第一拐点高于第三拐点。被照亮的反射镜1的反光面101作为物,通过透镜2投影到车辆的前方时,第一拐点的像和第三拐点的像均位于第一明暗截止线上,且第一拐点的像位于第三拐点的像的左侧、第一拐点的像低于第三拐点的像。从外观来看,第一拐点的像与人类的“肘部”相似,第三拐点的像与人类的“肩部”相似。
[0098]
例如,如图2至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近光截止线103可以形成近光灯的第一明暗截止线,第一拐点可形成第一明暗截止线的“肘部”。
[0099]
第一近光截止线103包括自左向右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设在第三段的下侧,第二段的左端低右端高。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形成一个拐点,该拐点可形成第一明暗截止线的“肩部”,第三段和第二段之间形成第一拐点。
[0100]
可选地,第二段的倾斜角度为45
°

[0101]
可选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中的至少一者为直线。
[0102]
例如,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为直线,此时,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形成折线。
[0103]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段和第三段为直线时,第一段和第三段可以为与左右方向平行的直线,也可以为与左右方向相交的斜线。
[0104]
可选地,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中的至少一者为曲线。
[0105]
例如,第一段和第三段为直线,第二段为曲线。
[0106]
可选地,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个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的θ大于至少一个其余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的θ。
[0107]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主光学单元801位于另一个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的左侧,位于左侧的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的θ大于位于其右侧的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的θ。第一主光学单元801中,透镜2为第一透镜2032,反射镜1为第一反射镜1041,光源3为第一光源301。第一透镜2032、第一反射镜1041和第一光源301沿前后方向布置。两个第一透镜2032沿左右方向布置,两个第一反射镜1041沿左右方向布置,两个第一光源301沿左右方向布置。
[0108]
通过将其中一个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的θ设为大于另一个第一主光学单元801的θ,使得两个第一主光学单元801形成的光形在左右方向的角度不同,利于投射组件100形成的光形的能量从中心向左右两侧均匀过渡变化,更有效地避免多个光形左右两边的边界因完全重合导致的清晰的亮斑边界。
[0109]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光学单元中的一部分为第二主光学单元802,第二主光学单元802的反射镜1的反光面101为抛物面。第二主光学单元802满足:反光面101远离入光面2011的一侧设有可形成第二明暗截止线的第二近光截止线106,第二近光截止线106上具有可形成第二明暗截止线的肘部的第二拐点,第二拐点设在光轴上。
[0110]
与第一近光截止线103类似,第二近光截止线106为折线,第二近光截止线106可以形成近光灯的第二明暗截止线,第二拐点可形成第二明暗截止线的“肘部”。
[0111]
其中,第二近光截止线106与第一近光截止线103具有重合部分,第一明暗截止线的“肘部”与第二明暗截止线的“肘部”重合。
[0112]
第二主光学单元802中,透镜2为第二透镜2042,反射镜1为第二反射镜1051,光源3为第二光源302。第二透镜2042、第二反射镜1051和第二光源302沿前后方向布置。
[01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射镜的反射面的数值求解方法:
[0114]
(1)数值求解的原理
[0115]
对于函数y=f(x)上任意一点a(x,f(x))的一阶泰勒展开式:
[0116][0117]
对于函数的一阶数值解,peano余项o[(x-x0)2]可以忽略。
[0118]
当x

x0,则
[0119][0120]
将计算域x∈[0,l]均分成n 1个点ai(xi,f(xi)),
[0121]
则当n

∞时,x
i 1

xi,
[0122][0123]

[0124][0125]
(2)数值求解差分方程
[0126]
由上所述,当n足够大,且根据i=0,1,2,

,n,可以默认下式成立:
[0127][0128]
是为
[0129]
对于i=0,1,2,

,n-1,根据
[0130][0131]
可以构造如下差分方程组:
[0132][0133]
其中,i=0,1,2,

,n-1;迭代求解此方程组,确定所有的节点ai(xi,f(xi)),i=0,1,2,

,n,即可绘制函数y=f(x)的图像,即第一截线的图像。
[0134]
此外,通过上述方法可以绘制第二截线的图像,第一截线以第二截线为轨迹线平移即可得到反光面。具体进行反射镜1的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a、l和θ的大小,从而使得设计出的反射镜1满足使用需求。
[0135]
可选地,光源3为面光源3,光源3的数量为5~10个。
[0136]
例如,如图1至图3所示,光源3的数量为个,优选地,光源3为led。
[0137]
可选地,多个透镜2为一体式结构,相邻透镜2的入光面2011之间形成分隔部2013。
[0138]
例如,如图12至图15所示,八个透镜2为一体式结构,八个透镜2形成一个透镜2组,该透镜2组的八个入光面2011依次相连形成波浪面;该透镜2组的八个出光面2012依次相连形成一个凸曲面。
[0139]
可选地,多个反射镜1为一体式结构。
[0140]
例如,如图12、图17至图19所示,八个反射镜1形成一个反射镜1组。
[0141]
可选地,反射镜1包括固定部102和反射部,反射部与固定部102为一体式结构,反光面101设在反射部上。
[014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10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投射组件100。
[0143]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1000具有路照效果好等优点。
[0144]
相关技术中,车灯1000在路面上形成的光形存在杂散光现象,影响车灯1000的路照效果。
[014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1000还包括挡光件4,挡光件4包括挡光部401,挡光部401设在相邻两个入光面2011之间,即挡光部401对应分隔部2013设置,以将相邻两个入光面2011隔开。
[014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1000,通过设置挡光件4,利用挡光件4的挡光部401将相邻两个入光面2011隔开,可以有效避免光源3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相邻光学单元的入光面2011上而形成杂散光。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1000工作时,可以大大减少甚至避免杂散光,有利于提高车灯1000的路照效果。
[0147]
因此,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灯1000具有路照效果好等优点。
[0148]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2至图15所示,挡光部401设有多个,任意相邻两个入光面2011之间均设有挡光部401。
[0149]
通过在任意相邻两个入光面2011之间设置挡光部401,可以有效避免任意一个光源3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相邻光学单元的入光面2011上,而形成杂散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车灯1000的路照效果。
[0150]
可选地,如图12和图15所示,挡光件4还包括连接部402,多个挡光部401均与连接部402相连,连接部402与透镜2相连。
[0151]
在进行车灯1000的组装时,可以先利用连接部402实现挡光件4与透镜2的连接,形成一个第一分总成,然后再进行第一分总成与其他部件的连接,从而方便将挡光件4固定在透镜2的预设位置处。
[0152]
因此,通过在挡光件4上设置连接部402,连接部402与透镜2相连不仅方便车灯1000的组装;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挡光部401和入光面2011之间的装配精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车灯1000的路照效果。
[0153]
可选地,连接部402和挡光部401为一体式结构。
[0154]
可选地,挡光件4为不锈钢件、塑料件或铝合金件。
[0155]
可选地,挡光部401为挡光板或挡光条。
[0156]
可选地,连接部402为连接板,连接板上具有用于避让入光面2011的避让部4021,避让部4021可以为避让孔或避让槽。
[0157]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灯1000还包括架体5,连接部402和透镜2均与架体5相连。
[0158]
例如,如图12至图15所示,架体5为具有容纳腔501的罩体,透镜2设在容纳腔501内,挡光件4设在容纳腔501内。透镜2包括透镜本体201和连接臂202,入光面2011和出光面2012设在透镜本体201上。
[0159]
架体5具有第一连接孔,连接臂202具有第二连接孔,连接部402具有第三连接孔,车灯10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901,第一紧固件901穿过第三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并与第一连接孔相连,利用第一紧固件实现挡光件4、透镜2与架体5的连接。
[0160]
可选地,第一紧固件901可以为螺栓、螺钉等。
[0161]
可选地,如图12所示,车灯1000还包括pcb板6和散热器7,光源3设在pcb板6上,pcb板6通过第二紧固件902与散热器7相连。固定部102通过第三紧固件903与散热器7相连。
[0162]
可选地,如图12、图13和图15所示,架体5具有翻边504,散热器7与翻边504通过第四紧固件904相连。
[0163]
其中,第二紧固件902、第三紧固件903和第四紧固件904可以为螺栓、螺钉等。
[0164]
在进行车灯1000的组装时,首先,透镜2、挡光件4和架体5组装成第一分总成,反射镜1、光源3、pcb板6和散热器7组装成第二分总成;然后,第二分总成与第一分总成通过第四紧固件904相连。
[016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灯1000。
[0166]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安全性好等优点。
[016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制。
[0168]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169]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170]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171]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172]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