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水利工程施工用具有稳定摆放功能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09 21:40: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水利工程施工用具有稳定摆放功能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施工中,监测设备可以水利工程施工的场地进行空气,温度进行监测,从而便于提高施工场所的空气质量以及工人的健康,仪器可以同时监测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在同一显示屏显示。一台仪器可以同时监测四种参数,该仪器工作方式为自动采样自动分析,测量浓度直接在显示屏上显示,并自动计算日平均、月平均值,可以储存30天的监测数据,水利工程施工用的监测设备的发展给水利工程施工场所进行环境监测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种类和数量也正在与日俱增,具体的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在水利工地中,需要对监测点进行提前规划,然后通过全站仪对监测点进行测量,然后将设备吊装到制定位置上。
3.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14893428u,专利名称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具有稳定摆放功能的监测设备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具有稳定摆放功能的监测设备,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电控箱,且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监测器;底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且底座的内部开设有对接孔,并且底座用于与指定位置进行对接;支撑杆,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且支撑杆的底部开设有锁紧孔。”其虽然解决了水利工程施工用的监测设备不便于稳定摆放,监测设备吊装过程容易偏移的稳定,但是结合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水利工程施工往往地形条件复杂,山体较多,且监测点一般设置的位置较高,在进行吊装过程中底座与支撑杆的部分一体式的吊装在进行安装时,往往存在危险,需要将整体在复杂的地理条件下进行安装使用,且对监测设备的整个设备包括底座和支撑架其体积庞大,重量大,在安装过程中比较危险,安全系数极低。
4.2、吊装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全程参与,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在施工人员有危险系数高的地方进行吊装安装时,施工人员设身处地的工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5.3、由于监测点需要提前测量好,在进行监测设备整体安装的过程中,很难将整个设备与事前测量好的定位进行匹配,导致在监测点的安装存在偏差,且整个过程施工人员在定位时,危险性高。
6.4、水利施工的监测设备稳定性差,不方便进行二次的拆装移位。
7.5、水利施工的监测设备在定位安装过程中,定位比较麻烦,已发生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基于水利工程施工用具有稳定摆放功能的检测设备,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水利施工的监测设备安装定位麻烦,易发生偏差,安装后的设备稳定性差,不方便二次拆装移位,吊装过程中,设备体
积重量庞大,基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安装过程危险系数高,对安装人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安装过程中时间安装位置易与测量点发生偏差的问题。
9.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基于水利工程施工用具有稳定摆放功能的检测设备,包括分体式的底座、支撑柱和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矩形,所述支撑柱上安装有温湿度检测仪、环境检测仪、监控探头、显示屏和电控箱,所述支撑柱上连接有与互联网连接的无线信号发射器,所述温湿度检测仪、环境检测仪、监控探头、显示屏、电控箱、无线信号发射器均与安装在支撑柱上的太阳能电池蓄电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支撑柱上端连接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竖向安装圆形连接柱,所述连接杆上端安装有与吊机配合的挂钩,所述连接杆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t形固定块,相应的所述固定块下端与连接柱之间连接有分体式的抓钩结构;所述分体式的抓钩结构包括同轴安装在连接柱上端的圆形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直径小于连接柱,所述固定柱上端连接弧面朝上且直径与连接柱直径相等的半圆形球体,所述固定柱外竖向滑动连接有直径与连接柱直径相等的轴环,所述轴环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斜面结构,所述连接柱与固定柱连接处的凸台设置为朝上的第二斜面结构,所述半圆形球体的下端开有与轴环上端第一斜面结构相匹配的斜面槽结构,满足轴环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时,轴环上端的第一斜面结构完全置于斜面槽内,还包括开在固定块下端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深度大于固定柱的高度,矩形槽的宽度与连接柱的直径相匹配,所述矩形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矩形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滑动配合有斜面朝下设置且延伸至矩形槽内的梯形楔块,所述梯形楔块的尾部与容纳槽内底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底座上开有多组螺栓孔,所述底座上端安装有环形固定环,所述支撑柱下端连接有可套设在固定环内的连接环,所述固定环和连接环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满足连接结构将固定环与连接环卡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结构与两组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动力传动机构,满足固定块与固定柱的竖向相对移动经动力传动机构驱动连接结构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支撑柱与底座之间连接有定位支撑装置,满足定位支撑装置辅助底座上的固定环与支撑柱上的连接环进行套装连接且对安装好的支撑柱进行侧向支撑。
10.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连接环内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下端同轴安装有置于连接环内的驱动板,所述连接环下端安装封堵板,所述封堵板上端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组沿封堵板径向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上端连接沿封堵板径向设置的卡接杆,所述卡接杆与连接环径向滑动配合,所述卡接杆的上端连接竖向设置的驱动销,所述驱动板的下端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组数量与驱动销相等的倾斜状长条孔,所述长条孔与驱动销滑动配合,所述转动环的上端同轴连接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竖向转动连接在连接环内的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的转轴作为连接结构的输入轴与动力传动结构的输出轴相连接,满足动力传动结构驱动第一齿轮进行正反转,还包括沿周向均布设置在固定环侧壁且沿径向延伸的多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的数量与卡接杆一一对应,且两者沿径向方向滑动配合卡接。
11.优选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开在矩形板内的矩形腔,还包括竖向开在支撑柱内且与矩形腔连通的过渡腔和竖向开在两组连接柱内且与矩形腔连通的连接腔,所述矩形腔内竖向滑动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为轻质材料制成,所述移动板下端竖向连接置于过
渡腔内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纵向转动连接在过渡腔内的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过渡腔内纵向转动连接置于第二齿轮下方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同轴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竖向转动连接在过渡腔内的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作为动力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与连接结构的输入轴相连接;还包括纵向转动连接在连接柱左右两侧的单向齿轮,所述单向齿轮满足只传递单向转动的动力,所述单向齿轮与纵向转动连接在过渡腔内的第四齿轮,所述矩形腔内纵向转动连接四组置于移动板上方的第五齿轮,其中两组第五齿轮分别置于相应侧的连接柱上的第四齿轮的正下方,所述第四齿轮与其正下方的第五齿轮的转轴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所述与移动板的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竖向安装立杆,所述立杆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与相应侧的第五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还包括竖向安装在固定块下端左右两侧的第三齿条,同一固定块上的两组第三齿条的齿牙沿竖向错开设置,两组第三齿条分别与相应侧的单向齿轮相啮合,且满足固定块与连接柱的竖向相对移动只驱动一侧的第三齿条与单向齿轮进行啮合传动。
12.优选的,所述定位支撑装置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端左右两侧的h形杆,两组h形杆之间的横向间距与支撑柱的宽度相匹配,还包括横向安装在支撑柱左右两侧的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的纵向宽度与h形杆上的两竖向杆之间的间距相匹配,所述h形杆的两个竖向杆的上端安装有朝外侧张开的限位杆,四组限位杆呈放射张开状,所述支撑柱与底座之间连接侧向支撑装置,满足在支撑柱与底座进行卡接后对支撑柱起到侧向支撑的效果。
13.优选的,所述侧向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在相应侧支撑杆上的单侧支撑装置,所述单侧支撑装置包括竖向开在相应侧水平杆靠近支撑柱一端的通过孔,所述支撑柱相应侧的侧壁上竖向滑动连接有置于通过孔位置处的端面凸轮块,所述凸轮块的上端与支撑柱之间连接第二弹簧,凸轮块的下端与所述h形杆上的纵向杆接触配合驱动,所述水平杆内横向开有与通过孔相连通的平移槽,所述平移槽内横向滑动连接l形杆,所述l形杆的右端延伸至通过孔内且与凸轮块接触配合,所述l形杆的左端与平移槽内侧壁之间连接第三弹簧,所述l形杆的左端连接有置于水平杆下端的限位钩,所述水平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活动端设有斜面且与限位钩限位配合,所述支撑杆与水平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扭簧,还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端相应侧的限位齿条,所述限位齿条上的齿牙呈三角形设置且与相应侧的支撑杆斜面限位支撑。
14.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块的上端设置有配重。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现有的检测设备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水利工程施工,将支撑柱与底座进行分体式的设置,通过将重量以及体积较小的底座进行定点安装以后,吊装支撑柱及其上的连接结构将其吊装到底座上,在进行吊装时,连接杆上的固定块与连接柱的配合,通过改变连接柱上移动的轴环结构,起到支撑柱的吊装以及放下的作用,然后通过固定块与连接柱之间的相对移动,经动力传动结构和连接结构对支撑柱和底座进行套设后的卡接,从而实现吊装过程中,支撑柱与底座分离,在吊装完成后,支撑柱与底座进行可靠卡接,本发明针对监测设备的定位安装方便简单,全程自动化程度高,安装以后的设备稳定性高,方便进行反复的二次拆装移位,且在拆装移位以及吊装的过程中,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因素小,整个安装过程安全系数高,全程人为干预程度低,避免安装过程的意外发
生,相较于整体式的安装过程,分体式的安装过程重量小,体积小,安装过程快捷安全,且安装位置与测量的定点安装位置偏差极小,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立体图视角一。
17.图2是本发明立体图视角二。
18.图3是本发明立体图视角三。
19.图4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20.图5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21.图6是本发明主视图的剖面视图。
22.图7是本发明图6中的a部放大图。
23.图8是本发明图6中的b部放大图。
24.图9是本发明图6中的c部放大图。
25.图10是本发明中分体式的抓钩结构的其中一种状态图。
26.图11是本发明中分体式的抓钩结构的其中一种状态图。
27.图12是本发明中连接板及其连接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28.图13是本发明中部分动力传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29.图14是本发明中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图视角一。
30.图15是本发明中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图视角二。
31.图16是本发明中定位支撑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图。
32.图中,1、底座;2、支撑柱;3、连接杆;4、温湿度检测仪;5、环境检测仪;6、监测探头;7、显示屏;8、电控箱;9、无线信号发射器;10、太阳能蓄电系统;11、矩形板;12、连接柱;13、挂钩;14、固定块;15、固定柱;16、半圆形球体;17、轴环;18、第一斜面结构;19、第二斜面结构;20、斜面槽;21、矩形槽;22、容纳槽;23、梯形楔块;24、第一弹簧;25、螺栓孔;26、固定环;27、连接环;28、转动环;29、驱动板;30、封堵板;31、滑块;32、卡接杆;33、驱动销;34、长条孔;35、内齿圈;36、第一齿轮;37、卡接孔;38、矩形腔;39、过渡腔;40、连接腔;41、移动板;42、第一齿条;43、第二齿轮;44、第三齿轮;45、第一锥齿轮;46、第二锥齿轮;47、单向齿轮;48、第四齿轮;49、第五齿轮;50、立杆;51、第二齿条;52、第三齿条;53、h形杆;54、水平杆;55、限位杆;56、通过孔;57、凸轮块;58、第二弹簧;59、纵向杆;60、平移槽;61、l形杆;62、第三弹簧;63、限位钩;64、支撑杆;65、竖向杆;66、限位齿条;67、配重。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16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4.实施例一,结合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利工程施工用具有稳定摆放功能的检测设备,包括分体式的底座1、支撑柱2和连接杆3,底座1、支撑柱2和连接杆3是分体设置的,方便在通过全站仪进行测量定点后,将底座1首先安装在定点位置,因为底座1质量较轻,携带安装起来也比较方便,所以通过在定点安装好底座1以后,通过将支撑杆64可拆卸式的安装在底座1上,并且确保安装好以后整个支撑柱2能可靠得连接在底座1上,所以这是我们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从而通过这种连接降低施工人员在进行检测设置安装过
程中的压力,因为如果是仅仅安装在特定的位置上安装个底座1,是比较容易和方便的,也比较安全,对于施工人员来说,也比较好在定位点进行精确的安装,但是如果要是吊装整个设备的话,首先比较难以在定位点进行精确的定位安装,其次在定位安装的过程中,非常难以调节其安装位置,因为其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所以我们采用分体式的结构,用于研发这种方便进行摆放且容易定位安装的检测设备,所述支撑柱2为矩形,所述支撑柱2上安装有温湿度检测仪4、环境检测仪5、监控探头、显示屏7和电控箱8,温湿度检测仪4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测,环境监测仪通过对环境中颗粒物进行检测以及对环境的ph值进行实时监控,监控探头主要是用于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显示屏7用于显示监测数据,电控箱8内其实就是各种部件,上述的几个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此处就不在进行赘述,所述支撑柱2上连接有与互联网连接的无线信号发射器9,无线信号发射器9可以将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发射给基站,从而使得基站的监控台对数据进行监测与分析,从而对整体的环境信息进行把控和对整体的环境信息进行分析监测,此处的无线信号发射器9为现有技术,不再进行赘述,所述温湿度检测仪4、环境检测仪5、监控探头、显示屏7、电控箱8、无线信号发射器9均与安装在支撑柱2上的太阳能电池蓄电系统电性连接,其中太阳能电池蓄电系统是通过安装在支撑柱2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来进行发电,然后将电力输送给蓄电池来达到给整个装置进行供电的目的,其中太阳能电池蓄电系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系统,所以此处对于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及设置,此处就不在进行赘述;所述支撑柱2上端连接矩形板11,所述矩形板11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竖向安装圆形连接柱12,所述连接杆3上端安装有与吊机配合的挂钩13,通过挂钩13与吊机进行连接,从而确保连接杆3能与整个装置进行配合从而吊装在吊机上进行吊装工作,所述连接杆3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t形固定块14,固定块14上设置有配重67,配重67的设置其目的是为了使得固定块14更好的向下垂直,以后后续利用固定块14的重力而达到一些驱动的效果,从而增加固定块14的重量,两组固定块14之间的距离与两组连接柱12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相应的固定块14下端与连接柱12之间连接有分体式的抓钩结构;所述分体式的抓钩结构包括同轴安装在连接柱12上端的圆形固定柱15,所述固定柱15的直径小于连接柱12,所述固定柱15上端连接弧面朝上且直径与连接柱12直径相等的半圆形球体16,从而使得固定柱15上端为平滑的球面结构,方便后续柱体的插入工作,所述固定柱15外竖向滑动连接有直径与连接柱12直径相等的轴环17,轴环17可以沿着固定柱15外进行竖向方向上的移动,其最大直径的位置处的直径与连接柱12的直径保持相等,所述轴环17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为第一斜面结构18,斜面结构的设置如图所示,所述连接柱12与固定柱15连接处的凸台设置为朝上的第二斜面结构19,第二斜面结构19设置在连接柱12与固定柱15的连接处的阶梯的位置处,所述半圆形球体16的下端开有与轴环17上端第一斜面结构18相匹配的斜面槽20结构,满足轴环17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时,轴环17上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完全置于斜面槽20内,也就是说轴环17在向上移动到极限位置处时,轴环17上端带动第一斜面结构18与斜面槽20配合,完全插入到斜面槽20结构内,轴环17最大直径的位置正好处于斜面槽20的下端,使其完全贴合在一起,还包括开在固定块14下端的矩形槽21,所述矩形槽21的深度大于固定柱15的高度,方便固定柱15能完全插入到矩形槽21内,矩形槽21的宽度与连接柱12的直径相匹配,也就是矩形槽21的宽度与连接柱12的直径相等,所述矩形槽21的左右两侧分别开有矩形容纳槽22,容纳槽22端部与矩形槽21是相连通的,
所述容纳槽22内滑动配合有斜面朝下设置且延伸至矩形槽21内的梯形楔块23,所述梯形楔块23的尾部与容纳槽22内底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24,第一弹簧24的压缩可以使得梯形楔块23能完成收回到容纳槽22内,从而不与轴环17进行配合,此部分的分体式的抓钩结构,通过将固定块14下端的矩形槽21与相应侧的连接柱12和固定柱15对其,由于矩形槽21的宽度与固定柱15上端的半圆形球体16结构的直径相匹配,使其能顺利插入到矩形槽21内,这个过程是在下面完成的,不在安装位置完成,所以比较容易操作,在半球体结构插入到矩形槽21内的过程中,球体上端的弧形球面与固定块14内两侧的梯形楔块23的下端斜面相接触,通过压缩第一弹簧24将梯形楔块23收回到容纳槽22内进行收纳,待梯形楔块23越过半球形的球面结构以后,在第一弹簧24的作用下,将梯形楔块23从梯形楔块23内弹出且不会脱离,此处要想梯形楔块23不从容纳槽22中脱离出去,在容纳槽22的端部设置相应的限位即可,此处的设置比较容易,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比较好理解与设置,此处就不在进行赘述,待梯形楔块23从容纳槽22中弹出以后,梯形楔块23的上端与半圆形球面结构的下端接触,在吊装时,通过固定块14上的梯形楔块23与半圆形球面结构下端面进行抵触配合,从而将固定柱15以及其连接的部分进行吊装起,在到达制定位置后,在需要进行吊装解锁时,在支撑柱2与底座1进行卡接配合以后,通过放松吊钩,固定块14由于配重67的作用,将向下移动,带动梯形楔块23向下移动,使其碰到轴环17上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然后压缩第一弹簧24,将梯形楔块23收回到容纳槽22内,待梯形楔块23越过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后,在第一弹簧24的作用下,将梯形楔块23从容纳槽22内弹出,使其到达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和连接柱12上的第二斜面结构19之间的位置处,此处,固定块14不能再相对于连接柱12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就可以向上拉动吊钩,随着吊钩的向上移动,固定块14内的梯形楔块23的上端面推动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向上移动,使轴环17向上移动到极限位置,轴环17上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置于半球体下端的斜面槽20内进行收纳,此时轴环17不能在进行向上的移动,随着固定块14的向上移动,由于梯形楔块23的上端与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进行接触,使其压缩第一弹簧24,将梯形楔块23收回到容纳槽22内,待梯形楔块23从半球体上端脱离处以后,此时固定柱15也从矩形槽21内脱离出,从而完成固定块14与固定柱15的脱离工作,从而使得连接杆3上的挂钩13达到分体式的脱离效果,整个吊装过程完成,整个过程除了需要在下面时将固定块14下端的矩形槽21插入到固定柱15上,其他过程不需要人为进行干预,整个吊装过程安全系数高,不存在什么安全隐患;所述底座1上开有多组螺栓孔25,螺栓孔25的是设置是方便在进行测量定位以后,将底座1安装在相应的测量点,通过在测量点安装地脚螺栓,然后将底座1通过施工人员进行安装,底座1质量相较于整个检测装置比较轻,且方便携带,比较好进行定位安装,且还不容易发生定位偏差;所述底座1上端安装有环形固定环26,所述支撑柱2下端连接有可套设在固定环26内的连接环27,固定环26的内径与连接环27的外径相匹配,使其在对支撑柱2及其连接的部分进行吊装时,支撑柱2上的连接环27能与固定环26进行套接,就说明两者完成了基础的一个定位,至于其如何进行定位,可以通过后续的定位支撑装置来进行定位套设,所述固定环26和连接环27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满足连接结构将连接柱12与连接环27卡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结构与两组固定块14之间设置有动力传动机构,满足固定块14与固定柱15的竖向相对移动经动力传动机构驱动连接结构打开或者关闭,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固定块14与固定柱
15之间的竖向相对移动,然后通过动力传动机构将驱动连接结构工作,将套设在一起的固定环26和连接环27卡接在一起,使其不能进行转动和竖向相对移动,此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固定柱15与固定块14之间结构和传动的特异性,固定块14与固定柱15之间的运动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吊装的过程也就是固定块14与固定柱15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将梯形楔块23与半球体的下端配合的起吊过程,此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连接结构中的固定环26与连接环27要处于非卡接的状态,一旦固定块14向下移动一大段距离,然后从固定柱15上脱离出,此处说明吊装完毕,此过程中就需要连接结构驱动固定环26与连接环27卡接在一起,从而起到对支撑柱2稳定摆放的效果,且整个过程也不需要人为干预,避免了人为干预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危险性;所述支撑柱2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定位支撑装置,满足定位支撑装置辅助底座1上的固定环26与支撑柱2上的连接环27进行套装连接且对安装好的支撑柱2进行侧向支撑,定位支撑装置在支撑柱2吊装的过程中,将其与底座1之间进行定位,使得固定环26与连接环27能可靠得套设在一起,然后再通过定位支撑装置对支撑柱2进行侧向的支撑,防止其在条件恶劣的施工场地发生严重的倾斜;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全站仪对整个工地中需要的测量检测点进行测量规划,然后通过施工人员在相应的测量点对底座1进行安装,安装的过程可以通过地脚螺栓进行安装,安装好以后,就是对支撑柱2的吊装安装工作,将连接杆3上的吊钩与吊车上的挂钩13进行连接,然后将连接杆3两侧的分体式的抓钩结构进行连接,通过将相应侧固定块14下端的矩形槽21与相应侧的连接柱12和固定柱15对其,由于矩形槽21的宽度与固定柱15上端的半圆形球体16结构的直径相匹配,使其能顺利插入到矩形槽21内,在半球体结构插入到矩形槽21内的过程中,球体上端的弧形球面与固定块14内两侧的梯形楔块23的下端斜面相接触,通过压缩第一弹簧24将梯形楔块23收回到容纳槽22内进行收纳,待梯形楔块23越过半球形的球面结构以后,在第一弹簧24的作用下,将梯形楔块23从梯形楔块23内弹出且不会脱离,待梯形楔块23从容纳槽22中弹出以后,梯形楔块23的上端与半圆形球面结构的下端接触,在吊装时,通过固定块14上的梯形楔块23与半圆形球面结构下端面进行抵触配合,从而将固定柱15以及其连接的部分进行吊装起,然后将其吊装到底座1上的大致位置处,然后缓慢下放整个装置,通过定位支撑装置对支撑柱2进行定位,使得支撑柱2上的连接环27与底座1上的固定环26套接在一起,套接完成以后,定位支撑装置还会对支撑柱2的侧向进行支撑,防止其发生大角度的倾斜,然后就需要将连接杆3及其连接的固定块14与固定柱15进行脱离,通过放松吊钩,固定块14由于配重67的作用,将向下移动,带动梯形楔块23向下移动,使其碰到轴环17上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然后压缩第一弹簧24,将梯形楔块23收回到容纳槽22内,待梯形楔块23越过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后,在第一弹簧24的作用下,将梯形楔块23从容纳槽22内弹出,使其到达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和连接柱12上的第二斜面结构19之间的位置处,此处,固定块14不能再相对于连接柱12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就可以向上拉动吊钩,随着吊钩的向上移动,固定块14内的梯形楔块23的上端面推动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向上移动,使轴环17向上移动到极限位置,轴环17上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置于半球体下端的斜面槽20内进行收纳,此时轴环17不能在进行向上的移动,随着固定块14的向上移动,由于梯形楔块23的上端与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进行接触,使其压缩第一弹簧24,将梯形楔块23收回到容纳槽22内,待梯形楔块23从半球体上端脱
离处以后,此时固定柱15也从矩形槽21内脱离出,从而完成固定块14与固定柱15的脱离工作,从而使得连接杆3上的挂钩13达到分体式的脱离效果,在固定块14与固定柱15的脱离过程中,通过动力传动机构带动连接结构进行工作,使得套装在一起的固定环26和连接环27卡接在一起,从而限制支撑柱2与底座1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及竖向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可靠得将支撑柱2和底座1连接在一起,同理,如果需要将底座1与支撑柱2进行分离时,说明此时需要将支撑柱2进行拆卸进行移动到其他定位点进行安装,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将支撑柱2进行吊装,这是两个同步的过程,此时就需要把连接杆3上的固定块14下端的矩形槽21插入到固定柱15上,然后使其上的梯形楔块23处于半球体结构与轴环17之间的位置上,通过动力传动结构驱动连接结构工作,将底座1上的固定环26与支撑柱2下端的连接环27之间的连接进行解锁,此过程既将支撑柱2进行了吊装,同时也将支撑柱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进行了解锁,后续直接通过吊机的吊钩将连接杆3上的挂钩13配合上,即可实现吊装的工作,本实施例针对监测设备的定位安装方便简单,全程自动化程度高,安装以后的设备稳定性高,方便进行反复的二次拆装移位,且在拆装移位以及吊装的过程中,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因素小,整个安装过程安全系数高,全程人为干预程度低,避免安装过程的意外发生,相较于整体式的安装过程,分体式的安装过程重量小,体积小,安装过程快捷安全,且安装位置与测量的定点安装位置偏差极小,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35.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我们将公开一种较为方便使用的连接结构和动力传动结构;连接结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连接环27内的转动环28,转动环28筒轴承转动连接在连接环27内,所述转动环28下端同轴安装有置于连接环27内的驱动板29,驱动板29为环形结构,所述连接环27下端安装封堵板30,封堵板30为圆形的板体结构,所述封堵板30上端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组沿封堵板30径向滑动配合的滑块31,滑块31的径向滑动配合,是在滑块31上端面的径向方向上开有截面为t形的滑槽,滑块31滑动配合在滑槽内,使得滑块31只能沿着封堵板30的径向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滑块31上端连接沿封堵板30径向设置的卡接杆32,所述卡接杆32与连接环27径向滑动配合,使得卡接杆32能从连接环27内沿径向平移出,所述卡接杆32的上端连接竖向设置的驱动销33,所述驱动板29的下端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组数量与驱动销33相等的倾斜状长条孔34,所述长条孔34与驱动销33滑动配合,驱动销33与长条孔34的配合使得驱动销33沿着长条孔34的方向进行滑动,从而带动卡接杆32进行径向位置的改变,从而使其与连接环27的配合进行卡接和失效两种效果,也就是说在卡接杆32随滑块31移动到连接环27内时,支撑柱2与底座1能分离,卡接在一起时,则不能旋转和竖向相对移动,所述转动环28的上端同轴连接内齿圈35,所述内齿圈35与竖向转动连接在连接环27内的第一齿轮36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36的转轴作为连接结构的输入轴与动力传动结构的输出轴相连接,满足动力传动结构驱动第一齿轮36进行正反转,内齿圈35与第一齿轮36起到动力传动的效果,动力传动结构会驱动内齿圈35进行正转和反转,从而使得转动环28进行正反转,带动卡接杆32完成相应的工作,还包括沿周向均布设置在固定环26侧壁且沿径向延伸的多组卡接孔37,所述卡接孔37的数量与卡接杆32一一对应,且两者沿径向方向滑动配合卡接,固定环26上的径向方向上设置有卡接孔37,使得卡接杆32能插入到孔体内,从而使得支撑柱2与底座1之间不能进行竖向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同时两者之间不能进行旋转,从而起到卡接的目的;
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开在矩形板11内的矩形腔38,还包括竖向开在支撑柱2内且与矩形腔38连通的过渡腔39和竖向开在两组连接柱12内且与矩形腔38连通的连接腔40,矩形腔38、连接腔40和过渡腔39三者相连通,所述矩形腔38内竖向滑动连接移动板41,使得移动板41只能沿着竖向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所述移动板41为轻质材料制成,轻质材料可以采用轻质塑料支撑,使其在进行传动移动的过程中的阻力变小,所述移动板41下端竖向连接置于过渡腔39内的第一齿条42,所述第一齿条42与纵向转动连接在过渡腔39内的第二齿轮43相啮合,所述过渡腔39内纵向转动连接置于第二齿轮43下方的第三齿轮44,所述第二齿轮43与第三齿轮44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44同轴连接第一锥齿轮45,所述第一锥齿轮45与竖向转动连接在过渡腔39内的第二锥齿轮46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46作为动力传动机构的输出轴与连接结构的输入轴相连接,第一齿条42与第二齿轮43以及第三齿轮44之间的啮合以及后续的第一锥齿轮45和第二锥齿轮46起到动力传递的效果;还包括纵向转动连接在连接柱12左右两侧的单向齿轮47,所述单向齿轮47满足只传递单向转动的动力,此时是为了只传递向下的动力,单向齿轮47的构造可以采用单向轴承外套设齿轮的结构支撑,从而形成单向齿轮47的传动结构,所述单向齿轮47与纵向转动连接在过渡腔39内的第四齿轮48,所述矩形腔38内纵向转动连接四组置于移动板41上方的第五齿轮49,其中两组第五齿轮49分别置于相应侧的连接柱12上的第四齿轮48的正下方,所述第四齿轮48与其正下方的第五齿轮49的转轴之间经皮带进行传动连接,所述与移动板41的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竖向安装立杆50,所述立杆50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与相应侧的第五齿轮49啮合的第二齿条51,从而起到动力传动的效果,还包括竖向安装在固定块14下端左右两侧的第三齿条52,同一固定块14上的两组第三齿条52的齿牙沿竖向错开设置,两组第三齿条52分别与相应侧的单向齿轮47相啮合,且满足固定块14与连接柱12的竖向相对移动只驱动一侧的第三齿条52与单向齿轮47进行啮合传动,此处第三齿条52的设置目的以及设置的长度是个关键,两组第三齿条52在随着固定块1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分别只有一组第三齿条52与相应侧的单向齿轮47相啮合,且我们要保持在吊钩吊装的过程中,其下的卡接结构要分离,在固定块14与连接连接柱12分离的过程中,其下的卡接结构要卡接在一起,所以说,在固定块1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例如,固定块14首先要让左侧的第三齿条52与左侧的单向齿轮47啮合,从而驱动矩形腔38内的移动板41向下移动,从而带动箱的连接结构进行工作,然后向上吊起时,整个支撑柱2随吊钩一起吊起,整个装置就一起向上移动,但是在到达制定位置以后,此时左侧的第三齿条52已经与左侧的单向齿轮47脱离啮合,在继续使得固定块14向下移动,就会使右侧的第三齿条52与右侧的单向齿轮47啮合,从而驱动下方的连接结构进行卡接,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在固定块14上的矩形槽21与连接柱12配合掺入时,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左侧的第三齿条52驱动左侧的单向齿轮47进行工作,左侧的单向齿轮47经第四齿轮48、第五齿轮49的传动带动移动板41进行移动,此时右侧的第四齿轮48、第五齿轮49以及单向齿轮47空转,从而使得第一齿条42进行移动,经第二齿轮43和第三齿轮44的传动,带动锥齿轮组进行工作,从而驱动转动环28进行工作,由于长条孔34与驱动销33的滑动配合的效果,使得卡接杆32收回到连接环27内,此时支撑柱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失效,通过吊车将整个支撑柱2吊装起来,在吊装到制定位置以后,在连接环27与固定环26套装在一起以后,随着固定块14继续向下移动,使得右侧的第三齿条52与右侧的单向齿轮47相啮合,经齿轮的传动效果,从而带动移动板41进行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齿条42
进行反向移动,此时左侧的单向齿轮47以及第四齿轮48和第五齿轮49进行空转,从而在第一齿条42的驱动下,经第二齿轮43、第三齿轮44以及锥齿轮组的驱动作用下,带动连接结构内的内齿圈35进行反向工作,从而带动卡接杆32插入到卡接孔37内进行连接卡接,卡接完成以后,此时只需要从连接柱12上将固定块14移除,固定块14向上移动的整个过程第三齿条52与单向齿轮47不进行动力传动,从而也不影响其下方连接结构的动作。
36.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我们公开了一种定位支撑装置,其中包括安装在底座1上端左右两侧的h形杆53,h形杆53分为两组竖向设置的竖向杆65和一个连接在两组竖向杆65之间的纵向杆59,两组h形杆53之间的横向间距与支撑柱2的宽度相匹配,还包括横向安装在支撑柱2左右两侧的水平杆54,所述水平杆54的纵向宽度与h形杆53上的两竖向杆65之间的间距相匹配,此处设置的目的在与将水平杆54插入到h形杆53内,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h形杆53的两个竖向杆65的上端安装有朝外侧张开的限位杆55,四组限位杆55呈放射张开状,限位杆55呈张开状是为了在支撑柱2的吊装的向下移动过程中,在与底座1缓慢配合的过程中,支撑柱2能在进行大致定位的过程中,随着两侧的水平杆54与相应侧的两组限位杆55进行配合的过程中,慢慢进行摆正,最后将水平杆54移动到h形杆53的两组竖向杆65之间的位置处,从而完成支撑柱2的摆正工作,为后续对支撑柱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做准备,所述支撑柱2与底座1之间连接侧向支撑装置,满足在支撑柱2与底座1进行卡接后对支撑柱2起到侧向支撑的效果;侧向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在相应侧支撑杆64上的单侧支撑装置,单侧支撑装置可以设置在支撑柱2的两侧,也可以设置在支撑柱2的四个方向上,所述单侧支撑装置包括竖向开在相应侧水平杆54靠近支撑柱2一端的通过孔56,所述支撑柱2相应侧的侧壁上竖向滑动连接有置于通过孔56位置处的端面凸轮块57,我们以左侧的单侧支撑装置为例,端面凸轮块57的凸起位置设置在左侧,朝向水平杆54的一侧,端面凸轮块57通过t形槽体的结构竖向滑动连接在支撑柱2的相应侧面上,所述凸轮块57的上端与支撑柱2之间连接第二弹簧58,凸轮块57的下端与所述h形杆53上的纵向杆59接触配合驱动,也就是说在h形杆53上的纵向杆59与凸轮块57的下端接触以后,就会使得端面凸轮块57进行竖向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水平杆54内横向开有与通过孔56相连通的平移槽60,平移槽60的右侧与通过孔56进行连通,所述平移槽60内横向滑动连接l形杆61,所述l形杆61的右端延伸至通过孔56内且与凸轮块57接触配合,所述l形杆61的左端与平移槽60内侧壁之间连接第三弹簧62,利用第三弹簧62的弹力使得l形杆61的右端与端面凸轮块57始终保持接触配合,所述l形杆61的左端连接有置于水平杆54下端的限位钩63,限位钩63从平移槽60的下端延伸至水平杆54内,所述水平杆54的下端转动连接支撑杆64,所述支撑杆64活动端设有斜面且与限位钩63限位配合,所述支撑杆64与水平杆54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扭簧的连接可以将支撑杆64弹起来,也就是说平时支撑杆64是通过限位钩63卡在水平杆54内的,一旦限位钩63向左移动,就会在扭簧的作用下,将支撑杆64向下弹出,还包括安装在底座1上端相应侧的限位齿条66,所述限位齿条66上的齿牙呈三角形设置且与相应侧的支撑杆64斜面限位支撑,支撑杆64与限位齿条66的支撑如附图所示,在支撑柱2向左或者向右倾斜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对其进行支撑,支撑杆64的端部设置为三角形结构,在支撑杆64的转动过程中能顺利卡在限位齿条66的齿牙之间,在分离时呢,在支撑柱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两者又可以顺利进行分离,比较方便好用,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在支撑柱2与底座1之间的相对向下移动的过程中,
支撑柱2上的水平杆54与相应侧的两组限位杆55之间进行配合,置于两组限位杆55之间,然后随着支撑柱2的向下移动,慢慢将支撑柱2进行摆正,在支撑柱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随着凸轮块57下端与h形杆53上的纵向杆59接触,推动凸轮块57向上移动,压缩第二弹簧58,凸轮块57的凸轮端推动l形杆61向左移动,压缩第三弹簧62,从而使得限位钩63与支撑杆64进行脱离配合,支撑杆64在扭簧的作用下,向下转动到限位齿条66的位置处,进行支撑作用,在支撑柱2与底座1分离时,可以通过将支撑杆64向上推动至水平杆54内,然后支撑杆64端部的斜面与限位钩63配合克服第三弹簧62的弹力,使其收纳在水平杆54内,等待下一次使用。
37.本发明在使用时,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全站仪对整个工地中需要的测量检测点进行测量规划,然后通过施工人员在相应的测量点对底座1进行安装,安装的过程可以通过地脚螺栓进行安装,安装好以后,就是对支撑柱2的吊装安装工作,将连接杆3上的吊钩与吊车上的挂钩13进行连接,然后将连接杆3两侧的分体式的抓钩结构进行连接,通过将相应侧固定块14下端的矩形槽21与相应侧的连接柱12和固定柱15对其,由于矩形槽21的宽度与固定柱15上端的半圆形球体16结构的直径相匹配,使其能顺利插入到矩形槽21内,在半球体结构插入到矩形槽21内的过程中,球体上端的弧形球面与固定块14内两侧的梯形楔块23的下端斜面相接触,通过压缩第一弹簧24将梯形楔块23收回到容纳槽22内进行收纳,待梯形楔块23越过半球形的球面结构以后,在第一弹簧24的作用下,将梯形楔块23从梯形楔块23内弹出且不会脱离,待梯形楔块23从容纳槽22中弹出以后,梯形楔块23的上端与半圆形球面结构的下端接触,在吊装时,通过固定块14上的梯形楔块23与半圆形球面结构下端面进行抵触配合,从而将固定柱15以及其连接的部分进行吊装起,然后将其吊装到底座1上的大致位置处,然后缓慢下放整个装置,通过定位支撑装置对支撑柱2进行定位,具体的,在支撑柱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随着凸轮块57下端与h形杆53上的纵向杆59接触,推动凸轮块57向上移动,压缩第二弹簧58,凸轮块57的凸轮端推动l形杆61向左移动,压缩第三弹簧62,从而使得限位钩63与支撑杆64进行脱离配合,支撑杆64在扭簧的作用下,向下转动到限位齿条66的位置处,进行支撑作用,在支撑柱2与底座1分离时,可以通过将支撑杆64向上推动至水平杆54内,然后支撑杆64端部的斜面与限位钩63配合克服第三弹簧62的弹力,使其收纳在水平杆54内,等待下一次使用,完成以后,定位支撑装置还会对支撑柱2的侧向进行支撑,防止其发生大角度的倾斜,然后就需要将连接杆3及其连接的固定块14与固定柱15进行脱离,通过放松吊钩,固定块14由于配重67的作用,将向下移动,带动梯形楔块23向下移动,使其碰到轴环17上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然后压缩第一弹簧24,将梯形楔块23收回到容纳槽22内,待梯形楔块23越过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后,在第一弹簧24的作用下,将梯形楔块23从容纳槽22内弹出,使其到达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和连接柱12上的第二斜面结构19之间的位置处,此处,固定块14不能再相对于连接柱12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就可以向上拉动吊钩,随着吊钩的向上移动,固定块14内的梯形楔块23的上端面推动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向上移动,使轴环17向上移动到极限位置,轴环17上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置于半球体下端的斜面槽20内进行收纳,此时轴环17不能在进行向上的移动,随着固定块14的向上移动,由于梯形楔块23的上端与轴环17下端的第一斜面结构18进行接触,使其压缩第一弹簧24,将梯形楔块23收回到容纳槽22内,待梯形楔块23从半球体上端脱离处以后,此时固定柱15也从矩形槽21内脱离出,从而完成固定块14与固定柱15的脱离工
作,从而使得连接杆3上的挂钩13达到分体式的脱离效果,在固定块14与固定柱15的脱离过程中,通过动力传动机构带动连接结构进行工作,使得套装在一起的固定环26和连接环27卡接在一起,从而限制支撑柱2与底座1之间的相对转动以及竖向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可靠得将支撑柱2和底座1连接在一起,同理,如果需要将底座1与支撑柱2进行分离时,说明此时需要将支撑柱2进行拆卸进行移动到其他定位点进行安装,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将支撑柱2进行吊装,这是两个同步的过程,此时就需要把连接杆3上的固定块14下端的矩形槽21插入到固定柱15上,然后使其上的梯形楔块23处于半球体结构与轴环17之间的位置上,通过动力传动结构驱动连接结构工作,将底座1上的固定环26与支撑柱2下端的连接环27之间的连接进行解锁,此过程既将支撑柱2进行了吊装,同时也将支撑柱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进行了解锁,后续直接通过吊机的吊钩将连接杆3上的挂钩13配合上,即可实现吊装的工作,本发明针对监测设备的定位安装方便简单,全程自动化程度高,安装以后的设备稳定性高,方便进行反复的二次拆装移位,且在拆装移位以及吊装的过程中,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因素小,整个安装过程安全系数高,全程人为干预程度低,避免安装过程的意外发生,相较于整体式的安装过程,分体式的安装过程重量小,体积小,安装过程快捷安全,且安装位置与测量的定点安装位置偏差极小,实用性强,适合推广使用。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