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2022-10-28 23:59: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路板。


背景技术:

2.现今,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线路板)的制造中,外形制做通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且在外形制做过程中,还需对制做得到的电路板的外形尺寸及电路板中的焊盘、功能孔与外形边缘的最小间距进行测试,以在发现外形制做不良时,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对位、比例来满足电路板外形边尺寸的要求。
3.然而,以对首件,也即第一个制造的同款电路板产品,进行测试的方式去监控电路板的外形品质时,首件出现外形不良,而需进行报废的风险通常比较大,尤其是外形制做不良出现在较大面积的pcb板上,将产生非常大的报废金额。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路板,以解决现有技术制做得到的电路板首件报废风险高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外形对位部的电路板,其中,该电路板包括:电路底板;外形对位部,外形对位部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于靠近电路底板的四个顶角的边缘处;其中,外形对位部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对位线和对位孔,第一对位线呈l形,且对位孔的中心点分别与第一对位线两侧边之间的距离相等。
6.其中,第一对位线为l形凹槽,或贴设在电路底板上的l形标记物。
7.其中,第一对位线的两侧边分别与电路底板靠近第一对位线的两侧边平行。
8.其中,外形对位部还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对位线和焊盘,第二对位线呈l形,且焊盘的中心点分别与第二对位线两侧边之间的距离相等。
9.其中,第二对位线外形尺寸与第一对位线外形尺寸相同。
10.其中,外形对位部还包括第三对位线,第三对位线与第一对位线对应间隔设置,且第三对位线与电路底板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对位线与电路底板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11.其中,第三对位线两侧边的长度大于第一对位线两侧边的长度。
12.其中,对位孔呈圆形,对位孔的孔径为2-5mm。
13.其中,对位孔的中心点分别与第一对位线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为2-5mm。
14.其中,第一对位线的宽度为0.8-1.2mm,第一对位线两侧边的长度分别为8-15mm。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电路板中的外形对位部的数量具体为四个,且分别设于靠近电路板中的电路底板的四个顶角的边缘处,而该外形对位部进一步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对位线和对位孔,该第一对位线呈l形,且对位孔的中心点分别与第一对位线两侧边之间的距离相等,以在电路板的外形制做中能够给出更直观
的外形对位情况,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电路板中的首件因外形制做不良,而产生报废的风险,且能够方便及时改善可能出现的外形对位问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7.图1是本技术电路板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技术电路板中的外形对位部的一详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1.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
23.请参阅图1-图2,其中,图1是本技术电路板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路板中的外形对位部的一详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路板10包括:电路底板11和外形对位部12。
24.可理解的是,在pcb产品的实际生产中,通常会对最终成品的外形尺寸及pcb中的焊接位置、功能孔与其外形边缘的最小间距提出特定的要求。且对于不同的用户,通常存在不同精度、尺寸规格的需求,而为保证每一制做得到的,尤其是首次制做得到的电路板10不致于因外形制做不良,而被报废,便需要对应在电路板10的电路底板11设置特定设计的外形对位部12。
25.具体地,该电路底板11可理解为包括有能够实现各功能元件之间电连接的图案化的覆铜层、半固化片、塑封层、焊盘124以及封装元件等任意合理的线路板组成部分的一种或多种的电路基板,以能够对应实现电路板10的电路设计逻辑。而外形对位部12即用于实现电路板10外形制做过程中的外形对位,并在相应的外形测试中,提供外形对位所涉及的间距测量的构造部。
26.其中,该外形对位部12的数量具体为四个,且分别设于靠近电路底板11的四个顶角的边缘处。
27.进一步地,外形对位部12具体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对位线121和对位孔122,第一对位线121呈l形,且对位孔122的中心点分别与第一对位线121两侧边之间的距离d1和d2相等。
28.可理解的是,该对位孔122具体可以是电路板10中原本存在的定位孔,也可以是为实现相应电气连接、电路功能的金属化通孔或盲孔,或者用于外形对位,而特意开设的钻孔,以能够通过检测对位孔122的中心点与第一对位线121之间的距离是否在标准值的公差内的方式,确定电路板10当前的外形制做是否良好,比如,在检测到四个外形对位部12中的每一对位孔122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一对位线121的两侧边之间的距离在标准值 /-0.1mm公差以内时,则确定电路板10当前外形制做良好,否则判定电路板10出现对位偏差,需调整电路板10的固定位置及铣捞程序的设定比例等,以避免出现成品板件报废的情况。
29.其中,上述标准值具体是由用户对成品板的实际要求来确定,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30.上述方案,通过在电路底板11的四个顶角的边缘处设置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对位线121和对位孔122,并使第一对位线121呈l形,且对位孔122的中心点分别与第一对位线121两侧边之间的距离相等,以在电路板10的外形制做中能够给出更直观的外形对位情况,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电路板10中的首件因外形制做不良,而产生报废的风险,且能够方便及时改善可能出现的外形对位问题。
3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对位线121具体为在电路底板11四个顶角的边缘处开设得到的l形凹槽,或贴设在电路底板11相应位置上的l形标记物。
32.进一步地,第一对位线121的两侧边分别与电路底板11靠近第一对位线121的两侧边平行。
33.在一实施例中,该外形对位部12还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对位线123和焊盘124,且第二对位线123也呈l形,而焊盘124的中心点分别与第二对位线123两侧边之间的距离d3和d4相等。
34.可理解的是,该焊盘124具体可以是电路板10原有的露出圆点铜皮的焊盘124,且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外形对位部12中还可以仅包括焊盘124,而不包括对位孔122,而电路板10具体是通过该焊盘124进行外形对位,以无需另外再进行对位孔122的开设、制做,以能够通过检测焊盘124的中心点与第二对位线123之间的距离是否在标准值的公差内的方式,确定电路板10当前的外形制做是否良好,比如,在检测到四个外形对位部12中的每一焊盘124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对位线123的两侧边之间的距离在标准值 /-0.1mm公差以内时,则确定电路板10当前外形制做良好,否则判定电路板10出现对位偏差,需调整电路板10的固定位置及铣捞程序的设定比例等,以避免出现成品板件报废的情况。
35.可选地,第二对位线123外形尺寸与第一对位线121外形尺寸相同。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对位线123外形尺寸与第一对位线121外形尺寸还可以不相同,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36.在一实施例中,外形对位部12还包括第三对位线125,第三对位线125与第一对位线121对应间隔设置,且第三对位线125与电路底板11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对位线121与电路底板11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37.进一步地,第三对位线125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且每相邻两个第三对位线125之间的距离相等,并等于第一对位线121与其相邻的第三对位线125之间的距离。
38.可理解的是,如果电路板10需进行多次外形制做流程,则可根据需要继续在第一对位线121的基础上向电路板10的外侧边缘继续增加呈“l”形的第三对位线125,以供电路板10的每次外形测试的对位使用。
39.可选地,每相邻两个第三对位线125之间的距离为2-5mm。
40.可选地,第三对位线125两侧边的长度l3大于第一对位线121两侧边的长度l1。
41.在一实施例中,外形对位部12还包括第四对位线126,第四对位线126与第二对位线123对应间隔设置,且第四对位线126与电路底板11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对位线123与电路底板11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42.进一步地,第四对位线126的数量包括至少两个,且每相邻两个第四对位线126之间的距离相等,并等于第二对位线123与其相邻第四对位线126之间的距离。
43.可选地,每相邻两个第四对位线126之间的距离为2-5mm。
44.可选地,第四对位线126两侧边的长度l4大于第二对位线123两侧边的长度l2。
45.可选地,对位孔122呈圆形,且对位孔122的孔径具体为2-5mm,并优选为3mm。
46.可选地,对位孔122的中心点分别与第一对位线121两侧边之间的距离d1和d2相等,且为2-5mm,并优选为4mm。
47.可选地,第一对位线121的宽度d1为0.8-1.2mm,并优选为1mm;第一对位线121两侧边的长度l1均为8-15mm,并优选为10mm。
48.可选地,焊盘124的中心点分别与第二对位线123两侧边之间的距离d3和d4相等,且为2-5mm,并优选为4mm。
49.可选地,第二对位线123的宽度d2为0.8-1.2mm,并优选为1mm;第二对位线123两侧边的长度l2分别为8-15mm,并优选为12mm。
50.可选地,第三对位线125的宽度d3为0.8-1.2mm,并优选为1mm;第三对位线125两侧边的长度l3分别为8-15mm,并优选为10mm。
51.可选地,第四对位线126的宽度d4为0.8-1.2mm,并优选为1mm;第四对位线126两侧边的长度l4分别为8-15mm,并优选为12mm。
52.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电路板中的外形对位部的数量具体为四个,且分别设于靠近电路板中的电路底板的四个顶角的边缘处,而该外形对位部进一步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对位线和对位孔,该第一对位线呈l形,且对位孔的中心点分别与第一对位线两侧边之间的距离相等,以在电路板的外形制做中能够给出更直观的外形对位情况,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电路板中的首件因外形制做不良,而产生报废的风险,且能够方便及时改善可能出现的外形对位问题。
5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