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控制电路、存储介质和无线通信方法与流程

2022-10-26 19:27: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使用跳频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控制电路、存储介质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伴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在以往使用有线通信的设备间的控制等中使用无线通信。通过使控制用通信无线化,能够期待低成本化、维护性提高这样的效果。
3.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包含接近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干扰,需要进行控制,使得同时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所使用的频带不重叠。例如,在使用从预先决定的频带中高速地切换用于通信的频道并进行通信的跳频的情况下,一边在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取得同步一边使用互不相同的跳频图案来切换用于通信的频道,由此,能够相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通信。
4.但是,当由于故障等而失去同步时,产生所使用的频道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的频道的重叠,有时引起干扰。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在一边按照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来切换所使用的频道一边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利用无发送区间来测定干扰量,当干扰量增加时变更跳频图案,由此降低干扰。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71925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9.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在通信中设置无发送区间来测定干扰量,因此,存在发送数据速率下降这样的问题。
10.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在使用跳频方式的系统中,能够抑制发送数据速率的下降并且测定干扰量。
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目的,本公开的无线通信装置使用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来切换所使用的频道并与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具备:空判别部,其判别来自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接收分组所包含的空符号的位置;以及干扰测定部,其使用接收分组所包含的空符号来测定干扰量。
13.发明的效果
14.本公开的无线通信装置起到能够抑制发送数据速率的下降并且测定干扰量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16.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所使用的频道的图。
17.图3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失去同步的状态的图。
18.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状态的无线通信系统所使用的频道的图。
19.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的发送装置的结构的图。
20.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发送装置的发送分组的结构的图。
21.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结构的图。
22.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具备的接收装置的结构的图。
23.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接收装置对发送定时进行校正的情况下的干扰状态的第1例的图。
24.图10是示出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失去同步的控制装置所测定的干扰量的图。
25.图11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接收装置进行的发送定时的调整的结束判定的图。
26.图12是示出图8所示的接收装置对发送定时进行校正的情况下的干扰状态的第2例的图。
27.图13是示出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失去同步的控制装置所测定的干扰量的图。
28.图14是示出用于实现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功能的专用的硬件的图。
29.图15是示出用于实现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的功能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控制电路、存储介质以及无线通信方法详细进行说明。
31.实施方式1.
32.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结构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00具有多个控制装置101-1、101-2、101-3和多个被控制装置102-1、102-2、102-3。控制装置101-1、101-2、101-3和被控制装置102-1、102-2、102-3分别是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例。控制装置101-1和被控制装置102-1构成子系统103-1。控制装置101-2和被控制装置102-2构成子系统103-2。控制装置101-3和被控制装置102-3构成子系统103-3。
33.子系统103-1、103-2、103-3分别一边使用预先决定的跳频图案来切换所使用的频道,一边与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另外,与控制装置101-1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被控制装置102-1,与控制装置101-2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被控制装置102-2,与控制装置101-3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被控制装置102-3。例如,控制装置101-1通过无线通信来发送用于控制所对应的被控制装置102-1的命令。被控制装置102-1通过无线通信向控制装置101-1发送控制响应等数据。控制装置101-2通过无线通信来发送用于控制所对应的被控制装置102-2的命令。被控制装置102-2通过无线通信向控制装置101-2发送控制响应等数据。控制装置101-3通过无线通信来发送用于控制所对应的被控制装置102-3的命令。被控
制装置102-3通过无线通信向控制装置101-3发送控制响应等数据。控制装置101-1、101-2、101-3取得网络同步,彼此的动作定时是同步的。
34.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所使用的频道的图。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使用信道ch0至信道ch7的这8个信道。所使用的跳频图案按照每个子系统103-1、103-2、103-3而不同,在取得同步的情况下,同时使用的频道不重叠。在子系统103-1的跳频图案104-1中,所使用的频道按照信道ch0、ch2、ch4、ch7、ch5、ch1、ch6、ch3的顺序而变化。在子系统103-2的跳频图案104-2中,所使用的频道按照信道ch1、ch6、ch3、ch0、ch2、ch4、ch7、ch5的顺序而发生变化。在子系统103-3的跳频图案104-3中,所使用的频道按照信道ch4、ch7、ch5、ch1、ch6、ch3、ch0、ch2的顺序而发生变化。另外,在上述中,所使用的频道的变化顺序相同且使用了三个三个地偏移的跳频图案,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在取得同步时,同时使用的频道不重叠即可。
35.图3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失去同步的状态的图。在图3中,示出由于故障等原因而使子系统103-1失去网络同步的状态。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状态的无线通信系统100所使用的频道的图。这里,子系统103-2、103-3取得同步,与图2所示的状态同样,在子系统103-2、103-3之间,同时使用的频道不发生重叠。失去同步的子系统103-1产生2~3个时序的程度的延迟,在该情况下,发生了与子系统103-2的频道的重叠104-4。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失去同步时,通过调整发送定时来降低频道的重叠。以下,对用于降低频道的重叠的结构进行说明。
36.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发送装置200的结构的图。发送装置200具有发送控制部201、编码部202、调制部203、频率映射部204、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部205、高频发送处理部206、以及发送天线部207。
37.通过由发送控制部201进行发送指示,发送装置200开始发送处理。随着发送开始,编码部202对信息比特进行编码处理,将编码后的信号向调制部203输出。调制部203例如使用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调制等进行信号的调制处理,将调制信号向频率映射部204输出。
38.频率映射部204将调制信号映射到要发送的子载波。此时,频率映射部204将空(null)符号与调制信号一起配置。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发送装置200的发送分组301的结构的图。1个发送分组301包含作为多个调制符号的ofdm符号302,这里为4个ofdm符号302。图7是示出图6所示的ofdm符号302的结构的图。1个ofdm符号302由在频率轴方向上排列8个子载波且在时间轴方向上排列4个符号的合计32个符号构成。调制信号401和空符号402被频率映射到ofdm符号302内。
39.在图7中,示出以下的例子:针对调制信号401,跳过4个子载波而配置空符号402,在时间轴方向上每偏离1个符号,在子载波方向上偏移1。通过在发送分组301中映射空符号402而进行发送,能够在接收侧使用该空符号402来测定干扰量。
40.另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00内同时发送的多个发送分组301的空符号402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当由于失去同步而使发送分组301完全重叠时,空符号402的位置会完全重叠,无法测定干扰量。因此,频率映射部204使向发送分组301附加空符号402的位置按照每个子系统103-1、103-2、103-3而不同,由此,能够避免如上述那样无法测定干扰量的状态。
41.返回图5的说明。频率映射部204将进行了频率映射处理后的信号向ifft部205输
出。ifft部205对进行了频率映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将傅里叶逆变换后的信号向高频发送处理部206输出。由ifft部205输出的信号成为数字信号。高频发送处理部206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另外,高频发送处理部206将模拟信号的频率转换成载波频率并从发送天线部207发送。
42.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装置所具备的接收装置500的结构的图。接收装置500具有接收天线部501、高频接收处理部502、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部503、空判别部504、解调部505、解码部506、干扰测定部507、干扰量处理部508、以及定时控制部509。
43.接收天线部501接收由发送装置200发送的信号,并将接收信号向高频接收处理部502输出。高频接收处理部502进行作为模拟信号的接收信号的电平调整。并且,高频接收处理部502将接收信号的频率转换成基带。并且,高频接收处理部502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向fft部503输出。fft部503对接收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并向空判别部504输出。
44.空判别部504判别接收信号中的接收分组所包含的空符号的位置。如图7所示,接收分组被映射有调制信号401和空符号402。空判别部504判别接收分组的符号是调制信号401还是空符号402,向解调部505输出调制信号401,向干扰测定部507输出空符号402。
45.解调部505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将解调处理后的接收信号向解码部506输出。解码部506对解调处理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处理,输出解码后的数据。
46.干扰测定部507使用由空判别部504输出的空符号402来测定干扰量。空符号402的发送时的值是“0”,因此,使用空符号402测定出的值成为空符号402的时间和频率的配置位置的干扰量。干扰测定部507将各空符号402的干扰量的测定值向干扰量处理部508输出。
47.干扰量处理部508对测定出的各空符号402的干扰量进行处理,生成为了计算发送定时的控制量而使用的值。例如,干扰量处理部508按照预先决定的每个分组位置将干扰量平均化,将平均化后的值向定时控制部509输出。干扰量处理部508例如能够按照图6所示的每个ofdm符号302将干扰量平均化。在ofdm符号302具有图7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干扰量处理部508将干扰量的8个测定值平均化。
48.定时控制部509基于干扰量来计算发送发送分组的发送定时的控制量。定时控制部509例如使用干扰量的时间推移来估计发送定时的控制量,该干扰量的时间推移是通过按照每个接收分组对干扰量处理部508按照每个ofdm符号302进行平均化的干扰量进行绘制而得到的。定时控制部509将计算出的发送定时的控制量向发送控制部201输出。
49.接下来,对定时控制部509所进行的发送定时的校正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被控制装置102-1~102-3中至少具备发送装置200,在控制装置101-1~101-3中具备接收装置500和发送装置200。另外,图9是示出图8所示的接收装置500对发送定时进行校正的情况下的干扰状态的第1例的图。图9示出失去同步的控制装置101-1所接收的分组。此外,这里,设为被控制装置102-1的发送装置200对发送分组301附加了空符号402。在来自被控制装置102-1的接收分组编号x中,失去同步的控制装置101-1所接收的来自被控制装置102-1的接收分组601的接收定时延迟。因此,接收分组601与来自被控制装置102-2的接收分组即干扰分组602发生干扰。
50.图10是示出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失去同步的控制装置101-1所测定的干扰量的图。这里,示出控制装置101-1的接收装置500在接收到接收分组601时使用空符号402对干扰量
进行测定并按照每个ofdm符号302进行平均化后的干扰量的推移。在图10中,示出第1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4、第2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5、第3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6、第4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7。
51.在第x个接收分组中,在按照每个ofdm符号302而将干扰量平均化的情况下,来自被控制装置102-1的分组的接收延迟,由此与来自接近的被控制装置102-2的接收分组的一部分重叠,测定第4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7。此时,干扰量604、605、606不为“0”被认为是因为测定出来自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外部的干扰。
52.参照图9,在第x 1个接收分组601中,来自被控制装置102-1的分组的接收进一步延迟,来自被控制装置102-1的接收分组601与干扰分组602的之间干扰区域603扩大。由此,不仅是接收分组601的第4个ofdm符号302,第3个ofdm符号302也与干扰分组602发生干扰。参照图10,在接收分组x 1中,第4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7和第3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6增大,第1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4和第2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5的变化比干扰量606、607的变化小。此时,根据干扰量604~607的时间推移,由于干扰量从接收分组601的末尾开始增加,因此定时控制部509判定为失去同步的子系统103-1的发送定时延迟,向控制装置101-1的发送控制部201输出用于使发送定时提前的控制量。之后叙述控制量的计算方法。控制装置101-1的发送控制部201基于所输入的控制量对发送定时进行控制,从而被控制装置102-1中的接收定时也被校正,由此抑制了干扰。此外,由此也校正了来自被控制装置102-1的下一次以后的发送定时,因此,能够校正子系统103-1的整体的通信定时,实现与无线通信系统100内的其他子系统103-2、103-3之间的系统内干扰抑制。
53.参照图9,在第x 2个接收分组601中,通过调整了发送定时,来自被控制装置102-1的接收分组601的接收定时提前,接收分组601的第3个ofdm符号302成为不与干扰分组602发生干扰的状态,第4个ofdm符号302与干扰分组602之间的干扰区域603变小。参照图10,第3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6和第4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7减少。尤其是第3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6下降到与干扰量604、605相同的程度。此时,由于干扰量607仍然大,因此,定时控制部509判定为失去同步的子系统103-1的发送定时仍然延迟,向发送控制部201输出用于使发送定时提前的控制量。
54.参照图9,在第x 3个接收分组601中,通过进一步调整了发送定时,来自被控制装置102-1的接收分组601的接收定时进一步提前,接收分组601的第4个ofdm符号302与干扰分组602之间的干扰区域603进一步减小。参照图10,第4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7与第x 2个接收分组601相比进一步减小。这里,在第x 3个接收分组601中,也残留有干扰量607,因此,通过进一步反复进行发送定时的调整,能够进一步降低干扰量607。
55.图11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接收装置500进行的发送定时的调整的结束判定的图。定时控制部509在接收分组601的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701的时间推移的倾斜度成为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开始调整发送定时。这里,将干扰量701的时间推移的倾斜度成为第1阈值以上的时间点的接收分组601设为第z个接收分组601。此时,定时控制部509保持第z个接收分组601的干扰量作为结束判定值702。定时控制部509计算干扰量701与结束判定值702的差异,反复进行控制量的计算,直至计算出的差异成为第2阈值以下。定时控制部509在干扰量701与结束判定值702的差异成为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结束控制量的计算。在图11的例子中,在第z 1个接收分组601和第z 2个接收分组601中,干扰量701与结束判定值702的差
异成为比第2阈值大的校正持续值703。在第z 3个接收分组601中,干扰量701与结束判定值702的差异成为在第2阈值以下的校正结束值704。
56.这里,对图8所示的接收装置500进行的控制量的计算进行说明。干扰测定部507按照每个ofdm符号302来计算干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内的多个子系统103-1、103-2、103-3由共同的管理者管理。因此,管理者事先知晓子系统103-1、103-2、103-3各自的发送功率。因此,能够计算分组彼此重叠的情况下的每个空符号观测的最大的干扰量。同样,在ofdm符号302全部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计算所观测的最大的干扰量。例如,如图7所示,在1个ofdm符号302内在时间轴方向上排列有4个符号的情况下,定时控制部509根据使用将1个ofdm符号302受到的最大干扰量分割为四部分的值而测定出的干扰量,来计算表示在时间轴方向上进行几个符号量的校正的每个ofdm符号的校正量。定时控制部509将针对需要校正的全部的ofdm符号302计算出的结果相加,来计算发送定时的控制量。
57.图12是示出图8所示的接收装置500对发送定时进行校正的情况下的干扰状态的第2例的图。在第2例中,与图9所示的第1例不同,子系统103-1的发送定时由于失去同步而渐渐提前,因此,接收分组601与干扰分组602重叠。
58.图13是示出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失去同步的控制装置101-1所测定的干扰量的图。在图12所示的第2例中,子系统103-1的发送定时提前,因此,从作为接收分组601的开头侧的第1个ofdm符号302开始与干扰分组602重叠。
59.参照图12,在第y个接收分组601中,接收分组601的第1个ofdm符号302与干扰分组602重叠。在该情况下,参照图13,第1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4比第2~4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5~607大。另外,定时控制部509的具体的动作与第1例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简单进行说明。
60.接下来,在第y 1个接收分组601中,参照图12,干扰区域603进一步扩大,接收分组601的第1个和第2个ofdm符号302与干扰分组602重复。在该情况下,参照图13,第1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4和第2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5增大。干扰量606、607的变化量比干扰量604、605的变化量小。此时,根据干扰量604~607的时间推移,由于干扰量从接收分组601的开头开始增大,因此,定时控制部509判定为失去同步的子系统103-1的发送定时提前,向发送控制部201输出用于使发送定时延迟的控制量。
61.参照图12,在第y 2个接收分组601中,作为调整了发送定时的结果,干扰区域603减少,成为接收分组601的第2个ofdm符号302不与干扰分组602重叠的状态,接收分组601的第1个ofdm符号302仍然与干扰分组602重叠。在该情况下,参照图13,第2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5减少到与干扰量606、607相同的程度。第1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4与第y 1个接收分组601相比减少,但仍然比干扰量605~607大,因此,定时控制部509继续调整发送定时。
62.参照图12,在第y 3个接收分组601中,作为调整了发送定时的结果,干扰区域603进一步减少,但第1个ofdm符号302仍然与干扰分组602重叠。在该情况下,参照图13,第1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604与第y 2个接收分组601相比减少,但仍然比干扰量605~607大,因此,定时控制部509继续调整发送定时。虽然未图示,但第y 4个接收分组601以后也继续调整发送定时,直至干扰量满足条件。
63.接下来,对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200和接收装置50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发送装
置200和接收装置500的功能由处理电路实现。这些处理电路可以由专用的硬件实现,也可以是使用了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的控制电路。
64.在上述的处理电路由专用的硬件实现的情况下,它们由图14所示的处理电路90实现。图14是示出用于实现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200和接收装置500的功能的专用的硬件的图。处理电路90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行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者它们的组合。
65.在上述的处理电路由使用了cpu的控制电路实现的情况下,该控制电路例如是图15所示的结构的控制电路91。图15是示出用于实现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200和接收装置500的功能的控制电路91的结构的图。如图15所示,控制电路91具备处理器92和存储器93。处理器92是cpu,也被称为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存储器93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注册商标)(electrically 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盘、迷你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盘)等。
66.在上述的处理电路由控制电路91实现的情况下,通过处理器92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93的与各结构要素的处理对应的程序而实现。此外,存储器93也用作由处理器92执行的各处理中的暂时存储器。另外,控制电路9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经由通信路径而提供,也可以在存储于存储介质的状态下被提供。
67.此外,也可以是,由专用电路实现发送装置200和接收装置500的功能的一部分,由使用了程序和cpu的控制电路实现一部分。
68.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用附加于接收分组的空符号来测定干扰量。在设置无发送区间而测定干扰量的情况下,测定干扰量的定时限定在无发送区间内,并且,在无发送区间内,由于通信被停止,因此发送数据速率下降。与此相对,在使用空符号而测定干扰量的情况下,如果为通信中,则能够不受定时的限制而测定干扰量,并且能够在抑制数据速率的下降的同时测定干扰量。
69.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控制发送定时来降低干扰。作为降低干扰的方法,也考虑变更跳频图案,但在该情况下,认为所使用的频道以一定的概率重叠,通信品质下降。与此相对,在控制发送定时的方式中,能够以接近同步状态的方式进行校正,与变更跳频图案相比,能够可靠地降低干扰。
70.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无线通信系统100整体的同步方式,例示了网络同步,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在控制装置101-1、101-2、101-3之间进行使用了无线的同步。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系统100具有3个子系统103-1、103-2、103-3,但如果到跳频信道数量为止,则子系统的数量不受限制。
71.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8个信道将8个时序作为1个周期的跳频图案104-1、104-2、104-3,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跳频信道数量和跳频图案不限于上述的例子,能够采用任意的结构。另外,跳频信道数量成为能够同时在系统内不受干扰地进行通信的子系统的数量。因此,跳频信道数量越多,则越多的子系统能够不受干扰地进行
通信。
72.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1个发送分组301包含4个ofdm符号302,1个ofdm符号302由在频率轴方向上排列有8个子载波且在时间轴方向上排列有4个符号的合计32符号构成,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此外,关于空符号402的配置,上述是仅一例,不限于所说明的例子。关于分组的结构、空符号的映射数量、映射方法等,不限于上述的例子,能够使用任意的方法。
73.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干扰量处理部508按照每个ofdm符号302而将测定出的各空符号402的干扰量平均化,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干扰量处理部508能够按照预先决定的单位而将干扰量平均化。例如,干扰量处理部508也可以按照每个预先决定的时间而将干扰量平均化,还可以按照每个预先决定的符号数量而将干扰量平均化。
74.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干扰量处理部508的处理结果用于发送定时的校正,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干扰量处理部508的处理结果也可以用于监视分组接收时间内的干扰,还可以用于基于干扰量的推移而判定用于使失去同步的控制装置101-1恢复到同步的正确的发送定时。
75.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定时控制部509在时间轴上绘制干扰量处理部508的处理结果,使用干扰量的时间推移来计算发送定时的控制量,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在来自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外部的干扰变动较大的情况下,不仅仅是时间推移,还针对每个接收分组601、每个ofdm符号302的干扰量利用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的回归线,或者在回归线的基础上利用标准偏差,由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求出发送定时的控制量。
76.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定时控制部509基于干扰量的时间推移,保持倾斜度成为第1阈值以上时的干扰量作为结束判定值702,使用结束判定值702来判定是否结束发送定时的校正,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对干扰量设置第3阈值,在干扰量成为第3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结束发送定时的校正。
77.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是控制装置101-1、101-2、101-3和被控制装置102-1、102-2、102-3,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也能够对可使用跳频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
78.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一例,也能够与其他的公知技术进行组合,还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组合,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也能够省略、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79.附图标记说明
80.90处理电路,91控制电路,92处理器,93存储器,100无线通信系统,101-1、101-2、101-3控制装置,102-1、102-2、102-3被控制装置,103-1、103-2、103-3子系统,104-1、104-2、104-3跳频图案,200发送装置,201发送控制部,202编码部,203调制部,204频率映射部,205ifft部,206高频发送处理部,207发送天线部,301发送分组,302ofdm符号,401调制信号,402空符号,500接收装置,501接收天线部,502高频接收处理部,503fft部,504空判别部,505解调部,506解码部,507干扰测定部,508干扰量处理部,509定时控制部,601接收分组,602干扰分组,603干扰区域,604、605、606、607、701干扰量,702结束判定值,703校正持续值,704校正结束值。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